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战场系列

之一:汉高祖被围白登山

之二:静边军城——唐室存亡一线间

之三:李自成血战宁武关山西古战场

之四:赵襄子苦守晋阳

之五:赵光义火烧晋阳

之六:长平之战

山西古战场之五:赵光义火烧晋阳

  明末清初人顾祖禹在 《读史方舆纪要》中论述太原地理形势时指出,太原“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诚古今必争之地也”,是历代统治阶级以及各族统治集团竞相角逐和争夺的战略重地,靳生禾、谢鸿喜教授说:“晋阳历代多战事,著称天下古战场。”

  据统计,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近现代,发生于此的战事多达50余次,其中不乏旷日持久或对历史影响深远者,如拉开战国先声的春秋四卿之战,如坚守十余年的刘琨抗战,如唐平定 “安史之乱”由守转攻转折点的李光弼决胜史思明之战。而宋初平北汉时的太原之战,不仅使得中原地区复归一统,其惨烈悲慨之处,至今仍令人闻之变色,犹可叹息者,胜利者一方火焚水壅,将一座千年古城毁为白地……

  应该是公元979年夏日的一天吧,已有千年历史的的晋阳古城(今太原西南,以下皆称太原)内,火光冲天而起,城内居民四散奔逃,有些人痛哭地离开了家园,更多的人在诅咒在放这场大火的罪人,后世称之为宋太宗的赵光义。

  也就在此同时,赵光义心中却充满了复仇的快感和平定天下的自得——随着这场大火的熊熊燃烧,盘踞中原地区最后一个割据小国北汉灰飞烟灭,他和他兄长赵匡胤十几年的愿望终于实现。

  也就在此同时,畏缩地站在赵光义身后的北汉末代国主刘继元不知心中可有愧疚——给他们刘姓小朝廷陪葬的竟然是这样一座雄伟壮观的大城!而那些在火海中呼喊逃生的百姓,更是在以前的十几年里,帮助他们刘家顶住了赵氏兄弟多少次的攻伐!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御前都点检(禁卫军司令)赵匡胤趁机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宋。他在夺取了后周政权的同时,也继承了柴荣一统天下的壮志。当时占领现今山西地区的割据政权是北汉,赵匡胤与其谋士认为,北汉正好处于宋与契丹之间,可以充当宋朝北部边防,且北汉虽然国小,但将悍兵勇,攻取不易,于是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

  公元968年,北汉国主刘钧去世,国内政局混乱,赵匡胤认为有机可乘,就临时修改了策略,开始征讨北汉,但亲征两次,都以失败告终,只夺取了其百姓数万人,平北汉的心愿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一直到其弟赵光义即位。

  宋城明关已沧桑

  公元 976年,在一件被后世称为“烛影斧声”的疑案后,赵光义成为宋王朝新的皇帝。其时,南方已被平定,中原地区的割据势力只剩下北汉一国,统一的时机终于到了。

  公元979年2月,赵光义从开封出发,怀着毕其功于一役的雄心亲征北汉。一路上攻城掠地,连续攻克太原外围州县。但几年前赵匡胤征讨时,这些也并非难事,只是在太原城下受阻而已。这一次,赵光义该如何破解呢?

  靳生禾教授解释说,北汉其实是托庇于契丹辽国羽翼之下的小朝廷,而辽国为自己生存以至南进计,也绝对不希望中原出现一个强大的王朝。所以,征北汉、拔太原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割断北汉与辽国的联系,使其丧失强援。有鉴于此,宋朝特别任命时为云州观察使的名将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负责石岭关攻防的军事长官),以断辽援。

  石岭关在今太原市北50公里,忻州市南20公里,阳曲县大盂镇北境与忻州交界处。据史料记载,此关建于初唐,历朝历代都是防范北方强族的太原北方首道巨防,也是北方强族南犯太原必须首先突破的关隘,一直到明万历年间,都有整修的明确记载,据光绪朝《山西通志》记载,其时,关城长200丈,高近3丈,有城门二。

  明朝灭亡以后,东北关外满洲贵族入主中原,疆域的不断拓展使得山西成为内陆省份,于是石岭关的军事意义不再显著。烽烟散尽炊烟起,当年刀兵交接之地成了耒耜耕耘之所,连关城也隐藏在了民居之中。如果不是有靳生禾和谢鸿喜教授的指引,我恐怕根本找不到石岭关。

  石岭关如今保存基本完整的首推南门。门为石条砌成,看上去,石条有普通人一半身高长,宽、厚都在一尺以上。门洞高、宽都近4米,长约10米多。一条同样是石条砌就的路贯穿而出,向南北延伸出去,然而年代久远,这条石路渐渐被沙土掩盖,也瞧不出它可能会有多长。

  城门拱券上方有门额,题写着两个字“耀德”,旁边有一行小字,说明是万历二十四年八月所立,这证明如今的关城是明朝的遗存。然而,还有没有五代的踪迹可寻呢?

  谢鸿喜教授说,关城历代都有修葺,前代遗存难以寻找,就是所见土石相杂的城墙也是明朝所修,但在城墙的截断处,可以发现其中还有一层城墙,凭夯土分析,那可能是唐朝所修,五代时依旧会沿用。

  郭进所向克捷

  从石岭关城门沿着残破的城墙西行上了斜坡的最高处,大概可见现存城墙的全貌———据靳、谢两位教授估算,城墙大概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50米,如此,则关城只有四五个标准足球场大,而现存城墙亦只有三四米高,踩着凸出的石头就能攀越。如此一想,不禁佩服当年驻扎于此击败辽援的名将郭进。

  从《宋史》的记载看,郭进的勇猛、武略乃至功业都足可以与后世流传甚广的杨业相提并论,而且,其遭小人谗陷悲愤自尽的结局也与杨业有相通之处,虽然,身在北汉的杨业无奈归降,而郭进却享受着胜利者的荣耀,但郭进如今声名不显,令人叹息历史的不公。

  再回到千年以前吧!公元979年3月,郭进带本部人马首先攻破了屯兵储粮的西龙门寨,据靳、谢两位教授考订即今阳曲县青龙镇村,然后驻守在石岭关,静候着辽兵的到来。辽国果然派其大将军韩 、大同节度使耶律善布前来,被郭进在关南大破之。辽随即遣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塔尔继续南下救援北汉。耶律沙迂回至白马岭(今盂县东北白马山)时,为大涧所阻,而隔涧就是已奔突到此的郭进军队。靳、谢两位教授经过勘察确定,“白马岭”即盂县东北白马山余脉马圈山,“大涧”则指马圈山下滹沱河支流北木口河。耶律沙想等后军到齐后强渡,但塔尔以为兵贵神速,强令出击。渡涧未半,而郭进已率骑兵冲杀过来,辽兵大败,塔尔与其子华格、耶律沙之子德琳皆死于败军之中,只有耶律沙苦战良久后被援军救走。

  如此两三役过后,辽国在短时间内无法继续组织军队,北汉外援顿失,只能独撑。而当宋军牵着辽俘在太原城下游示时,不知道城内的人会不会感到绝望?反正《宋史》中评论说:“自是并人丧气”。《宋史》中的评论自然是胜利者的书写,但也许城内的人在绝望中反而会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史料中明确记载,倾全力攻城的宋军在一个多月里都未能撼动太原。

  君王出降民犹战

  五代时后周的开国君主郭威曾如此评价太原:“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士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此霸王之资也。”太原民勇兵悍,再兼地利,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从未有人能正面攻破这座城池。赵光义能改变这个历史吗?

  从公元979年4月开始,赵光义亲临城下,每当攻城,必披甲胄冒矢石指挥战斗,臣下苦劝他离开,他说:“将士争效命于锋镝之下,朕岂忍坐观”。这番话无疑极大地激励了士气,三军无不奋勇,连军中高级将领都有不少上了攻城的云梯,虽受伤而不退出战场。

  宋军不分昼夜攻城,据说北汉仅收集到宋军射进太原的箭就有百万,孤城已经难支撑,然而士卒居民依然苦战不退。只是,重压之下,北汉统治集团内部却开始分裂,有些人贪生怕死不敢再战,有些人担心城破后宋军屠城,也欲归降,也有人不怕玉碎,要战到最后一刻。北汉国主刘继元本就昏庸无能,这时自然选择了屈服。更为无耻的是,在赵光义入城后,他竟然说他本就想归顺,抵抗全是别人挑唆,使得对北汉忠心耿耿的部分抵抗派臣子被杀。

  令人惊奇的是,刘继元投降后,城内居民依然不肯归顺。元好问诗中说:“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继续坚持抵抗。我想,这原因既是太原居民对宋军屡屡抢掠民户南下,致使他们骨肉分离的愤怒,更多的是千年以来在历次战争中所锻造出来的刚烈血性吧!太原城破了,但却还不是被攻破,这座英雄的城市无愧于它的历史。

  钉破并州渠亦亡

  城虽然攻下了,赵光义在封官赏爵大赐功臣之余,也盘算起了善后的事宜。太原“盛则后服,衰则先乱”的先例令他厌恶,太原军民顽强的抵抗令他愤怒,太原屡出帝王的历史令他感到恐惧,太原距都城开封旬日可至的地理位置更令他担忧。他想着,这座城市该如何处置呢?

  想来想去,他既不能将如此重镇托于外人之手,更不能置之不理,索性一把火烧了吧!

  赵光义决定将太原等级降为一般州,移治在榆次,并在汾河以东修筑新城,名为“平晋”,强令太原城的居民搬迁,接着就开始放火烧城。城内一片混乱,百姓夺门而逃,互相踩踏,死者不知凡几,而老弱病残,行动迟缓死于大火之中者更是不计其数。第二年,又壅汾水、晋水灌城,火烧水淹后,这座千年的古城化为一片废墟。

  为了破坏太原城所谓的“龙脉”、“天子气”,赵光义在新修的太原城中将街道都改成“丁”字形,认为这样就可以“钉”住了龙脉;又将城外系舟山的山头削平,表示割去了“龙首”,如此一来,他赵家的江山似乎就可以千秋万岁了。

  赵光义错了。他的短视和狭隘让他丧失了一座战略地位非常显著的边防重镇,北部边患始终是宋朝最大的隐忧,且不说辽人时时寇边,再后来是,金人大举南下,蒙元灭宋,也是从此长驱南下扫荡中原的。赵光义的暴行和短视,无怪乎会遭到元好问辛辣的讽刺:“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相关链接:沧桑阅尽话太原之火烧晋阳

 

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十六章:火烧太原

 

晋阳之战示意图

 

晋阳之战示意图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李遇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10-29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山西古战场系列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