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华夏始祖——炎帝神农

  引言:(黑底上出字幕)
  很久以来,“炎黄子孙”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代称。炎帝的传说最早起源于春秋时的晋地,在《国语》、《左传》这两部史料价值很高的典籍中都有关于炎帝的记载。神农的传说,起源于战国时期,在先秦史的文献典籍中,炎帝和神农并没有联系,只是到了西汉时,刘歆和班固才将炎帝和神农合二为一,所以才有了炎帝神农氏的称谓。
  小片头:(黑场起)画面:火、神农像、太阳、土地、谷物等
  炎帝,即神农氏,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的神话人物。传说中以火德王,故称炎帝。又因火焰象征神秘高远的太阳,也称太阳之神。传说中炎帝是农耕、医药、市场、乐器的创始人,自他之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创造华夏文明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黑场落)
  解说:山西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山西也是人类最早起源的地区之一。
  高平市,位于山西东南部的上党盆地,距城区十五公里羊头山下的团池乡现已改为神农镇。1994年12月,就是这个乡的庄里村,传出了一个破石惊天的消息:在五谷庙发现了“炎帝陵”的石碑。这通石碑是明代万历三十九年,即公元1661年所立。“炎帝陵”碑重见天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之后,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相继作了报道。
  同期:(庄里村五谷庙守庙人 张根昌)原来这儿是个亭房,叫皇坟亭,在这里老人们住了五辈了,我是第五辈了,房子就没有动过,就是上面漏了我修修补补, 碑就在这儿,一直就没动,只知道吃五谷之粮,敬炎帝,不知道是老祖宗,到后来,一个南下的干部见了说炎黄子孙,炎帝就是咱老祖宗,我们这儿一个叫李鹏的先生,他发现的.
  解说:“炎帝陵”碑的发现,象封存久远的原始文明的光束,穿透时空,激发了炎黄子孙澎湃的民族情,拉开了研究高平炎帝文化的序幕。
  据《周易》、《史记·三皇本纪》等古籍上的记载,炎帝神农氏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为人医病,发明贸易,制造乐器。可以说始祖炎帝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画面上出竖版字幕:《周易》:“疱羲氏殁,神农氏作,斫木为耜,耨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史记·三皇本纪》: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琴。”)那么,炎帝是在什么地方完成了这些伟大的发明创造?据明代朱载堉《羊头山新记》一文中所载:羊头山,在今山西南境,泽潞二郡交界,高平、长子、长治三邑之间,其巅有石,状若羊头,山以此石得名。
  北宋《太平寰宇记》中也明确指出,羊头山是“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后魏《风土记》里有更详细的记载: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山有古城遗址,城下六十步有二泉,相去十余步。左泉白,右泉清,泉侧有井,所谓“神农井”也。神农泉下地名井子坪,有田可种,相传神农得嘉谷于此,始教播种,谓之“五谷畦”也。
  根据史书、典籍中对炎帝神农氏遗址方位、距离的准确记载,我们真的在羊头山上找到了这些历经沧桑的古迹,这就是神农城的遗址,这片平地便是当年为炎帝神农氏举行祭祀活动的祭坛。羊头山上的北魏石雕已经历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这座千佛碑依旧巍然而立,这足以证明那时的王朝对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是何等地崇拜与敬仰。虽说只剩下几根石柱,几级石阶,但倾颓的背后似乎显现着远古部落的灵光。
  炎帝神农不愧为伟大的发明家,他创造了市场。《周易》中有这样的记载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足,各得其所。”,这里说的“日中为市”就是在每天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大家在一起交换东西。日影最短的时间为正午,所以就称为“日中为市”。
  炎帝神农还是陶器的发明者,《太平御览》中说:神农“耕而作陶”;《路史》中写道:“神农”延之为器,说的都是炎帝神农发明、制作陶器的情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音乐成为众生的需求,于是炎帝神农又发明了琴。东汉桓潭所著的《新论》“琴道篇”中记载:“琴,神农造也。”唐代魏徽等所著的《隋书》写得更为具体:“丝之所属四,一曰琴,神农制为五弦,周文王加二弦,为七者也。”由此看来,七弦琴是在炎帝神农发明的基础上,又由周文王加以完善的。
  炎帝神农氏又被誉为医药之神,为了纪念他发明医药的功绩,中国第一部医药著作:题名为《神农本草》,在公元前200年西汉·刘安等所著的“淮南子”——“修务训”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当比足时,一日而过七十喜。”为了发明医药,他一天要中七十次毒,北宋肪等著的《太平御览》中记载了神农发明医药的目的:“神农乃以其圣药,以拯救人命。”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炎帝神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同期:(炎帝文化开发管理处 杨振贤)在羊头山、炎帝陵一带,有关炎帝的故事广为流传,甚至有很多村名、地名都和炎帝故事有关。相传有一天炎帝上山采药,采药的过程中误食了断肠草,断肠草毒性很大,炎帝吃了以后肚子疼痛难忍,人们把他扶上马赶紧往回走,走着走着,肚子疼得太厉害了,炎帝不能骑马了,人们又把他扶下马,抬着他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事,就把这个地方叫做“换马村”,人们继续抬着炎帝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听不到炎帝的声音了,人们怎么叫,他都不答应,所以这个地方以后就称“不应村”,谐音成现在的“北营村”。当时炎帝去世后人们把他抬到一个叫“小河湾”的地方停入下来,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卧龙湾”,人们后来选了一块风水宝地,把炎帝装敛好安葬了,这个地方以后就叫“装敛村”,但“装敛”二字不详,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庄里村”。炎帝去世以后,他骑的马在北边的一个岭上狂奔乱叫,后来无影无踪,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事,就把这个岭叫做“跑马岭”。
  解说:鸿蒙荒芜的远古朝代,结绳可以记事但不能传史。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能通过人们代代口耳相传。有的在岁月中遗失,有的在流传中神话,而我们的祖先始终在那遥远的尽头若隐若现。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真实的历史敷演而成,成为我们探索历史不可忽略的佐证之一。
  同期:(庄里村村民 张文秀)有关炎帝的传说在我们这儿广为流传,可以说是老幼皆知,当时炎帝死后就埋在我们这个地方,后人为了纪念炎帝,就在陵的周围全栽上了柏树,数这棵最大,为什么这棵最大,因为它正对着炎帝陵碑,树的粗度,直径大约有两米,四个人合抱才能抱住,没有三千年长不到这么粗,这也证明了炎帝陵很早以前,在三千年以前就在这个地方了,可惜在1964年修建五台山的时候,用刀斧把它砍掉了。
  解说:传说时代留给后人的是一副扑朔迷离的史前景象,炎帝的影子在今天的我们眼中模糊遥远。如果说传说和现实的吻合是偶然的话,那么大量的地下、地上文物的出土给我们透露了另外的消息。考古学家在羊头山下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期的文物以及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镰、灰陶片等文物。就陶片来看,制陶技术已相当成熟,这说明,从远古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羊头山一带的活动从未间断,而炎帝神农氏就生活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羊头山附近相继出土的许多碑刻中都有神农故里的记载。
  同期:(中华炎黄研究会成员 梁晋高)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碑,是宋朝的墓志铭,1999年发现的。碑的内容记载有:泽郡户寄高平乡神农团池村,“神农”称谓,时间是在宋朝的元府二年(公元1099年),后来在2002年,又发现了唐代的墓志铭,碑中记载有:神农乡神农里团池店,时间是大唐天佑七年,所以说从碑记上可以考证,至少在唐朝的时候,我们这儿就是“神农”的称谓,所以在宋朝墓志铭发现以后,也就是2000年,我们又重新恢复了“神农”的称谓,原来的团池乡就是现在的神农镇。
  解说:一位哲人说,研究过去的五千年,是为了更好把握未来的二百年。怀着对华夏始祖的无比崇敬,凭着对历史研究的科学态度,炎帝文化的探寻者们继羊头山炎帝遗迹群的发现之后,又有一处炎帝遗迹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就是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炎帝行宫”。这通《重修神农炎帝行宫》是明成化十一年(即1475年)所立,碑文上记载:神农炎帝行宫,磐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建太古,无文考验。祠在换马村东南,见有坟冢,木栏绕护。从碑文中可以看出至少在明代之前已有故关村的炎帝行宫和庄里村的炎帝陵。神农乡的下台村还有一处古迹“中古庙”倒是在高平县志上有所记载,但数百年来,人们只把它看成是一般的古建筑,对其内涵知之甚少。1995年4月,这座庙门旁围墙上白灰的偶尔擦拭改写了高平中古庙的地方史志,“炎帝中庙”四个清晰的大字重见天日。炎帝中庙是皇帝敕封而建,创建年代不详,无梁太子殿现为元代仿木构建筑建筑(即1361年)。屋顶用藻井支撑,整个建筑用砖石砌成。后大殿琉璃盖顶,气势雄伟,盘绕木梁上的金龙穿过岁月的烟云依然熠熠生辉,龙行千载不减当年的气势,谁也不知道它曾见证了怎样的历史……
  一个个故事传说,一座座古迹庙宇,一块块碑碣石刻,炎帝神农氏那悠远而真实的脚步落在苍茫的长平大地上。从浩若烟海的文史典册中,在斑驳沧桑的文物古迹上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上古时期始祖炎帝躬耕田陇、采药山林、教化民众的伟大身影。
  同期:(中华炎黄研究会副会长 王俊义)2002年7月份,我们曾经到高平有关炎帝遗址遗迹的地方进行过实地考察,我当时很感慨,我觉得炎黄研究文化会到山西高平来的太晚了,经过实地的考察有惊人的发现,遍布在高平各个乡村的大面积的高密集的炎帝遗址遗迹,我觉得不是偶然的,它不仅有遗址遗迹,而且有丰富的文献记载,这些文献记载还有个特点,它不是片断的,不是中断的,而是几千年延续不断,同时呢,还有广泛的民间传说,都印证了,毫无疑问,我觉得这个地方曾经是炎帝活动过的一个重要的地区,再一个,他能在长治、高平,就是古代上党地区的活动不是孤立的,因为山西这个地方,特别是晋南,它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你看,炎帝黄帝之后的尧帝,虞舜,夏曾经都建都在晋南,那么,它跟神农氏原来在这儿的活动是不是有所联系呢?我觉得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解说:炎帝从远古走来,捧着沉甸甸的嘉禾,捧着几千年前人类文明的曙光。几千年后,他辛勤耕作的地方,炎黄子孙会在每年的四月初八云集这里,祭拜自己的祖先。上一柱长香,喝一口清泉,转转残垣犹存的历史遗迹,看看漫山遍野的葱绿嘉禾。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书写着中华文明的开篇。祖先的文明被一代代传承,铸就了炎黄子孙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的,永不磨灭的民族魂。 

本文作者:吉红枝、刘小慧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乡土山西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