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总目录

一、大同 彩凤飞来第一都

二、朔州 名邑名城出名将

三、代县 雄关险隘忠烈城

四、五台 风情万种文殊界

五、浑源 名山名水两风流

六、宁武 雄关漫步说边防

七、应县 佛宫木塔甲天下

八、河曲 黄河风情美如画

九、原平 画山秀水孕精忠

十、忻州四奇

十一、晋源访古

十二、太原公子

十三、锦绣太原城

十四、龙城脊梁

十五、唯有清徐入图画

十六、阳曲史话

十七、祁县望族(上)

十八、祁县望族(下)

十九、古城平遥(上)

二十、古城平遥(下)

二一、漫话金太谷

二二、榆次春秋

二三、灵石探胜

二四、介休与介子推

二五、汾阳杂记

二六、女皇故里文水

二七、交城画卷

二八、吉县:黄河明珠

二九、洪洞县·洪洞人(上)

三十、洪洞县·洪洞人(下)

三一、尧都临汾

三二、晋国故都候马

三三、新绛神韵

三四、河津情思

三五、闻喜:宰相之乡

三六、夏县:司马光故里

三七、万荣:笑话背后的深思

三八、运城:复苏的文明

三九、永济:诗文传唱风流

四十、芮城逍遥游

四一、盂县悲歌

四二、太行之脊平定

四三、晋城风物记

作者后记:为文物大省呐喊

1
42-pindin.jpg (8099 字节)

  山西东部的太行山,险峰陡立,绝壑深阻、地势高峻,名关林立,为天下之脊。古城平定,是太行山中的明珠,坐拥晋冀孔道、天险既呈、险在其外,尤其是境内的娘子关,更是闻名遐迩。此外,平定又有“文献名邦”的美称,山城书院林立,儒风甚浓,名流学者迭出,著作甚丰。

  平定,西汉就在此设上艾县,北魏改名为石艾县。宋太平兴国四年,太祖征河东首克此县,遂改名平定县沿用至今。

  太行为天下之脊,平定为太行之脊。平定境内,山川扼要,关城巍峨,为三晋之门户。尤其是县城东北的娘子关,为万里长城第九关,历史悠久、关城险要、古迹众多、风光秀丽(太原道注:有关娘子关参见本站山西名胜栏目)。历史上,娘子关得失,关乎三晋得失,关乎江山安危。封建势力在这里发生过多次对峙性的战役,显著名的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兴之初,李唐兵起太原而得长安,掌天下之器,引起天下豪强纷争,河北诸强尤甚。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率娘子军一支驻扎太行之脊,修关城,筑界墙、建烽火台,以御山东之敌。设想“天下勇侠者,首推燕赵”,而平阳公主一弱女子,却能一女当关,万夫莫开,拒燕赵勇侠于太行之外,由此可见太行之脊地势之利。脊上平阳公主所驻关处,后世称之为娘子关。李氏正是凭借娘子关天险、外拒家强、内聚生气、力量强大后一举出关平定河北诸强。第二次浪子关对峙是在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太行山之西是唐军主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山东是安禄山、史思明气焰高涨的叛军。其挟河北、山东诸镇强兵,屡攻太行不下,只好南渡黄河,直取东都洛阳。三晋,为李唐根本,娘子关等太行八径不失,三晋自保。三晋根本若在,李氏必然有复兴之日,果然后来郭、李二人率领的三晋子弟兵平息了安史之乱。设若安史之军攻破太行,直入三晋的话,天下之器属谁,尚未可知。第三次娘子关对峙,是在宋初,赵匡胤陈桥兵变坐龙床,一根杆棒定中原。他站在低凹的华北大平原上,仰望“危乎高哉”的三晋高原,仰望雄关耸峙的太行之脊”,这位英才大略的皇帝也是心有余悸。他知道,在此之前的梁、唐、汉、晋、周等小朝庭,皇位频繁变更的背后,是太原与开封两大军事势力相互对峙,相互斗争的结果。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中,太原势力似乎占了上风,起兵太原的后唐李存勖灭掉了建都开封的后梁朱全忠;起兵太原的后晋石敬塘又灭掉了立都开封的后唐;起兵太原的后汉刘知远又灭掉了立都开封的后晋……自己篡夺了后周的天下,平定中原,平定东南,似乎不费吹灰之力,而要灭掉悬于头顶的“人性劲悍、习于戎马”的北汉政权却是不易。娘子关便是虎之牙、骨中刺、太原的钉铆。赵匡胤最后倾尽全力,殚心竭虑,终于一举拿下了娘子关。此时的赵匡胤欣喜若狂,遂将太行之脊原称为广阳县的这块地方更名为平定县。如今的平定,如今的娘子关,战争的烽烟早已消失殆尽,留给我们的是“雄关、流水、溶洞、人家”的天然画卷。娘子关现存南、东两座关门, 600余米的城墙、点将台、避暑楼等众多建筑。关城附近,还有娘子关瀑布。多股泉水汇集成流,从高山崖飞泻而下,如同白练挂壁,极为壮观。娘子关瀑布不远处,还有水帘洞瀑布。山顶生悬泉,山壁有石洞,泉水飞流下,洞外有水帘。太行山中有如此泉瀑,遂成胜游佳境。“洞门高掩十三天,千丈云梯上下连。只为名山长览胜,却如平地可登仙。”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的礼部尚书乔宇,他赞不绝口的人间仙境,就是太行山深处的张果老洞,位于娘子关西北的凤凰岭下。洞大如广场,可容纳数千人。张果老洞,不仅是自然仙境,也是当地人唱社戏、耍龙灯、闹红火的重要场所。每年洞中举办社戏的时候,外乡客看到这人间风物与自然风景和谐溶为一体,真不知自己是身在世间,还是魂游仙境。

  明清朝,三晋之民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而平定则是个例外,子弟俊秀者,依然保持了“学而优则仕”的古老传统,多入读书应试之路。据统计,平定清代经科举取进土 131名,举人 680名,贡甘 783名。嘉庆十二年(1807),一次乡试取举人15名,轰动一时。在平定城附近的冠山中就有三个书院:崇古书院,又名吕公书院,为元中书“右丞相吕思诚父祖数世读书处”。原址已废,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高岭书院,槐音书院,建于明清,系我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书院。三座书院,古松百余株,附近还有资福寺、仰止事、夫子祠等建筑,并配以金朝状元杨云翼、明吏部尚书乔宇,著名文人傅山等题词遗刻十余处。整个冠山古风悠扬、学风浓厚、古建林立、诗情画意,是我国著名的读书佳境。有这样的读书环境,有这样浓厚的学风文风,科举名士迭出,学者名流荟萃,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平定籍的文化名人中,有两个人非常值得一书,一位是武进土出身的清代名将窦(王宾),战功显赫,曾任台湾参将,后任广东提督,晚年退职还乡,捐资助教,重修冠山书院;另一位是清末的大学者张穆,张穆通训诂、天算、舆地诸学科、尤其精于我国边疆地理。他的代表作为《蒙古游牧记》16卷,是研究蒙古地理、历史、政治、风情的重要著作。这部奇作,在清末鸦片战争后不久,就被译成俄文,成了沙皇经略蒙古的必读之物。可惜的是,我国的昏庸统治者对此不屑一顾,结果造成外蒙沦为他人囊中之物。这种结果,是长在太行名关,精通防御之策满怀忧国之情的大学者张穆万万没有想到的。

  平定,作为太行名城,集太行之雄秀,揽太行之名关,荟太行之英才,不仅是地理上的“太行之脊”,也是文化上的“太行之脊”。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5-05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