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县名史话:临猗县——故垒西边连猗国

  临猗县组建于1954年,以其县域由原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组成,因取两县名首字,命名为临猗县。

  原临晋县境西濒黄河,在春秋时有解梁、桑泉、刳首、瑕等城邑。如《左传》中记载:晋侯赂秦伯以“解梁城”、重耳渡河返晋入“桑泉”、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及晋人谋去故绛议迁“郇瑕”等,均指这一带。

  西汉初,在解梁故城置解县,治所在今临猗县城西村与城东村之间。这里相传是蚩尤兵败后被解体的地方,故名曰解,同时还是汉将关羽的故乡。《三国志》:“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这是正史对关羽里籍最权威的记载。尽管后世在运城市的解州也立有“关夫子故里”碑,里俗还相传有“常平故里”,但这里是唐代解县而非汉代解县,读史者尤不可不辨。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解县改名北解县,同在今永济市古城村置南解县。北周时,北解县并入猗氏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在今临晋镇置桑泉县,以县东有春秋桑泉故城而得名。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改桑泉县为临晋县。

  “临晋”一名的由来至今还颇多争议。一种解释认为:春秋时期,秦国在黄河西岸筑城堡“以临晋国”,故名临晋。战国初,魏文侯占据河西,又一次修筑临晋城以抗秦国。秦代因置临晋县,县治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西汉初,还将蒲坂对岸的蒲津关称为临晋关,因其地属当时的临晋县而得名。唐代开元年间,为了蒲津桥交通的有效管理,遂划出桥两侧的地域置河西县,属蒲州辖县。这样“临晋关”随着河西县成为河东属地,后因在蒲州境内置临晋县。它反映了由于行政区划变更,“临晋”由西东渐的过程。而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山西的临晋县名与陕西的临晋没有关系,应是得名于春秋古地名“晋阳”,一作阳晋,唐代叫晋城,其故址在今永济市古城村(旧属临晋县),以县地临晋城,故曰临晋。

  临晋县城本春秋刳首故城,北魏为北解县治,隋为桑泉县治,唐初一度为河东郡治和蒲州治,此后为临晋县治达1200年。1954年,临晋县与猗氏县合并后,县人民政府迁驻猗氏,原临晋县城改为临晋镇至今。

  “猗氏”一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夏代的古猗国。《路史》云:“夏有猗国。”《河图括地象》云:“猗姓之国,猗夏朋淫不义,少康灭之。今河东有猗氏城。”《蒲州府志》亦云:“猗氏县郇瑕氏之墟也,春秋令狐地。秦世以有古猗氏国,因称猗氏。”

  西周初,周文王十五子郇伯封于此,后晋武公灭郇国以赐大夫原氏,郇伯后裔遂以国为氏,即后来的荀氏。郇国故城在今临猗县城南关原头村一带。春秋末,鲁国贫士猗顿大畜牛羊于猗氏,十年间富埒王侯,因以地为氏,称猗顿。汉代置猗氏县,治所在今县城南铁匠营村的猗氏故城。约晋代迁治于今令狐村。隋大业三年(607年),县治移至今临猗县城。1954年,临猗县组建后,仍为该县人民政府驻地至今。

山西县名史话总目录

长治晋城泽州高平陵川沁水临猗垣曲永济稷山河津绛县曲沃平陆芮城闻喜新绛夏县和顺洪洞侯马吉县交城黎城灵石娄烦平定平顺祁县沁源寿阳太谷屯留武乡昔阳乡宁襄汾襄垣孝义兴县阳城阳曲翼城盂县中阳左权霍州临汾隰县

相关内容:山西行政区划及各市县介绍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马晓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06-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县名史话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