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县名史话:陵川县--却望浙水是陵阳

  相传在春秋时期,陵川县境是晋国大夫铎遏寇的封地。当时,晋悼公为恢复晋国霸主地位,成功地选任了一批贤能,如使祁奚为中军尉,铎遏寇为上军尉等,让他们训练军队,加强国防,为晋国复霸提供了军事保证。铎遏寇是这一历史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据说,陵川县南70里有村名铎壑(今名夺火),即其封处。

  西汉初,今陵川县属于泫氏县的东境。北魏永安二年(公元前529年),划出泫氏县部分区域设置高平县后,这里又成为高平县的一部分。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前596年),又划出高平县东部区域置陵川县。这是陵川立县之始,也是境内第一次置县。金代状元李俊民在《泽州图经》中阐述了当时设立陵川县的两大原因:第一是“户口滋息”,隋统一全国后,社会稍得安宁,人口迅速增长,高平县境地广人蕃;第二是“山川修阻”,高平东境为太行深处,其间交通阻隔,鞭长莫及,故亟待设县治之。于是陵川县应运而生。

  然而在立县命名后一个疑问随之产生。原来,陵川县本是以境内有陵阳水而取名,可是后人逐渐发现陵阳水并不在县境,而在今河南省的林州市境内,问题到底在哪里呢?一个与之毫无关联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竟能成为一县命名之本,曾引起很多有心人的猜测。最终人们在地理名著《水经注》中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个错误是从郦道元本人开始的。在《水经注·洹水》中他这样说:“洹水出上党泫氏县,水出洹山,山在长子县也”,这实际上是把泫水当成了洹水,而洹水乃源于河南省林州市境。后人又踵其错误,将发源于陵川县的浙水当成洹水上游的支流陵阳水,其实真正的陵阳水是河南省林州市境的苇泉水与黄花水汇流后形成的,它与陵川县远不相涉。但在隋代置县时,命名者也未详核,只是根据记载径取“陵川”之名加之此地,以致“移东就西,竟成虚称”。

  陵川命名致误原因发现后,人们又以陵川县境内河流与《水经注》记载相核对,果然没有一处能吻合。之后,地方人士便对其县名含义重作了诠释:“陵川,以县境陵阜环列,故名”,这种说法还载入了《大明一统志》中。当地甚至出现另一种解释,认为陵川应得名于崇安寺旁的石勒陵墓。史载,石勒死后夜葬于山谷,世人莫知其所,于是传说石勒葬于陵川县城西北角处的崇安寺门东侧,又有人说葬在崇安寺的佛座之下。陵川籍的文学家郝经有诗道:“都门长啸气凭陵,瓜割中原霸业兴。夜葬山间人不见,至今犹有守坟僧。”当地群众也有“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谣语。

  对于《水经注》这样一部取材宏富的历史地理名著,仅以郦道元一人一生之精力,又在当时南北分裂战乱的条件下完成,其中出现错误之处自然瑕不掩瑜。尽管隋人也误将浙水当成陵阳水,但陵川县以陵阳河得名却是不争的事实。后为纠正郦氏的错误,又重把陵川定义为“陵阜”、“陵墓”,反倒又形成地名含义上的混乱和误解。

  唐武德元年(公元前618年),在今高平市米山村置盖州。同时划出陵川县西南部及高平、丹川两县部分区域组建盖城县,县治即今陵川县盖城村,这是陵川县境内第二次置县。盖城县仅存9年时间,到武德九年便被撤销,第二年盖州也随之撤废。盖州和盖城县名均源自高平与长子交界处的伞盖山,据方志云:“以山形似伞盖而名。而清初毕振姬在《四州文献》中提出:“伞盖”应作“商盖”,商盖是殷商古地名,旧址在高平,盖州、盖城县乃取名于此。毕氏之说惜无确据,不宜尽信,仅供参考而已。

  1943年,为适应当时抗日战争形势,曾划出陵川县西、南部和高平县东部组建陵高县,县抗日政府驻陵川县大槲树村,后迁高平县侯庄。1945年抗战胜利后,撤销陵高县,恢复陵川县原行政区域至今。

山西县名史话总目录

长治晋城泽州高平陵川沁水临猗垣曲永济稷山河津绛县曲沃平陆芮城闻喜新绛夏县和顺洪洞侯马吉县交城黎城灵石娄烦平定平顺祁县沁源寿阳太谷屯留武乡昔阳乡宁襄汾襄垣孝义兴县阳城阳曲翼城盂县中阳左权霍州临汾隰县

相关内容:山西行政区划及各市县介绍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马晓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04-15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县名史话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