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揽胜
绝地争锋
克 难 坡
人 祖 山
旅客游记

壶口记行
壶口随想
认识黄河
壶口之黄河

山西旅游

山西旅游概述
山西民居
山西土产
旅晋游记
山西百县概览
山西历代长城
三晋名山漫谈
三晋文化名城走笔

山西旅游景点分布图
山西省风景名胜一览表
山西省历史名胜一览表
山西旅游景点门票价格

太原旅游

太原揽胜
晋  祠
天 龙 山

崇 善 寺
双 塔 寺
崛 围 山
窦大夫祠
龙山道教石窟

晋中旅游

晋中揽胜
绵  山
古城平遥
古城祁县
晋商大院
双 林 寺
石 膏 山
张壁古堡

大同旅游

大同揽胜
云冈石窟
华 严 寺
善 化 寺
九 龙 壁
北岳恒山
悬 空 寺
觉 山 寺
大同火山群

朔州旅游

朔州揽胜
应县木塔
崇 福 寺
广武汉墓群

旧广武古城
新广武古城

临汾旅游

临汾揽胜
尧  庙
小 西 天
广 胜 寺
东 岳 庙
壶口瀑布
苏三监狱
霍州署衙
丁村民居
洪洞大槐树

运城旅游

运城揽胜
永 乐 宫
普 救 寺

小 浪 底
五 老 峰
王 官 谷
开元铁牛
黄河古渡
古城新绛
解州关帝庙
常平关帝庙

中国宰相村
飞云楼与秋风楼

忻州旅游

忻州揽胜
五 台 山
雁 门 关
赵 杲 观
芦 芽 山
禹 王 洞
娘 娘 滩
杨忠武祠
古城代县
阎锡山故居
奇村温泉·顿村温泉

长治旅游

长治揽胜
灵 空 山
黄 崖 洞
老 顶 山
仙 堂 山
太行大峡谷

晋城旅游

晋城揽胜
蟒  河
历  山
炎 帝 陵
砥 洎 城
古村郭峪
柳氏民居
皇城相府
王莽岭·锡崖沟

阳泉旅游

阳泉揽胜
藏  山
娘 子 关
百团大战纪念碑

吕梁旅游

吕梁揽胜
庞 泉 沟
玄 中 寺

古镇碛口
北武当山
武则天庙

1
b-jue.jpg (7101 字节)

    黄河壶口一带,古为晋国与少数民族狄人的分界线,又是秦晋两国的分疆处,虽然晋陕峡谷的黄河两岸山高壁陡,往来交通不便,但有古渡可通,加上此地河槽稳固、窄狭易渡,冬季结冰坚实可载车骑,所以历朝当局多在此置关设隘,驻兵把守,作为进攻对方的桥头堡,或作为防御的滩头阵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最早见于史册记载的是公元前650至前640年之间,当时今延安和吉县文城乡一带,是狄族人居住的境域,称翟城。壶口山以南是汉人的晋域,今兰家河乡麦城村又是晋国公子,后来做了晋惠公的夷吾驻扎的屈城,所以他们以采桑津为界经常发生战争。《史记·晋世家第九》记有:“二十五年(公元前 652年)晋代翟……击晋于采桑”。晋惠公(夷吾)七年(公元前 644年),住在今延安一带的狄人与今文城一带狄人联合在一起,从壶口一带进军,一直打到狐厨(今乡宁与新绛的交界处)。

    在壶口一带,打仗的则问最长、最激烈的时代是南北朝东西分魏以后和周齐交争时。永熙三年(公元 534年)北魏以黄河为界,分裂为东西两魏,东魏齐恳王高欢为夺取西魏地盘,亲自到壶口山勘察地形,布置战斗,并将这个边陬小城——定阳(今吉县),改建为南汾州。领辖着九郡十八县,将它的范围扩入到晋南平川山河以北地区。与此同时,集中兵力剿灭占据着这一带的胡人起义军,所以《魏书·帝纪》以记有:“天平二年(公元 535年)三月,齐恳王高欢讨山胡刘彝仲,斩之。其弟南海王及西海王,复反。进击皆擒,及其皇后、大人以下四百人,捕逃二万余户。”大统四年(公元 538年),西魏从潼关至壶口一线攻入东魏,占领汾(今吉县)、绛(今新绛县)二州。天保元年(公元 550年),东魏改称北齐,闵帝元年(公元 557年),西魏改称北周。天和五年(公元 570年)北周丞相宇文护,为巩固背水进攻北齐境域的滩头阵地,到南汾州视察,在定阳(今吉县城关一带)至姚襄城(今文城乡南村一带)之间,筑数城。武平二年(公元 571年)北齐派丞相斛律明月、平原王段诏、文城郡上皮景和,率大军从晋南向汾州大举进攻,经过激烈争战占领南汾州,所以《魏书·斛律明月传》记有:“攻姚襄、白亭皆克之,获其城主仪同大都督九人,捕数千”。使这个为人鲜知的山城,成为历史名城,所以唐编《元和郡县图志》记有:“姚襄城……西临黄河,控带龙门、孟门之险,周齐交争之地……城高两丈,周回五里”。

    北齐武平四年(公元 58O年),北齐被北周消灭,才结来了长达近五十年的战争。

    隋义宁元年(公元 617年),唐高祖李渊为夺取西安,从太原起兵,进驻壶口,“河滨之民献舟日以百计”。在唐政权确立后,壶口被列入内关,置慈乌戍,驻兵把守。

    元初,蒙古太师水华黎由陕西进军攻破河防,占领金朝隰吉便宜经略使杨贞所筑牛心寨,在壶口设乌仁关,在壶口瀑布下游三百米处,凿石为窝,树桩拉索,建成一座上铺木板的铁索桥,在渡大军,称为“黄河飞桥”。

    明代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统率几十万大军,六月天众此桥飞渡而过,攻占平阳,进取中原。

    清代同治年间,山东捻军的在小梁王张宗禹的统帅下,西进甘肃,与回民起义军会合。为了防止张宗禹返回中原,,就在沿黄河东岸,北自永和县,南至吉县和乡宁县的75公里山坡上,由淮军刘字营3500余名兵卒修建长城。这段长城西临黄河天险,东依崇山峻岭,城墙前有护沟,中有扼门,顶宽2——3米,外高内低,方形炮台突出城外,了望哨和射击孔可以直接控制河防码头,城墙内有兵营,与城墙之间有石级曲道相通,墙的高低依山而建,高则十米,低则两米,悬崖峭壁处只建有兵营,不筑城,在河弯曲岸的制高点上,设有报警烽火台,按清军的设想,这样的铜墙铁壁绝无突破的可能。然而,张宗禹运兵时步兵、骑兵合骑一匹马,一夜之间便赶到了壶口,更巧的是,适逢大雪天寒,壶口封冻,十万捻军踏冰而过,连夜占领了吉县,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至今壶口东岸尚留有长墙、石堡、炮台和众多的火炮、弹丸、兵刃、箭簇等军事设施和器械。

    抗日战争期间,阎锡山率领第二战区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退居壶口克难坡,1939年在元代架桥旧址上,重新打窝栽桩,用钢丝揽绳架起一座长240米,宽2米的铁索桥,称“洋桥”或“兵桥”。1938年,朱德从此桥入晋会唔阎锡山,注意到了这座桥的战略位置。1947年内战爆发后,为配合延安保卫战,朱德亲自签署命令,派遣小分队奇袭并炸毁了这座桥。

    纵观历史,这一次次征战撕杀都在壶口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成为旅行家和考古学家寻踪、凭吊的怀古之地。

清代长城景清门
壶口清代长城景清门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1-07-15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黄河壶口瀑布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