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 商 历 史

晋 商 简 介
晋 商 性 质
晋 商 衰 落

成 功 之 道

晋 商 精 神
经 营 意 识
组 织 管 理
心 智 素 养

山 西 票 号

历 史 背 景
产 生 年 代
票 号 发 展
业 务 范 围
票 号 终 结

山西票号分布图

著 名 商 号

大 盛 魁
大 德 通
日 升 昌
蔚 泰 厚
蔚 丰 厚
天 成 亨
合 盛 元
协 同 庆
六 必 居
广升药店

晋 商 名 门

祁 县 乔 氏
祁 县 渠 氏
平 阳 亢 氏
平 遥 李 氏
榆 次 常 氏
太 谷 曹 氏
介 休 范 氏
介 休 候 氏
介 休 冀 氏

石 王 氏
蒲 州 张 氏
蒲 州 王 氏

晋商家族文化

晋 商 名 人

大同薛氏三兄弟
乔家大院的主人
开明富商渠本翘
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
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远见卓识李宏龄
票号始祖雷履泰
雄才大略王海峰
金融大亨贾继英
豪门国戚孔祥熙

晋商与社会文化

晋商与社火
晋商与戏曲

晋商与晋剧
晋商与武术
晋商与科技
晋商会馆文化
晋商家族文化
晋商与茶文化
晋商与古籍文物
晋商与饮食文化

晋商史料研究

抱愧山西
晋商批判
晋商与政治
晋商惨败深思录

浅议晋商与晋商文化
晋商走向衰败原因分析

更多史料请看晋商文化

晋中商帮兴衰史略

  第一章:成长(明代):1、晋商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共同商机;2、晋中商人的成长和活动情况;3、明代晋中商人在晋商中的地位
  第二章:崛起(清代前期):1、历史性的机遇;2、晋中商帮崛起的历程;3、晋中商帮崛起后的经营活动和特色
  第三章:鼎盛(清代后期) :1、进入鼎盛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标志;2、在鼎盛期的突出表现;3、茶商在中俄恰克图贸易中的曲折道路;4、票号在逆境中走向极盛;5、支持和投资近代工业交通
  第四章:衰败(民国时期):1、屡遭重挫,急剧衰退;2、在故乡本土和内蒙的生存延续;3、在日军侵华的全面打击下覆没

第三章第三节:茶商在中俄恰克图贸易中的曲折道路

  一、道光、咸丰年间是晋中茶商的黄金时期
  据姚明辉著《蒙古志·贸易》所引来自沙俄税关的统计,中俄贸易进出口货值,1755—1762年(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7年间平均每年为713667卢布,1792—1800年(乾隆五十七年至嘉庆六年)8年间平均每年为4640452卢布,而到1824—1833年(道光四年至十三年)9年间平均每年为10642022卢布,1840—1849年(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九年)9年间平均每年为9365534卢布,1850—1859年(道光三十年至咸丰九年)9年间平均每年为8068767卢布。道光、咸丰年间中俄贸易货值不但比乾隆前期增长10倍以上,而且比嘉庆年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中俄贸易货值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茶叶出口量的迅速增长。在乾隆年间,恰克图贸易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棉织品和丝绸,其中以土布为主,占85%—90%,茶叶比重很小。如1755年—1762年间,每年平均出口茶叶货值为48048卢布,仅占进出口额的6%—7%。到19世纪上半叶,特别是进入道光年间,中方输出商品已变为以茶叶为主。1798—1800年(嘉庆三年至嘉庆五年)平均每年出口茶叶5—7万普特,1801—1830年(嘉庆六年至道光十年)每年平均为14.3万普特,1850年(道光三十年)达到30万普特,50年间增长近5倍(李康华等《中国对外贸易史简编》)。
  俄商在中国直接大量购茶是从同治年间开始的,1868年(同治七年)俄商购茶只占华茶出口量的0.86%,此后才开始迅速增长。因此可以说,在道光、咸丰年间恰克图华茶出口几乎全部是由中国商人也就是晋商承担的。
  俄国人瓦西里·帕尔申著的《外贝加尔边区纪行》记载了1838年(道光十八年)山西茶商在恰克图的商号经销茶叶的情况,记录了32个商号或商人,一年内经营茶叶83147箱,其中花茶33744箱,粗茶12679箱,茶砖4724箱,茉莉茶砖32000箱,规模相当大。又据《中国对外贸易史资料》载,1837—1839年(道光十七年至十九年),恰克图每年平均销往俄方茶叶8万箱,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增加到12万箱,约折1240万卢布。当时,恰克图对俄输出额占全国输出总额的16%—19%,俄方恰克图对华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60%。
  当时在恰克图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恰克图原本是换货贸易,但中方出超,俄商不得不以白银结算货款。起初因为沙俄禁止白银出口,俄商用粗制的银器以“工艺品”名义代替。1858年(咸丰八年)俄国政府开始允许以白银交易。这一年,据俄国恰克图税关统计,俄方出口总值为1086394英镑,其中商品值为858554英镑,白银值为227840英镑(莱温斯特《在黑龙江流域的俄罗斯人》)。
  
  二、茶商在两湖交界地区开辟新货源地并自设制茶工场
  山西茶商的货源地,包括了所有的茶叶主产区。清代前期,主要是去福建武夷、湖南安化、浙江建德、安徽霍山一带采购茶叶。当时的“茶叶之路”,从武夷山脚下开始,运至福建崇安县下梅镇茶市成交,走陆路运到江西省铅山县,经信江入鄱阳湖,再转长江水运到汉口,由汉水运至襄樊,转唐河而北上至河南赊旗镇、朱仙镇等地,由此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入太行山,再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然后在鲁村换畜力大车经太原北进,再出雁门关至大同或杀虎口,再到张家口或归化,换骆驼运至库伦、恰克图交易后,再运至伊尔库茨克、莫斯科及西伯利亚,或从杀虎口经包头西行,至甘肃安西进入新疆哈密、伊犁等地。这条联通欧亚大陆的“茶叶之路”,全程近5000多公里,水陆转运约需3个月,足以同唐宋元明的“丝绸之路”相媲美。后来,由于中俄恰克图茶叶贸易激增,为缩短贩运路程,需要开辟较近的茶区。湖北蒲圻县的羊楼洞和湖南临湘的聂家市一带是天然的种茶良区,同南方其它地方一样,早已产茶,晋商涉足这一带可能也较早。但晋中茶商派人指导这一带农民大规模种茶,并自设制茶工场,压制砖茶,却在嘉庆、道光年间。据道光《蒲圻县志》记载:“每岁西客于羊楼司、羊楼洞买茶,其砖茶用白纸缄封,外粘红纸,有‘本号监制,仙山名茶’等语。”特别是在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长期作战,阻断了到江苏、福建、江西等地的茶路,两湖交界的蒲圻、临湘一带更成为山西茶商的主要货源地。
  
  三、在与沙俄茶商的不平等竞争中顽强奋斗
  在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是强迫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最多的国家。如1851年(咸丰元年)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8年(咸丰八年)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1859年的《黑龙江通商条规》,1860年的《北京续增条约》,1862年(同治元年)的《陆路通商章程》,1869年(同治八年)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1881年(光绪七年)的《伊犁改订条约》,都是直接与经济贸易有关的条约。沙俄为扩大其经济掠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沿海、沿江、沿边及内陆20多个商埠自由贸易和大幅度减免商税的特权。俄商在中国边界百里以内贸易,到蒙古各部、各盟贸易,均可免税;俄商赴津路经张家口可酌留二成货物销售,“按税则三分减一”,等等。
  俄商大批进入中国,贸易路线由咸丰以前的恰克图一路,扩展为四路。“五口通商”后,新开了海上航运线,西行抵波罗的海;1872年(咸丰十一年)后,又开了自中国沿海北上海参崴的航运线。自1879年(光绪五年)始,又开了一路:自汉口西北行,出嘉峪关,到达西悉毕尔。俄商还直接深入产茶区,设栈收茶,并在汉口、九江等地自设机制砖茶厂,不仅销回俄国,而且运销到英法各国。
  从同治年间起,俄商经营中国茶的数量急剧上升,在出口华茶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1868年(同治七年),俄商在华直接购茶13251担,占华茶出口量的0.86%;次年便增至111888担,占到华茶出口量的7.2%;1871年(同治十年),购茶317285担,占到16.8%;1875年(光绪元年),购茶403967担,占到20.5%;1888年(光绪二十四年),购茶920110担,占到32.65%;1894年(光绪二十年),购茶834165担,占到40.02%;次年又上升为974400担,占到52.22%。此后直至清朝灭亡,俄商每年在华购茶量基本维持在90万担以上,在华茶出口总量中所占份额,曾有6个年头(1898、1906、1907、1908、1909、1910年)超过60%。
  正是在这种不平等竞争中,晋中茶商遭受严重打击。历史资料的描述是:“及至俄国通商后,所有大宗茶货,俱有俄商自行贩运,悉皆照章免税,内地商贾渐多歇业”(清度支部档,张家口关监督启约呈文);“俄商在汉口开设洋行,将红茶、砖茶装入轮船,自汉运津,由津运俄,运费省俭,所运日多,遂将山西商人生意占去三分之二”(《刘坤一遗集》)。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恰克图贸易逐渐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忻州商人程化鹏等上书理藩院,请求准许商民贩运茶叶进入俄国,与俄商直接贸易。清廷为阻止沙俄提出在张家口通商的要求,决定“将恰克图商务设法经理”,同时允准商人“假道该处,赴西洋诸国通商”。于是晋中商人又深入俄境,在莫斯科、多木斯克、耶尔古特斯克、赤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巴尔纳乌、巴尔古比、比西克、上乌金斯克、聂尔庆斯克、乌丁斯克、伊尔库茨克等城镇开设字号或分号。
  清代晋中茶商分为“内茶商”和“外茶商”。内茶商主要经营茶叶收购、加工、运销,销售对象以张家口、杀虎口、归化、包头等地的外茶商为主,卖出茶叶,收回银两,不直接与蒙俄商民从事交易。祁县乔家的大德兴、大德诚就属于这一类。外茶商或直接到茶叶产地收购、加工茶叶北运,或从内蒙商手中批发接货,再经长途贩运,在恰克图及蒙古、新疆直接与俄商和蒙古等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多为以物易物。外茶商以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的榆次车辋常家和太谷、祁县人合开的大盛魁为代表。常家在恰克图于乾隆年间开设大德玉,1826年(道光六年)开设大升玉,1840年(道光二十年)开设大泉玉。之后,在与俄商竞争不利的条件下,常家顽强坚持,又于1866年(同治五年)增设大美玉,1879年(光绪五年)增设独慎玉,形成了“玉”字五联号,独慎玉还在莫斯科等地设立了分号。大盛魁则创办了大玉川、大昌川两家著名茶庄,与祁县渠家创办的长裕川、长盛川茶庄并称“两大”、“两长”。这4家名店销售的砖茶均以“川”字为标记,久负盛名,备受蒙俄人民欢迎。清廷对这4大茶庄,特授“红龙票”,给予保护。
  直到清末民初,在恰克图坚持下来的商号还有20余家,较大的商号除常家经营茶叶的五联号之外,还有汾阳牛允宽的璧光发,创办于光绪年间,经营皮毛为主,店铺设于莫斯科、恰克图、库伦;太谷曹家的锦泰亨,经营绸缎布匹。另外,还有汾阳王庭荣的祥发永和榆次史家的恒隆光。


摘自《文史月刊》2006年第01——09期,作者:侯文正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12-09 )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晋中商帮兴衰史略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商文化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