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政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政区

山西政区

山西概况

山西简史

历史沿革

山川河流

关隘渡口

军事要地

忻 州 市

忻 州 市

原 平 市

繁 峙 县

代    县

五 台 县

定 襄 县

宁 武 县

静 乐 县

神 池 县

五 寨 县

岢 岚 县

偏 关 县

河 曲 县

保 德 县

太 原 市

太 原 市

古 交 市

清 徐 县

阳 曲 县

娄 烦 县

大 同 市

大 同 市

大 同 县

天 镇 县

阳 高 县

左 云 县

广 灵 县

灵 丘 县

浑 源 县

朔 州 市

朔 州 市

平 鲁 区

山 阴 县

应    县

怀 仁 县

右 玉 县

阳 泉 市

阳 泉 市

平 定 县

盂    县

吕 梁 市

吕 梁 市

离 石 区

汾 阳

孝 义 市

兴    县

交 口 县

方 山 县

石 楼 县

岚    县

中 阳 县

交 城 县

临    县

文 水 县

柳 林 县

晋 中 市

晋 中 市

榆 次 区

介 休 市

昔 阳 县

寿 阳 县

和 顺 县

左 权 县

榆 社 县

太 谷 县

祁    县

平 遥 县

灵 石 县

临 汾 市

临 汾 市

候 马 市

霍 州 市

隰    县

蒲    县

吉    县

古    县

安 泽 县

乡 宁 县

汾 西 县

洪 洞 县

浮 山 县

翼 城 县

襄 汾 县

曲 沃 县

大 宁 县

永 和 县

运 城 市

运 城 市

绛    县

夏    县

闻 喜 县

垣 曲 县

新 绛 县

稷 山 县

河 津 市

万 荣 县

临 猗 县

永 济 市

平 陆 县

芮 城 县

长 治 市

长 治 市

黎 城 县

武 乡 县

沁    县

沁 源 县

襄 垣 县

潞 城 市

平 顺 县

壶 关 县

长 治 县

屯 留 县

长 子 县

晋 城 市

晋 城 市

高 平 市

陵 川 县

沁 水 县

阳 城 县

泽 州 县

忻州市及忻府区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总面积25180平方千米。总人口295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忻府区。邮编:034000。代码:140900。区号:0350。

  忻州市辖1个市辖区、1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忻府区、原平市和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12个县。

    忻州市,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时隶属于太原郡,西汉时属阳曲县,东汉时建立九原县,三国时期魏设立新兴郡,北魏设肆州,管辖忻州西北部的秀容县。隋开皇十八年肆州改为忻州,明代秀容并入忻州。清忻州改为省直隶州,辖定襄、静乐二县。民国初属雁门道,后分别属山西第一、第二专员公署。解放后成立忻县专区。1958年底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961年复置忻县专区。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1983年,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

    忻州市南、西、北三面环山。南有系舟山、阴山,属太行山支脉,主要山峰有柳林尖山、小五台、官帽山、平安山、马头山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其中柳林尖山最高,海拔2101米。西部云中山、马圈山系吕梁余支,主要山峰有云中山、鼓山、王峰山、马圈山、龙王垴等,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其中以龙王垴为最高峰,海拔2348米,其次为云中山,海拔为2271米。北部金山、大青山,为五台山支脉,海拔在千米以上。市境东部地势平坦,与定襄相连组成忻定盆地,是全省五大盆地之一,平均海拔900米左右,盆地西端为黄土丘陵地带,地形较为破碎,海拔在1000至1250米之间。境内主要河流有滹沱河及其支流云中河、牧马河等。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9度,一月均温-- 9度,七月均温23度,年降雨量 405毫米,降雨多集中在6至9月。无霜期 160天左右。

    全市共有耕地82.42万亩,主要种植高粱、玉米、小麦、谷子、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油料、辣椒、甜菜、蔬菜、瓜果为主。

    境内矿藏丰富,主要矿产有云母、长石、蛭石、石英等,建筑工业用的细沙,是全省主要产地之一,并以质纯、耐压畅销全国。其它矿藏还有铜、铁、磁铁、漂白土、石棉等。现在该市主要工业有建材、轧钢、造纸、印刷、陶瓷、化工、农机修造、化肥、皮革加工、药材加工、粮食加工、鞋帽服装加工等竹业。

    境内交通方便,北同蒲电气化铁路和忻州至河边镇的支线公路通过市区,纵贯全境。公路交通也很方便,大运公路南北向穿过全境,忻州至五寨、忻州至静乐、忻州至五台等干线公路纵横交错,另外境内还有县级公路和乡镇级公路多条,沟通了境内所有乡镇及农村,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忻州市是晋北交通孔道,南倚石岭、赤塘两关,北有忻口、云内要塞,在战略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有“晋北锁钥”与“三关总要”之称。

    忻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留有许多文物古迹,著名的金元诗人元好问墓及野史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宋建元修的金洞寺,金代的东街古铁钟。明代修建的北城门楼,明清修建的千佛寺,以及文昌寺六角和八角楼等均为该市的著名文物。其中明清时修建的北城门楼矗立于城区中心,高达22.4米,为纯木结构建筑,至今完好无损。另外还有向阳新石器遗址以及忻口、蒲阁寨、平社等革命纪念地多处。奇村、顿村温泉,深度在37米以下,水深 4米,水温68度,可用于洗浴,并有医病健身之效,为此远道而来的患者和旅游者络泽不绝。近年来省有关部门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此修建了工人疗养院和干部疗养院以接待四方游客。忻口、石岭关二处古战场,为重要关隘,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忻州市行政区划

  忻州市辖1个市辖区、1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忻府区、原平市和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12个县。

  忻州市    面积25180平方千米,人口295万(2003年)。
  忻府区   面积1954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034000。区人民政府驻光明东街。
  原平市   面积2571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034100。
  定襄县   面积 864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035400。县人民政府驻晋昌镇。
  五台县   面积2868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035500。县人民政府驻台城镇。
  代 县   面积1720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034200。县人民政府驻上馆镇。
  繁峙县   面积2369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034300。县人民政府驻繁城镇。
  宁武县   面积1966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036700。县人民政府驻凤凰镇。
  静乐县   面积2063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035100。县人民政府驻鹅城镇。
  神池县   面积1456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0361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五寨县   面积1379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036200。县人民政府驻砚城镇。
  岢岚县   面积1980平方千米,人口 8万。邮政编码036300。县人民政府驻岚漪镇。
  河曲县   面积1327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036500。县人民政府驻文笔镇。
  保德县   面积 981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036600。县人民政府驻东关镇。
  偏关县   面积1682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036400。县人民政府驻新关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忻州市历史沿革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辙,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忻州地区,春秋时大部分属晋地,战国属赵,秦汉属太原,雁门,太平等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属雁门道,后分别属山西第一、第二专员公署。解放后成立忻县专区。1958年底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961年复置忻县专区。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1983年,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

  忻县专区、忻县地区
  1949年设忻县专区,专署驻忻县。辖忻县、代县、宁武、静乐、五台、定襄、繁峙、崞县、阳曲等9县。
  1952年原兴县专区所属兴县、保德、河曲、偏关、神池、五寨、岢岚、岚县等8县划入忻县专区。辖17县。
  1958年撤销忻县专区,原忻县专区所属各县划归晋北专区。
  1961年复设忻县专区,专署驻忻县。原晋北专区所属忻定、宁武、原平、繁峙、五台、静乐、兴县、河曲、五寨、保德、偏关等11县划归忻县专区。恢复1958年属晋北专区时撤销的忻县、定襄、代县、岚县(驻东村)、岢岚、神池等6县;撤销忻定县。忻县专区辖16县。
  1970年忻县专区改称忻县地区,地区驻忻县。辖忻县、原平、代县、繁峙、五台、定襄、静乐、岚县(驻东村)、兴县、岢岚、保德、五寨、河曲、偏关、神池、宁武等16县。
  1971年将兴县、岚县划归吕梁地区。忻县地区辖14县。(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忻州地区
  1983年,忻县改为忻州市,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
  1993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平县,设立原平市。

  忻州市
  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忻府区。(2)忻州市设立忻府区,以原县级忻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忻府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光明东街。(3)忻州市辖原忻州地区的神池县、五寨县、五台县、偏关县、宁武县、静乐县、繁峙县、河曲县、保德县、定襄县、岢岚县和新设立的忻府区。原忻州地区的原平市由山西省直辖。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按当时行政区划):忻州市 2938344 忻府区 496608 定襄县 211104 五台县 313321 代县 203311 繁峙县 241938 宁武县 152938 静乐县 155740 神池县 103990 五寨县 108651 岢岚县 80760 河曲县 138811 保德县 146995 偏关县 112324 原平市 471853

  忻府区简介

  忻府区总面积1954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光明东街。邮编:034000。代码:140902。区号:0350。

  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忻州市设立忻府区,以原县级忻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忻府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光明东街。

  2000年,忻府区总人口496608人。当时忻府区辖辖3街道、6镇、21乡:南城街道、新建路街道、长征街街道、董村镇、播明镇、奇村镇、三交镇、庄磨镇、豆罗镇、紫岩乡、西张乡、东楼乡、北义井乡、曹张乡、高城乡、秦城乡、解原乡、上社乡、合索乡、温村乡、杨胡乡、寺坪乡、后河堡乡、阳坡乡、上寺乡、牛尾庄乡、傅家庄乡、下佐乡、野峪乡、兰村乡。各乡镇人口:南城街道 41933 长征街街道 82615 新建路街道 59810 播明镇 21280 奇村镇 28760 三交镇 3996 庄磨镇 12439 豆罗镇 13236 董村镇 24581 曹张乡 18930 高城乡 15478 秦城乡 22460 杨胡乡 2948 温村乡 9054 解原乡 20051 上社乡 9109 合索乡 9209 寺坪乡 1226 阳坡乡 1956 后河堡乡 1155 上寺乡 2122 牛尾庄乡 2408 付家庄乡 2681 野峪乡 2172 兰村乡 16997 下佐乡 8118 紫岩乡 14724 西张乡 13355 东楼乡 18020 北义井乡 1578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忻府区乡镇区划调整,现辖3个街道、6个镇、11个乡:南城街道、长征街街道、新建路街道、播明镇、奇村镇、三交镇、庄磨镇、豆罗镇、董村镇、曹张乡、高城乡、秦城乡、解原乡、合索乡、阳坡乡、兰村乡、紫岩乡、西张乡、东楼乡、北义井乡。

  南城街道  辖:西街村、南街村、东街村、南关村、东王村、东石村、田村等。
  长征街街道  辖:樊野村、卢野村、十里后村、张家庄村、杨家庄村、焦家庄村、富庄村等。
  新建路街道  辖:匡村、北关村、六家庄村、逯家庄村、芝郡村等。
  播明镇  辖:永茂庄村、后播明村、前播明村、西播明村、二十里铺村、小檀村、大檀村、阳村、符村、卢家窑村、南太平村、北太平村、吕令村等。
  奇村镇  辖:后东高村、蔚野村、东柴庄村、刘家庄村、秦家庄村、张家窑村、南高村、奇村、明望村、赵家庄村、永兴庄村、加禾村、杨胡村、井沟村、杨庄村、鱼龙沟村、米家寨村、曹家村、面高石村、茶房村、道东村、东岔口村、石梯村、唐井寺村、龙坊崖村、辛庄村、石家庄村、唐林村、北唐林村、西高村、屯庄村、前东高村等。
  三交镇  辖:东峪村、冀家沟村、车道坡村、东岁兴村、西岁兴村、西窑头村、高崖底村、前三交村、后三交村、官庄村、南岭村、窑沟村、上马圈村、下马圈村、岭底村、兑九村、横山村、峪口村、高观村、固村、石家堰村、田家堰村、龙兴村、羊圈沟村、何家沟村、上寺村、南陀罗沟村、东梁村、邢家山村、马头山村、娄子沟村、小塔习村、大塔习村、宋家庄村、牛尾庄村、罗家会村、团峪沟村、西观村、东沟村、南冯村、北冯村、端正沟村、狄家沟村、翟家沟村、罗家社村、碾沟村、里沟村、泉水沟村、张盛村、付家庄村、幸福村、下水马村、观里村、于家沟村等。
  庄磨镇  辖:下冯村、南窑头村、连寺沟村、路村村、新社村、坡头村、田庄村、南河村、太河村、峪子村、黄岭村、平社村、黄家庄村、下曹庄村、直道沟村、秦家沟村、南张村、大保沟村、小庄村、北社村、园子梁村、大沟村、远益梁村、西社村、南社村、庄磨村、观沟村、上曹庄村、上冯村等。
  豆罗镇  辖:清泉村、南山村、苏村村、寨上村、于条沟村、南沟村、白石村、寺庄村、牧庄村、上河北村、永胜村、冯阳岭村、豆罗村、小豆罗村、新堡村、麻会村、高铺村、班庄村、辛曲村、刘沟村、杨家沟村、坡底村、东村村、韩沟村、王山村、徐凹村、向阳村、下河北村、朝阳村、砂沟村、关城村、上佐村、下佐村等。
  董村镇  辖:令归村、南胡村、太延村、孙村村、董村村、游邀村、肖家山村、白家山村、武家山村、定兴寨村、刘家山村等。
  曹张乡  辖:北兰台村、南曹张村、中曹张村、北曹张村、代郡村、高村村、伏虎庄村、令狐庄村、谷村、小智村、解村等。
  高城乡  辖:金山铺村、后淤泥村、前淤泥村、永丰庄村、张村村、高城村、王府庄村、忻口村、南铺村等。
  秦城乡  辖:前秦村、后秦村、河拱村、顿村村、泡池村、部落村、尹村村、泉子沟村、胡家垴村、部落庄村等。
  解原乡  辖:解原村、北赵村、小奇村、六石村、豆槐村、佐城村、东社村、新路村、流江村、乔村村、东庄村、大庄村、上社村、西冯城村、东冯城村、土陵桥村、北张村、西庄村、外庄村、会里村、西会村、上沟村、下庄村、神头村、神头山村、李家垴村、酸刺沟村、东岭村、赶会道村等。
  合索乡  辖:西呼延村、西沟村、孙家湾村、枣涧村、沙洼村、田家窑村、金村村、西大王村、南营村、王家庄村、前山村、新建村、郭家沟村、崔家梁村、小南陌村、南合索村、北合索村、水头村、东呼延村、作头村、西杨庄村、张家山村、马家庄村、陀罗村、黄龙王沟村、水泉沟村、小尖村、上闹峪村、下闹峪村、和岔村、九会岭村、横墙村、朝阳坡村、大圪堆村、温村村、苗庄村等。
  阳坡乡  辖:马四河村、解家庄村、窑宽村、化滩村、邓家庄村、安社村、上沙沟村、下沙沟村、宽滩村、大南陌村、高庄村、赤水村、阳坡村、寨底村、蒲阁寨村、固庄村、上柏色村、下柏色村、孙家沟村、王家沟村、魏家沟村、石盆村、北陀罗沟村、寺坪村、横河村、柴家庄村、何家庄村、花果沟村、响赛村、后河堡村等。
  兰村乡  辖:前野峪村、后野峪村、龙凤坡村、石圪迭村、磨盘山村、晏村村、大王村、小王村、南呼延村、西曲村、北场村、下社村、范野村、张野村、烟村村、北村村、河习头村、王要村、亩坪村、赶子岗村、甄家庄村、依堤村、钱塘沟村、西王村、卜吊梁村、兰村村、肖家峪村、南梁村、温家山村、刘后村、南堡村、北堡村、桃园村、芦泉村、山应梁村、双海村、地黄梁村、武家庄村、椿沟村等。
  紫岩乡  辖:曹村、十家村、南庄村、紫岩村、魏家庄村、双堡村、东南宋村、北宋村、大南宋村、兴旺庄村、富强村等。
  西张乡  辖:西张村、东张村、东曲村、木芝村、韩岩村、岩峰村、河捞岭村、黑土湾村、鸦儿坑村、水峪村、元家山村、霍老湾村、小南沟村等。
  东楼乡  辖:东楼村、西楼村、北肖村、后郝村、前郝村、南肖村、段庄村等。
  北义井乡  辖:北胡村、安邑村、南义井村、北义井村、真檀村、曹家庄村、高家庄村、张庄村等。

州市地图
山西政区目录

太原市太 原 市古 交 市清 徐 县阳 曲 县娄 烦 县太原城区
大同市大 同 市大 同 县天 镇 县阳 高 县左 云 县广 灵 县灵 丘 县浑 源 县
朔州市:朔 城 区平 鲁 区山 阴 县应    县怀 仁 县右 玉 县
忻州市:忻 州 市原 平 市繁 峙 县代    县五 台 县定 襄 县宁 武 县静 乐 县神 池 县五 寨 县岢 岚 县偏 关 县河 曲 县保 德 县
阳泉市:阳 泉 市平 定 县盂    县
吕梁市:离 石 区孝 义 市兴    县交 口 县方 山 县石 楼 县岚    县中 阳 县交 城 县临    县文 水 县柳 林 县汾 阳 县
晋中市:榆 次 区介 休 市昔 阳 县寿 阳 县和 顺 县左 权 县榆 社 县太 谷 县祁    县平 遥 县灵 石 县
临汾市:临 汾 市候 马 市霍 州 市隰    县蒲    县吉    县古    县安 泽 县乡 宁 县汾 西 县洪 洞 县浮 山 县翼 城 县襄 汾 县曲 沃 县大 宁 县永 和 县
运城市:运 城 市绛    县夏    县闻 喜 县垣 曲 县新 绛 县稷 山 县河 津 市万 荣 县临 猗 县永 济 市平 陆 县芮 城 县
长治市:长 治 市黎 城 县武 乡 县沁    县沁 源 县襄 垣 县潞 城 市平 顺 县壶 关 县长 治 县屯 留 县长 子 县
晋城市:晋 城 市高 平 市陵 川 县沁 水 县阳 城 县泽 州 县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12-11 )

太 原 道 >> 山西政区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政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政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