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 商 历 史

晋 商 简 介
晋 商 性 质
晋 商 衰 落

成 功 之 道

晋 商 精 神
经 营 意 识
组 织 管 理
心 智 素 养

山 西 票 号

历 史 背 景
产 生 年 代
票 号 发 展
业 务 范 围
票 号 终 结

山西票号分布图

著 名 商 号

大 盛 魁
大 德 通
日 升 昌
蔚 泰 厚
蔚 丰 厚
天 成 亨
合 盛 元
协 同 庆
六 必 居
广升药店

晋 商 名 门

祁 县 乔 氏
祁 县 渠 氏
平 阳 亢 氏
平 遥 李 氏
榆 次 常 氏
太 谷 曹 氏
介 休 范 氏
介 休 候 氏
介 休 冀 氏

石 王 氏
蒲 州 张 氏
蒲 州 王 氏

晋商家族文化

晋 商 名 人

大同薛氏三兄弟
乔家大院的主人
开明富商渠本翘
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
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远见卓识李宏龄
票号始祖雷履泰
雄才大略王海峰
金融大亨贾继英
豪门国戚孔祥熙

晋商与社会文化

晋商与社火
晋商与戏曲

晋商与晋剧
晋商与武术
晋商与科技
晋商会馆文化
晋商家族文化
晋商与茶文化
晋商与古籍文物
晋商与饮食文化

晋商史料研究

抱愧山西
晋商批判
晋商与政治
晋商惨败深思录

浅议晋商与晋商文化
晋商走向衰败原因分析

更多史料请看晋商文化

古渡悠悠觅晋商

  父亲熬相公时,大概10来岁,应该是上世纪30年代中期。晋南人对“相公”这个词并不陌生,但这相公可并非戏文里“才子配佳人,相公招姑娘”那相公,而是专用于去商铺做学徒的未婚男子———在店铺里从扫地抹桌子倒尿盆做起的小伙计,竟然得了个如此文雅的称呼,也有耐人琢磨之处吧。晋南人送子去熬相公源于何时,没有人能说得准,但后来相公熬出了头,聚集在西省(现西安)南辕门做生意,形成颇有实力的山西河东帮,却是不争的事实。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安市商业局的负责人还都为山西万荣县或者临猗人垄断着呢。著名作家周宗奇、义夫、王西兰等,从小都跟着父母在西省长大,目睹过河东商人的发迹和后来的衰落,忆起那段经历,津津乐道,溢满得意之情,总觉得文学之路与出身不无联系。不过,周父走的大概是风陵渡,王父该走蒲津渡的,只是浮桥不再,怕也渡的是风陵渡;孙父家居万荣,可选前者也可选茅津渡,我父亲却必须走潞盐产地解州通往豆津渡的那条官道,该是潞盐外运的最古老的道路之一,然后渡过黄河去灵宝和卢氏。父亲在卢氏的山里收购木耳,用毛驴驮下山,然后再翻越中条山横岭到解州。解州有天津商号的分号,专门收购山西南部以及河南、陕西沿河一带土特产;还有,父亲拿木耳等土特产常常换来的是大烟土,俗语叫料子,为此我曾经愤怒地谴责过他,说他竟然做过英国人的帮凶。父亲1岁失父、3岁离娘,跟着祖母长到6岁,便进了铺子。父亲后来的一手好菜,全来自当初的每日三餐,可见铺子里吃的并不差;父亲喜欢蒲州梆子,也源自商铺,据说每次送完货后进园子泡一壶茶,接过茶房甩过的手巾把子擦把脸,便眯起眼睛听戏了。我问他为啥不叫看戏叫听戏?他说,坐在最后一排;又说听比看有味道。我知道后排票价比前面低几成了,商人的精明与节俭,还有从戏曲中接受的传统文化熏陶,可见从小就形成。面对近年来代表晋商的那些曾经显赫过的票号、面对那一座座坚如碉堡般的大院,以及恢弘的商业史,父亲只能算个小商贩吧?众多的历代河东商人,可否算做晋商系里小小的一个分支呢?

  豆津渡位于豆津镇(现陌南镇)南15华里的黄河岸边,到底有多长的历史?先有镇还是先有渡口?谁也说不清。《宋史·司马池传》载:“蒲板、豆津、大阳路,官盐通道。”“日停船三十只以上,日吞吐货物五千吨,日杂店十七家、旅店九家。”芮城县志里,曾经有过“三十里豆津街”之说,也有关于“汉唐重镇”的记载。但从横岭下来,穿镇而过到渡口,一共也就30里路,那么,这曾经的30华里为街时,该有多么的繁华?据父亲说,民国时的小镇仍是店铺林立、旌幡飘摇,渡口有陆军防守,稽查队搜查入境烟土雇用的工役,就有300多人。横小镇而过的那条桑柔涧,在那时就由辛亥革命要人景耀月用世界银行的赈灾款修建了一座桥,至今仍在使用。

  蒲津渡位于永济县,因上世纪90年代初发掘出的黄河大铁牛而又一次轰动世界。早在春秋时,就架起黄河上第一座以舟辑竹索相衔的浮桥;盛唐时,易竹索为铁索,在两岸铸造四尊铁牛,充做地锚。这座连接古都长安的驿道,恐怕不仅仅渡过无数上京赶考的学子、承载过运送粮草的辚辚车马,最早的该是运盐的毛驴和骡队吧?“起自运城盐池,经南、北、中三条盐道,运至蒲津渡的下马头和黄龙镇渡口装船,经黄河河道入渭河,逆河而上,运往长安、咸阳集散,或顺流运往豫西。”这段文字虽只记录了盐运,但因盐运带来的商业繁荣,当在想象中。

  大阳渡即是今天的茅津渡,位于山西平陆县,与三门峡市隔河相望,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平陆县古城东北50里处有一地名虞坂,又名吴坂、盐坂,据说是昔日孙阳伯乐从盐车下识千里马的地方。元代诗人段成已有诗:“林外神鸡第一声,陇头残月伴人行。未知局促盐车下,老骥萧萧又几鸣。”想那车马出盐池、经安邑、过夏县、入平陆,望见茅津渡的船桅时,已是人困马乏,哪里还能听到千里马的长啸呢?

  岁月沧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运盐的渡口早已繁华不再,蒲津渡深埋河底,四头铁牛餐风宿露在黄河滩上,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茅津渡架起了公路大桥,昔日轮渡的喧嚣已然静寂,那些商贾往来的足迹,于废弃的码头石阶上,还能找见一星半点么?豆津渡更是冷落,连小路也掩没在萋萋荒草中了,那两岸的崖壁,曾经目睹过父亲几次死而复生的惊险,也记忆过他因冒险而发迹的得意,如今却沉默无语;那堆积如山的盐袋、那响彻河谷的驮铃、那曾经有过的商铺以及经商的人,都如同坠入河中的夕阳,刹那间,连漫天的云霞也要消失了。

  其实,最早的晋南商人怕是猗顿,《辞海》里竟然有关于他的词条:“战国时大商人,以经营河东盐池成巨富,以能识别宝玉著称。《淮南子.汜论训》:玉工眩玉之似碧卢者,唯猗顿不失其情。一说本为鲁国人,陶朱公教以畜牧,他到猗氏(今山西临猗南)大畜牛羊,十年成为巨富,因称猗顿。”民间还流传着猗顿的传说:“母羊生母羊,十年千五羊。”可见他不仅做盐的生意,还搞畜牧业发展,还精通工艺品。如果真是这样,作为山西商人的鼻祖,除了猗顿,还有谁呢?

  再看今天,只一个小小的万荣县,就有近5万人在北京谋生,且经商者居多。他们被称为市场经济的成功者,在天子脚下尽领风骚,与血液里流淌着河东人经商的基因应该有着关联吧?那青史留名的猗顿后人,又是怎样一番风致呢?


本文作者:张雅茜,摘自《山西日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06-01 )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晋商史料研究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商文化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