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魂 系 山 西

魂系山西目录

魂系山西序言

第一篇
黄河文明源山西

第二篇
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第三篇
华夏帝王三晋独唱风流

第四篇
数千古名将还看山西

第五篇
根在山西

第六篇
神秘黄土地三晋佛与道

第七篇
戏曲摇篮话三晋

第八篇
诗情画意谱三晋

第九篇
三晋雄文展磅礴

第十篇
晋商称雄  享誉天下

第十一篇
三晋古建甲天下

第十二篇
原汤原汁  山西民俗

bt-xu.jpg (7563 字节)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浩浩荡荡流淌着绵亘万里长河。水之灵,地之气,孕育繁衍了生生不息的华夏子孙。千百年来,山西,这方地处黄河中游的沃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喜剧。长久的文明积淀,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异常浓厚、丰富和色彩鲜明的三晋文化。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有多么悠久,三晋文明的渊源就有多么深远;太行吕梁的黄土有多么厚实,三晋文化的蕴藉就有多么深邃。

  我的家乡,就在这片黄土地。她是中国第一个贤明帝王——尧建都的地方。记忆中,童年时常约伙伴们到尧庙嬉戏玩耍,那古朴瑰丽、神圣庄严的殿堂,似乎总是在诉说着尧天舜日的太平盛世;蜿蜒而过的汾河水,又仿佛在讲述着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司马光砸缸……,这些千古流传的故事,一切的一切,依旧萦绕在我的脑际。

  然而,深厚的黄土文化,并没有使当代的山西名扬四海,久远的三晋文明,也没有使现在的山西人荣耀天下。凡到过北京故宫的人,都会为支撑大殿的那根根巨柱惊叹不已。可是有谁知道,那些支撑三大殿的巨柱就来自山西代州?又有谁知道,晋商曾是清王朝政权的财经支柱?更有谁知道,山西也曾像那根根巨柱,在中国历史的大厦中顶天立地?!

  从古至今,尽管山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一直在全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如今世人的心目中,大概除了黄土、风沙与煤炭,似乎就剩下贫穷、落后与封闭了。这,是极不公平的。

  这些年来,我曾遇到许多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人。使我感到诧异的是,他们知道中国的许多省份,但是对山西的了解却几乎是零。比如,他们知道中国有个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却不知道它位于中国的山西,甚至有人还不知道中国有个山西省。1993年我在加拿大访问时,结识了一位名叫瓦里的哲学教授,他就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是第一次听说山西这个地方。当我介绍了山西的文化背景后,他不禁为这样一个曾经创造了伟大文明却又不为世界所知的山西而感到深深遗憾。几天后,我接到教授妻子的电话,说瓦里先生同我谈话后一直处于兴奋之中,他很想进一步了解山西,并愿意为此无偿地到山西工作。

  洋朋友“无知”也就罢了。问题是国人对山西的印象大抵也是模模糊糊。在北京,人们谈起来总觉得上海、广州近在咫尺,而相距只有二百多公里的山西却似乎很遥远。当代上海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曾写过一篇《抱愧山西》的散文,大意是讲,长期以来,他一直误认为山西是中国贫穷落后的地方之一,但当了解到,山西仅仅在不到百年之前,曾是中国最富的省份时,不禁为自己过去误解了山西而深感愧疚。

  最让人感到赧颜的是娘子关内的山西人自己,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即使置身山西,也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我曾问过我的女儿,“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传颂千古的佳句出自何人之手,此人是何方人士,她仅知道作者叫王翰,却不知这位王翰就是山西太原人氏。而且听她的口气,山西怎么可能产生出这样有名的诗人,孕育出这么优美的诗句!这不由得使我深感沉重和酸楚。

  难道这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年轻一代对山西的认识吗?我心里禁不住涌起一股极其复杂,似乎不吐不快的情感,并逐渐萌发了为故乡写一点东西的想法。这个东西不是单就文化论文化,而是试图写出文化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不是单就历史写历史,而是探求历史所寓积的深刻道理;不仅是写给书斋里的文人,而且也写给普通百姓,使世人能够认识到,山西的确是黄河文化的源头活水。不了解山西,就无以知晓华夏文明。我希望所有的山西人,中国人,乃至普天下的炎黄子孙,都能够理解山西,热爱山西。

  想写是一回事,真的动手写,又是另一回事。提起笔来,云烟深处的过去和活生生的现实,顿时扑面而来。上下五千年,往今多少事,强烈的时空限制,今人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尽绘山西历史文化演进的轨迹。

  步入书海,古今中外有关山西的文献繁若群星,典籍卷帙浩如烟云,怎样采撷前辈学人的丰硕成果,汲取精华,由博返约,并从他们的世界里走出来,以尽可能新颖的方式,把握历史的脉搏,真让人感到力不从心,颇费思忖:史实铺陈太多,唯恐流于浮光掠影,难以把握山西文明久远精深的底蕴;哲理思辩过密,又怕失之空洞偏颇,不能包罗山西文化宽厚博大的内涵;追昔抚今,浮想联翩,仍难以诉说出上下五千年的沧桑黄土情。真是有几分剪不断,理还乱……

  几度执笔,几度辍笔。索性在文明的碎片中去感悟:塞北的古战场上,雁门关的冷月照耀着戍边将士们早已荒颓的墓冢,株株枯草在寒风中摇曳,似在诉说着往昔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澎湃如雷的壶口瀑布,轰鸣搏发着中华民族的魂脉生生不息;则天庙里,又似乎看到了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威仪端庄,权倾朝野;漫步于平遥西大街,仿佛听到脚下的金钱如潮滚动;而太行深处,吕梁之巅,简陋的窑洞,依旧的炊烟,也时时映入眼帘……亢奋激动,沉静反思,于是,斟酌构架出如下主题:

  黄河文明源河东:黄河千里,山西居中;华夏文明,植根河东。
  “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华夏帝王,三晋独唱风流:龙脉所系。
  自古山西多名将:关羽、卫青、杨家将……。
  根在山西:“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佛与道:七彩灵光,神秘文化。
  诗与画:五色缤纷,文气沛然。
  三晋雄文:磅礴气势,写尽千秋万古情。
  戏曲摇篮话三晋:村村有庙,庙庙有戏。
  晋商称雄:青砖灰瓦,滚动银两千千万;商贾云集,主宰华夏数百年。
  三晋古建甲天下:星罗棋布,历史悠久盖华夏。
  山西民俗:原汤原汁,浓烈古朴。
  ……


  删繁去芜,终成书稿。然而,内心却未见轻松。倒是由此书而触发了太多的思绪,更深的话题。惆怅之情,也似波澜迭起,层层涌来,颤人魂魄,撩人心弦:

  山西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主要的发祥地,而今却仍有那么一些神农的后裔、尧王的子孙在为温饱而奔波,为安居而奋争;

  一样的黄河天堑,一样的长城关隘,昔日锁不住山西汉子走西口的歌喉,挡不住下关中的步履,而今天,当世界正在变成“地球村”的时候,山西人却仍在为怎样走出“娘子关”而苦苦探求;

  曾几何时,三晋大地书院林立,学风蔚然,连掌管人们智慧的文殊菩萨也端坐于五台之巅,而今,还有流离失学,渴望读书的“山里娃”,竟每每使人潸然泪下;人才流失、人才匮乏也早已不再是新鲜话题;

  富甲天下,傲视四海数百年的晋商,他们的后裔,有的至今还在为脱贫而跋涉,为小康而思虑;

  这么多的说不清,那么多的道不明,莫非,上苍的馈赠,五千年的文明,除了一座天然博物馆落迹于三晋大地,还为她遗下了过载的重负,太久的沉寂?

  确实,文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文化传统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正如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所说: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世界最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一,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世界唯一的,在同一地区,从古时候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统,任何一个几千年的传统,任何一个几亿人的历史背景,不可能纯粹是好的,其中有许多复杂成分,对此是要讨论的。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正视传统文化中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摈弃其糟粕,承袭其精华,那么,山西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终将会焕发出更新的活力。因为,恰是我们今天的山西儿女,从煤海深处输送着共和国经济腾飞的血液,在黄土地上托起了新农业文明的曙光,像通往首都的太旧高速公路,正在穿越群山峻岭的一条条隧道、一座座桥梁,必将把山西带到更加诱人的远方。

  是啊,三晋文化,一番梳理,并非为了流连古旧的历史遗迹,也不是猎奇消逝的尘烟云影。只是因为我们根深情浓,血脉所系。

  相信对这片土地的拳拳挚爱,依依眷恋,必能唤起三晋赤子的携手同主。相信山西定会从历史的沉寂中再次崛起。

  骄傲的昨天,奋起的今天,辉煌的明天。

  这就是这本书的目的和我的希冀。

  

                    李镇西

                  1995年5月于太原


摘自《魂系山西》,李镇西著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12-01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魂系山西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