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古村落系列之四:

塔似神笔湖是砚——呼延村游记

  春日的崛山围山,松柏苍翠,山桃花、丁香花、蔷薇花争奇斗艳,从凌霄宝塔下远眺,田野村落阡陌间,一汪碧玉般的湖水格外夺人眼目,这就是坐落在崛山围山脚下呼延村中的映山湖。湖北岸边用灌木植就一行大字:“塔似神笔湖是砚,呼延人们创伟业”,每个字占地20平方米左右。每近黄昏,无风湖水平静时,崛山围山舍利塔便清晰地倒映在湖水中,成为崛 山围山又一景色。

    呼延村号称汾河以西第一大村,村中常住人口达5000多人。呼延村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杨家军抗辽时,在太原西山一线驻军,大将呼延赞的养马场驻扎在该村,遂以呼延命名。现在的呼延村,村中没有一户是姓呼延的,王、张、李姓占据村中人口的80%以上,村干部特地邀请对呼延村历史颇有研究的王明珠老人给我们讲古。

    王明珠老人从小生长在呼延村,说起古来如数家珍。他说,村中古老的建筑当数台、堂、庙、寺为著名。寺即崛 山围寺,建于唐代,规模可观,香火旺盛。寺旁同代建有龙王庙,龙王庙最引人的是门口的两个铁铸旗杆。王明珠说:“旗杆高约15米左右,直径约半米,每根旗杆铸有双龙攀援而上,旗杆底座石有一人多高,近一米见方,我们小时候攀着双龙就能趴到杆顶,顶端有一个方斗。我旅游到过全国许多地方,还没有看到过第二个铁铸旗杆。”“龙王庙里还建有钟鼓楼,铸钟我小时候也见过,一米多高,两人合抱不住,上面刻有文字和花纹。相传铸钟开光时,有位道士嘱咐守庙人,等到子时再敲第一声钟。守庙人按捺不住,不到子时便敲响铸钟,正好这时道士走到太原城的钟楼街,钟声便只能传到钟楼街,本来还可以传的更远。老人们都知道,呼延钟声过去是太原一大景色。与崛 山围寺、龙王庙同时建成的还有三座戏台。堂即指观音堂,供奉观音菩萨。”王明珠老人告诉我们,可惜崛 山围寺、龙王庙、戏台都被拆除,铁铸旗杆和铸钟被大炼钢铁,遗迹全无。现在村里准备恢复修建这些建筑,希望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

    呼延村过去是富有之村,土地改革时定为地主成分的人很多,十几座大户古宅院现在还保存几座。村委会占的两进大院,就是清代李姓大户的当铺。是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好的古建筑,木雕垂花门雕刻的梅花、寿桃等图案仍然清晰可见,青砖墙灰瓦顶完好如初,清代建筑风格十分明显。在村东头通往崛 山围山的道路旁,还有一座关帝庙,历史也十分悠久,虽然荒芜但前院、月亮门、二进院中的正殿、厢房等建筑保存完好。王明珠说,二进院中心原来有一座亭,只靠四根直径一米的木柱支撑,木柱之间相距有8米,亭顶檐下挂着铁铃,风吹过叮当叮当响,我们小时候在这里念书。这也是呼延村的一大独特建筑。在村中心原来龙王庙前,有一株唐槐依然枝叶茂盛,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是太原市现存最古老的槐树之一。这棵古树曾经濒临枯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天降暴雨,连连下了一天一夜,古槐底部被冲开一个大洞,满街的雨水往里灌也不见满,从此古槐复生繁茂至今。

    映山湖,位于呼延村东,面积45000平方米,映山红是引汾水而成,湖中水草繁茂,群鱼游弋,湖心有岛,岛上建亭,湖中还可泛舟。映山湖与崛 山围山舍利塔相得益彰,正如《呼延村修复映山湖碑记》中所写:“晨曦崛 山围气象万千,夕照宝塔,塔影倒湖中,塔似神笔抒天地,湖如墨砚藏龙虎。”映山湖已经成为崛 山围山景区不可缺少的景色之一。目前,呼延村人正在植树造林改善环境,规划复建古建筑,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呼延村将同崛 山围山一道成为我市的一大旅游胜地。岳 姜红莲

    主要看点:映山湖、关帝庙、古槐、村委会大院、攀登崛 山围山,参观多福寺。往北即土堂大佛、烈石寒泉等。

    温馨提示:从下元乘12路公共汽车直达终点就到呼延村。如驾车可沿和平北路一直向北行约20公路左右,可见路西有一座雄伟牌楼,上书“呼延村”大字,进入牌楼前行即可到达。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11-2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太原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