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夏县——嘉称夏都纪禹功

  夏县古称安邑,相传是夏禹建都处。古史中所说的“禹都安邑”就是指这方土地。

  禹,通常称大禹?熏他是传说中与尧、舜并称的上古圣王,也是夏王朝的开国君主。据文献记载,他姓姒氏,名文命,字密。但一般还称他为夏禹,是先秦时期以国为氏的称谓习惯。

  大禹治水的故事历来为人们称颂。相传帝尧时代,黄河流域受到洪灾的严重破坏,“洪水滔滔,天下沉渍,九州阏塞,四渎壅闭”。尧派鲧去治水,可是他用堵塞的办法,不但治理不了洪水,反而愈堵水愈高,结果失败。舜即帝位后,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将堵塞之法改为疏导,即采取顺其自然为洪水找出路的方法,他先后凿龙门,发吕梁,将黄河水引至下游,导入大海,才解除了水患。

  大禹治水最感人之处是他艰苦卓绝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相传他“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无暇顾及家庭,更无暇顾及自己,而是栉风沐雨,躬亲劳动,全心全意投入到为民兴利除害的事业中。他治理了山川,开通了沟渠,组织灾民恢复了农业生产,并受到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由于大禹功勋卓著,帝舜就将他定为继位人选,后来禅位于他,国号曰夏后。禹死后其子启继位,表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完成,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

  夏县古称安邑,战国时期为魏国都城,西汉置安邑县,治所即今夏县禹王城。“安邑”一名的来历含义乃是“洪水既平,民始安居。”这里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城邑。《安邑县志》中曾这样自豪地说:“安邑古称禹都,殆因洪水既平,民始安居,因以为名,纪禹之功,实乃奠定山河之嘉称也。”

  北魏神元年(428年),在禹王城西南20公里别置安邑县,治所在今运城市安邑街道办事处。太和十一年(487年),又分安邑县东部地区,在禹王城南7.5公里处置南安邑县。十八年,又改南安邑县为夏县,以县域为夏禹旧都而命名。

  传说中的夏禹旧都遗址叫禹王城,也叫夏王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其遗址进行过全面考察,但初步认定为战国时期所筑,是战国时期魏国都城的遗存。据文献记载,魏之先世毕万以军功封于魏(今芮城县境内),是魏悼子徙居于霍(今霍州市境内),前562年,魏昭子始居安邑,即今禹王城。到战国时,魏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才迁居大梁,其间安邑作为魏都共计223年。秦汉时期又成为河东郡治所和安邑县治所。由于禹王城几度兴起,所以形成了大、中、小三城并列的格局。北魏时安邑县治迁走后,此城才逐渐荒废。

  顺便应该提及的是,《尚书·禹贡》曾托名夏禹而论述全国地理,书中的贡道即九州向都城输送贡赋和物产的途径,都明确无误地指向今夏县的禹王城。这从一个侧面证实,“禹都安邑”的概念早在《禹贡》成书的战国初期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山西县名史话总目录

长治晋城泽州高平陵川沁水临猗垣曲永济稷山河津绛县曲沃平陆芮城闻喜新绛夏县和顺洪洞侯马吉县交城黎城灵石娄烦平定平顺祁县沁源寿阳太谷屯留武乡昔阳乡宁襄汾襄垣孝义兴县阳城阳曲翼城盂县中阳左权霍州临汾隰县

相关内容:山西行政区划及各市县介绍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马晓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06-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县名史话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