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北和东北与武乡县相邻,东南与襄垣接壤,南界屯留,西以分水岭为界与沁源毗隔。
总面积1297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2004年)。县政府驻定昌镇。邮编:046400。代码:140430。区号:0355。
沁县辖6个镇、7个乡:定昌镇、郭村镇、故县镇、新店镇、漳源镇、册村镇、段柳乡、松村乡、次村乡、牛寺乡、南里乡、南泉乡、杨安乡。
沁县,春秋时属晋国,宋、金、元为沁州治所,明废县入州称沁州,民国元年改名沁县。
县境内地形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海拔一般在千米左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边缘山峦起伏,海拔大都在1500米上下,其间棋盘山海拔1745米,为全境最高峰。东部地势平坦,中部丘陵区内间有小型盆地。该县河流以西漳河为主要河流,其支流有白玉河、迎春河、景春河、徐阳河等。境内气候寒冷,冬长夏短,气温变化大,年平均气温
9度左右,一月均温-- 7度,七月均温23度。霜冻期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
155天,年降雨量 580毫米,春冬西北风,夏秋东南风,由于地形特异,经常受水、旱、风、霜、雹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全县现有耕地39.1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小麦、豆类、高梁等。素有“上党粮仓”之美称。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麻皮、烟草等。此外,渔业也很发达,年产量达15万公斤以上,鱼苗3.5万公斤。
该县工业生产主要有机械、汽修、电器、化肥、造纸、食品、棉织、皮革、五金、印刷、农机修造等。其中巾单厂、食品厂、棉毛厂的产品远销国外,化肥厂产品也有较高声誉。
沁县交通较为方便,太原至洛阳干线公路纵贯南北,沁县至沁源、沁县至武乡干线公路横穿东西,太焦铁路从县境内通过。其它县级公路和乡使级公路遍布全境,勾通境内城乡,该县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历史上即以“北控晋阳、南襟潞泽”而为军事要冲。
沁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有从北魏经隋、唐、宋到明代建筑宏伟的寺庙80余所。惜大都被侵华日军所毁,现仅残存庙碑数十通。1959年在该县南涅水乡出土的北魏到宋的叠塔式残碑一千余件,其造型之精美,国内少见,被列为山西省重点保护文物。此外还有晋代名士陶渊明自撰自写的“拟古杂诗十二首”手迹石刻及清康熙皇帝御书赠大学士郡人吴典的“千字文”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