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大同烟云

大同烟云
光辉岁月
绝塞烽烟
地名溯源
文史集萃
历代名人
龙壁之城
碑刻艺术
民俗风物

大同民俗风情

大同婚俗
大同丧俗
大同出生俗
大同起名俗
大同农事俗
春节生旺火

大同土产

大同铜器
大同土产
三黄二白

大同民居

大同四合院
南街穿心院
大同街巷漫谈

大同戏曲

山西戏曲
道  情
二 人 抬
耍 孩 儿
罗 罗 腔
北路梆子
大同戏剧史

旧日风俗

皇后之乡
旧大同的晾脚会
旧大同的城隍庙会
旧大同的其他庙会

1
2rentai.jpg (6977 字节)

    “二人台”表演形式活泼,唱腔优美动听,生活气息浓厚,是大同、忻州地区以及内蒙古、河北等地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据说,在清朝中期,大同地区的阳高县、天镇县以及忻州地区的河曲县、保德县一带的农村里,逢年过节便有一些“爱红火”的人踩着高跷在广场上边舞边唱,当地人称“混玩艺儿”。这些“混玩艺儿”的队伍常去村中大户人家去扭高跷,大户人家也必须以茶食相待,即所谓“拜大年,吃大户”,吃完村内的大户以后,还可以到邻村或附近的村子去吃大户。这种“广场艺术”便是二人台的雏形阶段。

    阳高、天镇、河曲、保德四县土地贫瘠,自然灾害偏多,俗语有“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之说;阳高。天镇两县也有“男人打短工出口外,女人下荒滩挑苦菜”之说。因此,每逢灾荒之年,广大贫苦农民和一些木匠、画匠、裁缝、鞋匠、毡匠、毛皮匠便成群结伙到内蒙去揽工谋生,为了博得“口外”人民欢迎,有的人又兼行乞卖艺,取得一些低微的报酬,即人们常说的:“挖几碗莜面就行”。因此,这些人也就凑合昔日同行,将山西的“玩艺儿”曲调带到内蒙沿村逐户进行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又和内蒙当地的民歌小调结合起来,使其更加丰富。为了演出方便,这种演唱节目一般是两个人,即:一生一旦,或者一丑一旦,因此人称“二人台”。

    二人台在清朝末年也随着梆子剧种的蓬勃发展而吸取营养,使自己不断壮大,在大同地区及内蒙一带广泛活动。根据上述情况,可以说二人台发源于山西省,发展壮大在内蒙古。解放以后大同市、阳高县正式建立“二人台”职业剧团。

    二人台传统音乐唱腔比较丰富,基本上都是在一些蒙、汉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的是“二人台”传统剧目专用曲调,如“走西口”、“挂红灯”、“打金钱”等;另一种则是吸收其它民歌的曲子,在其演唱剧目曲调中,还其原形。在曲牌音乐中,除一小部分是“二人台化了”的曲牌,其余大部分都是吸收其它剧种的曲牌。

    文武场乐器比较简单,文场有笛子、四胡、扬琴,俗称“三大件”;武场乐器,最初只用“四块瓦”,后来才加入了锣、鼓、镲,但这些打击乐不常使用,只是偶尔造一下气氛才用,其“锣鼓经”远不如其它剧种复杂。

    传统剧代表剧目有:“走西口”、“挂红灯”、“探病”、“五哥放羊”、“打金钱”、“卖菜’等二十多个剧目。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3-31 )

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 民俗风情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大同烟云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永久域名:http://taiyuandao.126.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