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戏曲绝活系列

 

 

 

 

 

  俗话说得好,“纵有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傍身”。对于咱老祖宗留下的山西戏曲来说,耍的就是个技巧,要不怎么来体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精髓,怎么来展现舞台艺术与演员的完美融合?要说这些绝活好在哪,那绝对让你看得是眼花缭乱、心花怒放、拍手称奇,关键的是,这些绝活在戏曲演绎过程中,又展现的是那么自然、妥帖。粗略一算,无论是晋剧,还是蒲剧,上党梆子,只要是山西剧种,总有能叫得上来那么几个抢眼的“活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绝活,看看它们的魅力所在。

  01、帽翅功,头顶上的芭蕾舞
  02、中华一绝翎子功
  03、苗洁的七尺水袖功
  04、髯口功,吹胡子瞪眼也是种美
  05、喷火功:喷的就是“心跳”
  06、扇子功:手掌上的旖旎
  07、椅子功:身体在方寸间灵活运动
  08、纸幡功:让纸条在头顶舞蹈
  09、耍牙:野性中见粗犷之美

 

01、帽翅功,头顶上的芭蕾舞

 

 

 

 

 

  在山西提起晋剧名家武忠的名字,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年轻时从蒲剧中植入过来帽翅功的绝活,因此戏迷们才有眼福,看到了晋剧版的《徐策跑城》,看到了那个或得意洋洋,或意气风发、或踌躇满志“摇头晃脑”的武字号“徐策”。

  蒲剧名家闫逢春首创帽翅功

    帽翅功俗称闪帽翅,也就是古代官员戴的纱帽上的装饰,最早是由蒲剧五大名家之首的闫逢春先生首创的,而之所以能流传到武忠这里,完全是他“偷学”来的成果。“晋剧没有帽翅功,我师父丁果仙也不会,正巧我看了闫逢春先生演戏,觉得他的帽翅功实在是太好看了,完全就凭借脖颈和后脑勺的控制力,来决定帽翅的转向,让观众看得很过瘾。”在19岁那年,武忠正式接触帽翅功,回到家里就开始研究怎么来控制这帽子上的两个“小翅膀”。

    别以为这功夫就是摇头晃脑那么简单,演员只有脑袋动,完全靠巧劲来掌握“小翅膀”飞翔的去向,全身其余的部位是不能动弹的,帽翅在飞舞的刹那间,让人目不暇接。假如说芭蕾舞是足尖上的唯美艺术,那么帽翅功就是头顶上的芭蕾舞,在摇曳中呈现出整个戏曲人物的人生。

  绝活不是卖弄技艺

  如今,武忠的帽翅功会双前搅、双上下搅、单上下搅、阴阳搅等花样,远远超过闫逢春先生,而他的儿子武凌云,则在其基础上,研究出来了双后搅。不过,绝活儿在这位戏曲前辈看来,并不是舞台上的“必杀技”,它可以使得表演生花,但却不是表演的全部,不能时常拿出来卖弄。

    武忠说:“绝活是为人物的思考、情绪、环境、思维来服务的。戏曲演员是一定要有技巧的,但是不能有了技巧就到处用,为了技巧而技巧是不对的。”谈话中,他已经端起了表演范儿,立刻演起了徐策即将登上城墙的戏份,“徐策从不被重用到再登城楼,表现了内心的一种激动和得意,所以他会一边走一边上下摆帽翅,就像他起伏的人生一样。换句话说,咱现代人得意时,怎么也会嘚瑟一下,这时候的帽翅功就是体现徐策的嘚瑟劲儿。

  6岁孩童第一个带帽翅功出国

    谁第一个把帽翅功带到国外?你可能想不到,带着帽翅功出国的,既不是武忠也不是其儿子武凌云,而是他的孙子武啸天。

    武忠说:“当时他才6岁,中央电视台来采访我,孙子在跟前,记者就问小家伙,‘你会不会耍帽翅呢?’我以为孙子肯定就跑了,没想到他把我的帽子戴上,竟然像模像样地耍了起来,原来小家伙看我练功时多了看会了,私底下还偷偷练过。”于是,武啸天被某个少儿艺术团体相中,去了趟美国演出,专门给老外们演帽翅功,让白皮肤、蓝眼睛的观众们看傻了眼。

 
 

 

武忠剧照

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孙轶琼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3-09 )

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山西戏曲绝活系列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民歌戏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