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盛世重修鹳雀楼

  主持人:
  名诗传千载,黄河万古流。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如约走进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演播现场,我们这期节目的话题就是我们身后的鹳雀楼。被称为“天下第一楼”的鹳雀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中唯一一座座落在北方的文化名楼,耸立在黄河岸边的山西永济市境内,它身高七十三点九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二十层楼那么高,与黄河对岸的华山遥遥相对,在今年十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秦晋豫旅游金三角地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我们特意把这期节目选在了鹳雀楼中,邀请了两位特殊的嘉宾和我们一起来探讨名诗、名楼、名人、名胜这个话题,我们今天请到的第一位嘉宾是在我国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汪国真老师,另一位嘉宾是从小就生活在黄河岸边,鹳雀楼前,读着王之涣的诗歌长大,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实现了多少文人多少年的梦想,主持了鹳雀楼复建工程,他就是现任永济市政协主席的刘临生先生。
  解说: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城西的黄河畔,因楼上长期栖有一种叫做鹳雀的鸟而得名,是黄河流域远近闻名的古代楼阁,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是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始建于距今1400多年前的北周,千百年来历史的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登高望远,瀛现出不少壮丽而不朽的著名诗篇,唐朝大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使鹳雀楼伴着这首爵美诗句名扬天下。遗憾的是元朝的战火使盛极一时的鹳雀楼,荡然无存,盛世来临,百业兴旺,再现名楼雄姿,成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愿,而今一座高七十三点九米的新楼,重新耸立在黄河岸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小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催人奋发向上的五言绝句将激励更多的炎黄子孙,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新时代的到来。
  主持人:
  汪老师您好,您的诗可以说在我们年轻人和年老人中非常的受欢迎,您这次到我们山西永济来做客我们都非常的高兴,首先我想请您谈一下,您对我们永济的印象怎么样呢?
  汪国真:
  谢谢,永济呢我是第二次来,第一次大约是在1999年的时候,那时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一下普救寺,看了一下黄河铁牛,要谈对永济的印象,我想首先谈谈对山西的印象,对运城的印象,最后谈到对永济的印象。对山西的印象,我曾经写了一首关于山西的诗,用的是《念娇奴》的词牌,这首词是这样写的:“万年三晋,问谁数,多少裴(氏家族)杨(家将)人物,霸业终成说重耳,骑射胡服赵武,,文水才人(武则天),太原公子(李世民)后做娇龙,解州武圣(关羽)赢得不尽歌赋,遥想子安(王勃)当年,有《藤王阁序》天下独步,恒(山)吕(梁山)汾(河)黄(河)更哺育尧舜禺,荀(子)狄(仁杰)傅(山),大小神仙情惶惶,拜到五台佛处,壶口飞瀑,激起千帆争渡。”这首词用了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人文地理总共二十三个,通过这首词,我罗列了这么多有关山西的历史人物,人文地理,实际上它仍然只是冰山一角,仍远远不能包含山西历史上出现的众多的杰出人物。我觉得运城再山西历史和文化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城市。我曾经也给运城写过一首词,词牌叫《风入松》,《风入松》这个词牌是这样写的:“河东自古多高贤,回首桑与盐,永乐通鉴眩人目,普救铁牛动心田,子安文章百世,云长肝胆千年,五老经此也流连,望鹳雀奇观,黄河九曲皆历史,尧舜一脉是云烟,舞剑南风伴酒,扶琴秋风入弦。”这首关于运城的词里,每一句都有关于运城的典故,总共用了十几个典故,(有关)永济(的)在这些典故中,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一强,这里的普救寺在永济,黄河铁牛或者叫开元铁牛是在永济,五老峰在永济,还有我们今天要谈的鹳雀楼也在永济,我只是用文学的形容来说明,山西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性,说明运城在历史文化上的重要性,说明永济在历史文化上的重要性,我对永济的看法基本上用刚才的几句话概括了。
  主持人:
  汪老师对我们山西的历史人文,都使我们非常的熟悉,也是我们受益匪浅,我想请问刘主席,从刚才我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您从小是生活在黄河岸边鹳雀楼前,我想请您谈一下,您对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这首诗有什么特殊感受吗?
  刘临生:
  关于这首诗,我从小就会背,我记得到永济电机厂上班的第一个星期天,我们就骑上自行车,到蒲州古城找鹳雀楼,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我们就坐在黄河边上看日落,想象着王之涣当年念这首诗,写这首诗,“白日依山尽,”可看了半天看不到山,“黄河入海流,”也看不到海,后来就想,这是不是诗人(想象的)虚景,它表示的是一种自然规律,,太阳落下去的时候总是在高的地方,黄河从永济拐了弯以后去河南、去山东,终究会流向大海,所以参加工作几十年,不管是当工人,还是当老师,还是到市政府工作,可以说这首诗一直激励着我奋发向上,遇到困难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在想王之涣写的这首诗,所以当中国四大名楼的其他三座,都建起来以后,我就感到永济应该尽快把鹳雀楼建起来,因为这首诗千百年来不仅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同时它也揭示着登高才能望远的哲理。
  解说
  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除鹳雀楼外,其他三座名楼都座落在江南,被称为江南三大历史文化名楼,黄鹤楼耸立在武汉市的长江岸边,巍然耸立,气势恢弘。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幕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颢的指咏,是黄鹤楼名扬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著名散文《岳阳楼记》使耸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赢得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耸立在赣江的滕王阁,其实巍峨,初唐文学家王勃曾在此写作千古名楼《滕王阁序》“落下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百年来,《滕王阁序》传名,序河流芳。
  主持人:
  我们都知道湖南的岳阳楼,江南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和山西永济市的鹳雀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其他三座名楼都在风景如画的江南,而且都在大城市里,只有鹳雀楼坐落在北方的茫茫平野中。然而鹳雀楼历来位居四大名楼之首,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请教一下在座的两位嘉宾。
  汪国真:
  一个原因是其他的三座名楼都在江南,只有鹳雀搂在北方,所以它的位置就被凸显出来了。我认为这是其中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鹳雀楼的建楼时间在这四座楼中是最早的,它始建于北周,也就是公元557年到公元581年,在四座名楼中是最早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唐代有五都,中毒就是河中的,河中府的治府就在蒲州,蒲州就是现在的永济。还有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扬州和北都太原,他们并称五都。因为在蒲州永济这个地方,它是一个文化积淀很深厚的地方。第四个原因我觉得这四座名楼都是楼以文传,文以楼传出名的,在这四篇文章中,我感觉最出名的恐怕要数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四篇文章中有宋代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崔颢的《黄鹤楼》,还有王勃的《滕王阁序》。为什么我认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最有名的?首先在四篇美文中它是最短的,只有二十个字,能把《岳阳楼记》和《滕王阁序》背下来的人我想是不多的,但是能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文背下来的人,我想是非常多的,比比皆是;其次是崔颢的《黄鹤楼》就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河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觉得在四篇美文中,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在民间影响恐怕是最大的。以上这些原因形成了鹳雀搂在四大名楼中居于首位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
  刘先生我想请您从它的建筑特色来谈一下。
  刘临生:
  中华民族的文化最早是黄河文化,然后是长江文化,然后是沿海文化.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对鹳雀楼有这么一段记载,就是鹳雀楼建于北周末期,四檐三层,历唐经宋,元初毁于兵陷,也就是说鹳雀楼是四檐三层,所以我们在复建鹳雀楼的时候,还是尊重唐代风格。为什么要尊重唐代风格呢?因为根据专家的建议,杨贵妃是唐代的,《西湘记》故事也是唐代的,王之涣写的这首诗也是唐代的。鹳雀楼的建筑风格是唐代的建筑风格,台基部分,就是唐代主要的一种建筑风格,高台建筑。我们的台基部分现在是十六点一米,整个楼高七十三点九米。从外表看起来还是四檐三层,实际上是六层,加上台基部分是九层,楼体比其他三座楼要大,因为那三座名楼建的都比较早,首先是岳阳楼,然后是黄鹤楼复建,滕王阁是之后复建的,鹳雀楼建在最后,所以楼体最大。鹳雀楼的建筑面积是三万三千平方米,大概是黄鹤楼的四倍。如果和滕王阁比,是它的两倍。岳阳楼比较小,就显得更大了,整个景区面积是三千亩地,也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
  鹳雀楼在这四座名楼中是规模最大的一座。
  刘临生:
建筑面积最大,景区占地面积也最大。我们这个建筑风格主要还是结合了几个名楼的一些特点,比如说主体部分都用钢筋混凝土,黄鹤楼全是钢筋混凝土,门窗用的是铁的,鹳缺楼适当的加了一些木质,给人一种时代感,历史感和厚重感。另外在设计时,千方百计的把历史感和现代感结合起来,比如说唐代没有琉璃瓦,我们适当的加了一些,因为我们想建鹳雀楼,不仅仅是恢复一个鹳雀楼,不是恢复文物,是一个旅游景点,它应该把历史感和时代感结合起来,应该给现代人营造登楼赏景的一种旧的氛围。 

本文作者:吉红枝 孔烨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乡土山西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