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总目录

一、大同 彩凤飞来第一都

二、朔州 名邑名城出名将

三、代县 雄关险隘忠烈城

四、五台 风情万种文殊界

五、浑源 名山名水两风流

六、宁武 雄关漫步说边防

七、应县 佛宫木塔甲天下

八、河曲 黄河风情美如画

九、原平 画山秀水孕精忠

十、忻州四奇

十一、晋源访古

十二、太原公子

十三、锦绣太原城

十四、龙城脊梁

十五、唯有清徐入图画

十六、阳曲史话

十七、祁县望族(上)

十八、祁县望族(下)

十九、古城平遥(上)

二十、古城平遥(下)

二一、漫话金太谷

二二、榆次春秋

二三、灵石探胜

二四、介休与介子推

二五、汾阳杂记

二六、女皇故里文水

二七、交城画卷

二八、吉县:黄河明珠

二九、洪洞县·洪洞人(上)

三十、洪洞县·洪洞人(下)

三一、尧都临汾

三二、晋国故都候马

三三、新绛神韵

三四、河津情思

三五、闻喜:宰相之乡

三六、夏县:司马光故里

三七、万荣:笑话背后的深思

三八、运城:复苏的文明

三九、永济:诗文传唱风流

四十、芮城逍遥游

四一、盂县悲歌

四二、太行之脊平定

四三、晋城风物记

作者后记:为文物大省呐喊

1
23-linshi.jpg (7392 字节)

  隋开皇十年(公元 590年),文帝杨坚率文武大臣乘舟沿汾河北上巡幸晋阳。出霍州不久,进入了汾河弯道处,峰回水曲,河床多积石,龙舟无法前行,隋文帝只好命人傍汾开山取直。突然在汾河谷地发现一块巨石,高六尺,宽六尺,厚七尺。正视形如碑碣,有文书其上“大道永吉”。侧看状若座椅,面呈黑色,略有光泽。敲击铮铮有声,音如铁器钝击。巨石遍布孔洞,灵瑞异常。自诩为佛王阿育的隋文帝惊奇不已,视为天降福祗,护佑杨氏。遂命人在此设庙以祀,建灵石事,御书其上。并析介休、霍州地置灵石县,以后历代县名均不改。灵石因奇石建县,县因奇石闻名天下。今人访灵石,都要到旧城北门外的吕祖庙内观石、赏石、读石。

  三晋多山,山中多石,三晋人对石以乎熟视无睹。然则“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状为奇怪,或岩窦透漏,峰岭层棱……物象宛然,得于仿佛。”(孔传语)。世间怪怪奇奇,像人、像物,非常逼真,然而又得之于仿佛之间,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能够引起人们无限联想的石头,堪为世间精品、自然杰作。像灵石县的这块发现于1300多年前的瑞石,更是绝无仅有。古人曰:“奇石之美,美在瘦、透、漏、皱。”山西灵石四者占其三,惟其体不瘦也。戏剧评论家李渔评石:“此通于彼,博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透、漏之石,显得峰峦峭拔、石脉奔注,既有千岩万壑之状,又有夏云奔涌之势,余下无孔处的石面,自然无一处平坦,隐隐起皱,更加增添了灵石的动感。赏石家计成《园冶·选石》说:“石以高大为贵,惟宜植立轩堂前……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伟观也。”山西灵石,为灵石县人之圣物,自然不会容他人移往平原园林中赏读,所以在此建亭筑园,以飨外乡之赏石名家。此石高大秀伟,冠于汾河诸石,冠于三晋。又有专家研究,断定其石为天之陨石,来自苍宇。此说更为灵石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使其身价陡增,如若此说成立,千年陨石,可谓中华美石之冠王。

  灵石县近年来在海内外名声大噪,除了天赐灵石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出了一段资寿寺十八罗汉佛头回归奇遇记,在海峡两岸友好往来中添出一段佳话。资寿寺,坐落在灵石城东的苏溪村。庙宇轩昂,规模宏大,为山中名胜。尤其是十八罗汉像塑工精彩绝伦,为释教珍品,数百年藏在深山人未识。近年竟然有不法之徒把偷猎的目标,瞄准了地处深山腹地的资寿寺。乘月黑风高之夜,把十八罗汉佛头盗锯而去。从此,名贵文物亡于海外,空留佛身盼头归。今春夏之际,从宝岛那边传来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失落数年的山西灵石资寿寺十八罗汉佛头,被一位台商出巨资收回。台商愿无偿捐赠,完壁归赵。此举一出,成为当时华人世界的头号新闻,两岸人民无不为之庆幸动容。灵石县十八罗汉佛头飘泊数载,终于失而复得。这其中体现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共同的关爱和呵护。佛禅奇遇、两岸亲情,构成了一道奇特的祥瑞意境。

  山西灵石,名声日显。还有一处引人入胜的地方,那就是位于县城东南静升村的“三晋第一宅”——王家大院(太原道注:有关王家及王家大院参见本站晋商文化栏目)。“三晋文化名城走笔”的前几章中,笔者曾不惜笔墨写过数处晋商大院,不过着眼点都不相同。如写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着重从中探究晋商的崛起和兴盛;写平遥的雷家大院,侯家大院、日升昌票号,着重从中探究晋商的经营策略和商战思想;写太谷三多堂、孔家大院,看重从中探究晋商的衰亡和末落。此处,我想通过王家大院,来窥视晋商宅院在建筑美学上的一些共同特征。

  王家大院是典型的官商结合式的北方民居。王家初祖为山东琅琊王氏的一脉,宋初迁往山西太原,宋末为避乱迁往灵石县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王诚斋率家族入住静升村。后人王兴旺、王谦受、玉谦和、王正居,经商累积致富,成为当地的豪门望族,王氏家族中人才济济,有的为名吏显宦,有的为诗画名儒,大多为理财能手,各成一系。保留至今的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王家大院的总体部局为规整式,直追宫庭建筑和皇家园林,其美学特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中轴正直、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和主体突出。东大院以两座对称并排的主院为核心,分设堂屋、客厅、绣房、厢房、过厅、书院和厨房,此外,东北的柏树院,与西南的花园,又形成了对称的休闲偏院。西大院以龙鳞街为中心,把整个大院一分为二,彼此呼应。王家大院就个体建筑而言,又形成了同中求异,巧妙地使似乎重复的事件表现出不同的情节内涵和个性特点。亭、台、楼、阁、堂、馆、轩、斋、室、门楼、照壁,无论是砖雕、木雕、石雕,力求达到“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如此纷繁复杂、眼花缭乱,但很少产生重复雷同的感觉。就东、西两院相比较,同样是城堡式布局,西大院是标准规则的封闭型住宅群,而东大院却是不规则串联住宅群。中国的民房建筑常有个被人忽视的传统,这就是“集萃”。所谓“集萃”,通俗一些,就是把不同类型的“零件”集纳起来,荟萃于一体,创造出“非驴非马”奇特的新的艺术形象。王家大院的三雕作品中,常有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等等一系列神禽异兽,让人似曾相识,而又难以准确辨识,这些崭新的建筑艺术作品,适应了主人求异、变化、生新的审美需要。

  王家大院等晋商宅院与东南苏杭园林宅院最大的区别在于:主人地位、身份、心态和意趣不同。东南园林宅院的主人多为失意官吏或洁身养志的文人,他们厌倦了森严的统治秩序,精神上追求逃离皇权的束缚,必然要构建追求自由、反中轴、反对称的山水园林庭院。晋商大多与官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本身就是皇商、官商,也有的子弟在官场中做事,他们的发展兴盛多依附于皇权官府,所以在宅院设计上很大程度参照了皇家官邸的模样,讲究秩序井然、端正对称、统一连贯、尊卑有序。灵石的王家大院无疑是这一类型的标准典范。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5-05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