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古村落系列

  一、千年之“船”——走马观花访店头
  二、赤桥传奇
  三、明清古韵今犹在——三畛村建筑探奇

  四、塔似神笔湖是砚——呼延村游记
  五、藏在深闺人未识——亟待开发的旅游宝库北社村

太原古村落系列之一:

千年之“船”——走马观花访店头

  沿晋源区通往古交的公路进入风峪沟,看到的第一座村庄就是店头村。店头村村民依靠运输业、种植业致富,新建了风峪新村,全体村民于2001年搬迁。去年以来,沉寂荒芜了七八年的店头村又逐渐热闹起来了,一拨拨摄影家、文物旅游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各方游客,纷纷前来探秘寻奇,在山村古民居中游览,不时地对古人的智慧发出惊叹。一个由店头村人出资组成的旅游开发公司也开始着手修复古村的建筑。

    在太原建设文化历史名城和开发晋源旅游区的今天,店头村之所以重新被世人所关注,在于它的千年历史、独特的古代民居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

    店头村南依龙山,北靠蒙山,风峪河从村南流过。这里距晋源镇5公里,古时是太原通往陕甘宁和晋西北驿道的咽喉要道。据多年研究店头村史的晋源区干部王春生介绍,经查阅古籍,早在距今1029年的北宋年间就有关于店头村的记载,村里还有据称是唐朝年间栽种的8棵腰围1米有余的唐槐。由于处在古驿道上,这里从北宋起商旅业就十分发达,在清光绪年间鼎盛时期,常住人口达3000多人,驿站、当铺以及经营首饰、绸缎、粮食等的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号称“小太谷”。

    阳春3月,我们登上店头村南的南山眺望,店头村全景尽收眼底,1公里长的村庄极似一条大船,由西向东行驶在风峪河上。建于明朝的紫竹林寺位于“船”中心,古石窑洞民宅分布在船头船尾,前后临山脚处矗立着清朝修建的文昌宫和真武庙,好似船锚般把大船牢牢系稳。进入村中,村委会主任李贵生迫不及待地领我们观看古石窑洞群。这些窑洞都是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全部用来自周围山上的石头建成,底层是宽大的石窑洞四合院,上层是阁楼式的砖石建筑,底层大窑洞又串套着小窑洞,院落间、楼上楼下和窑洞间都有暗道相通,洞连洞、院连院,洞中有街,洞中有水道,洞中还有石磨房、仓库等,进入其中犹如走入迷宫,真是别有洞天,曲径通幽,要不是村干部带领,真会迷失方向。同别处的窑洞纵向设置门窗方式不同的是,这些窑洞都是横向设置门窗,这样的窑洞结构和建筑风格国内罕见。村中还有清朝修建的古戏台,供祭祀的灯山,年代久远至今仍然水源旺盛的两眼古井,明朝天顺年间兵部尚书王永寿之墓和王氏祠堂,龙泉寺,李存孝之墓……

    店头村北矗立着太原西山五山之一的蒙山最高峰蒙山寨,山峰四周是成片的核桃、苹果、桃、杏林,植被茂盛。登上峰顶远望,蒙山大佛、开化寺、晋源、太原市区历历在目。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军队曾在这里大肆修筑碉堡,妄图阻挡解放军摧枯拉朽式的进攻,至今还能看到石头上的弹痕和残存工事。如今这里已经开辟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紫竹林寺东侧有一处天然形成的水帘洞,高达15米的洞口瀑布,如水帘般倾泻直下,水声充满整个山谷。村干部告诉记者:“等过些时候再来,春暖花开,店头村南北山上漫山遍野的丁香花盛开,香气扑鼻,红的、粉的、白的竞相争艳,果园里的梨花、桃花、杏花挨个开放,美不胜收。这里气候清爽,夏天是避暑胜地,冬天窑洞里温暖如春。店头村正处于晋源旅游区内,生态旅游开发大有前途。去年俺们已经投入50万元进行了一期工程,维修龙洞和紫竹林寺,今年计划投入500万元进行二期工程。再过2年来,俺们古村的面貌就要恢复了。”

 

这是“石头村”内连接一、二层的楼梯,楼梯两侧有排水沟

窑洞内石碾的磨盘表面平滑,研究人员推测有可能专门用来研磨火药

“石头村”全景

当地工作人员王春生在向记者介绍一个位于窑洞壁上方的暗道

在峭壁下开凿的窑洞(2008年10月13日摄)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11-2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太原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