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县名史话:平定县——平定河东成一统

  平定县为山西东部门户,自古为晋冀间的交通要道,故向有“全晋咽喉”、“晋东雄镇”之誉。

  战国时期为赵国上艾邑。西汉置上艾秒县,属太原郡,县治在今县城南7.5公里的新城村。北魏时,因胡汉译言之误,上艾县讹名为石艾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广阳县,县治在今昔阳县境内的广阳村。到公元979年改名为平定县为止,广阳县城经历了公元237年的繁荣后,便逐渐废为荒村。清人曾尚增在《广阳怀古》中咏道:“荒村那识汉唐名,废址参差秋草生。今古心伤陵谷变,广阳村是广阳城。” 广阳县改名为平定县是中国一个分裂时代结束和一个安定统一时代来临的标志。

  故事还要从北宋初统一中国的最后一战平北汉,即民间戏剧的“下河东”说起。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定国号为“宋”。宋建立的第四年便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当时宋王朝对辽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的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且军事实力又较为薄弱,因此,赵匡胤制定了先统一南方,后北上太原削平北汉,进而收复幽云地区的战略部署。

  从公元963 年开始到公元978年,宋王朝先后出兵灭掉了“十国”中的9个割据政权,最后剩下了建都太原的北汉政权。在此期间的公元969年,赵匡胤曾统兵第一次围攻太原,北汉军凭借山河城池之险顽抗,时辽兵驰援,宋军中又疾病流行,遂无功而返。公元976年,再命大将党进、潘美第二次出兵合围太原,不料10月宋太祖死,宋军再撤兵南下。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继续宋太祖统一全国的未竟之志,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广阳建平定军,据《平定州志》记载:平定军的来历和命名之由是“宋太祖征河东首下之,置平定军,属镇州(今河北正定)。”我们还从《宋史·地理志》中了解到,平定军设置后不久,宋王朝还在今沁县置威胜军。“平定”和“威胜”等地名都表达了宋王朝平定北汉的必胜决心。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统兵第三次北伐太原,4月进驻汾东行营(今太原市小店区大村),5月北汉主刘继元出降,北汉灭亡。这年,广阳县改名为平定县,属平定军,同时废太原县,改置平晋县。“平定县”和“平晋县”的命名都是为了纪念平定北汉,统一全国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平定县设立后,县城也从40公里外的广阳城迁徙到古榆关城,即今平定县城的上城。榆关城在高丘之上,形势险要,汉代韩信击赵下井陉口曾驻兵于此,据说韩信筑城并以榆塞门,故名榆关。后人曾在关门前镌大字题刻“汉淮阴侯韩信下赵驻兵处”。榆关城周2里348步,南有迎薰门,东有榆关门。平定县治迁此地后,又在榆关城侧拓建城池周6里38步,东有拱岱门,西有瞻华门。从此形成了平定县城上下两城相倚的城市格局。

  金大定二年(1162年),平定县升为平定州,领平定、乐平两县。元至元二年(1265年),平定县、乐平县并入平定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平定州为直隶州,领盂县、寿阳县、乐平县。1912年,废州改平定县。1949年后,平定县历属榆次专区、晋中专区、晋中地区。1983年划归阳泉市。 

山西县名史话总目录

长治晋城泽州高平陵川沁水临猗垣曲永济稷山河津绛县曲沃平陆芮城闻喜新绛夏县和顺洪洞侯马吉县交城黎城灵石娄烦平定平顺祁县沁源寿阳太谷屯留武乡昔阳乡宁襄汾襄垣孝义兴县阳城阳曲翼城盂县中阳左权霍州临汾隰县

相关内容:山西行政区划及各市县介绍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马晓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08-26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县名史话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