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下名酒出汾阳,天下名将出汾阳,提起历史文化名城汾阳,人们首先会想到汾酒和汾阳王郭子仪。汾酒飘香情切切,名将威仪撼四方。
“汾阳,春秋属音,为瓜衍县地。战国属赵,为兹氏地。秦建兹氏县,沿至三国。晋改兹氏为隰城,唐上元改隰城为四河,隶汾州,经唐末、五代、宋、金、元,明洪武初,省西河县并入汾州。明万历二十三年,升汾州为府,下设汾阳县,清沿此置。
民间传说,名将郭子仪是汾阳县郭家庄人。其实不然,汾阳,是汾阳王郭子仪的食邑和封地,同时也是天下郭氏之宗祖之地。郭姓,追本溯源,其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和虢仲,周武王平定天下后,到虢叔和虢仲于虢国。后晋献公平虢国,迁其族人于今日之汾阳。在古代因“虢”与“郭”音同,所以虢氏后人改为郭姓,自此郭氏流布四方,但无论其身在何处,天下郭氏都将汾阳作为其堂名,如同太原王氏一样,此脉称之为汾阳郭氏。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虽然祖居四川乐山,可其故居门庭上醒目书悬:“汾阳世第”。这无疑是向子孙和外姓表明郭氏之血脉源流。五十年代,郭沫若参观杏花村汾酒厂时就曾说:郭姓始祖在汾阳。远在唐朝的名将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唐室的四世重臣。历史名将功名富贵之盛,未有出汾阳王郭子仪之右。美人以貌得宠皇室易,名将得宠皇室难。美人以貌取胜,名将以战功取胜。美人貌美皇室宠,名将功多皇室忌。历代名将如杨家将、岳飞、于谦等莫不出师未捷身先死。而郭子仪则不然,拥百万强兵,虽有宦官李铺国、程元振、鱼朝恩谗谤百端,郭子仪几经落职,隐居汾州,而皇上诏书一纸征之,无不即日就到,由此谗谤不攻自破。郭子仪生前家私珍货堆积,家仆三千余,八子、七婿皆为朝廷显吏。名将仆固怀恩、李怀光等贵为王公,但在郭府门下,如同仆吏行走。回纥、吐蕃重兵闻郭氏兵到,望风而降。郭子仪“功盖天下主不疑,位极人臣众不妒,穷奢极欲人不非”,试问古今名将,能有几人享受如此功名富贵?郭子仪声名泽被后世,到了数百年之后的宋朝,仁宗皇帝下诏求其后裔,于汾阳得布衣嫡传郭元亨,即赏为永兴军助教。大文学家欧阳修闻之,评论说:“皇上重赏名门之后,并不为了显其虚名,而是为了教育天下人都要像郭汾阳那样,做忠君爱民之臣,这样后世也能得到庇荫。”唐末在郭子仪封地汾阳县大相村为其建庙立祀。每年春秋两祭,天下郭姓望族都要云集于此。本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人毁了汾阳王庙,当地郭姓人家冒死抢救出两只琉璃狮子,以志后人。更为可贵的是近年从汾阳南关的一郭氏后裔中,发现了一幅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郭子仪像,长近一米、宽半米。这是汾阳古城有迹可循汾阳王郭子仪的重要史证。名城,以名人为荣盛。我想随着汾阳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昔年香火极旺的汾阳王庙不久就会重现世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汾阳杏花村及汾酒闻名天下,源于杜牧此诗。如今的杏花村,那种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泪在桥上流,魂在桥下游的清明感伤意境早已不复存在。杏花村因为酒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已成为诗、酒、画、游、娱多位一休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古时酿出汾酒的那眼“神井圣水”,现在作为文物保存下来,建有“古井亭”。人未近前,井水清香已沁人心脾。井壁上有清初著名的大学者、书画巨匠傅山先生亲笔题留的“得造花香”四字赫然在目。在古井亭附近分别建有酒都书画馆,历代名人题咏碑刻和酒史博物馆,详尽地展示了汾酒两千多年的发展脉络以及由此产生的汾酒文化(太原道注:有关汾酒参见本站山西民俗之土特名产)。古代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韦应物、崔颢、陈子昂、傅山等对汾酒情有独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汾酒人似乎在古文化的盛名中浸润得太深太久了。进入今天市场经济以后,山西汾酒发生了一系列跌跌荡荡、起起落落的故事。在我个人印象中,山西汾酒在近十年中至少面临着三次较大的挑战,有的已从容应对,有的仍潜伏危机。
其一,名分之争。杜牧诗《清明》家喻户晓。然而最早对汾酒地位发起挑战的,是杜牧曾在其地担任过十年守吏的安徽贵池县人。该地也有“杏花村”,产“汾酒”。贵池人言:杜待所展示的“杏花、春雨、江南”式的感伤意境,应在南方的杏花村。地处朔方的山西杏花村属“骏马、西风、塞北”式的景观,与杜诗意境不符。甚至扬言:杜牧一生多在江南任职,从未踏足三晋,所以《清明》一诗所寻找的杏花村应在江南。此言一出,学界哗然。危急时刻,还是山西的文化名人们挺身而出,救汾酒于危难中。他们举出杜牧另外一首《并州道中》:“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如何遣君子,高卧醉熏熏……”以此驳倒了安徽人有关“杜牧从未踏足山西”一说,而且杜牧这两首诗前后相连,意境相同,正宗杏花村当在山西汾阳。汾酒又一次从文人相争中受益。
其二,假酒之累。近日赴沪,上海人为尽地主之谊,使宾客欢悦,每食除点上海奇珍异鲜之外,必要山西陈醋和山西汾酒。陈醋每点必到,而汾酒却屡呼无应。在大上海著名的食处如浦江龙船酒店、沈记靓汤、由由大酒店、金泰力俱乐部等无一例外。其实个中原由,不言而喻:朔州假酒案遗患仍在,以至上海有些酒店拒之席外。不仅大酒店如此,南京路上的不少名酒经销店都见不到汾酒的踪影。
其三,较之以往,汾酒缺少了应有的文化亲和力。自古以来诗酒结缘,而使汾酒受益。但近年来汾酒人大举投资广告市场,而对文化母体的投资相形见拙,在大型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尤其是与文人关系上缺乏亲和力,当年汾酒与杜牧、李白、傅山等文人墨客的亲密关系早已不复存在。在当今文化名人的笔下鲜见汾酒情怀。汾酒人如果只注重广告投入,而忽视了与文人的关系,历史名酒一旦脱离文化母体,就变成了一种俗不可耐的商品。汾酒单纯要与那些庸俗的商品竞争,显然不占资金和市场优势。所以,汾酒要摆脱困境,还要走文化兴业之路。
作为山西人,从青少年时代我们就因拥有汾酒而自豪。可是像我这样逢到外地出差,见不到山西汾酒,甚至发现外省人见了汾酒,还有一种投鼠忌器的感觉,我的心里真不是种滋味儿。当我漫步在汾阳杏花村,浸润在浓郁的杏花香里,我真诚地希望这“天造花香”,成为天下人争相品味的宠儿。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5-05 )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