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双城记

 

 

 

  地理没距离,历史有渊源,风俗很相似,民间频往来 

  双城记之太原榆次双城记之大同朔州双城记之长治晋城

 

山西双城记之太原榆次

 

 

 

 

 

  太榆路快马加鞭地赶工,这条路连接太原榆次两地,已为百姓带来便利无数,过去是这样,未来更如此。太原和榆次那么近,那么多相似,地理上的咫尺之遥,老百姓心头的亲密无间,经济生活中的互助合作,都构成了有着无数话题的双城记。与之类似,大同朔州、长治晋城也由于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之缘故,形成山西版的双城记。双生双伴,携手同进,搭上时代的顺风车,山西双城记,前景无限看好。 

一条路背后的双城对接 

    2013517日,太榆路榆太交界处至榆次汇通路龙湖立交桥段封闭,进行城市快速路改造。一年之后,继建设路实施道路全封闭改造后,515日零时起,太榆路龙城大街口至武宿立交桥段也实施了封闭施工改造。这意味着太原和榆次两座城市无缝隙对接的步伐又加速了一些。作为1955年建成,并逐步扩建延伸成现在模样的太榆路,承载了许多太原市、榆次区市民的回忆,也寄托着大家对未来的两地合作、发展的无限希望。

    上世纪90年代: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坐汽车比坐火车方便多了

    太榆路1955年就建成了,但并不全是柏油路,走一段柏油路,总会遇到一段坑坑洼洼的土路。而且那时我省的公路运输尚没有形成规模,人们出行的首选还是铁路。“大约就是八几年的时候吧,那时火车还没有提速,去趟太原20多公里的路程坐火车得近两个小时,火车站条件很差,票还不好买。”家住榆次的徐胜利老人说,“最关键的是坐火车太麻烦,还得提前去检票,到站后出站费劲不说,火车站离家还挺远。所以我每回去太原出差都最少得住一宿,一天打来回紧张得很。”

    1993年,太榆路改建升级为一级公路,这使得太榆路的公路运输迅速发展起来。因为距离近,坐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这庞大的客流带来汽运商机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不良风气。国营的、集体的、个人的客车鱼龙混杂互抢生意,闹心的自然是乘客了,被宰被转的事件时有发生。“即便这样,我也更愿意坐汽车。还是快,一个来小时怎么也到了。完全可以早晨出门晚上返家。”徐胜利说。

    2002年:“901”时代,让太原到榆次的距离缩短

    2002123日,是很多太原人和榆次人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全省第一条跨两座城市的城际公交线路——901路车正式开通。这趟线由太原公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榆次公交公司共同管理,全程57公里,往返全程两小时左右,票价只有2元。刚开通时,太原公交给该线路配备了178米车型的中巴,以太原火车站为起始站,途经太榆路、迎宾路,经榆次市中心,最后到达榆次老城。榆次公交方面,与太原公交的配车台数相当,以榆次老城为起点,太原火车站为终点,与太原公交的901路对发。

    901路的开通大大方便了两地市民的往来,“这趟车的开通真的实现了我天天回家的梦想。”太原姑娘刘红玉说,“研究生毕业后,我留在了榆次一所高校当老师。虽然工作各方面都不错,但我父母心里总是无法释怀。让独生女从大城市跑到一个小县区上班对他们来说多少有些遗憾,生怕将来我再嫁到那边,就更不划算了。但901开通后,我天天晚上都可以回家了,他们便好像渐渐忘了我在外地上班这回事了。”

    后来刘红玉找了个太原的老公,在太原安了家,父母就更放心了,“他们只是觉得我上班远点,没觉得我在外地。”为满足更多人的出行,200311日,该线路另增加了13辆配车,作为901公交线路的支线,901支线进入榆次后,经八一饭店,目的地同为榆次老城,全程54.6公里。901路支线的开通,分流了主线路上的部分客流,大大增强了901路运输能力。

    但车是越来越方便了,路却越来越堵了。最常堵的地方就在许西收费站附近。

    2011年许西收费站撤了,从此两地畅通无芥蒂

    许西收费站原址在太原市黄陵乡的许西村、108国道上。这里是太原的南大门,也是太原前往晋中榆次的必经之路。1994年,山西鼓励境外资本投资本省公路建设的政策吸引了一家香港公司投资,许西收费站因而成为晋港合营收费站。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扩大,该收费站越来越影响附近居民的出行,被人们戏称为“最牛公路收费站”。

    进入2000年,要求撤站的呼声越来越高。许西收费站就像横亘在太原和晋中两市之间的一块绊脚石,虽能跨过去,但总得磕碰点皮肉付出点代价。为了少交10块钱过路费,很多过往车辆选择抄附近的小路绕行。小路路窄车多,堵车就成了一种常态。太原出租车司机尤亮至今还对许西收费站耿耿于怀:“那会儿经常会遇到一些去机场的乘客,每次上车之前,我都得跟人家说清楚,去机场得加来回20块钱的过路费。可很多外地乘客都不理解,总觉得我在乱收费。记得我拉过一个南方人去机场,到地方后死活不给我出过路费,还倒打一耙给客运办打电话投诉我。”

    201072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山西省将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大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构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框架。其中的“一圈”即太原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包括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五市的30个县(市、区),这个区域将成为省域经济与社会事业最为发达的核心区域和最为重要的城镇密集地区。这使得太榆同城化的进程又前进了一大步,撤销许西收费站提议也有了更强有力的支持。

    经过多次谈判,晋港双方终于在20116月签订撤站协议,2011810日,许西收费站正式被拆除。

    2013年后太榆路朝快速城市通道迈进

    “我娘家在榆次市菜园街,1999年我刚到山大上学时,很清楚地记得我爸从家开车送我到学校也就15分钟。那时路远没现在这么展,路两旁还尽是庄稼地。可路上很少堵车啊,连跑带颠来得也挺快。可是后来路越修越宽,速度却越来越慢了。现在我从榆次开车回来怎么也得四十分钟以上。”太原市民高玲说。

    如今,城市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和高玲有同样感受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把太榆路改造成为一条快速城市通道成为大家一致的心愿。继榆太快速路改造完工后,前不久,太榆路段快速改造工程终于开工。据了解。太榆路基本按地面设置,没有高架路段,目的是确保道路与太原南站形成和谐融合,不影响景观性。该路沿线与南中环、晋阳街、中心街、龙城大街形成交汇,在相交时全部采用了立交工程,即太榆路主线在地面直行,其他道路或上跨,或下穿,以保证一路持续通行无红灯。

    具体为:与南中环交汇时,南中环上跨,两条道路上的车辆自由转换通过立交桥完成,该处的大型立交桥已在去年建成;与中心街交汇时,建设一座“苜蓿叶”立交桥,太榆路直行,中心街采用地道箱涵下穿太榆路;与龙城大街交汇时,建设一座大型互通立交桥,该立交桥不仅要保证太榆路与龙城大街的互通,还可以为车辆进出武宿机场及转入环城高速提供服务;在与晋阳街交汇时,太榆路上建设了一座“异形平台”,该平台西接晋阳街,东连车站北街,共设有8条匝道,既保证了太榆路的通畅,车辆从各个方向进出太原南站,还可以为太榆路上的车辆掉头提供便捷。

    太榆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充分考虑了如何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分别在中心街口、龙城大街口设置了7处人非地道,特别是在太原南站西广场处,设置了3条人行地道。这样既保证了太榆路行车不受行人干扰,也确保了行人、非机动车自由到达太榆路东西两侧。“虽然因为修路,现在回趟娘家更费劲了,但我心里却充满期待,毕竟十几分钟回榆次的记忆很快就能找回来了。”高玲期待地说。

    专家说法

    历史上榆次和太原一直唇齿相依

    高春平

    山西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

    “历史上,太原和榆次一直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在谈到太原和榆次的历史渊源时,山西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高春平如是说。

    太原三面环山,唯有南面地势开阔,无险可守。位于太原东南30公里的榆次城恰是西出太行崇山峻岭进入晋中盆地开阔地带的第一个城邑。高春平引用《太原府志》中的一段话描述榆次的地形特征:“罕山北峙,涂山南潆,左枕太行之麓,右跨汾水之滨,重以深沟巨涧,极其险阻。而曲寨悬窑,又促为避病之地。”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历代行政区划一直把榆次置于太原统辖。“就连宋太宗灭北汉收晋地之后,毁掉具有千年历史的晋阳古城,也曾一度选择榆次作为并州州治的所在。”高春平说。

    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灌晋阳城后,使得太原辖区面积大大缩减。到了明代,朱元璋封三子朱木冈为晋恭王,他的岳父永平侯谢成给女婿修晋王府和太原城时,南移东扩,才又使得太原城辖区日渐广袤。明朝初年到万历二十二年,太原府辖六州22县,包括平定州、忻州、代州、岢岚州、保德州和汾州。万历二十三年,因汾州有两个朱姓郡王府,州官秩低难以管制,便由时任山西巡府划出两县,所以到明代后期,太原府辖5州(少了汾州)20县。当然,榆次县在明代276年间一直属于太原府。

    近代中国,阎锡山重兵驻防榆次,人民解放军解放太原时首先在榆次一带展开激战,夺取晋中战役的胜利,然后才得以攻克太原,也足以说明榆次和太原唇齿相依的关系。

    “历史上任何一次行政区域的划分,都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政治服务的。从目前两地的发展状况来看,太原榆次同城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是一个时间表的问题。”高春平说。

本报记者    贾丽

 

十年中她在两市间早出晚归

 

    十年前,周俊芳还在晋中日报社上班。每天在家门口的公交站台上等6路车,坐六七站的样子就到单位了。在同一个站台上还有901路公交车的站牌,等车等得无聊的时候,周俊芳常常盯着901站牌边看边发呆:一共34站,从家门口这站到太原也就二十多站,大约四十分钟就过去了。这么说去太原上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内心深处,周俊芳承认自己对太原是充满向往的。因为每年春节期间,她都会到太原走亲戚。坐小巴到火车站再换乘公交车,太方便了。爷爷家在太原理工大学附近住,火车站坐1路车穿过迎泽大街就到了。姑姑家在解放路住,火车站坐102路电车,也很快就到了。“太原的交通真方便啊,公交车四通八达。太原的街道真宽敞啊,街道两边高楼林立、一派繁荣,看着就有大都市的味道。”

    没过多久,周俊芳无意中看到一条报社招聘信息,报社地址在太原,便萌生了去太原尝试一下的念头。那时,她已有了多年的编辑经验,有信心去争取一份编辑工作。“我喜欢做报纸,我想让自己在事业上上一个新台阶,显然,省城的平台比晋中要大得多。”投完简历,周俊芳特意给当时报社的总编辑发了条长长的自荐短信,末了那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天天坐901上下班的机会。”

    很快,她的梦想就实现了。打动总编辑的,不仅是她的才情,还有她的真诚。那一年是2004年。

    曾经在“901”上的时光最惬意

    2006年以前,坐901是非常舒服的。“上车总有座位,路上也不很堵。尤其是夏天的傍晚,坐在车里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窗外悠悠而落的余晖,颇有一种度假的感觉。”也就是在那几年间,周俊芳的博客更新率是最频繁的。因为总能静心,总有灵感,总想抒发。

    也同样在那几年间,她结识了好几位公交车友。大家常在一个时间点坐车,慢慢惯熟了就会微笑、聊天,成为朋友。小许就是她在公交车上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和女友都是南方人,两人都在建筑工地上做预算。因为公司在太原有很多工地,所以他常常会跑来跑去。那天,周俊芳照例在公交车上看贾平凹的《长舌男》,坐在旁边的小许凑了过来,原来他也是贾平凹迷。两人就这么攀谈了起来,居然还在同一站点下车。后来周俊芳和小许就常常搭伴儿坐车,有人聊天,路上的时间就会过得快一些。憨厚幽默的小许甚至还和周俊芳上小学的女儿也成了朋友。

    2006年以后,901上的乘客一下子增多了,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多了,所以堵车的时候也渐渐多了。“很少会遇到一上车就有座位的时候,高峰期车厢里更是人挤人。如果不幸赶上这么一趟车,那就做好煎熬一个多小时的准备吧。那种状况,脾气再好的人都会崩溃。领略过几次后我就吓怕了,宁愿高价打车回家也不想挤公交了。”这之后,周俊芳就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拼车经历。

    拼车群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箩筐

    还在挤公交的时候,周俊芳就被“车友”拉进了QQ群,里面少说有几百人吧,都是太原榆次两头跑的。群里最常聊的就是拼车话题,如果出行时间差不多,几个人就会约好坐一辆车回家。“平均一个人5块钱,路太堵必须上高速的时候就再加点。”周俊芳说。

    随机拼车不久,周俊芳就幸运地找到了固定的“合作伙伴”——一对住在榆次来太原上班的夫妻和另外一个单位的姑娘。“车是夫妻俩的,我和另外一个小姑娘算蹭客。那两年的时光也是非常快乐的,我们四个人一路上天南海北胡吹一通,就到家了。后来我们也都成了朋友,现在虽然不拼车了,但有时间还会出去聚聚。”“因为离家远,我们都不得不成为早出晚归的人,亏欠家人很多。比如我,来太原上班这些年,几乎没给女儿做过一顿午饭,我们家晚饭也吃得晚。老公是警察,工作比我还忙,这些年难为他了。家家都有烦心事,拼车时和车友们一说,大家七嘴八舌相互开导一番,下车时保准让好心情还原。”

    这样轻松的时光又持续了两年,一直到夫妻俩在太原买了房,便不得不结束。

    买车后,随手拍成为一种习惯

    2009年,周俊芳买了车,开始自驾上班。“我2006年就考了驾照,但之前不仅驾驶水平不行,还是一个路盲,走过几遍的路也常常记不住。”周俊芳笑言,“但在太榆路上跑了这么几年,开车水平算是练出来了。坐过我车的姐妹都说我像个女汉子,没办法,被复杂的交通状况折磨久了,心态、技术都得跟着长进。”

    尤其是去年以来,榆次、太原陆续修路,路上更堵了,周俊芳就养成了随手拍的习惯。手机就放在手边,等红灯的空闲时间拍几张,堵车的时候就四下张望,看有没好玩的事,从而排解心里的烦躁。

    自从上周四太榆路部分封闭以后,周俊芳又开始坐901上下班了。“我知道太榆城际列车每天专门开通了6趟列车,但我暂时不会考虑。虽然车程大都在二十多分钟,但提前进站、检票、出站,再坐公交回家,这些时间加起来也得个把小时,还是不方便。公交车挤是必然的,但错开高峰,还好吧。万一遇上堵也不心急,还好手机在身,可以不停地刷微信,看微博。”说到话费,周俊芳感慨更多,“我一到太原上班就换成了太原的手机号,可一回榆次就是长途加漫游,一个月话费得二百多。近些年来,话费套餐越来越实惠越来越丰富了,可我现在的话费也少不到哪去。因为路上时间长,车又太挤,看书是不现实了,就得靠看手机打发时间。流量很费啊,我现在的流量的套餐也很高。”

    这十年来,周俊芳不是没想过在太原买房,但一来,太原房价年年看涨,买一套合适的太吃力;二来,老公在榆次上班,孩子在榆次上学,父母也在榆次生活惯了,不能光为自己一个人方便搞得全家人大迁移。而且在小城市住惯了,她更享受那里相对清静的生活环境,现在太榆路快速通道对接近在眼前,周俊芳对此充满期待:“现在路况再糟糕我都能忍受,因为那个风驰电掣一路顺畅的梦想始终在支撑着我。据说路修通之后,从太原到榆次开车只需二十多分钟。我没那么贪心,如果半个小时能到家就太幸福啦!”

    倒是身边一位女友在周俊芳的影响下买了位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附近的楼房。“那个楼盘环境很不错,价格也不贵,但她嫌远,一直犹豫不决。和我聊了一次,得知我家比那个楼盘还远十几里路,我仍然坚持天天跑家,便大有信心了。买下那套房子没多久,南边的房价就开始飞涨,现在那名女友特感谢我呢。”

    十年时光很长,长途奔波的这些年,周俊芳无数次在深夜里迟疑,又一次次踏着晨曦去上班,精神抖擞,信心满满,忘记所有的疲累和艰难。“曾经以为,坚持就是一以贯之的信念,但在我,是一次次退缩、停滞,甚至流泪后的不放弃,不逃避。”周俊芳在一篇随笔中这样写道。

    2012年末,周俊芳将自己的一些作品定名为《有一种生活叫行走》集结出版。一些人不解,但于她而言,就是想记录下在双城往返的生活情态,并在行走中感知生活的酸甜苦辣,幸福与忧伤。

本报记者    贾丽

    开车感悟

    20131112

    每天上下班,走同样的路,会在同一个路口等红灯,仿佛每天的角度景致大致相同,但同行的车绝对不同。所幸,路口红灯可以容我拍下做纪念。

    20131122

    两段路通了,真不错,可惜中间有一段很窄,需要调头的车多,又难免出现剐蹭,这叫节点!用电脑看电视,信号差,卡了,没法播放,这叫节点!人生也一样,再顺也有卡了不顺之时,也叫节点,对吗?过去了也许就一路畅通!

    2013123

    清晨偶遇。只是有人提醒:开车不能再拍了,安全第一,谨记!谢谢!

    2014115

    即便天天走同一条路,大约也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依然有可能有时顺畅有时堵塞。经验也未必能用上,因为你会遇到谁无法确定,不是你付出同样的心,人家就能领情,有些人吃的是别的套。另,车是最能体现距离产生美的物件,彼此再投缘,也要保持相应的空间。

    201441

    贪恋车窗外的绿树、繁花、清风,贪恋可以放空的1个小时,就不得不忍受下班途中的拥挤。此事古难全!就好比享受了婚外情的刺激浪漫,就要承担被曝光后的紧急公关和后院扑火。很好奇当事人此刻是后悔的成分大,还是痛恨的心思重。其实无所谓对错,选择,并且是深思之后的选择,怎样的后果都坦然面对吧。

    行车上路,似乎人人都渴望绿灯,一路畅通让人满足,这是运气使然。但红灯处,可以抬头望天,几次回眸,甚而长舒一口气,等待让人安宁从容,整装待发。因此,别心焦,享受红灯吧。我的红灯理论,与女儿不谋而合。她日日骑自行车回家,要经过两个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若绿灯而回,就大呼一口气回来骑得好累。若遇到红灯反而可以歇息片刻,没那么辛苦。 周俊芳

 

文来源:山西晚报20140523;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7-17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