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光影再现——山西皮影戏

  当能干且有非凡野心的武则天坐稳了皇后的宝座并开始觊觎权力巅峰的时候,素来对政治了无兴趣且乏此头脑的高宗自然而然地沉醉在了一种红极当时的民间把戏之中。即使在弥留之际,高宗惦念的不是江山,也不是年少时曾令他意乱情迷的千万佳丽,而是那种教他如痴如醉,难舍难弃的民间把戏。太平公主同父亲一样醉心于此,不但爱看,更能亲自摆弄几下。这出现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的一幕,让现在的人们不经意地诧异于这种将光与影融合,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民间文化遗存。同时,“皮影”这个已经逐渐模糊的名词又隐约清晰起来。原来,她可以如此生动而惊艳,可以作为一种传递情感的载体而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片花: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
  “扯一块白布便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在幕后表演”说的是皮影戏;“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也是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 “灯影戏”,有的地方叫“皮猴戏”,“纸影戏”。她是经过我国民间艺人千百年的薪火相传而延流至今的乡土技艺,是一门将绘画、雕刻、文字、音乐、表演、光学、力学等巧妙结合的综合艺术,是“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的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
  千百年来,就是在这光与影的默契交融中,皮影用自己独有的生存方式,演绎着来自民间或悲或喜的生活,寄托着普通百姓淳朴而善良的希冀,因而皮影这朵奇葩才能成为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才能深深扎根在广袤的民间,汲取着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营养。正因如此,皮影这种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才能散布到华夏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她的故乡到底在哪也就成了谁也说不清的谜。有陕西说,有河南说,也有山西孝义说。关于皮影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出自于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而请方士以幻术招魂的故事,这一传说在《史记》、《前汉书》等书中均有相仿记载。宋代高承在《事物纪源》中说:“古老相承,言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夫人无已,乃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影戏。”可见,早在汉代皮影就已具雏形了,但这也仅仅是一些传言推断而已。这是在我省孝义市金代正隆年间的墓葬中出土的“孝义皮腔纸窗影人头像壁画”,巴掌大小的这块壁画,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在离我们一千年前的金代,睿智的山西民间艺人们就开始利用这光与影的交融来娱乐百姓了.
  采访:孝义皮影木偶博物馆馆长 朱文
  “影人头像壁画”的造型和收藏的明代孝义皮影的造型基本相同,说明孝义皮影在南宋、北宋时已经很成熟,在民间已经很受欢迎了。
  片花:
  皮影戏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历经了产生、发展、鼎盛,直至衰落的历史。在最红火的时候,皮影戏从元明开始按地方分为不同流派,如陕西皮影、唐山皮影、四川皮影和山西皮影。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这里的皮影艺术也在第一时间里吸收到了最新鲜的光与影,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传说中山西皮影的鼻祖是黄龙。黄龙是殷纣时人,“封神榜”上的十二门人之一,一次守城战中,他设空城计,用纸糊城门,内悬明灯晃动影人,外敌认为城中兵多将广,惧而遁逃。后人把这当成是山西影戏的开始。影戏艺人过去供奉黄龙,把他尊为影戏之祖。流传至今的孝义纸窗皮影,仍然把《封神榜》作为最传统的演出剧目。在光与影的交错变幻和忽明忽暗中,谁也说不清这《封神榜》究竟唱了有多少出。
  采访:孝义皮影木偶博物馆馆长 朱文
  这是过去皮影戏班出去演出时的戏单,也就是戏折子。这个戏单是孝义皮影木偶博物馆发现最早的一个,明代嘉靖二年,晋(山西)孝(孝义)义棠郡庆成园。这些剧目都是孝义皮影的典型剧目,《金鸡岭》就是《封神演义》的故事。这是博物馆收藏最早的,这是顺治二年正月初六北桐村,顺治年间的戏折子,大部分演的也是《封神演义》的故事。
  山西的影人造型突显着黄土高原民俗文化的内涵,粗犷奔放、质朴古拙,但注意夸张变形,传神写意。人物通常大额头、蒜头鼻、头饰后倾。采用阴雕、阳雕的技法,繁而不乱,简而不疏,刀法犀利,色彩简练,没有受到戏剧化、脸谱化的影响,更彰显出古老艺术的率真气质,很具有汉化像石的韵味,形成了纸窗影人独特的形式美感。 
  山西皮影戏还存在有另一个流派,那就是腕腕腔纱帘影戏。从唱腔音乐、故事脚本,到表演形式、人物造型都和陕西东路皮影相类同,山西晋南和陕西渭南隔河相望,在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上都有相似之处,长期以来,在经济、文化生活上过往甚密,远在战国时期就结为秦晋之好。明末清初,陕西影戏就传到了晋中地区。腕腕腔纱窗影戏,由于它有委婉动听的音乐唱腔,演唱故事更符合群众的欣赏口味,又将纸窗改进为纱窗,使表演得到很大的突破性提高,而玲珑剔透的人物造型,以及大型景物的出现都使它声誉倍增,很快在山西蔓延开来。  
  皮影是“劳动者的艺术”,每有皮影戏班表演,也就成了“劳动者的节日”。在明清时的晋商故里,无论是豪门富户、书香门第,还是平民百姓及民间艺人,纷纷刻箱组班。除了许多专业影戏班子之外,几乎每个村都曾有过农民自娱自乐、农闲时才活动的小影戏班子。夜幕垂下,男女老幼围坐影窗之下,看着出神入化的表演,听着如泣如诉的唱念,品味着一节节剧情,悲喜异常的影戏带给了人们兴奋、伤感、赞叹和安慰。
  如今,我们仍能从这些散落在乡间村里的皮影戏台和早已班驳的戏单中,依稀感受到明清时风靡一时的皮影艺术。仍能从这些在光与影中轻盈掠动的影像里,遥想皮影这门最本色的民间技艺的未来。
  眼中晃动的是光与影,耳旁流过的是余音绕梁。 

本文作者:孔烨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乡土山西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