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大太原经济圈之太榆同城提挡加速

之一:太榆同城 历久觅新
之二:鸣李村的同城梦痕
之三:太原榆次的时空纽带
之四:从双城故事到同城时代
之五:榆次楼市
风生水起
之六:期待共享同城便利

大太原经济圈之太榆同城提挡加速

之二:鸣李村的同城梦痕

  经太榆路往南,过郑村、武宿、交通学院,就会很快进入鸣李村地界。

    鸣李村行政区划上属于榆次,地理位置处于榆次和太原交界处,村民戏称“下地时跨个垄沟就踩到太原了。”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个村子在太榆同城的脚步声中日益抢眼。数年前,一个有远见的地产开发商选择这里兴建了新兴国际文教城,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太原和榆次的城里人。鸣李村的城镇化步伐也因此加快不少。

    其实,在太榆路沿线还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庄,和万余人的使赵村相比 3000人的鸣李不能算大,但包括使赵在内的许多村民们都在说:“鸣李人有钱,卖地后家家都分了十几万!”

    对于别村村民的议论,鸣李人似乎懒得争辩,因为这几年鸣李人的日子确实过得还可以,靠卖地分得的钱以及外出务工得来的报酬,鸣李人又是买轿车,又是起高楼,不管别人怎么议论,酸甜苦辣、阴晴冷暖,在日复一日的岁月蹉跎中,鸣李人世代居住的这个村子,许多方面正在悄然发生着一场变化……

    生日请来太原庆典公司

    1022日一早,还在睡梦中的鸣李村村民们就被一阵喜庆的鞭炮声唤醒,而此时早起的村民们发现,位于村委会前面大街上的百货商店门口,挂出了“今日暂停营业”的牌子。

    百货商店的老板叫张华(化名),今天,他的女儿要过十二岁生日。

    很快,村里的戏台院子里就热闹起来,先后赶来帮忙的人们开始忙着砌锅垒灶、搭棚摆席,按照村子里的习俗,当天中午,张华要在戏台院里请前来致贺的亲友吃“流水席”。就在众人忙得差不多时,院子里先后开进来两辆车牌为“晋A”的面包车。“太原的庆典公司来了!”在宴席主事的招呼下,赶来布置现场的工作人员开工了……

    演员们依次上台献唱,如此热闹的场面,自然吸引了不少小孩子围观,此时,一位演员化装成小丑,在现场变起了魔术。也许是想增加互动效果,演员在头上套了一只球筐,并宣布凡是投篮成功的小朋友都能获得奖品。但现场的孩子们并不领情。看到演员走下台来寻找参与者,原本围在台下看热闹的孩子们“哄”地散开了,之后又在不远处目不转睛地盯着演员手中的奖品。此时,那位演员才意识到,今天的表演和他以往在太原的每次表演都不同,印象中每到这个环节孩子们都会争相投篮的场面,今天并没有看到。经过数次用奖品“诱惑”,一位看上去67岁的孩子才在家长的“威胁”下羞涩地放了一颗球……

    台上的表演还在继续,亲友们也坐在席棚里吃起了酒席。而这时,戏台院子门口,两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吹牛”,一个说,“我12岁生日要去榆次过!”另一个男孩毫不示弱,他说:“我爷爷说了,我要去太原的大饭店过!”

    农民角色市民滋味

    村民刘接福种了一辈子地,现在已近古稀之年,平日除了在村委会门前晒晒太阳、聊聊闲天,再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干。事实上,刘接福非常怀念从前在自家土地上辛勤劳作的生活!

“农民不农民,市民不市民。”和刘接福一样,大多数村民都有这种尴尬的体验,因为从早上一睁眼,他们就要像城里的居民一样,去村子里的大道上买菜、割肉、拉米、抬面。

    刘接福指着腿上一块碗大的伤疤介绍,在这条腿被自家喂养的牲口咬伤之前,家里每个人还拥有一亩二分地,村子里的耕地也在千亩以上,直到近几年,从一队二队开始,村里的土地陆续被卖掉,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地也只剩下了四分,按照村委会的分配,卖地之后每人可以分到近3万元的补偿,但刘接福清楚,和自己相伴了大半生的土地再也没有了,牲口没有了,农具没有了……儿子去年刚刚把老宅翻新,盖起了一栋两层楼房,油光可鉴的地板,宽敞舒适的客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弹簧床取代了土炕,住在这所新房里,刘接福觉得,自己只剩下了一个农民的躯壳,除了晚上回家睡睡觉,更多时候,他愿意到从前耕作的地方走走。

    不过年轻一代自有他们的生存方式,借助卖地后在村子里建起的很多企业,年轻人们开始像城里人一样,“朝八晚六”地上班了。“哪天不挣个100块!”村民刘二狗在一家机械公司开车,对于目前的工作,他觉得很满意。除了在本村上班,还有不少年轻人去了太原或榆次打工,当然,留在村里的一些村民还有了另外一种生财之道——收房租。由于卖地建厂、修建太中银铁路和村里大规模地翻盖新居,这里来了许多外乡人,“形形色色加起来至少有千人以上。”刘二狗说,尽管是短期收入,但不少村民还是乐此不疲,“每间房每月一百元,房子多的人家一个月下来也能收个八九百元。”

    一条街道两种景观

    鸣李村村委会前面的一条大道,商铺聚集,热闹非凡,这条路,也是村里人眼中的商业街。

    沿着这条街一路向南,就会看到路东拔地而起的一栋栋6层小楼,这里曾经是一个地质队的宿舍,地质队搬走后,开发商建起了高楼,并且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汇通苑”。而与之一路之隔的村子东面,则是村民们以前的平房,看上去破破烂烂,与汇通苑小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价格每平方米在1500元左右。”村民韩三冬介绍,如今村里已经有人在这里买了房,听说还有不少太原人也住进了这里,“但我还是喜欢自家的平房,有院子,不像住楼房那样憋屈。”

    在村里的商业街上,综合缴费营业厅、饭店、家电日用品超市、蔬菜、肉食摊点一应俱全。而与张华的百货商店相邻的铺面,今年也新开起了一家干洗店。店主白六,早些年在外地打工,后来用打工赚取的钱开了这家加盟店。记者在店里看到,两台崭新的干洗设备正在运转,墙上的价目表上,清楚地标明从5元洗一件背心到150元洗一件貂皮大衣的悬殊。在干洗店聊天的一位村民介绍,村民们偶有闲暇或节假日,会结伴去太原逛街、购物,“你看看哪件衣服比城里人穿的差。”

    村民高二红刚在村上的美发店烫了个时髦的波浪卷,尽管村子不算很大,却同时开着四五家美发店。凡是城里有的花样,这里都能实现。“以前头发长了,铰上两剪子就行了,天天趴在地里,谁还在乎美不美。”高二红觉得,现在要是不弄得体面点,“可就出不了门了。”

    10年土地增值20

    鸣李村尽管属于榆次范围内的开发区,但村民们对这个开发区给自己带来的切身利益还没有感同身受。

    随着早些年太榆同城化的提出,鸣李村的土地慢慢成了“香饽饽”,村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也比以往更加强烈。由于开发区政府已不再新批宅基地,现在所有翻新的老房子都盖成了二层甚至三层小楼。“能划的宅基地都已经靠到了公路边上,想分都没地了。”一名在村委会任职的村民表示,前几年,谁家有子女成家立业,都会申请购买一块宅基地盖房,现在村子里至少一半以上的年轻人还和老人挤在一处院子里。土地紧张的同时,意味着地价的升值,村民介绍说,以村子里新近建起的两个楼盘为例,目前的售价是2500元左右/平米,其中除去开发建设成本,每平米土地的价格也达到了500元左右。

    闲暇时间,村民们议论最多的话题是土地。他们会讨论“一队二队的土地到底该不该给全村分?”也有村民关心卖地分下的钱,“什么时候能一次性发完?”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村民们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利益期待中。一位曾经给大家买卖房产代书契约的村民表示,短短十年间,鸣李村可供利用的土地消耗了2/3以上,土地增值了近20倍,随着今后的发展,甚至太榆同城化的影响,这里仅有的土地还将面临一次新的价值风暴。

    村里人的城市梦

    过去种庄稼的地方,现在是清一色的汽贸城和各类企业,如今,这里是鸣李村民打工赚钱、按时上下班的好地方。说到太原和榆次同城化,村民们大多表现得很兴奋。

    村民韩三冬家由于紧靠大街,仅有的几分土地全部种上树后,在院门口支了个摊给人修理自行车、电动车,“开发开发,只有政府开,我们农民才能发啊”,韩三冬顺手拿起一把扳手,麻利地把最后一颗螺丝拧好,“到时候,我们这里又是太原又是榆次,两边的光都能沾上,说不定我那时候修的就是汽车了!”

    虽然和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但闲下来的刘接福和老伴儿对于未来同城化的梦想还是充满了期待。同城化就是城市化,做了一辈子农民,兴许还能成个城市户口,“也像城里的老人一样,有养老金,看病也方便多了。”

    开干洗店,除了人们穿衣服越来越讲究之外,有大量的客户才能维持下去,“将来这里发展了,这间小店恐怕就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了,到时候还可以开个连锁店啊!”白六看到的是同城化之后带来的商机。

    同城化后,这里的楼房会越来越多,工厂企业会越来越多,外来人口会越来越多,“除了住上楼房,咱要是能像城里人一样长期收房租,做个房东才好呢!”鸣李的村民们开始述说各自的同城化梦想,除了安于现状,现在,他们可以有足够的理由等待……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王普荣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10-2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大太原经济圈之太榆同城提挡加速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