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古镇静升

  2003年底,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举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评选揭晓,我省灵石县静升镇和江苏周庄、浙江乌镇等一起入选。在首批当选的十大名镇中,静升古镇位列榜首。这座“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古镇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它何以超越周庄、乌镇成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呢? 
  片花 悠久的历史
  幽深的庭院
  幽静的庙宇
  悠闲的人家,
  古镇静升
  静升渊源
  灵石县的来历很有意思,据说当年一尊陨石从天而降,隋文帝北巡途中得知此事,所以赐名“灵石”。古镇静升位于灵石县东北十二公里,东依绵山,西傍汾水。人类自从有了建筑物,就有了村落,随着村落间集市的出现、交易的频繁,逐渐形成了镇。我国有很多名镇,比如以江南水乡风光著称的周庄、乌镇,因瓷器而举世闻名的景德镇,而地处汾河峡谷间的古镇静升似乎还济济无名,但说到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千年古刹资寿寺却几乎尽人皆知,其实,它们都只是古镇静升的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远在新石器时期,古镇静升就有人类繁衍生息。1985年,考古工作者又在这里发掘出土了商代古墓葬群。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偕母亲退隐绵山,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接受封赏,火烧绵山,不想介氏母子拒不出山,被大火烧死于绵山之麓,文公后悔不及,表示要“志吾过,且旌善人”,“旌善村”由此得名。而在当地方言中,“旌善”和“静升”同音,久而久之,这里也就演变为“静升村”,后来和周围的一些村子都划归为静升镇。
  明清之交,静升农商发达、经济繁荣,民居建筑已具有一定规模。到了清朝初年,静升王氏经商发迹,由商而官,大兴土木,修建民居,构筑城堡,当地其他家族也纷纷效仿,从而形成了静升镇依山就势、层楼叠院的庞大建筑群。
  采访: 王家大院 顾问 张百千
  静升历史源远流长,静升镇比较著名的村落,大一点的村落,就是旌介、集广、静升、苏溪、尹方、南堡,还有南北两山的小村落,在静升村,一共有九条沟,九沟、八堡,八条堡子,十八巷,十八个巷子,一条大街,从东到西五里长,而现在在蜚声海内外的王家大院,只是这众多的沟、道、堡、巷里边的两座堡子而已。
  片花
  静升民居
  如果说苏州园林代表了水乡民居的秀气,徽州民居体现着天人之间的和谐,那么山西民居则充分体现了儒教思想的中庸之道。山西地处黄土高坡,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高山、黄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所以,静升古镇取土为坯,以砖为材,把民居院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山峁峁、沟沟岔岔。人和山相互依存、土与砖互为倚重,使静升古镇成为迥异于陕北窑洞的另一处山地民居的典型代表。在静升的九沟、八堡、十八巷中,最为壮观的是八堡,这八堡当中有六堡都雄踞在黄土高坡上,堡墙或砖或土,堡门或存或废,却气势犹存。如今蜚声海内外的王家大院只是其中的两个堡——红门堡和高家崖。
  红门堡和高家崖两座城堡包含院落五十多座,大小不等,一律为方正端庄的四合院式。每个四合院都沿袭着我国北周时既已形成的前堂后寝多进庭院的建筑模式,以南北中轴为线左右对称。宅院附有厨院、塾院、书院、花院等侧院,体现了传统的礼制观念。城堡外部用高大封闭的院墙围起来,这种内部敞开为院、外部围以封闭院墙的民居格局,可以说是封闭和开放两种矛盾心理的融合。
  四十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也有人从大院高墙深宅的建筑形制中看出了晋商的保守自闭、墨守成规。实际上,营造豪宅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处致命伤:晋商资本大量流向土地,不利于商业资本向近代资本发展。尽管有着让今人也赞叹不已的经营思想、管理体制,但明清晋商终究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走到了盛极而衰的末路。
  采访: 王家大院 顾问 仇晓枫
  静升居民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依山建堡,鳞次栉比,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势使平面结构立体化,正面看是楼房,但从侧面上去又是平房,那么,山借着建筑更加有气势,这就是说,南方的民居是秀美,北方是雄壮、雄伟,王家大院正体现了北方民居的这种特点。
  王家大院是静升镇里最大的宅子,也是国内从明清至今规模最宏大、建制最严密、工艺最精细的古宅民居,记录了王家几代人由商入仕、由乡俗到京朝的亦商亦官亦儒的历史风貌。直到二十世纪末,这座大院还保留着当年的生活。如今,往日的人家已没了踪影,只有幽深的庭院依旧,诉说着小镇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片花
  绝世三雕
  说到静升古镇的民居,就不能不提及民居里各处精美绝伦的石雕、木雕和砖雕作品。其中尤其以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最有代表性,可以说是清代“纤细繁密”风格的集大成者。这些雕刻作品在房屋的斗拱、雀替、照壁等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暗含了各种祥瑞和祝福,可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雕刻造型儒雅大方、层次分明、紧凑饱满,兼容南北情调,让主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置身于如画美景。难怪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郑孝燮先生盛赞王家大院为“国宝、人类宝、无价之宝”。
  片花
  庙宇 祠堂
  古镇静升有各种庙宇十几座,儒、佛、道俱全,寄托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人生希望。这其中文庙很值得一提。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规制中,文庙一般是县城以上才有,而静升镇居然也有一座。这座罕见的乡村文庙始建于元代,规模虽然不大,却形制完备。包括元代遗存大成殿、献殿还有状元桥和魁星楼。最被人称道的是庙前的影壁,这座高七米、长十米、厚一米的影壁采用里外镂空雕刻,在如此庞大的面积上刻出了鲤鱼跃龙门的情景,造型栩栩如生,堪称民间雕刻的精品之作。
  说到千年古刹资寿寺,人们也许并不熟知,但提起1999年十八罗汉头像从海外回归故里的事件,相信很多人都还有印象。资寿寺三大士殿的彩塑十八罗汉以其惟妙惟肖的姿态和高超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这批价值连城的彩塑曾在1993年一夜之间全部被盗,十八罗汉身首异处,头像不知去向。直到六年后,台湾友人陈永泰先生在海外购得这批头像,几经周折、捐还回国,才使十八罗汉身首合一。这段传奇般的经历更使资寿寺享誉海内外。
  静升古镇原来有十几座祠堂,如今保存完好的只有王家的这个小祠堂。祠堂前的这座孝义牌坊是为了旌表王家十五世王梦鹏所立的。在静升,有祠堂的地方就有戏台。戏曲浓缩着昔日的故事和生活,传承着古朴的人生哲理。如今,这些废弃的戏台无声的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讲述着静升喧闹的往昔。
  片花
  静升人家
  如果说建筑是有形无声的历史,那么戏曲则是无形而有声的,古镇居民沉迷戏曲,有如迷恋千百年来的小镇生活,戏曲和小镇生活一样,变化不会太快,却有着悠长的调子,哼一段山西梆子,听几回晋剧曲牌,每一天的日子都有了回味。
  在静升古镇,各种传统的手艺也都不乏后继者,兰心慧质的静升姑娘几乎人人都有一手刺绣的好活儿,一针一线里,有传统的刺绣图案,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十多岁的王奶奶是静升王家的后人,在古镇生活了大半个世纪,大院生活已经在她的记忆里模糊了,但老人家却忘不掉当姑娘时就会的手艺,现在摆弄起剪纸的剪刀来还是驾轻就熟。
  窗花剪好了,花馍也做好了,红红火火的日子,就在这一来二去中年复一年地继续着。 

本文作者:吉红枝、刘小慧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乡土山西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