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大同烟云

大同烟云
光辉岁月
绝塞烽烟
地名溯源
文史集萃
历代名人
龙壁之城
碑刻艺术
民俗风物

大同民俗风情

大同婚俗
大同丧俗
大同出生俗
大同起名俗
大同农事俗
春节生旺火

大同土产

大同铜器
大同土产
三黄二白

大同民居

大同四合院
南街穿心院
大同街巷漫谈

大同戏曲

道  情
二 人 抬
耍 孩 儿
罗 罗 腔
北路梆子
大同戏剧史

旧日风俗

皇后之乡
旧大同的晾脚会
旧大同的城隍庙会
旧大同的其他庙会

1
4hy.jpg (7862 字节)

    大同的民居院落布局形式,多以四合院为主,与我国北方各大古城的民居院落基本相同。四合院之建造历史,至少可以推溯到秦汉时期。当时四合院已初步形成,宋元时期广为应用。从山西晋南的芮城永乐宫壁画中可以看到,元朝的民居四合院与如今的四合院建置基本相同。到了明朝,四合院建置布局已经日臻完善。

    自从洪武五年,大将徐达“增筑”大同城后,便开始大兴土木,营造官署、王府和民居落院。因为东、南、西、北四隅以及棋盘式街道已成定局,所以,四合院的总体布局都是按照街道走向而建置,每个街道之中,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院落大门。清朝顺治六年,多尔衮率兵攻破大同城后,疯狂进行“屠城”、“斩城”,明朝建置尽毁于兵火之中。现在所能见到的四合院建筑,皆为清顺治八年“大同还治”以后和民国初年所建。

    当您漫游街巷时,就会发现有造型美观、形态各异的门楼,点缀了街道的景致。这些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门楼中,有广亮式、抱厦式和垂花式之分,无论哪种式样的门楼,做工也都颇为精细,采用砖雕花饰装横拱头、垂柱和雕斗,门楼瓦顶都设正脊、垂脊、排山沟滴,正脊又设置麒麟兽。有的大户人家还于门前设有上马石、拴马桩、灯柱等;有的官宦之家又在大门门额上悬挂“进士及第”、“提督军门府”、“五世同堂”等巨幅匾额,门前竖起三丈高的旗杆,下面置有石座。于旗杆两丈高之处,置有容器,专供祭祀时置放供品。大门两旁设有石狮,以示森严。

    昔日官府署衙大门都是坐北朝南,门楼设在中轴线上,以示森严威武。民居四合院大门,则是沿着街道走向朝四方都开,门楼也不在中轴线上,而是以设在东南角上的为数最多。其原因是:我国自宋代以来,“风水学”极为盛行,按照阴阳八卦“巽”的方向开门,采用“坎宅巽门”之意,“巽”即东南,向东南角开门,以取吉祥如意。这个习俗在山西。河北、山东、陕西等地颇为流行,因而在大同地区内,住宅大门也都喜欢开在东南角上。

    进了大门,正面建有影壁,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有仿木椽檐,单坡瓦顶,正中设有横脊一道,两端置有麒麟兽,额头设有砖雕斗拱,两侧有砖雕垂花柱;影壁中央嵌镶有“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鹤鹿同春”、“吉祥如意”、“喜鹊登梅”、“丹凤朝阳”、“福”等砖雕花饰;影壁下面则是雕花砖座。整个影壁雕刻精细入微,花样别致新颖,构图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如意,大有喜迎嘉宾之感。

    二门大多设在影壁左侧,其规模大小,均与大门有主次、偏正之分。大门若是广亮式或者抱厦式,二门只能用垂花式;大门若是垂花式,二门只能用拱券门和随墙门。

    进了二门,则到达民居四合院,这是一般封闭式的布局,庭院为防火、防盗、采光、通风、交通、休息和家务的中心地带。一般四合院多为正房三间,左右两旁各设耳房一间,东房三间,西房三间,南房三间,西南角多建置厕所和碾房。小型四合院只有一进院落,大型四合院有二进、三进、东西跨院和花园。据调查,西南隅内棋盘街十号为两进四合院,后院又套一个东跨院;东南隅内县角西街十号为三进四合院。

    如今四合院内,由于人口增长,住房较为紧张,家家另建厨房,四合院之原貌虽然有所改变,但是仍有门楼巍巍,庭院深深之感。通过门楼院落,可以鉴别出当年造屋主人的家族贫富、身份高低、官职大小以及兴趣爱好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3-31 )

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 民俗风情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大同烟云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