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五代彩塑多传神

  片花:传神之眸 
  曼妙之手 
  镇国寺
  跨越千年历史的彩塑遗存
  五代彩塑多传神

  解说:山西是中国古代寺观彩塑遗存最多的省份,自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始,历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直至民国,上下纵贯1100多年而绵延不绝,自成体系。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山西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地理的许多因素,在宗教之风席卷全国的浪潮中首当其冲,开凿修建了无数的石窟、宫观和佛寺,正是借了这些宗教建筑保存下来的13000多尊历代彩绘泥塑,使我们得以窥见公元8世纪以来中国彩塑的神韵,触及古代雕塑艺术的灵魂。
  五代的历史虽然短暂,但五代的彩塑艺术却富有生气,今天,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我们可以凭借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观瞻五代彩塑的风采。
  片花:
  解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平遥城内,这座昔日的晋商繁华重镇就会一如既往地喧闹起来,而在离平遥城15公里的郝洞村,这座五代木构建筑镇国寺却落寞而寂静,五代彩塑艺术的光彩被千年的历史封尘,隐没在了大殿的幽暗之中。多少年来,镇国寺的门槛依然等待着更多的人走进来,倾听建筑与彩塑久远得已经模糊的故事。
  镇国寺万佛殿内梁架上留下的许多题记、墨迹,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镇国寺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正是历史上政权更迭、战火连绵的五代十国时期,而北汉地脊民贫,国力微弱,比起其他的国家,更是无暇大兴土木,它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是因为它是十国中唯一立都晋阳的北方之国。那么,缘何在平遥建造这么一座寺观并精心雕造了这些彩塑,建造者和雕造者又是什么样的人物?它们又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历史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谜团,等待着发现与破解。 
  今天,我们只能这样去猜测:也许是平遥地处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中游,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大概因为镇国寺处在“闹中取静”不为人知的地理位置?所以它躲过了天灾人祸的重重劫难,使承载着佛教文化艺术之光的五代彩塑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五代时期的寺观建筑原本就极为罕见,原有的也多数被毁,彩塑保存尤其不易。所以,这11尊侥幸保存下来的五代彩塑,就成为中原地区绝无仅有的孤品。11尊彩塑的创作时期虽然相当于北宋初年,但彩塑风格却更接近于唐塑,具有鲜明的晚唐风格。不过,万佛殿里的胁侍菩萨已没有了唐塑的“浓肥绮丽”而是略显苗条,有向宋塑菩萨清瘦体形演变的倾向,这种承上启下的过渡,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彩塑由唐到宋的演进过程。
  同期:(平遥县文物局 赵昌本)
  五代的塑像跟建筑是同期的,五代是战乱年代,战乱年代当中的工匠,跟其他老百姓都一样,所以从他的心情上,从他的观念上,(尤其是)他的美学观念上有所突破。比如说菩萨,他不是两腿盘起来,盘腿而坐,他不是那么正统。好象在战乱中没有人管,我们这样理解,他可以大胆设想,一条腿盘着,另一条腿垂下来了,显得非常开放。
  解说:但镇国寺的雕像,在体态比例和仪表外形上更具鲜活的生命力。
  同期:(平遥县文物局 赵昌本)
  工匠们的创造看起来是在战乱年代,文化、艺术各方面不会有太大的进步,但是实际上这些工匠的思想正在解放,正在向一个新的阶段去发展。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的塑像是弥足珍贵。
  片花:
  解说:山西自唐以来的寺观彩塑中,菩萨坐像大多是传统的结跏趺坐式,使人感受到菩萨的宝相庄严,这在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南禅寺都可以看到。可是,到了镇国寺,胁侍菩萨在坐姿上却出现了变化:她采用了一腿盘起,一腿自在下垂的半倚半坐式,悠闲自得的神态打破了宗教禁锢的氛围,时而显现出凡尘世俗的欢喜,时而却又表现出超然物外的逍遥。
  远在千里之外的敦煌莫高窟也有这样的菩萨坐式,当然,那是因为受了西域文化的影响,那么,地处中原腹地的平遥除了工匠大胆创新的因素之外,是否还是因为北汉主刘祟是五代十国君主之中唯一的少数民族沙陀人,他的异族文化情结影响了镇国寺塑像的创作?真是不得而知。但从艺术比较上可以评判得出,镇国寺万佛殿的雕像和莫高窟的雕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镇国寺的雕像在体态比例和仪表外形上更具鲜活的生命力。
  工匠为什么要为天王加胡须呢,而且胡须的形状极具胡人特征,这恐怕也是受了北汉当时所祟尚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吧。如果说“乱世出英雄”,那么在艺术领域里,就是“乱世出杰作,乱世出新奇”。
  解说:万佛殿里的神台,不像其它寺院形成一个规整的倒“凹”字。它只是一个占据殿中央的长方台,占到整个殿面积的大约二分之一,类似于过去形成庙宇前的神坛,这在其他寺庙里也是没有的。万佛殿处处透露出五代寺观彩塑艺术的跳脱潇洒、不受拘束。不过,台上的11尊佛像还是按照佛教的教义有次序地排列,从佛、弟子、胁侍菩萨、供养菩萨、供养童子到天王,形成了一个浓缩的佛国世界,每尊佛像的眉宇间也都按佛家传统点了一粒圆珠。
  同期:(平遥县文物局 赵昌本)
  说到彩塑上眉宇间的点儿,那叫“白毫”,说起来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和释迦牟尼的故事。他们据说有过一次打赌,他们两个有一天一块坐下聊天。聊天的时候开玩笑了,你说你是创立了佛教,我说我是中国的孔子,我是教育家、思想家,但是互相都不服气,他们就打开赌了。他们赌的什么呢?他们赌的啥呢?什么条件呢?就是谁输了,赢家就给他弹一下,结果是释迦牟尼输了,孔子狠狠地在他眉宇间就这么一下,马上就起了一个疙瘩,那就是现在留下来的“白毫”。
  智慧哪有高下,这个故事却试图证明中国智慧的高明之处,佛祖听了也会莞尔一笑。不过,东西方的雕塑艺术确实有着各自的不同和高妙。西方雕塑是用块、面塑造形体,注重的是写实和立体效果;中国雕塑则是色、线、面结合,注重装饰性和色彩效果。西洋雕塑以再现见长,注重形似;中国雕塑则是以表现取胜,注重神似。所以,万佛殿的11尊彩塑就体现出大量的东方式甚或是山西式的对比手法:色彩上有红绿、金银、黑白等补色和极色的对比;用线上有刚柔、曲直、长短的对比……它们绝不拘泥于西洋式的解剖结构的精确,更没有比例和形式逻辑的限制,而是大胆取舍、概括和提炼对象的本质,充分利用柔软泥土材料的可塑性,运用灵巧的双手和丰富敏感的手指触觉,使作者的主观想像力和创造性极为自由地发挥,以“写意”方式追求神韵,刻意表现一种精神上的美感,把人的思想、情感、智慧、力量统统融汇于雕塑形体之中,达到了妙造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同期:(平遥县文物局 赵昌本)
  那两尊供养菩萨,他身躯非常美,接近于一个S形,很有动感,虽然是站着的,我们有觉得他正在前行,正在要开始迈步了。再说他的衣服,贴身的罗纱,咱们现在看起来,那真是有曹衣出水之美,这一点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再说这个供养童子,他也是这样。不是规规矩矩坐在那儿,也不是跪在那儿,说不清他是一种什么姿势,他好象是未动欲动,头还仰起来,好象在仰望佛,有好象是在海阔天空的想什么东西。
  片花:
  解说:与其它地区的中国彩塑相比,素有“中国彩塑艺术历史博物馆”之称的山西在彩绘泥塑艺术上更加强调“以形写意,以形传神”。所以,在彩塑艺术的初始时期,镇国寺的11尊彩塑就因醉心于塑造雕像的眼睛并使之传神达到了造型艺术的高难境界,籍此成为五代彩塑艺术的代表。造型艺术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是“气韵生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眼神刻划的成败。晋代艺术家顾恺之说:“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精辟地道出眼睛对深入揭示人物复杂性格特征所起的作用。古代匠师深知“二目乃日月之精,最要传其生动”和“征神见貌,情发于目”的道理,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手法进行塑造,使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形象脱壁而出,达到了“观其眸子,可以知人”的艺术高度。虽然在艺术创作中,“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但在古代匠师手中,佛祖的慈眉善目、法力无边;菩萨的明眸善睐、婉丽佻达……无不穷形尽相、曲尽其妙,表现得恰到好处。当我们身处塑像之前,总能找到一个具体位置和他们“悟对通神”,进行某种思想情感上的交流。
  同期:(平遥县文物局 赵昌本)
  大家都说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到是一点不假。每一尊塑像的两只眼睛,确实都充分反映了他的心灵。比如说主佛像,他在正中间,善男信女们都这儿烧香磕头,他的眼睛就盯着人们跪着的地方,在其他地方看起来不是最佳效果,到这儿就是最佳效果。每一个善男信女跪到这儿的时候,马上就有一种感觉,就是佛正在看我,那我也跟佛沟通了。至于两尊弟子像,就不太一样了。两尊弟子像的眼睛,几乎不管下头有多少人,他是在想自己、在悟道,在想自己的佛家的教义,达到了高度的虔诚。两尊胁侍菩萨像,又不一样。他登上了菩萨的果位,他的思想境界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所以他的眼神就显得娴静,旁若无人。两尊供养菩萨像是站像,站就显得虔诚,对佛虔诚。对一切人,对人间的人非常慈悲。天王像就不一样了,他非常警觉,叫人近来以后有肃穆感、森严感,但是也不感到恐惧,并不狰狞,他仍然觉得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这样一来,让所有的善男信女进来以后,都觉得这个地方是可亲可敬的地方,是一个人们愿意来的地方。
  片花:
  解说:除了眼睛,五代时期的寺观彩塑还善于借助各种各样的手势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思维活动。佛教彩塑人物的手势被称为“手印”,即双手组合,做出各种姿势,表达佛教教义的各种含义。镇国寺万佛殿虽只留下11尊彩塑,但它们所展现出的手印,同人物的眼神形成了绝妙的组合,这使得五代彩塑艺术能够用曼妙之手拂去千年的风尘,以传神之眸穿透时空的幽暗,让世人尽享山西五代彩塑艺术的斑斓光彩,骄傲于山西古代彩塑匠师们兼融并蓄、富于创新的夺天神技。 

彩 塑

本文作者:吉红枝、刘小慧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乡土山西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