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渡系列之二·再上老牛湾

  一个无奈的守望者,永远也搞不清楚人们为什么接二连三地来老牛湾这样一个苦焦地方。画家来了,噢,他明白了,画家要来这里描摹山水;剧组来了,噢,他明白了,剧组原来是要到这儿采制外景;长城专家来了,噢,他也明白了,这里原来是长城的一部分。人们来到老牛湾,总归要有目的的,你来做什么?
  上一次,他问我:你来做什么?我竟然一时语塞。
  我只好说:我是来陪你说说话。
  老宋就笑起来,果然拉开架势跟我说话。说收成,说天气,说他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跑进来,怯生生地望着生客,扶着门框子不说话。他一进门就将鞋子脱在门外。老宋家的地板都是用青石铺就的,老牛湾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石头。青石地板让孩子们的脚磨得光光的。老宋全部希望就在儿子身上,他希望儿子好好念书,将来能离开老牛湾,到大地方去。至于到哪里,他说不清楚,只知道这老牛湾是再也不能让儿孙们住下去了。
  儿子的眼睛黑丢丢地,他清楚我们在说什么,这也肯定是一个让父亲念叨了一千遍的老话题,没有什么新鲜的,他听了一会儿,就找两个姐姐玩儿去了。
  黄河岸边的人,自然就说起眼前这条河。
  老宋家原先并不是老牛湾土著,也不是以兵士身份前来驻扎。他的曾祖父是偏关城里商铺的伙计,受东家委派前来老牛湾收购粮食。
  老牛湾渡在清代边备废弛之后逐渐兴起。老牛湾虽然险峻异常,河岸直立,河道弯曲,但水势平缓,是天然的良港码头,吃水再深吨位再大的船只也停靠无碍。同时,老牛湾常年有兵士驻扎,可确保人身财产安全。那些精明异常的商家审时度势,将这一座壁垒森严的兵营要塞三下五除二就改造成一座边地商城。
  商城尽管小,但货物的吞吐量却惊人。老宋说,到他父亲手上,还记得老牛湾渡口码头船桅林立,每天要泊靠三四十只大船。货物卸下再走陆路,贩到偏头老关,再由偏头老关转送平鲁、五寨。
  沿喇嘛湾至老牛湾一线,湾多浪急,暗礁明礁布满河道。夏天雨季来临,水情不稳。一条龙壕既是一条黄金水道,更是一条送命水道,船汉们无不闻之色变。往往是,吃水深大吨位船只入晋,须雇喇嘛湾的船家护航,喇嘛湾的船家将船送到老牛湾,再换上老牛湾的老艄掌棹下行,经过万家寨、关河口,一直护送到龙口。船到龙口,老牛湾的老艄公下船登岸,将货船再交给龙口一带有名的船汉掌棹。
  龙口既是这一段长峡的结束处,也是一条长峡里最凶险的所在。因为河水急遽下切,河床骤然收束,河水顿时暴怒,像一条巨蟒一样来回滚动身体。水大浪急,涛声轰鸣,水雾腾腾。船到峡口,水下一条巨石将河床突然抬高,不怀好心地斜插河心。
  建国之后,航运炸礁队经过几次爆破,搭了好几条人命,但那条巨石仍然伏在那里。这条巨石被船汉们称为“龙口门槛”。过门槛,活要命,一条河里只有一位叫白二楞的船家可以驶过。老牛湾的船家屏气息声看船安然划过,才松一口气,由陆路返回。老宋叙述屋外那条河流的时候,情绪明显有些激动,待说完,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才发现,炉子里的炭火都快熄灭了。
  出得院门,外面的天阴沉沉的,高天的更高处,是一层每年刮起的浮尘,浮尘在天上一动不动,将太阳描画成一个模糊的圆影。空气里带着顺河而来的寒意,但老宋家的院里,一些草从石板缝间一点一点钻出来,是一些淡淡的绿意。
  同行的朋友给老宋出主意,无非是一些致富经,比如可以利用老牛湾的旅游资源搞一个小型旅舍,比如还可以利用万家寨水库的优势,买几条船,在库区搞水上旅游项目。老宋憨实地笑着,听着,手并没有闲下来,他赶着收拾土豆种子。他看看眼前苏醒的土地,说:清明一过,节令就不饶人了。
  老牛湾有长城,有大河,有古堡,有烽火台,还有数不清的古渡传说,旅游资源丰富,但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它因此而拥有了说不尽的历史话题。
  老牛湾一带,石山嶙峋,顺流而下至寺沟,则呈现出与老牛湾完全不同的黄土高原地貌。
  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我那位正处在人生低谷的画家朋友,心灰意冷,情绪恶劣。他来到这个叫做寺沟的小村子,这时候,黄土高原满目黄翠,百谷收仓,秋天的爽风将天上一大块云彩吹过来,云彩那巨大的阴影从他的脚下缓缓掠过,面对宏大的黄土高原,我这位画家朋友顿时感到羞愧难当,心头的忧郁也随之而去。
  日后,他成为国内著名的国画大家,他的以黄土高原为题材的画作《大塬》在美术界轰动一时。
  他不止一次给我讲起寺沟。
  由偏关县出发南行,经过长城上又一个古堡桦林堡,快进入山西省河曲县境内,公路与黄河之间出现一块平整的台地,只见台地上一座细致工整的小寺庙坐北朝南,黄河在西边奔腾,北边是一个小村。高高低低的梁峁上全是梯田,道路两侧是那些顽强的杨树,再向北一道古老的长城边墙残垣,时有时无起伏着,高踞河岸之上。
  若干年后的一个秋天,我曾同几个大学生来到寺沟,去寻访寺庙。庙的面积不大,但十分精致,只有一进院落,左右严格对称,建造得十分紧凑,正殿背后的小庙里还有精美壁画。院内两株古柏参天,枝叶扶疏,亭亭如盖,一个人一抱都抱不下来,一株尚存,另一株则毁于雷电,仅剩被烧毁的一存躯干。
  这座庙显然已经荒废好多年了。问村里的老汉,老汉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庙里的彩绘雕塑还有,香火也旺,到现在,连个和尚也养不住了。
  问他什么时候,是谁给破坏的,老汉说,是狗日的红卫兵。
  侧殿旁有两通碑,一为道光时刻,一为咸丰时刻。
  咸丰六年的碑记载的是修戏台的事,文辞粗砺不可读,而道光碑记重修大殿事,文辞训达,颇为壮观。你看,这段文字一开始就描述寺沟的地理环境,很凝炼。
  护宁寺者,河曲之古刹也。其地东踞桦林长城之巅,西眺麟州之野,下看黄河中流,仰瞻紫塞穹隆,俯临龙口雪浪,所谓天堑地险,此其会也。
  据说,有人将护宁寺的土木结构照片带给罗元贞教授,罗教授一眼判定这是元代的建筑。对建筑,我们这些外行当然看不出个子丑寅卯,但参照已有的建筑图谱,护宁寺正殿和偏殿粗大结实的斗拱结构,确实不应该是明清或者晚近遗物。
  残破的庙宇规制仍存,殿宇里面佛像泥胎已经荡然无存,但从碑记里我们不难想像当年神佛同聚,香火鼎盛的场面。
  碑记也没有明确记载庙宇起始建筑年代,只是猜测建于北宋,至于根据为何,不得而知。或许,只有寺院当心那棵郁郁葱葱的古柏能告诉我们一点什么。
  碑体已经倒下去,文字也涣漫不清。那一天,天空抖抖擞擞地下起一阵微雨,雨滴洒碑面上,碑记文字忽然像谜底一样呈现在眼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辨识着文字,然后再着一人抄录下来。抄完了,雨也停下来。字迹重新隐退在石碑冰冷的纹理深处,而当年边地军民纷纷集款筑庙的忙碌身影偏偏浮现出来。
  因大兴缔造,有仍旧而维新者,内院之正殿,东西殿,南殿伽蓝观音,庙外左右所列之河神、龙王庙,外院之广胤堂、韦陀亭,昔皆土辟,今易而砖之,取其坚也。有新建者,佛殿东西之文昌庙、关帝庙,南殿东西隅之钟鼓楼,殿东西旁之孤魂庙、比丘庙,寺外戏楼,前空其基,今修而成之,昭其制也。他如禅室、山门,一改作,一迁移,非欲壮观,欲其称也。高下合度,内外称局,虽不比西方之五舍,而焕然一新,亦未始不可以垂后。
  好家伙,这一座小小的,显得有些过分秀气的庙宇,竟然容纳了如此众多的神仙菩萨。从实地来看,大殿、配殿、东厢、西厢,不管大殿小殿,各有所祀:正殿三世佛,左文昌庙,右关帝庙,还有观音殿、地藏殿、瘟神庙、孤魂庙、龙王庙、山神庙等十座庙堂。
  事实上,这种神佛同居,儒佛道合一的庙宇格局,恰恰是乡土社会中的淫祀现象。但寺沟的护宁寺却有其特殊之处,正因为这份特殊,便赋予了这座黄土高原上精致异常的小庙以特殊的意义。
  碑记留下一份当年输银重建的名单。这份名单很长。老牛湾、桦林营、老营城的千名把总牵头,四方百姓紧跟其后。神佛共舞,军民同乐,下看黄河,仰瞻紫塞,一代一代的守边将士,一边警惕而忧惧地守护着烽火台,一边偷空将自己的期盼、理想和寄托淋漓尽致地放在这座精致的建筑里面。
  偏头关一带,防务最急,墙垒的长城,铁打的营盘,迤迤逦逦,盘根错节。但是,从历史的记载中,竟然没有发现任何大的战事和紧急的边情。许多研究者对此大惑不解,其实答案并不复杂,或者说,这竟是历史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明代万家寨守备万恭在一个奏折里称:“自老牛湾至于险崖,河急不冻,据强而防。自险崖至于阴湾,河缓始冰,废墙以守”。原来,从老牛湾至寺沟上游一带,因为水流急湍,即便严冬时节也从来不封冻,一条长城在大多数时间不过是一个摆设。
  所以,寺沟这座小庙才能如此从容。这真是历史不经意间留下的一个小小的诡诘。
  关河口老渡和寺沟老渡,在今天显然是一个很不重要的野渡,加上上游万家寨和下游太子滩,都架起了公路桥和浮桥,这两个渡口仅供两岸在收获季节贩运时蔬之用,或者,时而过年过节,村子里唱戏,两岸亲戚要靠一只小船往来。百尺悬崖,一条大河,一条小木船,是两岸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告别寺沟,有一个小伙子提议,说看谁能在岸边将石头扔进河里。几个人纷纷拣起石头向河心扔过去,谁知道,蛮劲再富余的后生,将石头呼地扔出去,探头望出去,石头在空中划一个弧线,走不多远,就垂直落下去,半天,才听到闷闷地响上一声。
  扶着一段长城残垣,残垣下面深谷幽幽,河水喧哗着一河嘲弄,大家才发现,悬崖的底端,树木成行,田畦整齐,是一块狭长的河滩地。河里,有一只小划子,是寺沟村里人在打鱼。


  鲁顺民山西古渡系列:漂流君子津再上老年湾娘娘滩船歌晋陕峡谷开始的地方碛口,一个座落在黄河边上的梦夜泊龙门寻访风陵渡停泊在茅津渡边的记忆

本文作者:鲁顺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4-07-15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