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 商 历 史

晋 商 简 介
晋 商 性 质
晋 商 衰 落

成 功 之 道

晋 商 精 神
经 营 意 识
组 织 管 理
心 智 素 养

山 西 票 号

历 史 背 景
产 生 年 代
票 号 发 展
业 务 范 围
票 号 终 结

山西票号分布图

著 名 商 号

大 盛 魁
大 德 通
日 升 昌
蔚 泰 厚
蔚 丰 厚
天 成 亨
合 盛 元
协 同 庆
六 必 居
广升药店

晋 商 名 门

祁 县 乔 氏
祁 县 渠 氏
平 阳 亢 氏
平 遥 李 氏
榆 次 常 氏
太 谷 曹 氏
介 休 范 氏
介 休 候 氏
介 休 冀 氏

石 王 氏
蒲 州 张 氏
蒲 州 王 氏

晋商家族文化

晋 商 名 人

大同薛氏三兄弟
乔家大院的主人
开明富商渠本翘
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
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远见卓识李宏龄
票号始祖雷履泰
雄才大略王海峰
金融大亨贾继英
豪门国戚孔祥熙

晋商与社会文化

晋商与社火
晋商与戏曲

晋商与晋剧
晋商与武术
晋商与科技
晋商会馆文化
晋商家族文化
晋商与茶文化
晋商与古籍文物
晋商与饮食文化

晋商史料研究

抱愧山西
晋商批判
晋商与政治
晋商惨败深思录

浅议晋商与晋商文化
晋商走向衰败原因分析

更多史料请看晋商文化

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
  晋商在鼎盛时资本雄厚,巨商大贾群多,其势左右全国商业、金融界。在称雄国内的同时,并积极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
  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为加强对商贸管理,指定张家口、独石口、古北口、杀虎口和归化城等处为出入蒙古的商贸孔道,由地方军政官员加强管理,给准许出口的商人颁发“部票”(也称“信票”或“龙票”),注明该商姓名,货物数目,经商地点,起程日期,并勒限一年内回转,如欲转地贸易,必须报明该处衙门领取印票。汉人到蒙古经商的主要为北京帮和山西帮,北京帮多去内蒙古东部,山西帮去内蒙古西部,主要是归化城(今呼和浩特)。
  在指定的范围进行贸易后张家口骆驼成阵、骡马成群、店铺林立、商贾如云(其中绝大多数是晋商),成为中、蒙、俄商人“南北交易所”。晋商在中国的商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西人经商的历史久远,涉足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明朝末年,晋商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不顾明王朝的禁边令,私下里同满族人进行了商业和军事的交易。所以清王朝“定鼎中原后承召山西八大商人入都,宴便殿,蒙赐馔”,赐八大晋商为皇商。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外蒙葛尔丹叛乱,清政府几次派兵征讨,战争前后历时十六年。清军远征期间,曾设军中市场。康熙皇帝下旨曰:“随军贸易之人故不可少,若纵其贸易,又至紊乱,应于某营相近……于一里外准其贸易,严禁喧哗火烛,并戒沽酒。”又旨:“尔院理藩院可另设一营,其贩卖驼马牛羊等,即在尔营内贸易,大军十六营中,每营派官一员,专管贸易之事,如有提称贸易行窃者,不分首从枭首示众,妻子家产没收入官。”理藩院也曾下文“大军行经蒙古地方,应命蒙古等沿途贩卖驼马牛羊……”这军中市场,全操纵在八大皇商之手,八大皇商简直就是清军的后勤部。
  清朝皇帝对山西人的经商活动很重视,皆把山西看作是商贾辈出之地,如《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皇帝言:“夙闻之,东南巨商大贾,多系晋省之人,上著者盖寡。”雍正皇帝在奏疏上“朱批”: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之。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十二日帝言:“晋省民,经营于四方者居多。”文中“山右”指山西而言。
  清政府如此看重山西商人,一是因为清兵入关前,不少旅于东北及张家口的晋商,曾为其军事活动效过力。例如为之购买粮秣、军械,传递宣传品和情报等;二是遍布全国各地的晋人商业,实国财赋之源。因此,清政府曾把不少晋商招为内务府皇商,以为抚慰和利用。
  在张家口经商的除山西八大皇商之外,还有许多晋商是在张家口发迹的,其中首推晋中榆次常氏。
  康熙四十年(1701年)晋中榆次车辋村人常威到张家口经商,先在大境门外开小布铺,商号叫“常布铺”。“常布铺”的牌匾,后来保存在车辋村北祠堂的西耳房内。后又在原址上创办大德玉杂货店。雍正六年(1728年)常威创立的大德玉杂货店已是颇具规模的字号。常威还乡养老之前从大德玉抽出两股资金,一股分给立志耕作的二儿子常万旺,在张家口万全安家堡购买了田地。用另一股新立字号大德常分给长子常万屺。原大德玉归三子常万达经营。
  常万屺继承父业稳扎稳打,以布匹、百货为主,陆续在大同、繁峙、成都、汉口等地创办了大德川、大德美、大德成、大德瑞、大德正、大德旺等十个以“德”字为标志的字号,号称“十大德”,形成了一个以张家口总号为中心,辐射蒙古乌兰巴托和大江南北的商业网络。常家是赴俄国经商的第一家,也是在蒙古、俄国经商时间最长的一家。雍正年间,恰克图辟为中俄贸易市场。乾隆年间,常万达以张家口总号“大德玉”的名义,将贸易扩展到恰克图,向俄商出口茶叶及绸缎等商品。他坚持勤俭办店,“视有若无,满而不盈”,不断培厚资本,增强竞争实力。常万达也因此被皇上诰封为从二品武功将军,他于嘉庆初年病逝,他的3个儿子和10个孙子继承商贸事业经过几代的经营,到道光年间先后增设大升玉、大泉玉两商号;同治、光绪年间分别设大美玉、独慎玉两商号,并以独慎玉商号的名义在俄国首都莫斯科设立分店,成为商界名流。
  常万达后人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朝,长达150余年。到清末在恰克图的十余个大商店中,常氏一门独占4个。据清档案记载,到光绪年间常家的商业资金达到100万两白银以上,在山西全省名列第5位,被誉为“中国外贸第一世家”。
  范永斗为山西省介休县张原村人。早在明代,其远祖范至刚就是“市易边城”的商贾。历经八代,传至范永斗,时值清兵入关前对明用兵之际。处于东北一隅的清兵,甚需内地的多种物资以供军用,但由于与明政权的敌对关系,不能入关贸易,因此,除了不时突入内地进行军事抢掠外,则要靠通过蒙古地区与张家口的贸易市场取得。尤其是当清军征服蒙古各部后,张家口就成为摄取内地各种物资以供军需的主要渠道了。而操纵张家口贸易的所谓“八大家”,皆为晋商,范氏永斗为其一。到范永斗之子三拔时,由于对清兵屡有贡献,频受优厚奖赏,颇得清廷宠遇。其经商的规模范围都有较大扩展。到传至三拔之子毓馪、毓■ 时,由于他们在康熙平定准噶尔叛乱中,以自费办粮售军,“力任挽输,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阎,克期必至,且省国费以亿万计。将帅上其功,赐(毓■职太仆寺卿,用二品服。弟毓■赐职布政司参政,”范氏以商获此高官,实为当朝所仅见,此后家业大振。
  清初,自康熙至乾隆,社会较为安定,一时呈现了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即史称的“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因此,必须增加通货以应日益频繁的商品交易。尤其是铜钱,作为广大农民进行低级交易普遍使用的货币,流通量较大,急需补充。同时,又由于康熙时制钱加重,所以需要有更多的原料铜以供鼓铸钱币。清前期,中国铜产主要产在云南,称作“滇铜”,产量远不及所需。清政府遂行“滇洋并办”之策,即从东邻之日本著名铜产地长崎进口一定数量的铜斤,时称“洋铜”,以为补充。于是一批来往于海洋两岸、中日之间,以中国的生丝、绸缎、药材、蜜饯及杂货等特产,易换日铜的国际贸易商人便应运而生,时称此种商人为“洋铜商”。范氏即为清前期首执牛耳的洋铜商。正是由于上述条件,才有可能被清廷特许,取得了具有独占性的、以承办洋铜为目的的对日贸易权利。
  范氏一族在全国声名大起,“亲族内外籍府君衣食者数十百辈。……燕楚交广诸大都会,多所置办。……数千里外无遁情。”到毓髌等的子侄辈也位居显宦。总之,范氏祖孙四代,在清朝近百年间,是既有权势,又有巨资,上通朝廷,下连市廛,堪称“兄弟从子,……甲第联辉,各艳当世”的名门望族,亦官亦商,纵横捭阖的商界巨擘。
  山西省太谷县王相卿开商号“大盛魁”,原坐庄归化(今呼和浩特)城,主要经营放印票帐,同时出售日用百货,收购牧畜、畜产品和药材。后又扩大经营茶叶等,为诸多晋商中的佼佼者。
  大盛魁的总店原设在归化城,后因归化距京师(指北京)路途遥远,交通阻隔,南方货物不易运入。王相卿决定将大盛魁商贸活动中心迁到张家口。清康熙十八年(1676年)大盛魁的分号在张家口大境门外正沟街正式建立,王掌柜亲自坐庄。大盛魁的生意越做越大,其分号发展到24处,南方到浙闽、武汉;北方到北京、大同、集宁、归绥等地,还发展到内外蒙古库伦、俄国的恰克图。在南方购买了数百亩茶山、茶场,包办了茶叶收售加工;还购置桑园千顷,设立了收购绸丝的机构,将南方紧缺货物垄断在手,通过水陆两路运到北京屯积。张家口是大盛魁的最大的南货集中地,最兴盛时期,拥有资财七千万两,每年交纳积银达千两白银。
  康熙二十三年(1680年),清军30万人马北征噶尔丹,大盛魁一次拿出价值5万两白银物资慰劳出征将士,康熙皇帝亲自接见了大盛魁的财东王相卿,御请便宴、赐黄马褂,授大盛魁“双龙红贴”,不久大盛魁又献白银8万两劳军。
  大盛魁在道光年间商贸资本达到万万两。时人有个比喻,说:“大盛魁的本金可用50两银元一个接一个从库伦摆到北京(全长两千余华里)”,可见大盛魁的资本雄厚。
  山西省祁县乔氏家族,在清代中叶便有人迁居张家口大境门外正沟和西沟开设了“金城”、“元隆”两处碱店。乔家还在堡子里开办了“宏茂”票号,同时还参与了旅蒙和旅俄商贸活动,成为颇有名声的商贾,在全国各地有许多商号,在张家口、太原、包头、呼和浩特、天津、沈阳、哈尔滨、西安等地开辟了“大德通”、“大德恒”票庄分号,名声可谓显赫一时。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到陕西西安,一时穷困无着,闻知设在西安的“大德通”资金雄厚,便差人向该号借银锭。当时该号银柜管事贾继英(山西榆次陆堡村人),一听太后用银,岂敢不从,于是全力筹办。西太后回朝后,对贾继英大加褒奖,并让他出任大清银行总经理。自此乔家在各地的商号便身价百倍,一步登天。当时张家口的几任理事上任,都要先拜会乔家的票庄和商号,就连号内伙友也头戴工缨帽,身穿长袍马褂,神气十足。
  乔家的商业资本已发展到相当可观程度。在封建社会不少人乡族、家族的观念严重,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都要为家族立堂名,乔家发家后立的堂名叫“在中堂”。
  山西省太谷县洮北村曹家创始人曹三喜于明末清初到张家口经商。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开设了锦泉涌、锦泰亨、锦泉兴等几家票号钱庄。当年曹氏后人在张家口居住的地方用其商号名称命名的“锦泉”、“锦泰”巷,至今沿用。
  又据曾为太谷县商号之一的“彩霞蔚”服务27年的聂昌麟先生撰《太谷曹家商业资本兴衰记》一文说,太谷曹家“设在莫斯科的商号是‘锦泰亨’,商品是曲绸,是由,‘锦震明’号由鲁山(在河南省)采购运回太谷以后,转盘于张家口‘锦泰亨’等商号另行打包,贴上曹家字号的商标,然后用驮骡运往库伦、恰克图、伊尔库茨克等地经销,每年约可运销 12000余匹,价值白银36万余两。当时做此项生意的商号有一二十家,而锦泰亨是其中资本最雄厚的一家。同时兼运销各种花素绸、缎、绫、罗、绢、纱以及茶叶等。回头脚则运俄国的金沙、呢绒、哈喇、俄毯等货,行销内地。”
  山西省介休县侯氏的蔚字号在全国30多个地区设有分庄。被称为“侯百万”。外有商号几十处,是晋中赫赫有名的大财主。
  山西祁县渠家,最初只是“小本生意人,从上党肩挑洛麻、梨到祁县,再把祁县的枣挑回上党,往返贩卖。”后来到包头经商,开办了中国票号中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三大票号之一的“三晋源”票号。又在张家口开设了茶叶店,最为著名的商号是“长裕川”,也是开店时间最长的一个老字号,在全国商界颇有名声。


摘自
《文史月刊》2005年第04期;本文作者:左 宝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12-09 )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晋商史料研究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商文化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