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县名史话:太谷县——太行山间大峡谷

  太谷县境在春秋时期为晋国大夫阳处父的封邑,西汉因置阳邑县,属太原郡。原县治在今阳邑村,至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阳邑县始移治于白塔村,即今县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为太谷县,并一直沿用至今。据《元和郡县志》等文献记载“以县西南有太谷,故名”,原来太谷县名源于一条叫“太谷”的山谷。

  “太谷”之名据清《太谷县志》解释为“太行之谷”,其实在古代“太”通“大”,太谷即大山谷的意思,它指今天祁县通往沁县的子洪口谷。这里古属阳邑县地,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划变迁,现已属祁县了。

  太谷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桓冯传》:“上党见围,不窥太谷”。唐章怀太子李贤注曰:“太谷自太原趣上党之道……今并州太谷县西有太谷是也。”《水经注》中也记载:“侯甲水又西北历宜岁郊,经太谷,谓之太谷水,出谷西北流。”文中的侯甲水、太谷水也称为胡甲水、甲水,今人称为昌源河。

  太谷古称侯谷、胡谷,历来为太原通往晋东南的要道,也是山西著名古战场。五代时,北汉刘继元在此筑隆舟城以抗宋军,所以宋代又称这里为“隆舟谷”,金元时期讹为“龙州谷”、“龙猪谷”。清代以来,又因谷口为祁县紫红镇,故称“紫红口谷”,俗写作“子洪口谷”。

  这条大山谷北起祁县子洪口,南至沁县西汤,长约60公里,昌源河流贯其间,两岸悬崖壁立,鸟道崎岖。明代文人王世贞在《适晋纪行》中描述了太谷的险途:“两岸皆高山绝云,中为巨涧。沿涧水而北,泉声益奇,崩峡束流,为瀑布、为帘、为怒虬、为渴虹者不一,盖自是山皆石骨矣。第左道尽则渡而右,右道尽复渡而左,其险视西塘不啻类之,凡数十渡,气竭兴亦尽矣。”

  太谷中部最险仄的地方叫南关,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武乡县志》评价这里的形势:“南关一镇,北界祁县,西达上店,山界连平遥,尤冀南户牖,潞泽咽喉。”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陷太原,粘罕率师南下,途经南关时被这里险绝的地形所惊愕,然而宋军却无一人设防,粘罕立刻转惊为喜,仰天叹道:“关险如此,而使我得度,南朝可谓无人。”金兵终于顺利南下,威胁东京,宋朝被迫割地求和。后人在南关曾立“粘罕仰天叹处”石碣,记下这一军备不振坐致亡国的惨痛教训。经游者有《南关怀古诗》抒发了千百年来游人的感怀:“一水回还渡,山多路易穷。危岩顶上压,断岸足边空。高鸟飞难度,单车辙不通。可怜宋君相,坐失此关雄。”

  近代以来,这条通道曾多次拓宽修筑,特别是近年来,交通条件更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所产生的作用也愈加显得重要了。 

山西县名史话总目录

长治晋城泽州高平陵川沁水临猗垣曲永济稷山河津绛县曲沃平陆芮城闻喜新绛夏县和顺洪洞侯马吉县交城黎城灵石娄烦平定平顺祁县沁源寿阳太谷屯留武乡昔阳乡宁襄汾襄垣孝义兴县阳城阳曲翼城盂县中阳左权霍州临汾隰县

相关内容:山西行政区划及各市县介绍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马晓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08-26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县名史话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