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大同烟云

大同烟云
光辉岁月
绝塞烽烟
地名溯源
文史集萃
历代名人
龙壁之城
碑刻艺术
民俗风物

大同民俗风情

大同婚俗
大同丧俗
大同出生俗
大同起名俗
大同农事俗
春节生旺火

大同土产

大同铜器
大同土产
三黄二白

大同民居

大同四合院
南街穿心院
大同街巷漫谈

大同戏曲

山西戏曲
道  情
二 人 抬
耍 孩 儿
罗 罗 腔
北路梆子
大同戏剧史

旧日风俗

皇后之乡
旧大同的晾脚会
旧大同的城隍庙会
旧大同的其他庙会

1
shuahaie.jpg (7538 字节)

    耍孩儿又名咳咳腔,是大同地区观众所喜爱的地方剧种。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唱腔发声使用后嗓子,声音从喉咙下面发出来,听起来浑厚、质朴。唱腔与音乐伴奏十分和谐也是耍孩儿的又一特点。耍孩儿发声方法,使外地人乍一听起来很不习惯,说它发声不科学,但听惯了以后,觉得越听越爱听;作为当地人来说,这种唱腔是十分喜闻乐见的,好像是不用后嗓子唱就过不了“戏瘾”似的。所以解放以后,有些文艺工作者试图改革耍孩唱腔,变后嗓子演唱为前嗓子演唱,取消了耍孩儿的基本特点,结果观众很难通过,唱腔改革者不得不谨慎从事。

    据应县北楼口关王庙戏台题壁记载:“大清道光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有耍孩儿班到此一乐。”由此可见,耍孩儿的形成时间至少也在道光之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康乾时期。一开始,耍孩儿只在应县、怀仁一带活动,后来演出活动区域逐渐扩大,南到忻州地区,北至同绥铁路,直到黄河后套一带。据说,大约在清末光绪年间,耍孩儿的艺术已发展到鼎盛时期,此时同地区各戏曲班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到处兴起,每个班社互相竞争,表演艺术飞快提高,班主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互相之间经常举行比赛,俗称“唱对台”。当时,耍孩儿班社如果和其它戏曲班社“唱对台”,则往往是耍孩儿班子取胜。

    耍孩儿唱腔是以主曲为骨架,嵌入“喜钹子”、“苦钹子”、“倒三板”、“半钹子”、“垛钹子”、“梅花钹子”和“串儿”等曲调,组成一整套唱腔。在表达激情方面,又巧妙地吸收了梆子戏中的“介板”和“滚白”的唱法。

    传统音乐分文武场。文场有第一大板胡、反弦板胡、大笛(又称曲笛,亦称苏梅);武场有大锣、小锣、鼓、钹等。

    主要代表剧目有:“狮子洞”、“白马关”、“送京娘”、“七人贤”、“三孝牌”、“金木鱼”、“打佛堂”、“对联珠”等四十多个剧目。

    解放以后,大同市只有一个耍孩儿专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则不计其数。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3-31 )

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 民俗风情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大同烟云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永久域名:http://taiyuandao.126.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