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博物馆巡礼之二


  河东盐业博物馆,一部盐业史细述文明故事

  盐是文明的尺度。河东大地能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盐。作家周宗奇在《守望潞盐》一书里说,“世间食盐种类有四:曰池盐、海盐、井盐、岩盐。何谓潞盐?中国池盐之一种,产于山西省运城市,即古之河东郡。运城古名盐氏,汉时曾设司盐都尉,故又称司盐城。元初改称潞村,于是运城盐池所产之盐便称作 ‘潞盐’。潞盐是人类最早取用的盐种之一,其信史可远溯于周代。有方家说:‘睽诸史册,运城盐池(所产之潞盐)。可谓与我华夏民族同龄的古老而殊异的宝藏。’”河东盐业博物馆的价值也由此可见。

  河东盐业博物馆位于运城市盐湖区盐池的北岸,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池神庙”。它也是我国惟一保存良好的盐神庙。

  池神庙坐北向南,总面积2.6万平方米,依丘陵地势高低错落而建,其南门正对着浩渺的盐池。站在池神庙高处俯瞰,碧波荡漾的湖水和白茫茫的硝堆相映如画,湖水南岸的中条山一览无遗,“千古中条一池雪”的诗景美不胜收。

  据了解,池神庙当初最有价值的一件文物明代石刻《河东盐池之图》,是山西运城盐池的一幅历史图画,把明代运城盐池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作了形象的记录。据称,有位英国人曾经出 “天价”要求获得一纸拓片而不得,其历史、艺术价值可想而知。1970年,该石刻被存放到盐湖区博物馆收藏。

  另一件是唐《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石碑,全文记颂河东盐池在唐时由王朝主持整修并赐名祭神的盛况,现存放于舜帝陵。

  现在馆内最珍贵的文物是中轴线上的那片碑林,当中以元代皇帝铁穆耳所树的《新建池神庙碑》最为有价值,碑文先说对庙修葺的情况,转而记述对盐池的经营管理。该碑分两块,分置东西两处,体现了从此时开始,池神庙对盐池东、西两池的池神分别祭祀。

  博物馆里故事多

  池神庙能成为河东盐业博物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本身就是一部盐业发展的历史。在这里,几乎没有刻意营造的展览或者收藏的物品,但是如果你是盐文化专家,那么你肯定会有“无字句处读文章”的美妙感受,你就会发现这里无处不是馆藏,无处不是展览。

  时间上,池神庙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距今有1220多年。1995年,盐业博物馆在此处建立,相当于嫁接来了1000多年以上的历史。

  而在地理上,河东盐业博物馆与运城盐池紧密相溶,它所拓展的时空完全可以上至远古,下至当今。



  如果有幸让对池神庙有着深入研究的李竹林老师带你参观游玩,那么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会说话,它们给你讲的“盐故事”让你听了还想听,欲罢不能。记者就让李老师带着在这里走了一遭,现学现卖几个“盐故事”出来,您尝尝,看有没有古书的咸味道。那咱们就从大门口前说起吧。

  故事一:黄帝战蚩尤

  站在盐业博物馆的门口眺望,目光所到的远处,就是黄帝战蚩尤的故地。

  黄帝战蚩尤,为什么而战?盐池。在盐业博物馆中,有多处彩绘的故事画,按时间排列最早的就是黄帝战蚩尤。

  蚩尤是今天运城解州人,是九黎部落的酋长——今天盐湖区所辖的中条山北坡上,尚有“蚩尤村”存在,村里的人都认可自己就是蚩尤的后代。盐池当时属九黎部落所有,因此,九黎部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而且,中条山有铜矿,所以武器也先进。占据在河南那边的黄帝想要盐池,就带着佩戴着木棒、石块武器的部族杀过河东来,结果“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最后黄帝不得不和炎帝联盟,又策反了解州本地人风后、力牧两人,内外夹攻,破了蚩尤的坚固堡垒,蚩尤被杀后,身体被分开弃于解州,解由此得名,不过当地人一直读“亥”。

  美国学者恩斯明格说,食盐在人类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了盐曾经发生过战争;有些王朝因为得到盐而得以独立,另一些王朝因为得不到盐而崩溃。甚至人类文化就是在产盐地周围发展起来的。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更是明确写道:解县附近有著名的解县盐池,成为中国古代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因此占到盐池的便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领袖之资格。

  黄帝的部落联盟首领地位的得来,比较重要的一个动作就是把持住了运城盐池。至于他发动的是正义、非正义之战,讨论起来难免复杂,但无疑,这故事显示了运城盐池的重要性。

  故事二:舜帝咏南风

  从南面进入池神庙,第一个所在就是歌薰楼遗址及舜帝弹琴处。歌薰楼得名源之舜帝的那首千古流传的《南风歌》。南风歌唱什么?盐。

  舜帝的建都之处在浦坂,也就是今天的解州以西的永济,话说某一天傍晚,舜坐着牛车巡游到盐池边视察,恰好众民久盼的南风就在此时刮起来,本来在盐池边呆坐的百姓顿时活跃起来,高兴地挎上柳条筐去采集盐块去了,这样一幅典型的民乐图让舜帝受到感染,拿出五线琴弹唱:

  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翻译成白话就是:温暖的南风你可来了,我的百姓就用不着发愁了;你来得正是时候啊,我的百姓可是要发财致富了。

  刮南风为何就让人高兴呢?博物馆中有文字解释。舜帝那时,人们吃的盐还都是盐池水日照挥发后生成的自然盐。阳光曝晒盐池卤水必然产生水蒸气。如果无风,水蒸气就浮在池面上形成一个蒸汽隔离层,影响池水继续受热蒸发。再有,当风吹拂盐滩时,还会促使水面波动;波动的水比静止的水承受阳光曝晒的面积要大,这也会加快蒸发,促成盐的结晶。

  舜那时仅是凭经验知道南风的重要性,科学道理还没有掌握。但是这不影响他看着百姓乐业的舒畅心情。

  这个故事既能体验到盐的重要性,也初步地解释了上古时期治盐的工艺。

  故事三:包拯运城变盐法

  从舜帝弹琴处往北拾级而上至平台处,是巍峨壮美的海光楼。海光楼上的一副对联值得一记:“常平乃关壮缪故里,辖其民也,理应忠心报国;解池本包孝肃旧制,治此盐者,首当铁面无私”。意思说的是谁要当运城的官,就得像关羽那样忠心报国、包拯那样铁面无私。关羽是最早卖盐出身就不讲了,我们要说的是包拯。

  北宋庆历新政时期,也就是1048年左右,包拯曾主管盐政,为了解决运城池盐的滞销和财政困顿难题,包拯来到运城改革盐税法令,把解盐的生产与销售历来由官方垄断的政策,改革为允许商人买卖,而且使用“钞引法”。请注意,包拯弄的这个“钞”就是中国历史上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众所周知,包公断案是好手,从这儿看得出,搞起经济来也很擅长,而且颇具创造性及超前意识。“钞引法”极大地便利了商贩经营盐业,解决了运城盐业的积弊。史载,包拯在运城极得民心,他离任时,当地百姓万人空巷相送。

  这个故事说明,到北宋的时候,河东盐业管理已经高度制度化了,而且之前政府已经专营了许久了。

  故事四:池神庙是“拍”来的

  最长的一个故事也谈到池神庙的来历。

  唐代时候,河东盐池首创了“垦畦浇晒”的产盐新工艺,产量大增,之后,这里的盐税收入曾长期占到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8强,有时甚至是1/6,试想哪位皇帝老爷要坐江山敢不重视河东的盐?据统计,前后有唐太宗、宋徽宗、清康熙等39任皇帝都来参拜过运城盐池池神。李竹林老师说,有唐以来,历代帝王到河东巡幸,都是先到盐池祭池神,再到解州祭关公。

  话说到了唐代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中条山一带阴雨连绵,连月不开,盐生产被破坏得一塌糊涂。盐官不停地祷告上天,终于迎来了天放晴的一刻,随后他们发现,被淹的盐畦中出现了“红盐自生”奇事。现在的盐工都知道,卤水和淡水结合操练,盐在结晶过程中就带有颜色,以红色居多。所谓“红盐自生”就是天雨浸入盐畦卤水中,影响结晶所致。这本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可在当时无法用科学原理解释这种“奇闻异象”。当时一个名叫崔陲的盐官,就把这种情况当作自古从来没有过的现象,立即报告给主管户部的韩滉大人,韩大人也就是画出千古绝迹《五牛图》的那位,他认为盐田出了红盐是一种“祥瑞之兆”,随即报告给唐代宗李豫,代宗派谏议大夫蒋镇前往运城盐湖实地察看,蒋某人回去复命,说生红盐属实。本来对洪涝破坏盐田生产担心不已的皇帝转而龙颜大悦,特下诏书,赐运城盐湖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湖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

  在建庙的过程中,池神位于正中间自然不在话下,可盐生产离不开风和太阳吧?于是,人们在池神殿旁西边加上风神殿,东边加上日神殿。随后其他需要利用或者免灾的雨神、泉神、土地爷、关老爷等都被请了进来。诸神入庙受供都得有地方,再加上娱神的戏台、纪念舜帝的琴台等等,从大臣拍皇帝马屁起步,到皇帝不断拍神灵的马屁,这儿就逐渐形成了一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历朝历代的君主都盼望盐利能给国库里增加白花花的银子,所以唐以后各代都对池神庙进行过扩建或修缮,皇家朝拜的香火一直旺盛。可惜的是明朝发生一场大地震,池神庙严重受损,不过嘉靖14年由得以重建,之后增加建筑、修葺的活动还在继续,池神、风神、日神三大殿基本保持元代建筑风格,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都在这里有体现。

  沧桑变化话现状

  近代以来,随着其他地方井盐、海盐、矿盐等多品种盐的开发发展,国家对运城池盐的依赖程度日渐减少,池神庙的维护被忽视——由此可见人们敬神的功利目的,连皇帝也不能免俗。特别是连年战火的破坏,到建国前,池神庙成了一处墙倒屋塌、草没人膝的破败院落。庙中有重要价值的文物随之被异地保存。

  1995年,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呼吁声中,国家拨出15万元专项资金对池神庙进行保护修复,河东盐业博物馆也在当年成立。之后的10年中,为了保护这座铭刻华夏文明史尤其是盐业发展的“祖庙”,南风集团前后斥资400余万元对池神庙大规模修复,到2005年,主要建筑基本恢复原貌。

  在盐业博物馆中,池神庙的西厢殿被专门开辟成河东盐业发展史的展览室,其用图片、文字、实物,把华夏民族5000余年的盐史和运城盐业生产发展的过程高度概括而又形象介绍,与池神庙带有深刻历史印痕的建筑物相呼应,这里成为一处了解根祖文化、揭示人类文明的教育基地。

  但是,不能不说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河东盐业博物馆还是一座以建筑为主体甚至可以说是惟一主体的博物馆,其他的内容如馆藏、展览基本没有。

  2001年以后,南风集团将盐池盐池开发为“中国死海”旅游项目,河东盐业博物馆和死海以及中条山凤凰谷成为一个整体经营。2005年以来,运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一卡通”,盐业博物馆成为景点之一,市旅游部门每出售一张50元的“一卡通”,盐业博物馆可以得到5角的分成。

  博物馆年旅客流量为5万人,大部分为到中国死海的旅游团队捎带来看一下,在黄金周死海人满为患的时候,这里就成为一个分流点,接待散客数量有限,门票为每人次10元。什么时候可以从目前纯粹等待资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还有待观望。

  记者在采访时,恰巧遇到运城学院的外语系教授秦建华带着省城和国外的同行来参观。他们都对盐业博物馆价值和目前的冷落反差表达了感慨。

山西博物馆巡礼系列

  山西是文化大省,博物馆是文化汇存之地,山西的博物馆自然大有来头,大有看头。山西现有各级博物馆(院)96个,我们将从中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进行介绍,既给读者以知识的补充,也想向全社会传达这样一种理念:博物馆不仅仅是将珍贵的文物收集保护起来,还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得到;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课堂,也应该是个休闲的乐园。现在,请在我们的带领下,去“玩转博物馆”。

  一、中国煤炭博物馆,告诉你所有关于煤的秘密
  二、河东盐业博物馆,一部盐业史细述文明故事
  三、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重温抗战烽火岁月
  四、榆社化石博物馆,跨越数百万年的奇迹
  五、榆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走在明清的城市大道
  六、运城根艺博物馆,把树根变成艺术品
  七、离石汉画像石博物馆,石头上的悠悠汉风
  八、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双林彩塑千年长河放异彩
  九、中华字典博物馆,相府探秘 字海溯源
  10、右玉县博物馆,一座关隘前的博物馆
  11、山西省博物院
  12、璀璨夺目的山西师范大学戏曲博物馆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胡增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5-2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博物馆巡礼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