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一九三七年之秋·晋北

  一、李服膺——无言的山西梆子
  二、王靖国——有一种题叫死活
  三、姜玉贞——浴血玉碎
  四、孙兰峰——铁马冰河;浪遏中流;山尽平野
  五、曹艺——征轮尘影

(三)姜玉贞——浴血玉碎

   我曾想当然地以为,阎锡山的高级将领应该都是五台人,结果发现并非如此。李服膺祖籍崞县,王靖国是原平人,孙楚的老家甚至都不在晋北而在晋南的解州,跟关老爷是同乡。后来我还以为,至少他们都应该是山西人。我又错了,姜玉贞一八九四年出生于山东菏泽的辛集村。

  荷泽,那应该是花香之地,不知道跟原平差别有多大。上个世纪初,原平的树不多,村子里总会有一些,再有就是地里的坟堆子周围。村子里有钱人家的房子都是“一出水”,就是屋顶上只有一面瓦,瓦脊的另一面就是直立的后墙,那墙非常厚。屋子只有正面开很大的窗户,普通人家都贴窗户纸,留一两个小窗棂格镶玻璃。富裕的村子里,这种屋子多一些;穷村子里,能看到的大多是矮小平顶的土坯房。再穷的人家,屋子里也有炕。炕围子都是油漆画的古代故事或神话传说,手艺高的匠人一年四季都饿不着。灶火中升腾起来的烟得在炕洞里八弯九拐最后才从屋顶上的烟囱冒出来。烟囱上有个木头盖儿,用根绳子连着一头搭拉在屋檐下,冬天或雨季做饭的时候拉开,做完饭再盖上。院子里一般有树,多是杏、桃、梨、枣,不过,梨树不能种在西边,桃树不能在东边,以免犯了东“逃”西“离”的忌讳。

  农民们规整自己的土地非常用心,那种精细的程度赶不上苏州的绣花女,只是因为土地不能够双面绣。孩子们从懂事起,一边玩儿一边也得帮大人干活。夏收拾麦穗儿,原平是晋北少有的可以种麦子的地方。秋天收了庄稼之后再去地里挖土豆和红薯,看有没有剩下的。哪怕找到些残茎碎块儿也跟挖到黄金似的心里突突突直跳。最后男孩子要干的活儿是刨茬子。大人们把玉米、高粱秆儿割了拉回去,孩子们就把留在地里的茬子刨起来,打了土,捆好,背回去。背茬子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们的事儿。如果人多,大家帮忙抬起来上背自然就轻松。要是一个人出去,那就要有技术了。你得找个沟渠的斜坡,先铺好绳子,找两个大茬子顺着绳子作支撑,然后小心翼翼地横着码茬子,跟在必胜客码色拉一样。到捆的时候要用脚蹬着捆紧才行,然后躺在茬子捆上,把胳膊伸进预留的绳环里,利用下坡的滚劲儿,一弯腰就起来了。这时候别忘了拿上那两根大茬子去跟别的孩子比,大的是李元霸,小的就是裴元庆。人多的时候,也会有八大锤大闹朱仙镇。

  堆得跟墙头一般高的茬子垛是孩子们藏宝贝的地方,无论是河卵石,子弹壳儿,一根铁丝儿,或是几颗枣儿,那是唯一可存储的地方。藏的时候要小心,千万不能让任何人看见。有时候也能顺便摸到别人的宝贝,不过那种机会不多。随着茬子慢慢被烧掉,茬子堆就形成了阶梯,那又是孩子们翻墙出去的通道。虽然比走大门既费事,又危险,但是大家都认为少林和尚们飞檐走壁的工夫就是这么练成的。山西很早就有了纺织厂,过年的时候,一般人家还是会扯上几尺洋布,给孩子做件新衣裳。过年除了能吃上白面,赶巧了还有可能吃到花生,柿饼或核桃,那就太高兴了。那时候的孩子可能没有现在的孩子玩儿得花,但是童年的幸福感是一样的。

  姜玉贞的童年要多一些不幸,家里本来就穷,出生前爹又因病去世,全靠娘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十九岁那年,陕西督军陆建章到菏泽招兵。他去应募,被编入商震的第二团。这支部队几经周折最后在一九一六年投奔了山西督军阎锡山。姜玉贞在部队中军事训练认真,肯动脑子,又比常人能吃苦,所以深得上司器重。第二年,他就被送入晋军第一混成旅干部营训练,毕业后从司务、排长、连长、一直升到营长。他随晋军参加了几次大战,每战必亲临前线,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体贴部下,做官清廉不仅带来好名声,后来还给他带来机会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学习深造。很快,这个异乡人就升任晋绥军第一军第一团上校团长。一次战斗中他胸部中弹被割去一叶肺,但是其视死如归的气概,勇猛顽强的作风又为他在晋军博得“猛将”的称号。一九三四年,姜玉贞抗上了少将军衔,任第三十四军六十六师一九六旅旅长。

  一九三七年秋,日军突破平型关,太原危在旦夕。这时候蒋介石才感觉到有点疏忽大意。当初不该把南口的汤恩伯撤出第二战区,后来虽然从安徽调了刘茂恩的第十五军,这点兵力显然不够。他意识到,敌人有可能从山西攻汉中经宝鸡取四川,那麻烦就大了。阎锡山最初是打算只用自己的军队守土抗战的。他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求蒋介石帮忙,中央军进了山西,再想打发掉可就不容易了。但是现在老窝难保,说不得也只好向南京再求救兵。两边一拍即合,蒋介石立刻下令从石家庄调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星夜启程,向太原以北集结,组织忻口战役,保卫山西。第十四集团军下辖李默庵的第十四军和郝梦龄的第九军共四个半师,加上阎锡山的部队和八路军,总共约将近三十万的兵力。卫立煌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司令部驻忻县,距忻口约五十里。

  九月三十日,姜旅在原平北面四十多里的地方发现日军从后面追了上来,显然他们也想抢占原平。那是从雁门关赶来属于东条的部队。这场半程马拉松的比赛还是中国军队获胜。姜玉贞终于指挥部队赶在日军之前进驻原平,并且立即命令官兵抢修工事,准备迎敌。看到敌人的先头部队没敢贸然进攻,姜旅长才从容部署三九一团守火车站,三九二团守公路,四一三团为预备队,炮兵在城内放列。然后,他才觉得真是饿得前心贴后心了。

  第二天,激战在城外展开,双方的炮火激起一柱一柱的黑烟,大地不停地颤抖。我们的炮兵并不弱,但是敌人有飞机轰炸扫射、坦克冲击助阵,我军不少战士伤亡。旅长就站在城外的工事里,举着望远镜注视战场的动向。卫兵们知道这很危险,但是没有人敢劝。南门外的汽车站是一处险要阵地,敌我已经反复争夺了好几次,现在又被日军占领。姜玉贞眼里几乎冒出火来,扭头对传令兵喊,“叫他们每团给我派一个连,南门集合!跑步!”十分钟后,各团精兵组成的突击营猛然以惊涛拍岸的气势向汽车站扑去。那个身材魁梧的山东汉子提着驳壳枪,脖子上挂着两颗大号手榴弹,跑在最前面。三九二团张振铃团长从望远镜里饶有兴致地看着旅长亲自打头的冲锋,脸上没有一点吃惊的表情。

  坚持了两天,城外的阵地逐渐缩小。日军又给第15旅团增派了几千人将原平三面包围,三九二团伤亡很大。为了保存实力,姜玉贞决定撤入城内,固守城池。虽然是身处险境,但是全旅的士气仍很高。旅长从来都是和士兵同吃同住,经常把战马让给病号骑,自己和战士一起走,作战又总是身先士卒,战士们怎么会不感动,打起仗来又怎么会不勇敢?终于,城墙的东北角被敌人的重炮炸开一个缺口,接着大批步兵簇拥着坦克向缺口冲来。姜玉贞指挥官兵带着成箱的手榴弹埋伏在缺口附近,鬼子一冲上来,就扔出手榴弹,炸得敌人尸横遍野。接着日军再次炮轰,冲锋,我军又扔手榴弹,反击。几天下来,缺口外敌人的尸体越堆越高,日军始终无法冲进城来。

  十月七日,原平以东三十里的崞县失守。王靖国虽然有省主席赵戴文的电报可以搪塞,但是他毕竟没有接到军事长官下达撤退的命令。现在整个忻口之外就只剩下原平一座孤城。两地日军合为一处,展开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从下午开始,敌人采取了波浪式集团冲锋战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日军不间断的冲锋反复消耗我军的兵力、弹药,士兵伤亡极大,手榴弹也都扔光了。下午,日军从东北角攻入城内。姜玉贞率领剩余的部队与敌人展开巷战,每一条街道都有许多战士倒下,每一座院落都洒下中国士兵的鲜血。晚上,三九二团二营少尉副官田家德来报告抓到一个鬼子还是当官的。姜玉贞一听大喜,“那还不赶紧送过来?”田少尉哭丧着脸说,“半路上就让弟兄们给揍扁了,我紧拦慢拦没拦住。这是手枪,军刀,手表。还有地图,哦,还有鬼子的一张全家照。”“奶奶的,”姜玉贞一皱眉头,“你小子也没少伸拳头吧?”

  头发总是剃得很短的卫立煌对目前的状态很不满意。中央军有些部队还没到达,工事整修,联络通讯,战场救护,后勤保障仍然头绪不清,更麻烦的是从平型关陆陆续续撤下来的部队,有的伤亡惨重,建制不整,有的连吃败仗,士气低落。要想在忻口组织起有效的防守体系,至少还得三天时间。踌躇再三,他觉得还是只能依赖一九六旅。

  天黑了下来,七天的防守任务总算完成。姜玉贞决定开始清点部队,跟参谋长筹划撤退路线。这时,一纸电报飞来,令他续守三天。日军已差不多占了东半城,我军伤亡过半,弹药也所剩不多。有人主张撤退,“王军长三个旅守崞县才守了六天,我们一个旅守原平就守了七天,阎长官那里也交待得过去吧?”姜玉贞知道不少人看到十九军撤守心里不满,如果不坚定军心,仗就没法打了。他立即大声说,“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谁都没再说话。跟上这样的旅长,除了豁出命去,也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好像日本兵也被打怕了,天黑之后才发起冲锋,双方展开肉搏,逐院争夺。白天基本上就不进攻,大家对峙着。四一三团的一个排跟鬼子就隔着一条街,各在自己一面的商店橱窗或房屋的窗口用土袋作掩护,半截枪都伸在土袋外面。六班的李沙强和李牛牛是一个村出来的,两人平时好抬死杠,大伙儿叫他们“傻强”和“傻牛牛”。这会儿傻强就激傻牛牛,问他敢不敢到对面去夺一枝枪回来。傻牛牛很不屑地说你要能拿回来一枝,俺就能拿两枝。人们只当是两人又抬杠呢,却看到傻强真得猫腰伏在门扇的豁口边。班长宋安磨还没来得及阻止,真叫说时迟,那时快,傻强“噌”地就冲了出去,饿虎扑食一般扑向他早已看好的那枝三八大盖儿。宋班长刚喊了一声“快,招呼!”就看见傻强已抓住枪管使劲儿往外一拽,一个鬼子,钢盔也没戴,投降似地举着双手喊了一声“八嘎”,露出头来。傻牛牛眼疾手快“嘭”一枪就把他撂倒了。傻强一个鱼跃连人带枪窜进来,紧接着又一个横滚,对面的枪声才噼里啪啦响起来。

  十月十日夜,一九六旅只剩下几百人被压缩在城西南角。姜玉贞旅长下命令撤退,安顿大家以后在太原北营集中。十一点左右,战士们从西南城根挖好的洞口撤出。不料洞口被敌人的几挺重机枪封锁,每次冲出百十人,就有很多人牺牲。伤亡的战士把洞口都堵死了,大家只得拖开尸体再往外冲,冲出洞口以后,沿着外壕到了高粱地里就相对比较安全。田家德记得大约在十一日凌晨四点左右,活着的官兵就都从原平城内撤出来了。通过高粱地时,田副官几次被尸体绊倒。用手一摸,有戴钢盔的,这是日本人,也有戴布帽的,这是我们的官兵。从高粱地到公路,大约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姜旅长上了公路时,天已亮了。他的个子高,又穿着军官制服,目标比较大,被日军炮兵发现。几发炮弹炸开,姜玉贞,不幸,壮烈,牺牲。

  听到他牺牲的消息,全旅官兵无不掉泪,这时候姜旅还能掉泪的只剩下三四百人。前有梁鉴堂,后有姜玉贞,抗战初期晋军阵亡的两个旅长都隶属三十四军,而三十四军也就只有这两个旅。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go-vern-ment军事委员会追赠一九六旅姜玉贞旅长中将军衔。一九六九年六月,人民go-vern-ment追认姜玉贞将军为革命烈士。

  今天的原平依然是北同蒲铁路线上的一个大站,也是京原铁路的终点,旁边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或许比不上荷泽的繁华,毕竟原平城内也是参差十万人家,老百姓都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在原平你已经可以品尝到接近正宗的山西刀削面了,不过最好离南门汽车站附近的饭店远点儿。那里的刀削面以“两面三刀”而闻名。二两面,丫只削三刀。

  [注]本文原拟副标题为“一寸河山一寸血”。后来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台湾的陈君天先生以十年的功夫,辗转多个国家,采访了八百余人,拍了一部四十二集的抗日战争纪录片。特别是今年八月的第四版加入了有关延安的内容,扩展成四十五集,改名为《一寸山河一寸血》。虽然陈先生几乎不可能知道在大陆新浪围棋论坛有这样一篇微不足道的文章,但是出于对他的感佩和崇敬,特将副标题改为现在的样子。(这是05年的原注) 

本文作者:西夏马帮;作者微博:http://weibo.com/1063433071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6-15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抗日战争史料专辑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