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总目录

一、大同 彩凤飞来第一都

二、朔州 名邑名城出名将

三、代县 雄关险隘忠烈城

四、五台 风情万种文殊界

五、浑源 名山名水两风流

六、宁武 雄关漫步说边防

七、应县 佛宫木塔甲天下

八、河曲 黄河风情美如画

九、原平 画山秀水孕精忠

十、忻州四奇

十一、晋源访古

十二、太原公子

十三、锦绣太原城

十四、龙城脊梁

十五、唯有清徐入图画

十六、阳曲史话

十七、祁县望族(上)

十八、祁县望族(下)

十九、古城平遥(上)

二十、古城平遥(下)

二一、漫话金太谷

二二、榆次春秋

二三、灵石探胜

二四、介休与介子推

二五、汾阳杂记

二六、女皇故里文水

二七、交城画卷

二八、吉县:黄河明珠

二九、洪洞县·洪洞人(上)

三十、洪洞县·洪洞人(下)

三一、尧都临汾

三二、晋国故都候马

三三、新绛神韵

三四、河津情思

三五、闻喜:宰相之乡

三六、夏县:司马光故里

三七、万荣:笑话背后的深思

三八、运城:复苏的文明

三九、永济:诗文传唱风流

四十、芮城逍遥游

四一、盂县悲歌

四二、太行之脊平定

四三、晋城风物记

作者后记:为文物大省呐喊

1
17-qixian.jpg (7655 字节)

  祁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历史上多豪门望族,商贾巨富。这些望族巨富,形成了特殊的贵族集团,在一个甚至数个朝代保持着优越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在地方上也有着特殊的政策和经济影响,氏族的世代繁衍,传承了“纯正”的中国儒家文化,尤为重要的是望族之间的内部通婚,与皇室的联姻,进一步巩固了这些家族的特权地位。最突出的莫过了祁县王氏,从东汉时期的王允到金朝的文学家王郁,王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兴盛达一千多年。其它久负盛名的望族还有祁氏、温氏、乔氏、渠氏和何氏等。从这些豪门望族的杰出人物和遗留至今的民居古建中,可以看到祁县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独特位置。

  祁县,因古时有昭余祁泽薮而得名。春秋时属晋。晋平公二年(公元前 556年)晋平公将祁地赐给姬奚作食邑。姬奚以地为姓,改姓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祁黄羊,他的食邑建在今祁县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古县镇。当时的祁地几乎包括了整个晋中平川。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 514年),祁奚之孙祁盈因罪被杀,食邑亦被没收,分为邬(今介休)、祁(今祁县)、平陵(今平遥、文水)、梗阳(今清徐)、涂水(今榆次、太谷)、马首(今寿阳)、盂(今盂县)等七县。现在的祁县县域,基本上是那时候确定下来的。祁县,战国属赵。秦隶太原郡。汉因之。北魏太和年间,并州别驾分瓒徙县治于西北五里。隋唐属并州。北汉时于县东三十里设隆州。宋太宗平河东,废州设祁县。金贞佑年,于县东团柏镇设帻州,县属之。不久废州,县属晋州。元代多称祁县,属冀宁路。明、清两代均属太原府。1948年祁县解放后,归晋中地区管辖。

  最能体现祁县文化特色的,莫过于历代名门望族。祁县望族,以宋金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宋金以前的望族为祁氏、王氏、温氏家族为代表,多出名吏贤官、才子雅士;宋金以后的望族以乔氏、渠氏、何氏等家族为代表,多出商贾巨富,理财能手。

  祁氏,是春秋时代闻名诸侯的望族。祁奚(即祁黄羊)为晋国大夫。晋悼公三年(前 570年),请求告老还乡。他卸任之际,首先推举仇人解狐来接替自己的职务。不料,未及任命,解狐便猝然去世。祁奚又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当时人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后世把祁奚奉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楷模(太原道注:有关祁奚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祁奚举才荐才的思想,任人唯贤的标准,千百年来备受后人尊崇。其子祁午也以治世能臣,闻名诸侯。祁氏墓在今县南八里的荣仁堡村。

  祁县王氏,是太原王氏的分支,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氏族之一,贤吏雅士辈出,名垂中华千年史。载入史册的祁县王氏名人有:东汉大司徒王允,三国魏司空王凌,南朝宋大将军王玄谟,征北大将军王懿,南朝齐年北将军王玄载,河阳侯王玄邈,北朝魏南城侯王神念,南朝梁车骑大将车王僧辩,北朝齐竞陵太守王凯,北朝周太原郡公王思政,北朝周郯国公王轨,隋邱县公王颁,隋文学家王(支页),唐太原郡公王方翼,唐祁国公王仁皎,唐文学家王(王旬),唐太原公王供,唐文学家王维,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缙,唐京兆尹王(王番),唐司空王涯,北宋太傅王溥,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北宋吏部尚书王拱辰,金代文学家王郁……如此显赫众多的王氏名人,俱出于祁县。在这儿多名垂王史的祁县王氏名人中,人们家喻户晓、妇儒皆知的莫过于东汉的大政治家王允和唐代的大文学家王维。王允,字子师(136——192),允的祖先世仕州郡为望族,王允少有大志,除盗平暴,初平元年升为司徒。面对军阀董卓操纵国政、为所欲为,王允表面虚与委蛇,暗地里联合司隶校尉黄琬、骑都尉李隶、中郎将吕布密谋定计,乘汉献帝生病刚好,群臣会于未央宫之际,派亲信二十余人扮成官兵,等董卓进宫之际,将其刺死。长安城内闻之,举杯相庆。后来王允被重卓部将所杀,汉献帝为之痛悼不已。王允是封建时代忠贞不渝、不畏强暴的贤臣典范,至今民间还流传着王允使用连环计、美人计计除权臣的故事。王允墓在祁县西北的修善村。另一位大家熟知的祁县王氏名人是唐代大诗人、大画家王维(太原道注:有关王维及其诗作参见本站山西名人、山西古典诗文栏目)。王维,字摩诘(701——761)。少有才名,十五岁进京,便以诗词书画动京城。他早年创作的《少年行》、《使至塞上)、《济上四贤咏》等充满了奋发进取的精神,风格雄浑,气势开阔。晚年退居辋川之后,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尤笃信佛教,名作《渭川田家》、《山居秋瞑》、《终南别业》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语),极尽空灵之美。另外,王维善绘画、精通音乐,多有传世之作。祁县王维,是名流文士才情、性情、诗情、画情俱为极致的榜样。

  与王氏家族齐名的还有祁县温氏家族。历代名人有:东汉邹平侯温序、北魏凉州刺史温恢、南朝光禄大夫温羡、南朝大将军温峤……最为著名的是初唐温氏三杰:温大雅、温彦博、温大有兄弟三人。温氏三杰俱为卿相之才。高祖李渊镇太原,厚礼之,李世民更是与之交情甚深。温氏三兄弟辅佐李氏父子,太原首义,平刘武周、荡突厥,西征南伐,立下了汗马功勋,为初唐开国名臣。温大雅被封为黎国公、礼部尚书;温彦博,被封为尚书右仆射,陪葬太宗昭陵;温大有为中书侍郎、清河郡公。温氏三杰的后人如温振、温挺、温佶、温造等多为唐朝的公侯守吏,其中温庭筠为唐末著名的“花间派”文学大师。(太原道注:有关温庭筠及其诗作参见本站山西名人、山西古典诗文栏目)

  祁氏、王氏、温氏等祁县望族,人才辈出,数世昌盛,尤其是王、温二氏,从汉代到宋,代代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或才华横溢的诗画巨匠。如此兴旺之族,中华文明史上寥寥可数。唐代王氏、温氏家族是皇家最宠幸,百姓百官争相攀附的门第。连唐文宗都感叹:“李氏君临天下二百年,但想和皇家联姻的人竟然比想和王、温等望族联姻的人还少。”由此可见王氏、温氏的社会地位,丝毫不逊色于皇族李氏。

  如今的祁县,旧时王温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宋金以前,名垂中华的政治望族、文化望族的代表祁县王氏、温氏早已归为尘土。宋金以后,继之代之而起的乔氏、渠氏、何氏等望族,又以另外一种崭新的面目,立于中华文明史,那就是下篇我们将要谈到的人才辈出、汇通天下、富甲一方的祁县晋商精英望族。

祁 县 望 族 ( 下 )

  祁县城,为北魏并州别驾分瓒所建。朋景泰元年重修。嘉靖年间增筑,创筑东、南、北月城三座。万历五年,始用砖围。万历八年,辙东、南二门,加建层阁、月城、警铺诸舍。清朝顺治六年,姜环之变,知县王之鼎缮城固守。康熙十年,知县陈祖法增修。康熙四十四年,知县朱程加修葺。乾隆三十五年,知县陈德辉再修。祁县城,最盛是明清, 200多家商号遍布四条大街,其中光老字号就 100多家,分茶、票、典、布、斗、杂六大类,钟鸣鼎食、富甲天下。除此之外,渠家大院、何家大院、李家大院、贾家大院,孙家大院等数不清的富商府第,星罗棋布,夸富斗彩。距县城不远处,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是富商乔氏望族的宅院,门墙巍峨壮观,房院错落有效,家藏历代珍品,是名副其实的乡间巨富。

  祁县望族,宋元以前多达官显吏、文人雅士;宋元以后多商贾巨富、理财能手,代表氏族为乔氏、渠氏。遗留至今的乔家大院,宛若乡间城堡;位于县城的渠家大院,如同城中城。这两座富丽堂皇的大院,成为今天人们寻觅晋商遗风的重要去处。

  乔家大院,即乔在中堂,历史上曾四次扩建:始建于乾隆二十年,同治年间第一次扩建,光绪年间第二次扩建,民国年间再次增修,前后历时160年,形成了现在小院20个、房屋300间、占地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的巨大规模。乔在中堂,聚数城财富于一堂。“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由复盛公商号及其衍生出来的复盛全、复盛西、复盛油坊、复盛菜园、复盛西店、复盛西面铺等包头商号以及京包线上的大中城市不同类型的“复字号”,聚敛了大量的财富,乔贵发及其后人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乔映霞等,把数十个城市赚来的钱,大部分收拢到了晋中平原上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里。乔氏在此大起楼院,穿堂筑池,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四合院、穿心院、偏正院、过庭院,院院相连;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平房顶,顶顶凌空;木雕、石雕、砖雕、玉雕,雕艺鬼斧神工;金石、书画、玉器、精瓷、古玩件件堪为珍品。如此大富之家,掩映在乡村极不引人注目的农舍背后,既不显眼造势,又能安享富贵,遥控天下商号。如此建筑布局和艺术风格,充分展示了乔氏望族谨慎从事、大胆拓业、兴雨商界、风云天下的发展脉络。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清官不到头”,然而乔氏却能兴盛 200多年,繁荣七人代,这归功于乔氏历代家长以德治世、以儒治家的思想。进入乔在中堂,从“不泥古斋”、“不拘今斋”、“昨非今是斋”、“不得不勉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退思补过斋”等乔氏子孙斋名以及严格的家训中,我们不难看出,乔氏不仅是商界的成功者,也是成功的教育家。他们教育子孙的思想,足可以与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相媲美。(太原道注:有关乔家及乔家大院等内容,参见本站晋商文化栏目)

  与乔氏齐名的望族是渠氏。渠家大院,号称“渠半城”,位于祁县东大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内有 8个大院、19个小院、 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等五进式穿堂院,一字排开,依次渐进,院与院之间牌楼、过厅巧妙衔接,两侧分别有深浅不一的配院,意境幽深。整个渠家大院的布局,既有官衙建筑的庄重凝练、主次分明、整体统一、高雅美观;又有民居建筑的实用精致、巧夺天工、细腻合理、玲珑剔透。渠氏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祯)、金财主(渠源淦)。现保存至今的渠家大院,是渠源潮的嫡子渠晋山的宅院。渠氏望族中,理财能手比比皆是,茶庄、盐店、钱铺、当行、绸缎庄、药材庄等商号中不乏能人巨擘。其中最出名的是清末、民国年间的渠源祯、渠本翘父子。渠源祯生于1840年。乳名旺儿,从小在商号中耳濡目染,很小便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经商才干。同治年间,渠源祯出资创办了“三晋源”票号,由于经营有方,信誉极好,没有数年就发展成为拥有六七百万两储银的大号,分号遍布全国11个城市。渠源祯重义守信,后来“三晋源”在外国金融资本的冲击下,生存极为困难,很多伙计欲谋他处,渠源祯苦苦挽留,并慷慨解囊,如数支付伙计们的费用。如此仗义重才之举,在祁县城内传为佳话。辛亥革命以后,阎锡山欲从渠家借钱,渠源祯闻知,立棺材于门外,表示以死抗争。渠源祯的晚年,是在晋商普遍衰落的情况下度过的,为保存祖业,造福后世,他把所有剩下的白银,封存于瓮中,埋到地下。自己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以期东山再起,直至去世。渠家另外一位实业巨子,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创始人,保矿运动的领袖渠本翘(生于1862年,卒于1919年)。他少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清末著名的举子,并以乡试第一名的成绩,留学日本,归国后在清政府中任过职(太原道注:有关渠本翘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渠本翘因学贯中西,天资聪颖,投身实业不久,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创办的双福火柴公司(今平遥火柴厂的前身),是山西首家民办工业企业,由于技术先进、管理有方、市场较好,一度时期成为山西境内获利最丰的企业。渠本翘还是一位极具爱国情怀的资本家。1897年刘鄂(《老残游记》作者)征得山西巡抚胡聘云同意,将山西境内的煤矿开采权、修筑铁路权租给了英国福公司。消息传来,三晋上下,对这一卖国行径义愤填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连远在日本的晋籍留学生李培仁闻之都感到兴国无望跳海自杀。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保矿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作为颇具实力的民族资本家渠本翘,领导了这场爱国运动。胜利之后,他倾资与他人共同赎回了路权、矿权,并亲自出任山西保晋矿业公司总经理。从此山西煤炭工业告别了人工挖煤的历史,走上了半机械化、大规模开采的道路。渠本翘的晚年是在政治动荡、民生凋敝、经济衰退的窘境中度过的。

  谈到富甲天下、令人惊奇的晋商望族祁县乔家、渠家时,我就想到了《山西通志》中对山西艰苦自然环境的描述:“晋省天寒地瘠、生物鲜少……人稠地狭,岁之年入,不过秫麦谷豆。此外,一切家常需要之物,皆从远省贩运而至。”一边是艰辛的自然生存环境,一边是鳞次栉比的大富之家。如此巨大的反差和变化,都是我们的先祖战胜“饥渴劳病、寇贼虫浪”,用勤劳智慧创造了晋商的第一次辉煌,今天我们振兴山西经济,还是需要这种九死而未悔的艰苦奋斗精神的。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5-05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