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中,总能见到一支来自历史文化名城的新绛的民间鼓乐团。他们表演的《秦王点兵》,以娴熟的技艺,昂扬的激情,把一千三百多年的秦王李世民在绛州演武练兵的雄壮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八百里分麾下置,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观众们一下子就被带进了那“武功定天下,文德绥海内。”的盛唐岁月(太原道注:有关绛州鼓乐参见本站山西民俗栏目)。盛唐时候,绛州是全国瞩目的文化名城。时至今日,在绛县,除了威风锣鼓之外,还可以寻到许多盛唐遗韵。
新绛城,西北高,东南低,古时只有南北两个城门,俗称“卧牛城”。又因旧时城围九里,也叫“九里城”。新绛在城建布局上,
有别于其他城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三晋域内,大部分城市都属规整式,中轴为线,左右对称,遥相呼应。而新绛却是个例外,临川笼丘,因地制宜,楼、街、塔、观、庙、院犬牙交错,层层叠叠,很少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是为什么?我想,如果用图画来比拟,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而不是国画。新绛,就如同一幅酣畅淋漓的国画,讲究山水意境,民情神韵,自然之趣,从而把呆板对称的形式摒弃在外。新绛,如此国画般的城建布局,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就形成了。
悠久的历史为新绛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众多的人文景观为古城增添了许多仙风神韵。唐贞观年间敕建的福胜寺、唐开元年间修建的白台寺、宋太祖寓居的龙兴寺、元化修建的稷益庙、爱国将领冯玉祥卧藓尝胆的汾阳洞……全县共有各类文化古迹
169处。新绛县,于1994年 1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城内的绛州大堂,绛守居园池和绛州三楼以及龙兴寺,是我们研究新绛历史文化,吏治文化、园林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新绛之奇,奇在绛州大堂。绛州大堂,是唐代创建的州衙大堂,也是全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三座州衙大堂之一。唐初,左将军张士贵奉命在此设帐募军,寒窑出身的薛仁贵风尘仆仆来投军,走上了报国平寇的军旅生涯。近年来,又在绛州大堂内发现了极为珍贵的宋代刻石《文臣七条》。系宋真宗赵恒御制的臣子规范:“一曰清心;二曰奉公;三曰修德;四曰责实;五曰明察;六曰劝课;七曰革蔽。”如此严厉完备的文臣规范,倘若当时的臣子都能恪尽职守,大宋江山也不会沦入金人之手。
新绛之美,美在绛守居园池。此园历代俗称“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等,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园林之一。
名园是以建造和山水花木的组合为主旋律,以历史、文学、书法、绘画、雕刻、音乐、戏曲、工艺美术等门类艺术作为和声协奏,把各种不同门类的作品有机地荟萃在一起,从而给人以一丰富多样的审美感受的综艺博物馆。绛守居园池,便是如此。首先它具有丰厚的文史积淀。最早的开凿者吃水和浇灌问题,从城北30里外的“鼓堆泉”引水入绛,汩汩泉水流入城郊和街市。到了隋末,绛州薛雅和闻喜裴文安为拒造反的汉王杨谅,筑台垒石,加固城垣,原来的活水入城后在州衙附近形成了一个大水池。唐以后几经修葺,遂成塞上名园。王通、王勃、岑参、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等文人墨客先后慕名而来,留下了大量的题咏之作。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居园池》诗中赞道:“池鱼或跃金,水窜常布雨。怪伯锁蛟龙,丑石斗驱虎,鲜花相倚笑,垂柳自由舞,静境合通仙,消阴不知暑。”园以人传,园以文传,本是官衙花园的绛守居园池声名大震,成为众人向往和仙境。其二,它具有布局之美。居园池分别为春、
夏、秋、冬四园,每个景区分别种植了与四季相应的迎春、夏莲、秋菊、冬梅等花卉,还充分运用棋、琴、书、画、石、亭、桌、壶等物品来营造春浓、夏艳、秋实、冬寒的人文意境。陈设的艺术,其实就是园林的特色,园林的特色展示着主人的襟怀。“亭石树台之胜,必待名流宴赏,诗文唱酬以传。”有如此园林佳境,文人墨客自会不请必到,一睹仙境风光。像绛守居园池这样可与苏州园林相妣美的写意山水园林,在北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在黄土高原更属凤毛麟角。其价值由此可见。
新绛之乐,乐绛州三楼。钟楼乐楼和鼓楼,是古绛州百姓传报平安,祈愿酬神的公益性建筑。钟楼,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地势高耸,台基宽阔,呈正方形,楼身四周设有券洞门,嵌有四副石刻楹联,内悬万斤巨钟,击之,声音清脆宏亮,静夜可声闻数十里;乐楼,是唱戏的舞台,现存为明代建筑。逢年过节,楼上好戏连台,楼下欢声笑语;里面人山人海,外面钟鸣鼎食。乐楼,演绎着千百年来新绛人的悲欢离合,寄托着千百年来新绛人所企盼的盛世之音;鼓楼,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明清均有重修,楼身为三重檐,歇山顶。登临鼓楼,四周风光尽收眼底;南望汾河如带,北观霍山巍巍,西看黄河入云,东视万家炊烟。新绛县,钟楼、乐楼、鼓楼三楼并峙,而且完好如初地保存至今,这在全省其他城市并不多见,在全国文化名城中也属奇观。这悠久雄峙的绛州三楼,既向后人讲述着新绛不同凡响的历史价值,也向前观光的游客展示着文化名城的独特神韵。
新绛之神,神居龙兴寺。新绛城北街的龙兴寺,始建于唐,初名碧落观。宋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后改名龙兴宫、龙兴寺。寺内藏有仙迹神刻碧落碑。碑是唐代韩王元嘉之子李训、李谊等人为其母祈福而立。碑文全系篆书,行笔精绝,书字奇古。据州志记载:有两位仙道答应篆碑,闭门三日后,化白鸽而而去,碑文刻成。此碑因有仙道传说,再加之书体颇具仙韵,故而成为是国书法史上的奇迹。
新绛城,仅2.5平方公里的县城就有各类古迹三十三处,几乎每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处名胜,一座新绛城,就是一座完整统一的文物群落,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古迹,由此我们不得不惊叹新绛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