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总目录

一、大同 彩凤飞来第一都

二、朔州 名邑名城出名将

三、代县 雄关险隘忠烈城

四、五台 风情万种文殊界

五、浑源 名山名水两风流

六、宁武 雄关漫步说边防

七、应县 佛宫木塔甲天下

八、河曲 黄河风情美如画

九、原平 画山秀水孕精忠

十、忻州四奇

十一、晋源访古

十二、太原公子

十三、锦绣太原城

十四、龙城脊梁

十五、唯有清徐入图画

十六、阳曲史话

十七、祁县望族(上)

十八、祁县望族(下)

十九、古城平遥(上)

二十、古城平遥(下)

二一、漫话金太谷

二二、榆次春秋

二三、灵石探胜

二四、介休与介子推

二五、汾阳杂记

二六、女皇故里文水

二七、交城画卷

二八、吉县:黄河明珠

二九、洪洞县·洪洞人(上)

三十、洪洞县·洪洞人(下)

三一、尧都临汾

三二、晋国故都候马

三三、新绛神韵

三四、河津情思

三五、闻喜:宰相之乡

三六、夏县:司马光故里

三七、万荣:笑话背后的深思

三八、运城:复苏的文明

三九、永济:诗文传唱风流

四十、芮城逍遥游

四一、盂县悲歌

四二、太行之脊平定

四三、晋城风物记

作者后记:为文物大省呐喊

1
16-yangqu.jpg (7325 字节)

  太原,古称四塞之地。东阻太行,恒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山,高壁蛉,北扼太行东径,吕梁西径,西岭关北出忻口,扼边幅之冲,又为东西二山分岭。历帝一太原为四塞之地,建都城重镇,而使民居之。

  阳曲,历来为太原之北塞门户。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并六国,置狼盂县,故城址在今黄寨村东。两汉置阳曲县,县治在今定襄县境内。东汉建安二十年( 215),曹操迁阳曲县治于今尖草坪区阳曲镇。魏晋因之。隋文帝以姓杨,恶阳曲之名,与开皇三年( 583)改名阳直县,移县治于木井城东北四十里的汾阳故城,不久有改名汾阳县,后移治木井城。唐玄德七年宋金时期,县治移驻唐明镇,直到1948年黄寨解放后,县治又移回黄寨。

  阳曲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县治,县域频频变换,多达七八次。唯一不变的是,阳曲承担着太原北塞门户的作用。就城市性质而言,宋金以前,阳曲城是边塞军城:宋金以后,成了首善府治,这种角色一直延续到解放初。

  最能体现阳曲军城特色的,莫过于太原北塞三关:石岭关,赤塘关和天门关。

  石岭关位于官帽山于小五台山之间的峪口之上,离大盂镇上原村仅二里许,是并代云塑之交通要冲。明代末年建有石城,长近 700米,高约 9米,穿城而过的门洞,高3——6米,有南北二门,城上建楼,巍巍壮观。石岭关是著名的古战场。李唐王朝建国之初,并州总管窦静就意识到了石岭关的重要性,上疏要求在此筑城拒突厥。城还未建成,突厥人就突破石岭关天险,围攻太原,骚扰三晋。后来的突厥首领莫啜,沙陀人晋王李克用都是突破关城,直下太原的。北宋太宗围攻北汉都城太原,派名将安守正,何继筠坐镇石岭关,阻挡契丹援兵,确保了围城之战的胜利。历史上太原之战的成败,石岭关维系了一半,到了本世纪,尤其是八十年代,由于发展交通的需要,腰斩石岭,拓成平坦大道。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之门已不复存在。但其昔日的雄风永远不会从史册中消失。

  天门关位于阳曲县西北的凌井河两崖之间。是太原通往静乐,宁武的咽喉要道。天门关下谓杨广道。相传隋炀帝为晋王时所开,故名杨广道,由此道可直达宁武名胜汾阳宫。宋靖康初,金人围攻太原,设重兵驻守天门关,大败赵宋北方名臣孙诩、折可求数万救援军队,保证了太原战役的胜利。金人占领了太原,北宋都城开封以北无险可守,导致北宋灭亡。于此相反的例子是明朝隆庆年间,俺答军队突破北方天险,从晋西北直扑太原。明朝总兵申维岳、田世威拒敌于天门关外,确保了中原安宁。天门关附近现村六郎庙,青龙堡,髦仁寺遗迹。天门关周围村庄中,多杨姓人家。据考北宋杨家将曾在此驻军防契丹,这些杨姓人家多为杨家将后裔。

  赤塘关,位于阳曲县高村乡河庄村,古为汾河北溢口。古关城横跨深沟大壑之上,如雁栖梁山之间。现存古堡,跑马湾,井道等遗迹。东北山上建有羊驮寺,保存尚好。赤塘关亦是著名古战场,近代八路军在此屡袭日军据点,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在此全歼伪精锐39师,为最后攻克太原,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北塞三关,为阳曲军城的前沿阵地;阳曲军城为北塞三关的指挥中枢。古代军师都知道坐镇阳曲,协调三关,只要一方有碍,迅速左右疾驰增援。三关安定,则太原万无一失;反过来,若他处突破围攻太原,必须派重兵驻守三关,拒北方援兵,否则太原无法攻破。所以,认识古代军事文化重镇阳曲,必须首先认识北塞三关。历史上,虽然军城阳曲的县治屡屡变迁,而北塞三关——石岭关,天门关,赤塘关却如三把千年不变的铁锁,固定在太原通往晋北的咽喉要道上。

  宋金以后阳曲城南迁,与府城合为一体。随着历史趋向于统一的格局,太原丧失了天都霸府的威仪,以前颇为显赫的军事重镇阳曲,,战争的硝烟渐渐丧失殆尽,出现了安定祥和的局面。尤其是明清两朝,除了局部的一两次战争以外,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动乱变迁。阳曲县现存的重点古建筑,如东黄水范庄村的大王庙,岔上乡龙泉村的三藏寺和西南边缘的悬泉寺等,这些祈愿和平于百姓安康的佛教名刹,几乎都是命明清两朝修葺而成的,无论砖塔造型,佛传壁画,金身塑像都传递除了那个时代繁荣兴盛的气息。

  在河曲诸多名胜,最值得一体的是位于县城东南方向的板寺山圣母堂。沿着板寺山的古松小路,野花细径向上攀援,每个一段既可以看道一座精巧别致,充满异情调的哥特式建筑,一共有14座,这是天主教中象征耶稣遭害的15苦路处。走到山颠尽头,眼前豁然开朗,高山平台上出现了一组规模宏大,宛若西方山颠城堡的大型建筑群。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板寺山圣母堂。它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材料虽是当地普通的砖石,但是在一百年前(板寺山圣迹建于1897—1898年)的意大利籍主教艾士杰和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李有刚手中,却云斤成风,神奇幻化出一座充满异国风情的高山城堡。主体建筑简练垂,顶部装饰方圆相间,数不清的十字架直指云天。进入里面,完全是西式的雕像和壁画,西式的教务活动,使人如置身于异国他乡。板寺山圣母堂,与上海佘山圣母堂,一南一北,是国内最有名望和最有影响的圣母堂。

  文化古城阳曲,既有深厚蕴籍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又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另一面,细细品来,让人觉得韵味无穷。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5-05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