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政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政区

山西政区

山西概况

山西简史

历史沿革

山川河流

关隘渡口

军事要地

太 原 市

太 原 市

迎 泽 区

小 店 区

晋 源 区

杏花岭区

尖草坪区

万柏林区

古 交 市

清 徐 县

阳 曲 县

娄 烦 县

大 同 市

大 同 市

大 同 县

天 镇 县

阳 高 县

左 云 县

广 灵 县

灵 丘 县

浑 源 县

朔 州 市

朔 州 市

平 鲁 区

山 阴 县

应    县

怀 仁 县

右 玉 县

忻 州 市

忻 州 市

原 平 市

繁 峙 县

代    县

五 台 县

定 襄 县

宁 武 县

静 乐 县

神 池 县

五 寨 县

岢 岚 县

偏 关 县

河 曲 县

保 德 县

阳 泉 市

阳 泉 市

平 定 县

盂    县

吕 梁 市

吕 梁 市

离 石 区

汾 阳

孝 义 市

兴    县

交 口 县

方 山 县

石 楼 县

岚    县

中 阳 县

交 城 县

临    县

文 水 县

柳 林 县

晋 中 市

晋 中 市

榆 次 区

介 休 市

昔 阳 县

寿 阳 县

和 顺 县

左 权 县

榆 社 县

太 谷 县

祁    县

平 遥 县

灵 石 县

临 汾 市

临 汾 市

候 马 市

霍 州 市

隰    县

蒲    县

吉    县

古    县

安 泽 县

乡 宁 县

汾 西 县

洪 洞 县

浮 山 县

翼 城 县

襄 汾 县

曲 沃 县

大 宁 县

永 和 县

运 城 市

运 城 市

绛    县

夏    县

闻 喜 县

垣 曲 县

新 绛 县

稷 山 县

河 津 市

万 荣 县

临 猗 县

永 济 市

平 陆 县

芮 城 县

长 治 市

长 治 市

黎 城 县

武 乡 县

沁    县

沁 源 县

襄 垣 县

潞 城 市

平 顺 县

壶 关 县

长 治 县

屯 留 县

长 子 县

晋 城 市

晋 城 市

高 平 市

陵 川 县

沁 水 县

阳 城 县

泽 州 县

jiancaoqin.jpg (6951 字节)

    太原市尖草坪区位于太原市的最北端。东西最大宽度为26千米,南北最长距离为22千米。总面积285.6平方千米,其中城建区面积32.4平方千米。总人口34.5万人(2005年),其中非农业人口24.66万人,农业人口9.84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柴村街道迎宾北路。邮编:030003。代码:140108。区号:0351。

  尖草坪区辖原北城区的尖草坪、光社、上兰、南寨、迎新街、古城六个街道办事处,原北郊区的新城、向阳、上兰、柏板、西堰、柴村、马头水、阳曲八个乡镇,及原北郊区东社乡的小东流、大东流、西流三个村委会。全区共87个行政村,154个居委会。

    区政府驻柴村镇迎宾北路(原北郊区政府驻地)。

    区域界线:北以原北郊区的行政区划北界为界,南至马头水与王封、马头水与化客头、柴村与东社之间的乡界,然后入兴华街,东即杏花岭区之北界。

    尖草坪区位于太原市的最北端,全区整个地貌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冲积平原,沟洼谷地,冲积扇等不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境内海拔在 780至1775米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年降雨量在 450毫米左右,年平均温度在 7至10度,全年日照2400至2600小时,无霜期190天左右。

  尖草坪区在汾河两岸拥有肥沃的土地,便利的灌溉条件。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是明清时代的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的故乡。有初具规模的五大农业基地,柴村滩、向阳滩、新城滩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区,占地面积四万亩,农业市场前景广阔;以石膏建材、石油化工、冶炼铸造、机械加工为主的四大支往产业,加上辖区内的太原钢铁公司、太原第二热电厂、山西新华化工厂、太原江阳化工厂、山西兴安化学材料厂、东方机械厂、太原轨枕厂等十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体现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兴华街的各类市场、正在扩建中的太原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及即将开发的和平北路现代民营经济园区、大(同)运(城)路太原北出口,给我们展示的是发展潜力巨大的第三产业。

  尖草坪区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北同蒲线”、“太(原)古(交)岚(县)线”“太(原)宁(武)”、“太(原)兰(村)”、“汾西”、“恒山路”、“大同路”、“ 108国道”以及“和平北路”等市政公路交织成网。胜利桥和柴村汾河大桥沟通汾河两岸,形成了尖草坪区城乡环套的地理优势。特别是即将打通的和平北路,沟通了山西省西北八县,使“西八县”与太原市的距离缩短了一百多公里,为尖草坪区经济的腾飞架起了一座桥梁。辖区内公里总里程达 730公里。处于这种发达交通网中的尖草坪区,区内外通讯十分便捷。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辖区内程控电话容量 5万门以上,用户 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 1万以上,无线寻呼 3万户以上,信息传递和反馈相当灵敏快捷,电力容量达145610千伏安。区内现有闲置厂区土地面积42200平方米,闲置变压器容量 10000KVA,供水充足,设施齐备,闲置资产8000万元。同时,在我区境内的十二家国有大中型企业,闲置土地面积394000平方米,闲置厂房 87770平方米,闲置设备4百余台。

  一九九八年全区完成国内主产总值11.0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6.623亿元,财政收入130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5元,粮食产量1.9258万吨,蔬菜产量6.17837万吨。

  尖草坪区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拥有历史悠久的名胜文物古迹,集中程度较高,组合良好。自然景观各有特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有殿宇30座,古墓、古迹10处,其中崛巍红叶、冽石寒泉、天门积雪土堂大佛、窦大夫寺,多福寺和髦仁寺等饮誉三晋,久负盛名。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设施也得到了配套发展,全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商贸区、住宅区、专业市场、城镇道路等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将使社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尖草坪区行政区划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33号)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尖草坪区辖原北城区的尖草坪、光社、上兰、南塞、迎新街、古城6个街道,原北郊区的新城、向阳、上兰、柏板、西墕、柴村、马头水、阳曲8个乡镇及原北郊区东社乡的小东流、大东流、西流3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柴村镇迎宾北路。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尖草坪区辖9个街道、2个镇、3个乡:柴村街道、光街道、上兰街道、南寨街道、迎新街街道、古城街道、汇丰街道、新城街道、尖草坪街道;向阳镇、阳曲镇;马头水乡、柏板乡、西墕乡。

  尖草坪街道

  光社街道

  上兰街道
  位于太原市西北端,东邻向阳镇,西靠崛围山,南接柴村镇,北依二龙山。面积14.09平方千米。2000年,总人口22810人,其中农业人口6531人,非农业人口16279人。辖:(缺社区名录),上兰村、土堂村2个行政村。
  1948年11月29日村解放,成立兰村村公所。1951年8月29日(以太原市行政区划沿革资料为证),兰村从阳曲县五区划入市辖第三区。成立上兰村乡政府。管辖8个街(大南,通顺,大东,青龙,西后,炭市,大前,十字街)。1953年11月26日改为上兰镇人民政府,隶属市辖第三区。1954年1月2日,划入市辖新城区,改为上兰街道办事处。1958年8月成立兰村人民公社,上属北城区人委会管辖,下辖兰村大队,居委会4个。1963年4月27日,改为农村人民公社(原属于城市公社)。1967年3月改名为兰村公社革委会,属于郊区革委会领导。1981年9月6日,成立北郊区人民政府,随后区革委会停止行使职权,兰村公社革委会改名为兰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9日,省政府晋政函[84]47号文批准,成立上兰镇人民政府,两个生产大队改建为两个村委会,居委会划归北城管辖。1998年元月1日,由于太原市行政区划调整,原北郊区上兰镇改名为尖草坪区上兰镇。同年,上兰镇与上兰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管辖2个村委会和9个居委会(土堂,东字,青西,南顺,市前,太机一成,太机二居,太纸一居,太纸二居)。2001年撤销上兰镇并入上兰街道。

  南寨街道

  迎新街街道

  古城街道  

  汇丰街道
  位于尖草坪区最南端,于1998年10月23日正式挂牌运行。总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6万余人。辖13个社区、3个行政村、1个场:华硕苑社区、乾泽园社区、新兴社区、欣园社区、兴华西社区、选煤社区、汇丰苑社区、槐园社区、丰颂苑社区、兴华苑社区、大东流村、小东流村、西流村等。

  柴村街道
  辖:大留村、呼延村、西张村、杨家村、柴村村、芮城村、营村村、摄乐村、三给村、小石河村、寺头村、小塔村、上槐村等。
  新城街道
  辖:新城村、新店村、北固碾村、杜家村、赵道峪村、东张村、南寨村、圪垛村、南固碾村、下兰村、新村村、赵庄村、光社村等。
  向阳镇
  辖:北下温村、中下温村、西留庄村、兰岗村、新翟村、横渠村、西村村、向阳村、下薛村、南翟村、南下温村等。
  阳曲镇
  位于太原市区的东北部,东北与阳曲县为邻,东西与本区小返乡接壤,西南与本区新城相望,西与本区向阳镇交界,西北与本区西焉乡毗辖,地理坐标为东径112°35′,北纬37°59′。全镇南北长约10千米,东西宽约7千米,面积为38.1平方千米。总人口14744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3725人。辖19个行政村:阳曲村、马坡村、河底村、北山头村、棋子山村、皇后园村、黄花园村、沟南村、寨上村、蝎子寨村、峰西村、风格梁村、西岗村、欢嘴村、岗底村、郭家窑村、晋庄村、新兴村、司徒洼村。镇区位于镇域的中部略偏西南。

  马头水乡
  位于太原西山北部的崛围山上,东与山下的学村,上兰镇相邻,北隔汾河与阳曲县伙路坪乡相望,南与化客头乡接壤,西与王封乡毗连。面积53.8平方千米。总人口5009人,其中农业人口4848人。辖15个村委会,20个自然村:马头水村、甘草卯村、上水峪村、下水峪村、马角村、银角村、窑儿上村、梁背后村、柏崖头村、马吉掌村、珍珠峁村、南石槽村、北石槽村、横岭村、庄头村。乡政府驻马头水村,距柴村7千米,地理坐标北纬37°57′,东经112°24′。
  马头水乡所辖村庄,太原解放初属于阳曲县,除河家山外,其余均于1951年划入太原市第五区。1953年建立马头水、银角二乡。1954年归万柏林区。1956年二乡合并为马头水乡,1957年划属太原市郊区。1958年8月合并于化客头镇。此后,三年间,马头水各村归属一直随化客头而变化。1961年原马头水乡各村从化客头公社分出,建立马头水公社,属于汉区,同年,何家山从化客头公社划入,1963年全境重归郊区。1970年划为北郊区。1984年建立马头水乡。1998年1月划归尖草坪区,成为全区唯一的山区乡镇。

  柏板乡
  辖:东关口村、西关口村、镇城村、柏板村、上薛村、宇文村、岗北村等。
  西墕乡
  辖:西高庄村、东高庄村、西焉村、赵家山村、中焉村、东焉村、陈家窑村等。

山西政区目录

太原市太 原 市迎 泽 区小 店 区晋 源 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古 交 市清 徐 县阳 曲 县娄 烦 县
大同市大 同 市大 同 县天 镇 县阳 高 县左 云 县广 灵 县灵 丘 县浑 源 县
朔州市:朔 城 区平 鲁 区山 阴 县应    县怀 仁 县右 玉 县
忻州市:忻 州 市原 平 市繁 峙 县代    县五 台 县定 襄 县宁 武 县静 乐 县神 池 县五 寨 县岢 岚 县偏 关 县河 曲 县保 德 县
阳泉市:阳 泉 市平 定 县盂    县
吕梁市:离 石 区孝 义 市兴    县交 口 县方 山 县石 楼 县岚    县中 阳 县交 城 县临    县文 水 县柳 林 县汾 阳 县
晋中市:榆 次 区介 休 市昔 阳 县寿 阳 县和 顺 县左 权 县榆 社 县太 谷 县祁    县平 遥 县灵 石 县
临汾市:临 汾 市候 马 市霍 州 市隰    县蒲    县吉    县古    县安 泽 县乡 宁 县汾 西 县洪 洞 县浮 山 县翼 城 县襄 汾 县曲 沃 县大 宁 县永 和 县
运城市:运 城 市绛    县夏    县闻 喜 县垣 曲 县新 绛 县稷 山 县河 津 市万 荣 县临 猗 县永 济 市平 陆 县芮 城 县
长治市:长 治 市黎 城 县武 乡 县沁    县沁 源 县襄 垣 县潞 城 市平 顺 县壶 关 县长 治 县屯 留 县长 子 县
晋城市:晋 城 市高 平 市陵 川 县沁 水 县阳 城 县泽 州 县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12-11 )

太 原 道 >> 山西政区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政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政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