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总目录

一、大同 彩凤飞来第一都

二、朔州 名邑名城出名将

三、代县 雄关险隘忠烈城

四、五台 风情万种文殊界

五、浑源 名山名水两风流

六、宁武 雄关漫步说边防

七、应县 佛宫木塔甲天下

八、河曲 黄河风情美如画

九、原平 画山秀水孕精忠

十、忻州四奇

十一、晋源访古

十二、太原公子

十三、锦绣太原城

十四、龙城脊梁

十五、唯有清徐入图画

十六、阳曲史话

十七、祁县望族(上)

十八、祁县望族(下)

十九、古城平遥(上)

二十、古城平遥(下)

二一、漫话金太谷

二二、榆次春秋

二三、灵石探胜

二四、介休与介子推

二五、汾阳杂记

二六、女皇故里文水

二七、交城画卷

二八、吉县:黄河明珠

二九、洪洞县·洪洞人(上)

三十、洪洞县·洪洞人(下)

三一、尧都临汾

三二、晋国故都候马

三三、新绛神韵

三四、河津情思

三五、闻喜:宰相之乡

三六、夏县:司马光故里

三七、万荣:笑话背后的深思

三八、运城:复苏的文明

三九、永济:诗文传唱风流

四十、芮城逍遥游

四一、盂县悲歌

四二、太行之脊平定

四三、晋城风物记

作者后记:为文物大省呐喊

1
24-jiexou.jpg (8095 字节)

  晋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始于远古先秦,盛于唐宋,博于明清。迄于今日,又进入了一个巅峰状态。漫步于文化名城介休,除了感觉突飞猛进的现代工业奇迹之外,我的思绪也倒溯回晋文化的童稚时代,那些发生在先秦的轶闻轶事,成为今天我们探寻晋文化的源头。

  介休,春秋时代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 514年)境内设邬县,秦朝置界休县。王莽改名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改界休为介休。北周大成元年( 579年)改为平昌县,隋开皇十八年( 598年)复名介休县。自此县名相沿至今。1992年介休县改为介休市。

  介休经济发达,城内新楼林立,市面繁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处文物古建:其一位于庙底街的道教名刹后土庙,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金碧辉煌,内存数千明代塑造的道教神像,极为珍贵;其二是位于顺城街的祆神搂,为山西三大名楼之一,楼体雄伟壮观,顶部为清初烧制的琉璃宝瓦.该楼既是戏楼,又是过街楼。后土庙与袄神楼的存在,使人认识到介休不仅是现代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也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介休,名满天下,是与一个历史名人,一种文化精神,一座历史名山联系在一起的。

  先秦大诗人屈原赋曰:“封介山而为之禁”,介山,即绵山,北距介休县治四十里,山势绵延,沟壑纵横,东抵沁源,南跨灵石,隶介休境者二十五里,以山脊分,其阳属灵石,其阴属介休,山巅有介子推冢并祠存。

  介子推的故事,史书多有记载。《左传》:“晋文公返国,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遂与母偕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绵上者,西河介休地也。”一位雄才大略,饱经忧患的流亡公子,终于登上了王位,在赏封流亡功臣的名单中,恰恰遗漏了一位性高志洁,当年曾割股奉君的名士介子推。久有隐居之意的名士偕母隐入绵山。晋文公求而不获,只好命人放火焚山,逼迫介于推出山。谁知名士宁肯葬身火海,而不愿出而为仕。消息传来晋文公悲痛欲绝,取绵山之木以制屐,步履之间常言:“足下!足下!”痛思昨日之君臣之情,兄北之谊。

  这是春秋时期最动人的一段君臣故事。晋文公也是从故去的介子推身上,得出了君王三赏的原则:即辅君似仁义智慧者,得上赏;辅君以实现宏图大业者,得次赏;辅君以汗马之劳,排矢石之难者,下赏。以后开国立业的历代帝王,封赏功臣,无不受益于此。在历史上有记可载的,三晋崛起于诸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便首当其冲。他与名士介子推的这段往事,对后世晋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穿透两千多年的历史迷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介于推身上轻生死、重名节,轻功利、重义节,轻物欲、重气节的价值观念,时至今日都是晋文化中品质最为高洁的内核。

  惜墨如金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惜笔墨,记录了介子推归隐前,与其母的一段对话,从中表达了司马迁对乡贤介子推的敬重。“介子谁说:‘晋献公九子,只有重耳在位当政,这是天意。个别小人自以为是他们把重耳扶上了王位,真是不自量力。偷窃他人东西即是盗贼。那么贪天之功的人又是什么呢?’其母说:‘你为什么不和他们对质呢?’子推答:‘我要再与他们争辩,罪孽更重。我不愿享受厚禄’其母进一步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意思告诉他们呢?’介子推答:‘语言,是心志的外衣。既然我一心想归隐,何必用语言来表述呢?’其母:‘你能有如此境界,我与你一起去隐居。’于是母子俩上了介山,至死没有再露面。”介于推的人格力量,征服了大文学家司马迁,也征服了屈原,更征服了三晋帝王与百姓。《汝南先贤传》记:“太原旧俗,以介于推焚骸,一月寒食。”以后在介于推蒙难的那个月,无论帝王,还是百姓,都不得举火,只能吃一月冷食,以示哀悼和敬重。久而久之,成了固定的习俗。可是太原等郡地处寒冷地带,冬天吃一个月的冷食极易生病,甚至冻死人,即使如此,晋人习俗不改。倒是后来的魏武帝善解人意,据《邺中记》:“魏武帝以太原、上党、西河、雁门皆严寒之地,令人不得寒食”虽然如此,晋人仍不易俗,以示对介子推的敬重。直至后来周举任并州刺史时,方有改观。《后汉周举传》曰:“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土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举。周举任并州刺史,乃作吊书置子推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宣示民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由此晋人寒食一月的习俗才稍有改观。后世置“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春秋介子推,是三晋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以县铭记,以节铭记,以俗铭记的高洁之士。可见其行事作风对三晋人的影响,对晋文化的作用。“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介子推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其人格力量却成为晋文化中永恒的一部分。

  当年介于推隐居的绵山(太原道注:有关绵山参见本站三晋名山漫谈),如今已辟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绵山之至胜是抱腹岩。岩壁架空,群峰拥翠,岩中有云峰寺,当地人称之为上岩。岩对面为南山,下有深沟,两山之涧直泄沟底,涧中有唐代的开元古碑。由岩往西是铁索岭,岭峻峭,旧时以铁索绳之上下,手援乃登。由此往东,人迹罕至,山陡沟险。由铁索岭折北,是白云洞,当地人称为中岩,行数十步为蜂房泉,清水奔流。又北上为李姑岩,下为龙岩会,由会往东是南天门,当地人称为下岩。绵山之旅,前后三十里,风光不尽,美不胜收。无怪乎性高志洁的介子推,要将此处作为归隐之所。

  绵山脚下,有一个地方叫张难堡。历史的巧合,往往叫人捉摸不透。一千三百多年前,决定唐王朝命运的介休之役就在此进行。刘武周、宋金刚会同突厥军队数万人与太原公子李世民进行决战。李世民坚壁挫税,慎择战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此役李世民还有二个更大的收获,就是礼贤下士,收降了一位割股奉君的名将尉迟恭。不过在后来的凌云阁封臣中,李世民没有像晋文公那样健忘,首先重赏了这位忠义名士,传为千古佳话。今日张难堡附近有回銮寺,相传为李世民登山礼佛未成,在此回銮。并题御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其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尺春……”我想,博学多才的李世民,也正是从介子推的不幸遭遇中,懂得了善待人才这个道理,因而有了大唐三百年的辉煌基业。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5-05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