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县名史话:沁源县——粒食之源沁河源

  沁源县是沁河的发源地,县名由此而来。

  沁河古称沁水,也称少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张武军于荧庭,戍郫邵,封少水”,文中的少水即沁河,当指端氏附近河段。

  沁河发源于沁源县西北部绵山东麓的二郎神沟,流经郭道镇境 后与北源赤石桥河、东源紫红河汇合。这与《水经注》的记载完全相合:“沁水即少水也,或言出谷远县羊头山世靡谷。三源奇注,经泻一隍,又南会三山水,历落出,左右近溪,参差翼注之也。”

  郦道元在注中把沁河东源紫红河作为正源,所以说沁河发源于羊头山。羊头山亦称谒戾山,横亘于武乡、沁县、平遥、沁源交界处,赤石桥河与紫红河皆发源于此山,在郭道镇境与正源相汇,故曰“三源奇注,经泻一隍”。沁河南流经交口村有白狐窑河从东汇入;在河西村有狼尾河从西汇入;在中峪乡龙头催有西川河从西汇入,故曰:“又南汇三水”。同时又有两岸溪涧不断注入,故曰“左右近溪,参差翼注之也”。这最后流经大南村出沁源县境。

  沁河又南经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省境。再经济源、沁阳,在武陟县西营附近注入黄河。全长456公里,流域面积12900平方公里。在山西境内长363公里,流域面积9315平方公里。沁河是山西省内仅次于汾河的第二大河流。

  沁源县命名于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在此之前这里叫作谷远县。谷远县置于西汉,其名的由来也与沁河发源地羊头山有关。据古史传说,神农炎帝曾在羊头山见有丹雀衔来一株九穗嘉禾,炎帝就把它播撒在田间,后来长出一斤嘉禾,据说味道香甜,食之可长生不死。《魏书·地形志》:“羊头山下神农泉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禾处。”由于神农故事的影响,所以西汉在此置谷远县,县治即今沁源县城。王莽时期又反其义改名谷近县,东汉复名谷远县。晋代县废,北魏初因胡汉译言之误,这里又称孤远城。北魏末始置沁源县。金代元光二年(1223年),曾一度在沁源县置谷州,元代谷州废。

  谷远、谷近、谷州都源于炎帝在此得嘉禾的传说,这些传说、地名都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羊头山地区谷物栽培的悠久历史。至今,沁源、沁县一带仍以谷物为特产,有闻名全国的“沁州黄”等小米优良品种,不愧是神农种嘉禾的地方。 

山西县名史话总目录

长治晋城泽州高平陵川沁水临猗垣曲永济稷山河津绛县曲沃平陆芮城闻喜新绛夏县和顺洪洞侯马吉县交城黎城灵石娄烦平定平顺祁县沁源寿阳太谷屯留武乡昔阳乡宁襄汾襄垣孝义兴县阳城阳曲翼城盂县中阳左权霍州临汾隰县

相关内容:山西行政区划及各市县介绍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马晓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08-26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县名史话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