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人的衣食住行

衣饰民俗

一、衣饰特点

二、服饰材料
    加工方法

三、服饰类型

1、帽及头饰

2、装饰物品

3、鞋 与 靴

4、上    衣

5、下    衣

6、特殊服饰

附、男女发型

附、民间刺绣

饮食民俗

一、饮食特点

二、饮食习惯

三、日常饮食

1、蒸制食品

2、煮制食品

3、煎烤食品

4、炸制食品

5、副食蔬菜

6、腌菜干菜

四、风味小吃

五、田间野菜

六、灶具餐具

七、酒水调味

八、节日饮食

九、瓜果炒货

十、粮食加工

11、水源汲取

行旅民俗

一、行旅特点

二、道桥旅店

五、行人类型

六、旅行用品

七、交通工具

八、行旅风俗

山西民居

生活民俗

民间婚俗
生育民俗
民间葬俗
节日民俗
衣食住行
村落风化
家庭家族
游艺竞技
民间庙会
山西民居

信仰民俗

居住禁忌
婚姻禁忌
生活禁忌
农神崇拜
动物崇拜
植物崇拜
神灵信仰
宗教信仰
巫  术
占  卜
风  水

民间艺术

山西锣鼓
绛州鼓乐
民间社火
怀仁旺火
山西年画
太原曲艺
戏曲唱票
山西戏曲
民间刺绣
山西剪纸
山西面塑
民间雕刻
民间玩具
民间炕围画
民间木版画

各地土产

党 参
太谷饼
龟龄集

平定砂货

大同铜器
平遥牛肉
推光漆器
醋乡话醋
山西面食
太原面食

汾酒竹叶青
清和元头脑
沁州黄小米

山西各地土产

其他内容

风俗与风俗志
山西民俗与山西人
山西各地民俗介绍

1
二、服饰材料及加工方法

    山西人的服饰材料主要以棉、毛、皮、丝、绸、麻为主。这些材料大都因地制宜、自制自用。

    晋北属高寒地区,一般民众既为御寒、又为方便,多以羊毛、羊皮为服装原料。羊皮又以羔皮为上乘,因为羔皮毛细软而密韧。晋北各县都有皮匠或村中巧妇,依不同部位的质量性能,缝制成皮袄、皮帽、皮手套、坎肩、背心,并将边角料配制利用成棉鞋衬里、坐垫、护套(冬天暖手的小袖子)。白羊皮袄过去讲究不吊面,叫白碴子皮袄,御风保暖,是晋北人赶脚行路时离不开的家常服。

    进入冬季农闲时节,乡村土屋中炉火红红,笑声朗朗,乡亲们装一团毛线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纺毛线。砣轮飞转,线长话热,团团羊毛变成团团白线。毛线经浆、洗、染后,编织成毛衣、毛裤、背心、手套、脖套、围巾等,作为春秋服装,是比较时髦的打扮。

    在晋北、晋西北的一些高寒地区种植胡麻,麻籽是食用油料,麻皮常被一些乡民加工后,纺织成麻料。现时新的亚麻服装,就是以胡麻麻皮为原料制成的。麻料衣服多在夏日消暑时穿用。

    晋南、晋中是产棉区,棉布大多由农家纺织,既省钱又耐用,穿着又舒服又随和。晋南地区,纺织土布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小手工业。到农闲时,村姑巧妇们盘坐在草垫子上,放一笸箩棉花,轻拈慢拉,在吱吱嗡嗡的纺车声中,如春蚕吐丝,蜘蛛架网,纺出缕缕白纱,浆染处理后推经抽纬,织出挺括棉软的各样土布;有些还要镂版印花、晕蜡扎染,成为典雅漂亮的印花布,做门帘、做包袱,煞是好看。

    晋东南一些地方以养蚕缫丝出名。轻薄柔软的丝绸织品向来为富贵人家所用,一般民众则视为奢侈品,极少穿用。间或用在为新生孩童祝福;为年愈花甲者祝寿;或在新婚大礼之彩服上描龙绣凤。其质料考究,尤多用于鞋帽、披肩、兜肚等装饰物上。

    过去乡里风俗以针黹技巧来衡量女人们的本事。所以女孩从懂事起便在家里跟着母亲学女工,俗称为“做针线”。因此姑娘媳妇的贴身用具除梳妆用品外,便是一套针黹用具,诸如顶针、锥子、大小套针、粉钱袋,绣工精巧的针套,以及裁刀、剪刀、彩线、直尺一应俱全,放在一个或草编,或布贴成,或纸裱的“针线笸箩”里。

    农民服装的缝制,大多由家庭主妇来承担。过去没有缝纫机,因此一家老小,一年四季棉的、夹的、单的,裁新的、补旧的,几乎占据了主妇毕生的精力。过冬棉衣是主妇们的大工程。他们把棉花一片片撕好摊平,絮在布面上缝好后再翻里面。特别令人叹服的是扣结的制作,用缝制的布带经过细心的编、抽、拉、寻工艺编结成桃形、蝶形、如意等造型,缝接在衣服上,是典型的汉族服饰标志。由这一简单的扣结进而发展到对各种镜饰挂穗、兵器装饰,以及各种佩物穗带的编结造型,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巧夺天工,为世界人民所称奇的“中国结”艺术。

    做衣服剩下的边角布块,还要依照不同花色的对比,缝制成干粮袋、书包、座垫、荷包等,五色斑斓,惹人喜爱。

    家庭主妇们最缠手叫劲的营生要数做鞋了。首先拣破碎布条一层层粘起来,有半寸厚的样子,俗称打毛布底。上下两面再夹一层耐磨的布,然后,将白麻拈转拨吊,拧成细麻绳,手戴羊皮护掌,钢锥打孔,在打好的毛布底上按鞋样大小,针线花纹样式,细针细线地纳起来。这是一项既讲力气又讲技巧的活儿。特别是(革尚)鞋,要双绳上下对拉抽紧,用力均匀。最后打湿新鞋,用楦子定型。这种鞋子穿脚上挺而不硬,耐久结实,有的地方叫它“踢倒山”,足见其结实程度。

    到冬闲时,一些人口多又稍富裕的人家,要请手巧的人到家里帮助缝制过年过冬的棉衣、礼服。婚姻大典的被服农饰更加讲究。不仅要讲属相,而且要讲究儿女父母健在,有男有女团团圆圆的所谓“十全人”来帮忙,为的是取个吉利。现在有了“裁缝铺”,家家又有缝纫机,大家又都买成衣穿戴,风俗逐渐改变,妇女自己缝制衣服、鞋的已不多。

摘自《山西民俗》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6-10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衣食住行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