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总目录

一、大同 彩凤飞来第一都

二、朔州 名邑名城出名将

三、代县 雄关险隘忠烈城

四、五台 风情万种文殊界

五、浑源 名山名水两风流

六、宁武 雄关漫步说边防

七、应县 佛宫木塔甲天下

八、河曲 黄河风情美如画

九、原平 画山秀水孕精忠

十、忻州四奇

十一、晋源访古

十二、太原公子

十三、锦绣太原城

十四、龙城脊梁

十五、唯有清徐入图画

十六、阳曲史话

十七、祁县望族(上)

十八、祁县望族(下)

十九、古城平遥(上)

二十、古城平遥(下)

二一、漫话金太谷

二二、榆次春秋

二三、灵石探胜

二四、介休与介子推

二五、汾阳杂记

二六、女皇故里文水

二七、交城画卷

二八、吉县:黄河明珠

二九、洪洞县·洪洞人(上)

三十、洪洞县·洪洞人(下)

三一、尧都临汾

三二、晋国故都候马

三三、新绛神韵

三四、河津情思

三五、闻喜:宰相之乡

三六、夏县:司马光故里

三七、万荣:笑话背后的深思

三八、运城:复苏的文明

三九、永济:诗文传唱风流

四十、芮城逍遥游

四一、盂县悲歌

四二、太行之脊平定

四三、晋城风物记

作者后记:为文物大省呐喊

1
05-lunyuan.jpg (9253 字节)

  我对浑源城有一种极好的印象。在尚不富裕的县城大街上,每隔三步两步就可以看到一座小书店,里面挤满了读书人,生意很火爆。这种景象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回来翻史志方知道:浑源向来以重教兴文著称三晋,科甲及第者众多,名士乡贤层出不穷。

  浑源,秦时属雁门郡。西汉置繁峙,崞县,属常山郡。北魏时改名石城县,属神武郡。隋改平寇县,属雁门郡。唐始名浑源县,属应州。金贞佑二年(1214年)升为浑源州,元明清沿用。民国元年(1912)废州立县。1945年全县解放后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归山西省。

  浑源城形似乌龟背书。《山西通志》载:“地脉从东来,结为丘,形如龟。城肖其形,雉堞屈曲,宛若负书状。”这只负书神龟从何而来?无疑是东南二十里处的恒山。恒山为五岳之一,史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44个风景名胜区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保护区,恒山以其历史悠久,风光绮丽,建筑险绝,人文荟萃名列其间。当初我当导游的时候,经常带团去恒山,步移景换,行旅匆匆,对岸博大精深的恒山文化并未过多留意。后来到市委机关工作,时间充裕,静心读史,由书及景,联系起自己走过的北岳山水,竟然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发现过的神气奥妙之处。(太原道注:有关北岳恒山及悬空寺参见本站山西名胜栏目)

  其一,北岳恒山是迄今为止保留的最完整的道教胜境之一。道教信奉的诸神诸仙,在此各司其庙,烟霞供养。凌空俯视北岳,俨然一幅包罗万象的道仙图。其中以天仙立庙的有北岳帝寝宫,回仙府,十五殿,三清殿等;以人仙立庙的有纯阳宫,灵官庙,文昌庙,娘娘庙等;以物仙立庙的有青龙殿,白虎殿,马神殿等。而更多的是诸仙们的起居修行之处,如玄武井,白云洞,翠雪亭,振衣台,琴棋台,得一庵,通玄谷,紫芒峪。道境不同于佛寺,佛寺万变不离其宗,设神造像必依其宗佛宗菩萨;而道境依景附神,神景合一,更多地体现了中国本土文化和谐统一的意境。另外恒山文化的宽容性为其他名山所不及。恒山文化以道教文化为主,但不排除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释迦牟尼和孔子也在此立身,与北岳大帝同享人间烟火。三教合一,百神同悦,为北岳之奇观。

  其二,与北岳芒兰芳草同样芬芳的隐士文化,构成了恒山文化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走马观花看恒山,会发现许多奇异瑰丽的摩崖石刻,会发现许多奇人异士居住过的洞天府地,会发现许多无名氏题写的奇联异句。这些奇迹,对旅人来说,只不过是游程一景;对中国文化来说,却是一道淩通古今,血脉相承的显迹。恒山山脉西起管涔山,东至太行,绵延 150公里,有一百零八峰,沟壑纵横,秀甲天下,是名人隐士栖居的良好之所。近来人们似乎对隐士不屑一顾,多举唐代某隐士为例几进几出终南山,沽名钓誉,无所作为而累升高位。而恒山隐士则与此迥异,多性高志洁之士。如著名的龙山三老:元好问,李治,张德辉,本为金代名士,后蒙古人大举入侵中原,涂炭三晋,三名士相约隐居恒山余脉之龙山作诗唱赋,行吟茸芦云阶。忽必烈定天下,为显示其中原新主之儒名,屡招三名士入阁,龙山三老终未致仕,堪为隐士之楷模。与此同时,恒山西南玉泉山东,有另一位名隐刘祁,饮露餐风,潜心撰写《归潜志》。此书多为后世之《金史》所用。隐士文化,多为儒仕道文化之性灵所在。更为珍贵的是,诸如刘祁及龙山三老,身逢乱世,当最能体现时代文化的重镇和都市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和摧残,是索居深山的隐士们把仅存的文化精髓,薪火相传至后世。为后世的文化勃兴保存提供了火种。元中期文化复兴,就得益与恒山诸隐士的贡献。

  其三,镇水之神孕育龄出两世治水之臣。恒山,在道教传统中,主江河湖海,是镇水之神。更为有趣的是在浑源历代名人中,最为出色的当数清朝的栗毓美父子,二人均以“治水尤能通物性以尽利,人以为诚壹新格”而深受后世景仰,立庙以祀,庙在浑源城东三里处。据《山西通志》记载:栗毓美道光十五年授东河总督,时黄河决堤多在串泥滩处,垒堤石方取自山区,运输困难,难以为继,栗毓美乘小舟,周历南北,实地考察滩水堤口,变更古法,弃石取砖,就近坐收民窑之砖,往水中抛坝,坝与堤之间抛成一段堤坡,能承受大水急冲,化险为夷。此法数年间节省官银 130万两,而且工程坚固,杜绝了黄河水患。栗毓美被黄河两岸人民称为“栗大王”。民间传说更是神乎其神,云黄河水来,栗大王跳入水中,水退至脚下;栗往前走水往后退,直至平安无恙。栗毓美后来积劳成疾,卒于任上。道光帝念其有功,御赐皇陵式祭葬,追赠太子太保,建庙以祀。清末名臣林则徐亲自为之撰写墓志铭。

  栗毓美之子栗戳。咸丰年间出任荆宜施道,驻荆州。一边平寇安民,一边治水防患于。有一年淫雨连绵,长江暴涨,逐浪排空,声若震雷,荆人为之大骇。而栗戳却指挥若定,日夜食宿堤旁,与军民一道储运砖石,垒坝固堤,终于度过难关。栗戳在荆四年,政教大行。颇受督府林翼及胡北人民的称赞。

  古人说:“乱世饥民,盛世文物”。在政通人和的今天,文物收藏热席卷全国,随着人们对对文物知识的了解,大家把目光聚集到了浑源,这个恒山脚下的风水宝地。在唐朝,五代十国时期,浑源窑是中国北方做著名的窑口之一。其烧制的白瓷,黑釉瓷,在当时就名重于世。如果今天能构收集到一两件浑源瓷器的话,马上就可以坐拥富贵。所以,在浑源县的撒窑口,青瓷铺等地不时冒出一些学问深厚的寻宝人。浑源瓷是浑源的文化的象征,其名山之灵秀,名水之风流,名士之俊逸,名隐之高洁,名师之博雅,名匠之精巧,为历代典藏之精品。

  浑源,是一个让人永身难忘的地方;浑源文化,陶醉涵养了历代的名人文士。走向新世纪的浑源,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崭新的精彩华章。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5-05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