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五代遗构镇国寺

  平遥古城,闻名遐迩,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界定的清单是:“一城、两寺”,一城即平遥古城,两寺则是指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和以建筑征服世人的镇国寺。
  片花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十二公里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原名京城寺,明代嘉靖年间改称镇国寺。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游人也相对较少,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寺更显得幽静、清雅。
  镇国寺座北朝南、两进院落,以中轴为线,建有天王殿、万佛殿和三佛殿。其中万佛殿是镇国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寺院的精华所在。关于“万佛殿”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因殿内的壁画上有众多的小佛而得名,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来源于佛语,意为世间万物,皆可成佛。
  万佛殿前的这棵龙槐据说五代建寺的时候就有了,历经千年风霜雨雪,如今已是满身裂缝、形似虬龙,愈发彰显出万佛殿的古风遗韵。
  堪称“千年瑰宝”的万佛殿,是我国现存不多的五代时期的木构建筑之一。据梁架题记:维大汉天会七年建造,也就是公元96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封建割据的时代,满打满算也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民间的建筑工艺也没有大的发展。因此,五代建筑很大程度上承袭了晚唐的风格。然而作为一个过渡时期,它又不可避免的显现出一些宋代规范化建筑的雏形。
  采访: 平遥县文物局 赵昌本
  镇国寺是国家级文物,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建筑其实他高就高在它保持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它又接近于宋《营造法式》,所规定的那个建筑制度,这座建筑它偏偏又产生在五代,五代这段历史,在咱们国家的历史长河中,它显得非常短暂,在这段时间内,所所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是太少太少了,物以稀为贵,所以这座建筑,还包括它里头的塑像,都是五代时期的原作,这些原作在咱们国家保存的甚少,所以它就弥足珍贵。
  万佛殿建筑造型独特,平面近似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顶,相对于唐代早期建筑而言,它的屋顶已经不太平缓。殿身由十二根檐柱支撑,柱与柱之间用阑额联系,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整个建筑就象是一个小矮人顶着一顶大帽子,出檐非常深远,伸出近三米,这是为了保护屋檐下的木结构不被雨水冲毁。但是出檐过大的话,肯定会影响到室内的采光,所以又采用了屋角反翘的结构,使整个屋顶显得轻巧活泼。
  片花
  作为镇国寺的主殿,万佛殿看上去结构繁复、气势不凡,整个建筑没有用一根钉子,完全采用榫铆相应的手法。这其中斗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斗拱是中国木构古建筑的特有构件,是指柱头以上、屋檐以下、形似花朵状的木制构件。它的功能就是使屋檐的重量渐次集中下来到柱头上。可以说柱头是整个屋顶力量的支撑点,而斗拱则起到了疏散力量的作用。它对内可以减少梁架跨度的负荷,对外承托着出檐深远的屋檐。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斗拱的变化极为显著,能够体现出各个时期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早期木构建筑的斗拱粗大古朴,注重实际功能,越往后发展则日益注重装饰性。万佛殿的斗拱继承了唐代硕大雄壮的风格,上下共有四层,称为七铺做,总高超过了柱高的三分之二,说明它的建筑级别相当高,这在历代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斗拱分布疏朗、气势壮观,体现了建筑功能和结构艺术的完美统一。
  万佛殿内没有天花板,梁架一览无遗,这种做法叫“彻上明造”,是早期木构建筑的一大特点。它的整个梁架层次繁复、用材粗壮。殿内没有一根用于支撑的立柱。虽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却并不显得沧桑,看上去坚固、大气。
  采访: 平遥县文物局 赵昌本
  它还是属于唐代风格,但是它有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它已经是在向北宋过度了,为什么,比如说在其它地方看到的唐代建筑,一般都是人字斗拱,还有里头的那些叉手,都起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个建筑里头,它已经不是人字斗拱了,已经变成了后来我们所见的宋代体系的那种斗拱了,它的斗拱的用材和其它梁架,木构件的规格、比例,它已经接近宋《营造法式》,里头所规定的四等材,它在逐步向宋代建筑体系过渡。
  片花
  为了有利于僧人清修,古人常把寺庙建在山上或一些偏僻的地方。镇国寺万佛殿如今已在这个小村里保存了一千多年,历经无数次战乱和自然灾害的摧残,依然保存完好。据《平遥县志》记载:元大德七年(公元303年),平遥曾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倒塌房屋246000余间,镇国寺内的其它建筑大多塌毁了,只有万佛殿没有大的损坏。这其中又有怎样的玄机呢?
  采访: 平遥县文物局 赵昌本
  为什么它安然无恙,就是因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它有良好的梁架结构,本身木头是有韧性的,再加上它这个建筑,它的柱子都有侧角,就是四角的柱子,都在向里稍稍倾斜,我们从肉眼上都能看到,通过这个万佛殿能看到,它的柱子都在倾斜,向里头倾斜,它就有很大的向心力,整个看梁架呢?它就像一个斗扣在地上,纹丝不动,不但保证了它的梁架结构安然无恙,而且墙,屋顶都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保持到现在。
  也许是万佛殿设计建造的太过精细、科学,人们很难想象一千多年前的人如何建造出这座大殿。民间不少精巧绝伦的建筑都被传说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建造的,万佛殿也不例外。
  采访: 平遥县文物局 赵昌本
  很早以前,郝洞这个地方,突然刮了一阵大风,这场大风刮在夜间,人们都熟睡了,是大风刮得把人都惊醒了,但是因为风刮得太大,人们出来以后站都站不定,伸手不见五指,没有办法到这个响动的地方来,但是总觉得这个村的北面,有一个地方噼噼噼、啪啪啪在响,好象是工匠在干活,等到天快亮的时候,有个拾粪的老头,他出来以后,靠近这一带的时候不响了,停工了,他走过来一看,是一座大庙形成了,原来这是一片旷野,什么也没有,一座大庙有了,这个老头进了庙里头,就进了万佛殿,发现梁架上有一串红枣,还有一把斧头,他想拽都拽不下来,拿都拿不下来,都后来又来了好多人看热闹,人们分析,这一定是昨天晚上鲁班领着他的一帮人马,修了这座大庙。
  片花
  万佛殿内佛坛上供奉着十一尊塑像,都是五代时期的作品。佛殿正中须弥座上的释迦牟尼像造型高大,手做拈花状,面相庄严慈祥,两位弟子迦叶、阿难虔诚侍立,四位菩萨温厚和顺,两位天王刚强威猛,两个童子率真淳朴。 五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这个时期的艺术带有转型期的某些特质,既有唐人雍容、舒展的特点,又有宋时婉约、深沉的性格。万佛殿内的彩塑体现了兼融并蓄的多样姿彩。据说,除敦煌莫高窟中的少量五代彩塑之外,镇国寺万佛殿中的彩塑,是如今全国寺庙中罕见的五代作品。
  片花
  始建于元代的天王殿也是镇国寺内的主要建筑。天王殿位于万佛殿的正前方,虽几经修葺,仍然保持了元代建筑风格。这座八百多岁的元代建筑在镇国寺里只能做为偏殿,为了衬托比它年长的万佛殿,天王殿建的高度比较低,从而辉映出万佛殿的雄壮气势。
  有人说:中国的建筑史是木头的历史,以木取材、木构撑天。黄土高原上漫山遍野的参天古木为就地取材提供了条件。山西历史上像万佛殿这样既美观又牢固的木构建筑不在少数。可以想见,许多木构建筑在岁月沧桑中湮没无存,使留存至今的少数早期木构建筑弥足珍贵。尤其在五代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山西仍然保存有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正是因为地处偏僻、闹中取静的地理位置,镇国寺躲过了天灾人祸、重重劫难,得以保存至今,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遥古城相得益彰。从唐代木构建筑南禅寺、佛光寺,到五代木构建筑万佛殿,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木构建筑的发展脉络和趋向。除镇国寺万佛殿之外,地处晋东南的平顺县还保存有两座五代木构建筑:龙门寺和大云院。 

本文作者:刘小慧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乡土山西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