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乡土山西》目录

  山西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大同代县绛县
  山西历代彩塑系列:明代彩塑入双林宋代侍女落晋祠五代彩塑多传神
  山西古村镇系列:古镇静升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张壁古堡
  山西关隘系列:娘子关偏头关千古雄关看雁门三晋雄关宁武关
  三晋名楼系列:祆教遗迹祆神楼天上飞云落人间盛世重修鹳雀楼名楼名诗两相传
  山西唐代及五代木构建筑系列:盛唐气象看南禅佛山深处耀佛光广仁王庙寻遗踪龙门古寺访遗珍深山古寺天台庵五代古刹大云院五代遗构镇国寺
  三晋人祖系列:穿越时空访后土华夏始祖——炎帝神农
  山西名人系列:罗贯中——寂寞生前事,千秋万岁名文水才人武则天风华绝代杨玉环碧血丹心杨家将
  三晋名山系列:北岳恒山中镇霍山道教名山——北武当空灵胜境灵空山
  三晋名寺系列:辽金名刹华严寺天下巨观悬空寺风雨资寿寺净土古刹玄中寺
  山西舍利塔系列:舍利古塔寻遗踪穿天七彩琉璃塔普救寺里传奇多
  其它:山西特别的年文化镜头背后的平遥光影再现——山西皮影戏三个人的三国永乐宫壁画永乐宫背后的故事

前言:永远的乡愁

  山西的历史文化不仅仅藏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更多的藏在民间,藏在黄天厚土之中,藏在三晋百姓生生不息的血脉里。这里不仅仅蕴积着黄土,更蕴积着丰厚的华夏文明。海内外的学者谈起山西,无论来过与否,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都有一种淡淡的乡愁。
  曾几何时,山西历史文化寂寂无名,这些年来山西的历史文化突然间变得广为人知,甚而成为海内外学术领域的显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海内外的文化名人关注她,另一方面就是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特别是山西广播电视事业的倾力推动,使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华夏文明看山西”这一观点。
  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创立之时,就把 “华夏文明看山西”作为自己的主打品牌,创办了以挖掘山西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三晋辉煌历史为己任的纯文化栏目——《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用传媒的视角去解读华夏故里,用年轻的目光去审视沧海桑田。我们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创作集体经历了这样一个人文情感的成长历程:惶恐、好奇、感动……进而是永久的感谢:感谢家乡,生长于斯,使我们有幸可以触摸到历史的纹理,呼吸到沧桑的味道;感谢电视,凭籍光学镜头,使我们有幸可以走进历史深处,聆听先贤足音;感谢文化,因之丰富的传承,使我们有幸可以享受文明的盛宴,汲取不尽的营养,让我们今天的人也能秉持文明烛光,继续前行。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两年共做了一百期,以“解读三晋历史文化谜团”的方式,梳理出了“山西四大文化名楼”“山西三大唐代木构建筑”“山西历代彩塑系列”“山西历史名城系列”“山西古村落系列”等电视文化作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去解读古代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古代建筑背后重大事件、古代建筑背后的历史名人、古代建筑背后的艺术渊源……我们对三晋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执著,对三晋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争得了省内外历史文物界、新闻文化界众多专家学者最广泛的认可和帮助,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成为研究、探讨三晋历史人文的文化沙龙。 
  按数字时代的算法,100期的电视文化作品纪录了120000秒有画面的人文历史,这在时间的长河中几乎是转瞬即逝,可是,这100期的创作过程怎能以秒来计?100期所展示的内容又怎能一个“秒”字了得?100期中的每一期都要“选择视角求新求异、主题思想求深求精、画面语言求美求意、表现手法求活求变、材料选择求实求证”,其实,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我们所展现的不过只是历史文明的某个瞬间、某一细节、某一角落,悠悠千载的文明,我们只能是尽心关注她,重新发现她,能够做到见微知著,能够展示出雪泥鸿爪,对我们来说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了。我们更看重的是自己在做这档节目的过程, 100期的创作过程若以数字来计,只能是这些秒的几何数,这其中寻求的艰辛、发现的惊喜、争辩的困惑……那些城垣衰草、边关冷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最宝贵的收获,心中最美好的收藏,是我们电视生涯中最难忘的回忆。
  万事开头难,我们开办《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时候,正值清徐和祁县为哪里是罗贯中的真正故乡争执不休。当时,在所有的山西人看来,“罗贯中是清徐人”已是定论。面对这样一种强势学术观点,山西个别学者和祁县当地民间文化人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认为祁县才是罗贯中真正的故乡。在这两者争执不下的时候,我们出于好奇,把“三国演义与罗贯中”作为第一期节目的选题。节目组一行5人先后考察了清徐的三国城以及罗贯中家庙,采访了当地民间学者,了解到了罗贯中与清徐的很多关系,随后我们又来到了祁县,在县长曹煜、宣传部长荣贵的协助下,大家在祁县深入采访了半个多月,惊讶地发现当地的乡民手里竟然保存着罗氏家族500年前的家谱,600年前的祠堂以及罗氏神轴等弥足珍贵的实物,让我们大开眼界,同时也让我们无意间触摸到了600多年前一位文学大师的人生轨迹。采访结束后,我们连续制作了三期节目,第一期是从文物和实证的角度来解读罗贯中,第二期是从小说史的角度解读罗贯中,第三期是从民间文化的角度解读罗贯中,为了增加收视率,我们特地邀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三国迷赵岩,共同参与节目的访谈,《三国演义与罗贯中》这档节目播出以后,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术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很多没有到过祁县的专家学者都为当地拥有众多与罗贯中有密切关系的文物实证惊叹不已。今天回想起来,当初半个多月的采访,我们都吃住在祁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里,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很多人都不识字。就是在这些不识字的农民手中,在这些破败的院落里,保存了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文化遗存,正是这些隐藏在民间的文化遗存印证了当年鲁迅先生的观点:“罗贯中毫无疑问是山西太原人”,伟大的人物居然生活在山野乡间,这一重大发现,使我们体味到了博大的三晋文化背后的乡土气息。
  受了《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启发,我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山西历史上另外一位文化大师柳宗元。在史书和印象中,大家都知道柳宗元是河东永济人,正在那个时候,远在晋东南的沁水县,有人提出一个惊诧的观点:当地的西文兴村是柳宗元后代的居所。这个观点甚至得到了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的认同,陈教授专门为此写了一部专著。得到这个消息后,我们感到非常纳闷,远在晋西南的柳氏家族为什么最后却落脚到了晋东南的沁水县?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深入到了西文兴村,做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最终我们了解到了柳宗元坎坷的晚年。唐代永贞革新失败以后,二王八司马中王丕、王叔文一个被杀,一个自杀。作为改革派的第三号人物,柳宗元预感到了生命的危险。于是他嘱咐后人最好回到故乡黄河东岸,隐居到沁水历山间。并要求子孙将来盛者勿喧门庭,落者独善其身。他的子孙遵照他的嘱咐,隐居到了沁水。明代以后,柳氏家族重新复兴起来,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和大富豪,建造了豪阔的宅第,留给我们一笔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解开柳氏民居种种疑团之后,充分感受到了三晋文化的厚重与传承。
  做完《沁水柳氏民居》后,我们自然想到要去柳宗元的故乡永济去看看,本想在那里继续寻找有关柳宗元的遗迹,结果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正在我们失望之际,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这就是永济普救寺的传奇。当时有学者提出来:崔莺莺本是胡家女,最终被薄情的张生遗弃。这与《西厢记》中所记载的张生、崔莺莺花好月圆的结局大相径庭。带着疑问,我们住到了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唐代名刹普救寺,从中找到了张生、崔莺莺那段千古绝恋的三个版本,即“王西厢”、“董西厢”和“元西厢”。“王西厢”就是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董西厢”是金代文学家董解元写的诸宫调《强索西厢记》;“元西厢”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传奇《会真记》。考证三个版本,学者们得出了惊人的结论:西厢记是历史上一段真实存在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就是最早创作《会真记》的唐代大诗人元稹。只不过真实的存在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
  元稹为谋求高官进京应试,抛弃了早年的欢爱“崔莺莺”,做了朝廷显贵韦夏卿的东床。却在《会真记》中竭力为自己的不义行为辩解,把自己“始乱终弃”的行为说成是“善补过”,并怀疑莺莺另有私爱。为此,鲁迅先生在写《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元稹“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后代文人非常同情莺莺的不幸遭遇,但是对河南才子元稹的诗歌又厚爱有加,于是对历史上的这段真实故事,进行了重新的包装,把出身胡门、地位卑贱的莺莺写成了门第高贵、气质不凡的相国之女;把才华出众、忘恩负义的元稹写成了落难无助、痴情不改的张生;把一段始乱终弃的人间悲剧变成了荡气回肠的爱情喜剧。
  在永济普救寺的采访与拍摄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极富传奇色彩的三晋文化。
  我们的每一期节目,都有许多惊奇的发现,都有令人难忘的回忆。一百期的节目带给我们的巨大收获,如果只停留在浮光掠影的电视画面上,实在可惜。于是,我们拿笔把这每一期节目的文字内容一一整理记录下来,把我们对三晋文化最亲近的感受再一次告诉喜欢我们的电视观众,再一次告慰那些长眠在黄土厚土中的文化先人。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先人的存在,这片丰厚的黄土地才有了黄金般灿烂的色彩。
  传统的中国人心里总有那么一丝乡愁,时空越是遥远,乡愁也就越加浓厚,如果说乡愁是对故乡美丽的记忆,那么,我们对华夏故土的文化乡愁则是对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眷恋与追忆,她深埋在我们心底,却不断发酵,陌生而又熟悉,久远却留有余香。
  文化乡愁,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永远的感伤,永远的怀念……

本文作者:吉红枝、刘小慧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乡土山西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