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政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政区

山西政区

山西概况

山西简史

历史沿革

山川河流

关隘渡口

军事要地

临 汾 市

临 汾 市

候 马 市

霍 州 市

隰    县

蒲    县

吉    县

古    县

安 泽 县

乡 宁 县

汾 西 县

洪 洞 县

浮 山 县

翼 城 县

襄 汾 县

曲 沃 县

大 宁 县

永 和 县

运 城 市

运 城 市

绛    县

夏    县

闻 喜 县

垣 曲 县

新 绛 县

稷 山 县

河 津 市

万 荣 县

临 猗 县

永 济 市

平 陆 县

芮 城 县

太 原 市

太 原 市

古 交 市

清 徐 县

阳 曲 县

娄 烦 县

大 同 市

大 同 市

大 同 县

天 镇 县

阳 高 县

左 云 县

广 灵 县

灵 丘 县

浑 源 县

朔 州 市

朔 州 市

平 鲁 区

山 阴

应    县

怀 仁 县

右 玉 县

忻 州 市

忻 州 市

原 平 市

繁 峙 县

代    县

五 台 县

定 襄 县

宁 武 县

静 乐 县

神 池 县

五 寨 县

岢 岚 县

偏 关 县

河 曲 县

保 德 县

阳 泉 市

阳 泉 市

平 定 县

盂    县

吕 梁 市

吕 梁 市

离 石 区

汾 阳

孝 义 市

兴    县

交 口 县

方 山 县

石 楼 县

岚    县

中 阳 县

交 城 县

临    县

文 水 县

柳 林 县

晋 中 市

晋 中 市

榆 次 区

介 休 市

昔 阳 县

寿 阳 县

和 顺 县

左 权 县

榆 社 县

太 谷 县

祁    县

平 遥 县

灵 石 县

长 治 市

长 治 市

黎 城 县

武 乡 县

沁    县

沁 源 县

襄 垣 县

潞 城 市

平 顺 县

壶 关 县

长 治 县

屯 留 县

长 子 县

晋 城 市

晋 城 市

高 平 市

陵 川 县

沁 水 县

阳 城 县

泽 州 县

临汾市及尧都区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处临汾盆地中央。东为太岳山余支,西有吕梁山余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川。总面积20589平方千米。总人口413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尧都区。邮编:041000。代码:141000。区号:0357。

  临汾市辖1个市辖区、1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临汾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远在1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丁村人”就生活在这里。因地处平水之阳,古称平阳,据《尧典》记载,原始公社时代的帝尧即在平阳建都,故有“尧都平阳”之称。夏、商、周时代,均属冀州之地,春秋时代划归晋国的版图。战国时期属魏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为河东那,汉朝时改为河东郡的平阳县,直到隋开皇三年平阳才改为临汾郡的临汾县并一直沿用至今。西晋时,匈奴族刘渊曾建都于此,国号为汉。临汾在隋朝是临汾郡的所在地;唐、五代晋州所在地;宋代是平阳府所在地;元代是晋宁路所在地;明、清两朝均为平阳府所在地;民国初年属河东道。1948年解放后设临汾市,1949年撤销市建制改为临汾县。1971年,临汾县为临汾市和临汾县二次设市建制,1983年 8月,临汾县合并于临汾市。现为临汾地区行署、地委及临汾市党、政机关所在地,是临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临汾市西部为山区,东部为丘陵,中部为平川。西部山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一般海拔千米以上,山上树木郁密,主要山峰有炮楼山、豹子梁、姑射山等。其中以豹子梁为最高,海拔1688米;东部地域辽阔丘陵起伏,山岭连绵,冲沟较多,正要山峰有卧虎山、什林山、平顶山等。其中以什林山为最高,海拔1035米;中部平川,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该市主要农作区和工业区。境内有汾河干流纵贯南北,支流有涝河、岔口河、仙洞沟等。此外还有七一渠等干支渠十余条。该市气候温和,年均气温为13度,一月均温--4.5度,七月均温26度,年降雨量 58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下旬,无霜期 185天。

    全市现有耕地61.81万亩。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玉米、谷子、水稻等作物,其中以棉花、小麦产量最大,素有“棉麦之乡”的美称。经济作物有水果、蔬菜、瓜类等。此外,水产养植业近年来也有发展。西部山区植被覆盖较好,其中除森林以外还有几十万亩荒坡草地,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白云石、石灰石、铁矿石、石膏、铝钒上、云母、陶土等,大部分蕴藏在西山一带。主要工业有发电、采煤、炼钢、纺织、机械、造纸、农药、化工、森林、建材、印刷、皮革、陶瓷、食品加工等。在城市建设和市容美化工作上,临汾市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有“黄土高原花果城”之美称。

    临汾市交通条件优越。南同蒲铁路纵贯南北,是该市对外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大运公路穿越城市,向东有通往平顺河口、向西北通往大宁、向西通往吉县七郎窝的干线公路和向东南通往浮山的支线公路,以及以临汾市为中心的通往该市各乡镇、厂矿的各类公路数十条,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交通十分发达。

    临汾市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很多,但由于历代战乱不停,人为破坏严重,现存的不多,著名的临汾尧庙,初建于晋,后经历代多次修建,规模宏伟壮观,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市行政区划

  临汾市辖1个市辖区、1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临汾市    面积20589平方千米,人口413万(2003年)。
  尧都区   面积1304平方千米,人口77万。邮政编码041000。区人民政府驻鼓楼东大街。
  侯马市   面积 274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043000。
  霍州市   面积 765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031400。
  曲沃县   面积 437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043400。县人民政府驻乐昌镇。
  翼城县   面积1149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043500。县人民政府驻唐兴镇。
  襄汾县   面积1304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041500。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
  洪洞县   面积1494平方千米,人口73万。邮政编码031600。县人民政府驻大槐树镇。
  古 县   面积1190平方千米,人口 9万。邮政编码042400。县人民政府驻岳阳镇。
  安泽县   面积1961平方千米,人口 8万。邮政编码042500。县人民政府驻府城镇。
  浮山县   面积 938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042600。县人民政府驻天坛镇。
  吉 县   面积1779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042200。县人民政府驻吉昌镇。
  乡宁县   面积2024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042100。县人民政府驻昌宁镇。
  蒲 县   面积1508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041200。县人民政府驻蒲城镇。
  大宁县   面积 963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042300。县人民政府驻昕水镇。
  永和县   面积1212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041400。县人民政府驻芝河镇。
  隰 县   面积1412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0413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汾西县   面积 875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031500。县人民政府驻永安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尧都区简介

  尧都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中部。东临浮山县,西与蒲县、乡宁、吉县为界,南与襄汾县接壤,北与洪洞县毗连。东西长65千米,南北宽35千米。总面积1304平方千米。总人口78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鼓楼东大街。邮编:041000。代码:141002。区号:0357。

  地处临汾盆地中央。境内东为太岳山脉,西为吕梁山余脉,中部为断陷盆地,汾河纵贯南北,将全区分为汾西、河东两个基本对等的部分,形成东西两山夹平原的地貌。全区山地面积627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38平方千米,台地134平方千米,平原417平方千米。

  尧都区辖9个街道、10个镇、6个乡:解放路街道、鼓楼西街街道、水塔街街道、南街街道、乡贤街街道、辛寺街街道、铁路东街道、车站街街道、汾河街道、屯里镇、乔李镇、大阳镇 、县底镇、刘村镇、金殿镇 、吴村镇、土门镇 、魏村镇、尧庙镇 、段店乡 、贾得乡、贺家庄乡、一平垣乡、枕头乡、河底乡;滨河办事处(临汾经济开发区)。

  尧都区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古称平阳,战国时韩国都,汉时西魏王都,十六国汉刘渊都,自唐至今为晋南、临汾首府。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为晋国平阳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县称临汾;1970年8月,分设临汾县、临汾市;1983年7月,市、县合并临汾市;2000年11月1日,撤销县级临汾市,设立临汾尧都区。

  1999年3月8日,经省政府批准,将临汾市北城镇辖区划出,设立山西省临汾经济术开发区(省级)。该区位于临汾市区西北(原北城镇),西起汾河东堤坝,东至平阳北街南起向阳西路,北到涝河泄洪渠。总规划面积7.8平方千米,起步区面积0.8平方千米。
  2000年2月28日,屯里乡改为屯里镇,原行政区划不变。同月,城市街道办事处所的贾庄、东关、西关、鼓楼南,挂甲庄、水门街、乡贤街、鼓楼北8个村委会改为14个居民员会。6月26日,尧庙乡改为尧庙镇,原辖行政区划不变。

  2000年,尧都区总人口724403人,各乡镇街道人口: 解放路街道 36673 西街街道 30648 水塔街道 16580 南街街道 40670 乡贤街街道 35161 辛寺街街道 17468 路东街道 52726 车站街街道 36245 屯里镇 16640 乔李镇 19156 太阳镇 18339 县底镇 25666 刘村镇 25891 金殿镇 26373 吴村镇 24022 土门镇 21737 魏村镇 13036 北城镇 16514 尧庙乡 18707 殷店乡 33156 贾得乡 33578 东张乡 15178 郭行乡 8552 大苏乡 9907 城隍乡 10428 贺家庄乡 7814 泊庄乡 19270 小榆乡 16308 龙祠乡 19836 一平垣乡 15527 西头乡 7008 枕头乡 18563 河底乡 10190 果树厂虚拟街道 683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1月1日,撤销临汾地区和县级临汾市设立地级临汾市和尧都区,临汾市更名为临汾市尧都区,以原县级临汾市的行政区划为都区的行政区划。区政府仍驻鼓楼东大街原址。地级临汾市政府驻尧都区解放西路。

  2001年3月,尧都区启动撤并乡镇调整区划工作,至4月底按计划完成。原14乡11镇调整为6乡10镇:泊庄乡并入刘村镇,大苏乡并入贾得乡,东张乡并入段店乡,西头乡并入土门镇,龙祠乡、小榆乡并入金殿镇,郭行乡并入大阳镇,城隍乡并入县底镇;屯里镇、尧庙镇、吴村镇、魏村镇、乔李镇、一平垣乡、枕头乡、河底乡、贺家庄乡保持原建制。同时,北城镇并入车站街办事处;原果树场辖区改设汾河办事处,水塔街、南街,铁路东、解放路,乡贤街,辛寺街、鼓楼西街7个办事处行政区划不变。调整后,尧都区辖9个街道(水塔街、南街、铁路东、解放路、乡贤街、辛寺街、鼓楼西街、车站街、汾河)、10个镇(屯里镇、尧庙镇、吴村镇、魏村镇、乔李镇、刘村镇、土门镇、金殿镇、大阳镇、县底镇)、6个乡(一平垣乡、枕头乡、河底乡、贺家庄乡、贾得乡、段店乡),44个居委会、381个行政村。

  部分街道乡镇所辖行政村名录一览(不完整;截至时间不详)
  西街办事处:西关、鼓楼南。
  水塔街办事处:鼓楼北。
  乡贤街办事处:乡贤街、水门街。
  辛寺街办事处:东关。
  路东办事处:挂甲庄、贾庄。
  刘村镇(42):刘北、刘南、刘西、兴旺庄、北卧、南卧、南刘、杨家庄、土焦坡、北刘、高堆、官场、嘉泉、北芦、南芦、三桥、马务、北段、南段、寄家庄、参峪、窝沟、泊庄、堡子、泊段、沙乔、马站、韩家庄、涧头、乔家院、左义南、周家庄、陶家庄、樊家庄、上涧北、东宜、孔家庄、青城、涧上、左义北、下涧北、渔家庄。
  金殿镇(38):东麻、伍默、伍级、桑湾、金殿、杜家庄、城居、新风、苏村、兰村、朔村、官磑、贾册、坛底、东靳一、东靳二、小榆东、小榆西、录井、席坊、西麻、界峪、西宜、姑射、峪口、赛头、晋掌、龙祠、河北、河南、北杜、中杜、西杜、三景、王庄、峪里、高家庄、贾平斗。
  吴村镇(16):孙曲、王曲、南太涧、北太涧、吴南、吴北、邰村、东太明、南王、屯里、洪堡、乔化、东郭、徐村、上太明、永胜。
  土门镇(27):土门、东涧北、西涧北、亢村、沟北、柴里、东羊、李仵、燕家庄、古镇、景家庄、田村、坟上、鸦儿沟、李家庄、王汾、西头、坡头、南羊沟、小腰、牛王岭、南庄、二驹、太山坡、王鸡沟 、冯家庄。
  魏村镇(10):羊舍、羊舍庄、和村、魏村、车辐、西郭、吉家庄、吴家庄、梁家庄、山底。
  一平垣乡(20):一平垣、卓里、辛店、岭上、张家庄、赤河、丁家庄、阎马庄、官道尧、郑家庄、蟒王、核桃凹、段家凹、坂底、杨家坡、阎马河、料江胡同、房家凹 、罗家圪塔、连家尧。
  枕头乡(19):枕头、王斗、圪垛、垣上、桑辿、西庄、安沟、豁口、郭家庄、院头、岭上、洪道、后掌、米居、仪上、枣林、苍上、西道、马家梁。
  河底乡(10):河底、西凹 、张马庄、东安、十亩、苍圪台、三交、交口、何家峪、靳家川。
  汾河办事处(4):沣淇、新东、新西、南庄。
  原北城镇(现北城开发区,9):上樊、下樊、南焦堡、高河店、北孝、南孝、党家楼、坂下、郭家庄。

  临汾市历史沿革

  临汾古称平阳,相传为唐尧古都。春秋属韩,秦、汉为河东郡地。晋永嘉三年刘渊建都于此。隋为临汾郡,唐置晋州,宋、元、明、清为平阳府。民国初属河东道。解放后设晋南区,属陕甘宁边区。1950年为山西省临汾专区。1954年与运城专区并为晋南专区。一九七一年两区分置,称为地区。

  临汾专区、晋南专区、临汾地区
  1949年设临汾专区,专署驻临汾县。辖临汾、襄陵、曲沃、吉县、乡宁、汾城、安泽、大宁、永和、蒲县、汾西、隰县、赵城、洪洞、霍县、浮山、翼城等17县。
  1951年原汾阳专区所属石楼县划入临汾专区。辖18县。
  1954年将洪洞、赵城2县合并,改名为洪赵县(驻原洪洞县城);襄陵、汾城2县合并,改名为襄汾县(驻原汾城县史村)。后撤销临汾专区,改设晋南专区,专署驻临汾县。将原临汾专区所属临汾、洪赵(驻原洪洞县城)、霍县、安泽、浮山、翼城、曲沃、襄汾(驻原汾城县史村)、乡宁、吉县、蒲县、大宁、永和、石楼、隰县、汾西等16县,运城专区所属安邑、万荣(驻原万泉县解店)、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解虞(驻原解县城)、芮城、永济、临猗(驻原猗氏县城)等14县及运城镇划归晋南专区。晋南专区辖30县、1镇。
  1955年运城镇改为县辖镇,并入安邑县。晋南专区辖30县。
  1958年设立侯马市。撤销曲沃、新绛、襄汾、绛县4县,将曲沃、新绛2县全部和襄汾、绛县2县部分地区划入侯马市;襄汾县部分地区并入临汾县;绛县部分地区并入翼城、闻喜、垣曲3县。撤销浮山县,并入临汾县;撤销夏县,并入闻喜、垣曲2县。撤销霍县、汾西2县,合并设立霍汾县(驻原霍县县城);后又撤销霍汾、洪赵2县,合并设立洪洞县(驻旧洪洞县城)。撤销吉县,并入乡宁县。撤销隰县、大宁2县,合并设立隰宁县(驻原隰县城);后又撤销隰宁、蒲县、永和、石楼4县,合并设立吕梁县(驻原隰县城)。撤销安邑、解虞、临猗、永济4县,将临猗县部分地区划归万荣县,永济县中条山以南地区划归芮城县;将安邑、解虞2县全部和临猗、永济2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运城县(驻运城镇)。撤销河津县,并入稷山县。晋南专区辖侯马市及临汾、洪洞、安泽、翼城、乡宁、吕梁(驻原隰县城关镇)、万荣、稷山、闻喜、垣曲(驻刘张镇)、平陆(驻圣人涧镇)、运城、芮城等13县。
  1959年撤销万荣县,并入稷山县。晋南专区辖1市、12县。
  1960年恢复浮山、霍汾、蒲县、石楼、万荣、临猗(驻旧猗氏县城)6县。晋南专区辖1市、18县。
  1961年恢复霍县、汾西、绛县、襄汾、夏县、永济(驻赵伊镇)、吉县、永和、大宁、隰县10县;撤销霍汾、吕梁2县。晋南专区辖1市、26县。
  1962年恢复河津、新绛2县。晋南专区辖1市、28县。
  1963年撤销侯马市,恢复曲沃县(驻侯马镇)。晋南专区辖29县。
  1970年撤销晋南专区,设立临汾地区,地区驻临汾县。将运城、新绛、绛县、稷山、万荣、永济、夏县、闻喜、平陆、垣曲、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临汾地区辖临汾、霍县、汾西、洪洞、永和、大宁、隰县、蒲县、吉县、乡宁、安泽、翼城、浮山、曲沃、襄汾、石楼等16县。
  1971年由临汾县析置临汾市,地区驻临汾市。恢复侯马市。临汾县迁驻龙祠;曲沃县迁驻原曲沃县城。由安泽、浮山2县部分地区设立古县。将石楼县划归吕梁地区。临汾地区辖2市、16县。
  1973年临汾县迁驻刘村。
  1975年临汾县迁驻临汾市,古县迁驻岳阳镇。临汾地区辖2市、16县。(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2000年6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临汾地区和县级临汾市,设立地级临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尧都区。(2)临汾市设立尧都区,以原县级临汾市的行政区域为尧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鼓楼东大街。(3)临汾市辖原临汾地区的汾西县、吉县、安泽县、大宁县、浮山县、古县、隰县、襄汾县、翼城县、永和县、乡宁县、曲沃县、洪洞县、蒲县和新设立的尧都区。原临汾地区的侯马市和霍州市由山西省直辖。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按当时行政区划):临汾市 3950845 尧都区 724403 曲沃县 222391 翼城县 303258 襄汾县 466163 洪洞县 693261 古县 84696 安泽县 76139 浮山县 121323 吉县 97096 乡宁县 216408 大宁县 56037 隰县 95895 永和县 61001 蒲县 98860 汾西县 133836 侯马市 225123 霍州市 274955

临汾市地图
山西政区目录

太原市太 原 市古 交 市清 徐 县阳 曲 县娄 烦 县太原城区
大同市大 同 市大 同 县天 镇 县阳 高 县左 云 县广 灵 县灵 丘 县浑 源 县
朔州市:朔 城 区平 鲁 区山 阴 县应    县怀 仁 县右 玉 县
忻州市:忻 州 市原 平 市繁 峙 县代    县五 台 县定 襄 县宁 武 县静 乐 县神 池 县五 寨 县岢 岚 县偏 关 县河 曲 县保 德 县
阳泉市:阳 泉 市平 定 县盂    县
吕梁市:离 石 区孝 义 市兴    县交 口 县方 山 县石 楼 县岚    县中 阳 县交 城 县临    县文 水 县柳 林 县汾 阳 县
晋中市:榆 次 区介 休 市昔 阳 县寿 阳 县和 顺 县左 权 县榆 社 县太 谷 县祁    县平 遥 县灵 石 县
临汾市:临 汾 市候 马 市霍 州 市隰    县蒲    县吉    县古    县安 泽 县乡 宁 县汾 西 县洪 洞 县浮 山 县翼 城 县襄 汾 县曲 沃 县大 宁 县永 和 县
运城市:运 城 市绛    县夏    县闻 喜 县垣 曲 县新 绛 县稷 山 县河 津 市万 荣 县临 猗 县永 济 市平 陆 县芮 城 县
长治市:长 治 市黎 城 县武 乡 县沁    县沁 源 县襄 垣 县潞 城 市平 顺 县壶 关 县长 治 县屯 留 县长 子 县
晋城市:晋 城 市高 平 市陵 川 县沁 水 县阳 城 县泽 州 县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12-11 )

太 原 道 >> 山西政区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政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政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