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引言:《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夏禹,姓姒,名文命。因治水有功而取得帝位,他划定九州,订立了贡纳赋税制度,封国号为夏。
  片头 大禹治水 公而忘私 贤德智慧 划定九州 英雄神话 千古流传 

  解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滚滚自天涯。祖祖辈辈的黄河人,沐浴着霞光,吟唱着歌谣,像黄河一样生生不息,浑厚豪迈。浪花朵朵带走的是如烟岁月,留下的是千古传奇……
  运城市芮城县大禹渡位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当地人称:“雄鸡一唱听三省”。相传公元前两千一百年前,大禹治水曾在这里乘舟东渡,凿开三门,引水归道,大禹渡之名由此而来。
  《史记?夏本纪》中说,帝尧在位时,黄河流域发生了罕见的水灾,浩荡的洪水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卷走了人畜,冲毁了房屋和庄稼,老百姓四处逃荒,生死难保。为了解除百姓愁苦之忧,尧派鲧去治理水患。鲧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闹得更加凶猛。鲧治水九年,没有任何成效。尧舜禅让后,舜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亲自到治水的地方考察,他发现鲧治水无方,就把鲧杀了,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理肆虐的洪水。
  同期:(大禹渡扬水工程管理局 许务民)据说在公元前两千一百年间,大禹率领着治水大军来到这个地方,站在那棵古柏下面观察水势,寻找治水之策,在古柏树下,受到鲤鱼神的点化,悟出了疏而导之的治水之策,然后由这儿乘舟东渡,凿开三门,引水归道,取得了在北方治水的成功。
  解说:禹奉帝舜之命开始治水,他伤感父亲鲧治水无功而受惩罚,因此劳身苦思,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一年四季带着测量用的准绳和矩尺,调查测定地势的高低和地形的变化,翻山越岭,树立标志。最后采用“开”、“通”、“疏”、“凿”、“引”等办法,让高处的积水流向低处,使小河的水注入大江,最后流入大海。禹奔波在外十三载,成功的治理了洪水。几千年过去了,和黄河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许多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
  同期:(夏县禹王村 村民)想当年的时候,大禹在治水的当中,开凿龙门的时候,这个地方都是水,大禹领导众百姓在那儿开凿的时候,把他的儿子启和涂山氏留在这儿居住,所以说咱这儿是个台子,涂山氏她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经常是望一望南方,望一望南方就相当于望他丈夫一样,所以她天天早上起来望一次,下午再望一次,后人就把这块地方叫做“望夫台”。
  解说:关于大禹治水,除了妇孺皆知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大禹治理洪水时亲自拿着畚箕、铲子,冒着风霜雨雪,走在最前面,带头挖土、挑土,风餐露宿,生活得非常俭朴。由于长年辛苦劳作,禹的手上脚上生出了厚厚的老茧,指甲和小腿肚子上的毛都被磨光了。多年的风吹日晒加上潮湿,禹的皮肤又黑又皱,还不到老年,就得了半身不遂的病症,勉强走路,也是一跛一颠的。大禹聪明智慧、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受到民众的尊崇,因此舜把帝位传给了禹。
  片花
  解说:站在大禹当年劳作过的土地上,我们感受着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豪迈气概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大禹已经远去了几千年,但他科学治水的办法我们至今还在沿用。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平安幸福,还有他的贤德智慧。在治水过程中,禹划定九州,考察了各地山川,划出了方便人们行走的路线,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确定了征收赋税的多少以及各地上交贡品的类别等级。《史记?夏本纪》中还记载:禹是在江南汇合诸侯,考核他们的功绩时去世的,因而就葬在那里,取名为会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所谓会稽,就是综合核计的意思。大禹去世后,禹的儿子启终止了从上古沿袭下来的禅让制度,中国的历史从此转折,父传子承的君主世袭制一直延续到大清帝国的灭亡!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阶级社会的开始。
  五千年栏目片花
  解说: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晋南又素有“华夏文明摇篮”的美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这种说法并非虚言。运城夏县古称安邑,一些民间传说和古籍上记载大禹曾建都于此。据考证,夏县禹王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安邑城,曾与长安、邯郸、淄博齐名,是那个时期全国四大名城之一,四面城墙都是板筑夯打而成。离县城不远的东下冯遗址曾经发掘出古代城址遗存和部分夏代文物。有些文物和临汾陶寺晚期的出土文物同属一个时代。地处夏墟中心的陶寺遗址出土了朱书“文”字扁壶,距今约4000多年,相当于夏禹时代,扁壶上的“文”字与夏禹之名“文命”的“文”相同。在古史传说中,夏人以龙为族徽,陶寺早期大型墓中就出土了彩绘蟠龙陶盘,种种巧合也许并不是偶然。
  同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 研究员 王克林)夏王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形成是在过去五帝的基础上,以前的国家基础,中国的国家大概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家的起源,属于原始的国家,是初期的,雏形,到了唐尧、虞舜的时候是古国阶段,是部落联盟,那么夏代它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能够形成国家,它为什么比前人进一步,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都中断了,没有形成国家,唯独从夏王朝成立了国家,最初在晋南形成的原因呢,有几个原因,第一个优势,一个强有力的优势是,民以食为天,经济基础就是农业相当发达。夏禹这个国家的形成很可能和治水有关系,水利也很发达;第二个经济基础,它有很多的手工业,特别是制铜手工业,因为文明的起源除了农业之外,它还有得天独厚的,要有金属器具的发现,世界各国都主张文明因素跟铜器生产有关系,而在晋南呢,中条山这一带产铜;还有一个方面,最主要的一点是手工业发达,我们从陶寺遗址里面发现了,尸骨上穿的是丝织品;第四个方面,晋南这个地方在古代,是古代盐池,一个产盐的集中地方;第五点呢,最重要一点,这个地方是古代中国的所在。我的研究结果,为什么能够形成国家,就是它天时、地利、人和。
  解说:我们的先祖拥有的,远远超出了我们今天了解和想像的,迄今为止,我们对夏代和夏代以前的历史面貌很不了解,主要的原因就是资料缺乏。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有“文献不足”的感叹,四千多年后,我们看到的当然更少。不过,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与其它几个世界文明古国相比,我们中国的文明一脉传承,我们还可以通过珍贵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触摸那久远的历史。
  从大禹渡望去,黄河浩淼如烟,虬枝参天的神柏树不知陪伴了渡口多少个日日夜夜……大禹走了,留下了黄河,成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用她的乳汁哺育着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解说:刘师傅今年58岁,家住在一河之隔的河南,却一年中有十个月在山西,他说他在黄河上摆渡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了,从最初的羊皮筏子到后来的木船,再到今天的渡轮。随着一座座大桥的落成,道路的畅通,摆渡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刘师傅说他离不开这条河,他喜欢在母亲河的怀抱里过这浪尖儿上的日子,喜欢英雄大禹的的雕像在他来回摆渡的视线里忽远忽近……
  结束:(歌声起:黄河里流水呦黄河里个流,长长的流水呦转过那船头……) 

本文作者:吉红枝、刘小慧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乡土山西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