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名山漫谈

 山西名山总目录及地图

 一、北天池山壮清漳

 二、北天台山赵杲之谜

 三、北武当山传奇

 四、拨开地云雾看霍山

 五、侧写恒山去与来

 六、怅然秋风说绵山

 七、从此昆山亦知名

 八、泛说龙角山兴衰沉浮

 九、孤山一柱鼎河东

 十、古崞天涯石鼓山

十一、观月当是珏山明

十二、冠山书香香无尽

十三、广志山的古稀风情

十四、何处觅得石门山

十五、虎头山正是好风光

十六、唤醒大同火山

十七、黄崖洞是一座丰碑

十八、浑源龙山应无恙

十九、魂牵梦萦石膏山

二十、稷王山千古忆教稼

二一、郊外有座乌金山

二二、晋阳龙山大事记

二三、精卫填海与发鸠山

二四、九凤山上千古一洞

二五、九月藏山好个秋

二六、觉山沧桑千载一瞬

二七、酷夏不热芦芽山

二八、灵空山禅踪秘语

二九、蟒山青青蟒水长长

三十、权将犹疑问卦山

三一、石壁山中访净土

三二、霜红还看崛围山

三三、谁识历山真姿容

三四、水神山上烈女恨

三五、天池点染燕京山

三六、天龙山感叹四则

三七、天元初始箕子山

三八、万壑疏风紫团山

三九、巫咸·鼓·瑶台山

四十、五老峰逸事

四一、五台山上的帝王好恶

四二、仙堂山秀小蓬莱

四三、雄风一贯黄围山

四四、寻古九峰山

四五、雁门山上唱大风

四六、遥拜高高人祖山

四七、一方风骚龙澍峪

四八、羿射九日三山

四九、幽远仙境藐姑射山

五十、找回王官谷的盛名

1
45-yanmen.jpg (7575 字节)

  今人大多知有雁门关,而不知还有雁门山,实际上关是因山而名。雁门山的名字来之甚早。《山海经》的“海内西经”中就已记述说:“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那位五百年前游遍了山西山水的明代乐平(今山西昔阳县)人乔宇先生,也写过一篇《雁门山游记》,讲他登上雁门山巅时“绝顶四望,则繁峙、五台耸其东,宁武诸山带其西,正阳石鼓挺其南,朔州马邑临边之地在其北。”文中所谓“正阳石鼓”即今天原平市境内的天涯石鼓山。东南西北,能够四望辽阔,说明雁门山的高峻罢了。

  雁门山所在的恒山山脉东北面是西南走向,横亘约700公里左右。万里长城的内长城从阳方口以东,即沿恒山山势而东去,沿途关隘林立,雁门山上的雁门关是最为雄伟也最有传奇色彩的一个。还拿乔宇先生的话讲,那就是“凡山西之关,四十有余,皆踞隘保固,而耸拔雄壮,则雁门为最”。

  像写文章一样,有总标题,还有章节段落之分。在这里,恒山就像是总标题,而夏屋、雁门、勾注诸山则属分章。传说中赵襄子之姊磨笄自杀的夏屋山就在雁门山的东邻,雁门山的西邻是被古人形容为“天造神为”的勾注山。明以后的雁门山并不甚辽阔,以雁门关城为中心,前后左右顶多也就50平方公里左右。不大但名堂甚多。各种名胜古迹如东城、西城、雁月楼、雁塔、关陵、总兵营、瓮城、关署、李牧祠,还有明有楼、六郎庙、过雁峰、马公杀虎处、道碑亭、长平桥、云际泉、九窑十八洞、趵突泉、军洞、雁清坊等等。

  然而,雁门山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地,更不是寻常游人眼里的旅游区。正如雁门山上很多名胜的名字中都带有雁字一样,使你无法不想到深秋长空中的队队哀鸿,使你无法不想到凛冽刺骨的朔风,更有刀光剑影与血肉战争。应该说,雁门关和雁门山的等义词是金戈铁马,而不是花间月下或是湖畔柳丛。毛泽东诗词中有一名句曰“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拿来想象比照紫塞雁门的历史情景,当属贴切。

  公元13世纪初之间,雁门山风外就已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歌曰:“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非枣梨树,三春那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依此韵律,元好问与明代诗人许九皋后来都写过相同韵脚的唱和诗。元诗中有“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之句,许诗中则有“壁立山头风吼至,雨花飞过是冰花”的谐唱。写雁门之山必写风。一般诗家是这样,名人名作也常如是。李白号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到过雁门关和雁门山,也写过与此相关的《古风》一首,开头两句即是:“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真是雁门终古一场风。一言以蔽之,写绝了。汉与匈奴,晋与鲜卑,隋唐与突厥,宋与契丹,蒙古与金,明与鞑靼——作为名山,也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上下千百年,雁门山与雁门关无一时代不是如此,不是长不成桃杏梨枣(笔者年内曾至雁门山,有幸吃到当地酥梨,极美味),也不是不愿种桑麻,而正如一位古人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怎奈何马邑(在今朔州市境内)总有狼烟蒙故堞,雁门常是战火照戍营啊!

  古来以雁门山和雁门关为题留下诗文的名人不算少,如元好问、李白、李贽、李梦阳、朱彝尊、常建、陈子昂、李贺等等,说也说不完。但名句还要数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流传最广;名人则当为李白的名气最大。两千余年间在雁门山和雁门关戍边征战的名将更不算少,像薛仁贵、李牧、郅都、杨业、杨延昭、李佐车、李渊、李自成、郭子仪、拓跋(王圭)等等,数也数不尽。然而论功劳当以杨家将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最为显赫,讲神奇则要算战国末期的赵将李牧备受尊崇(太原道注:有关李牧参见本站山西名人)。雁门关的明代关城附近过去建有一座杨六郎庙,也建有一座李牧祠。仅从现存遗址的气势观察,显然后者的建筑气魄要大于前者。细想想,可能是因为六郎庙过去多为民间祭,在老百姓心目中杨六郎从来就是人,而历来的李牧祠恐怕就属官祭,李牧则肯定被大家多半划到神的行列中去了。

  李白的雁门《古风》诗末尾四行曰:“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因为没有了像李牧这样的戍边良将,所以边塞之民就只有被豺狼虎豹一样的入侵者所蹂躏吞食。可见早在唐以前李牧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史记》中,司马迁介绍李牧的笔墨尤为简洁。称曰:“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据说李牧用兵与早年赵国的廉颇颇有些相似之处。因为其守关兵力常劣于匈奴犯敌。故李牧就多年采用坚守不出的对策。为此赵孝成王以为李牧惧敌,就撤换了他,结果匈奴再攻雁门,赵国就吃了大亏。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复任。李牧称病不出,赵王就再三去请,李牧的条件是要他守雁门,他就还要用老办法,赵王只好答应。李牧二次复任后仍然避匈奴锋芒,私下却加紧秘密练兵,积蓄力量。最后在敌人骄傲松懈、赵军将士却跃跃欲试的情况下,李牧依然佯装败退以诱敌深入,结果用20万优势兵力一举歼敌10万余骑,使进攻雁门多年的匈奴单于一路逃向遥远的漠北地区,10余年间未敢再犯赵之边地。史载李牧的孙子李佐车后来也曾带军戍守雁门,被封为广武君。山西省境内有关李牧的古迹还有多处。在襄汾县有所谓孝子村,今又称孝村。孝村古有李牧墓。明代历史学家谈迁曾亲到孝子村考察,认为李牧死后确实葬于此地,他的儿子李荣结庐守墓于此,故有孝子之名。事见谈迁《枣林杂组》一书。

  近年来,有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和地学研究的靳生禾、谢鸿喜、马晓东诸先生,都对古雁门关的确切位置做过许多研究。他们认为现在雁门山上的雁门关只是明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以后新建之物,而明以前的旧雁门关则在明关城以西10公里处的勾注山间。如果再往上追溯,马晓东先生则认为东汉末年以前的雁门山与雁门关当还在今天大同市阳高县境内(太原道注:相关内容参见本站山西名胜)。

  可喜的是,如今的代州古城已被国家公布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北约10余公里处的明雁门关与雁门山也在加紧规划开发建设。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看到一个充满古战场特色的新的名山旅游风景区。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6-24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山西名山漫谈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