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 商 历 史

晋 商 简 介
晋 商 性 质
晋 商 衰 落

成 功 之 道

晋 商 精 神
经 营 意 识
组 织 管 理
心 智 素 养

山 西 票 号

历 史 背 景
产 生 年 代
票 号 发 展
业 务 范 围
票 号 终 结

山西票号分布图

著 名 商 号

大 盛 魁
大 德 通
日 升 昌
蔚 泰 厚
蔚 丰 厚
天 成 亨
合 盛 元
协 同 庆
六 必 居
广升药店

晋 商 名 门

祁 县 乔 氏
祁 县 渠 氏
平 阳 亢 氏
平 遥 李 氏
榆 次 常 氏
太 谷 曹 氏
介 休 范 氏
介 休 候 氏
介 休 冀 氏

石 王 氏
蒲 州 张 氏
蒲 州 王 氏

晋商家族文化

晋 商 名 人

大同薛氏三兄弟
乔家大院的主人
开明富商渠本翘
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
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远见卓识李宏龄
票号始祖雷履泰
雄才大略王海峰
金融大亨贾继英
豪门国戚孔祥熙

晋商与社会文化

晋商与社火
晋商与戏曲

晋商与晋剧
晋商与武术
晋商与科技
晋商会馆文化
晋商家族文化
晋商与茶文化
晋商与古籍文物
晋商与饮食文化

晋商史料研究

抱愧山西
晋商批判
晋商与政治
晋商惨败深思录

浅议晋商与晋商文化
晋商走向衰败原因分析

更多史料请看晋商文化

寻访山西会馆·内蒙古多伦山西会馆:独居塞外的山西会馆

  多伦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邻河北省围场县,西接正蓝旗,南连河北丰宁、沽源两县,北依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距首都北京最近的旗县。山西人曾在这里经营当铺、绸缎、茶叶、瓷器、烟草、铁器等。

  “既然驸马将你得罪,不要仗势把臣欺……”10月11日,当记者在多伦镇东胜大街行走的时候,耳边传来悠扬的山西梆子《打金枝》。当地人告诉记者,受晋商的影响,多伦人特别爱听山西梆子,《十五贯》《算粮登殿》等都是多伦人爱听的曲目,无论年长年幼,几乎每个多伦人都能哼上几句。尤其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每天晚上品一壶好茶,听一曲山西梆子,是他们一天最大的享受。

  多伦的店铺内大都供奉着关公像,一位店主说:“受晋商的影响,多伦人也把关羽看作是‘信’和‘义’的化身。”

  多年来,山西的习俗和文化已渗进了多伦人的生活中,他们和山西人一样爱吃醋、吃面、吃装盘考究的火锅。既然晋商文化在多伦影响如此深远,那么,山西商人究竟是什么时候来到多伦的,他们在多伦又开创了怎样的基业呢?记者就此进行了寻访。

  随军贸易引来商贾云集

  谷建华先生是多伦县文物局的馆员,多年的研究使他对晋商文化有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据他介绍,晋商旅蒙要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当年康熙大帝在征讨葛尔丹行经蒙古草原时,为了供应军需,允许各部、各旗沿途向清军出售马、牛、羊、骆驼等物。康熙三十年(即1691年),康熙帝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乌兰布统地区击败葛尔丹后,抵达多伦诺尔,并在那里朝见了内外蒙古的48家王公贵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多伦会盟”。多伦会盟后,清政府对多伦旅蒙商人十分重视,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草原贸易的丰厚利润使得山西、直隶、陕西、山东等地的商人蜂拥而至。在随后不到60年的时间里,多伦发展成了一座典型的贸易都会和北方商品的集散地。在当时,有所谓的十大粮商、八大银号、五大烧锅、两大当铺之说。

  谷建华先生说:“从乾隆后期一直到清末,山西商人一直是多伦商业城最主要的经营队伍,他们靠着诚实和勤奋,用牛车和骆驼将内地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运到蒙古草原的各个部落,再将草原上的羊毛和牲畜皮等运回多伦,然后转销到关内各省。”

  据资料显示,多伦城商业鼎盛时期注册的商号达4000余家,其中山西商人的商号占总数的1/4,但其所拥有的资产却占到一半以上,山西商人是当时多伦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早在康熙年间,多伦地区就已经有了股份制,而这种制度的开创者就是山西旅蒙商人。山西商人的商号里,经常会招一些学徒,学徒初来时两手空空,学成考核合格后在商号里工作,并在商号里拥有股份,年终的时候要根据股份分取红利。从事晋商文化研究多年的侯俊良先生说:“这种股份制虽然还不成熟,但它却是现代股份制企业的雏形。多伦地区的股份制在整个内蒙古地区来说都是最早的。”

  伏魔宫建造独具匠心

  在多伦旧城的西南,矗立着一座典型的黄河文化艺术建筑——伏魔宫,它是旅居多伦的山西商人于清乾隆十年 (1745年)集资兴建的山西会馆。该馆是多伦地区的晋商进行结社、议事、集会、娱乐的场所。

  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山西会馆一样,该馆里面供奉的主神依然是关公。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是山西商人进香的日子,这3天,伏魔宫内烟雾缭绕,热闹非凡。

  会馆坐南朝北,是一座典型的整体呈现黄河文化建筑风格的建筑。馆内有院四进、大殿三座,附跨院六座,大致可以分为住宿休闲区、娱乐区和商会议事区。其主要建筑布局均在一条中轴线上,周围与所配置的建筑相衔接,形成了左右对称,有一定纵深的建筑群落。

  大戏楼是馆内的一座“明星”建筑。戏台设有上下阶梯,底座由长方形条石砌成,高8尺,恰好是一个“凸”字形,台前仅用两根大红明柱支撑着戏台的前半部分,后面的屏风上写有“紫金东来”四个大字。戏台楼顶四角的飞檐斜刺天空,斗拱有三层,顶部绘有麒麟图案,台上悬挂着两面镜子,从整体上看,大戏楼结构精巧,气势宏伟。据了解,采用这种建筑结构的,在中国仅有两座。

  每年5月13日,大戏楼便开台唱戏,一直唱到秋后天凉,到6月15日多伦庙会期间,会馆内的演出活动达到高潮。在这个戏台上演出的剧种主要是山西梆子,有时也上演河北梆子等,但惟一不准上演的是《走麦城》,因为晋商所祭奉的关公曾经在痛失荆州后败走麦城。

  据传说,有一年来自京城的著名花脸马五黑在此唱《走麦城》,刚开台不久就雷声大作,紧跟着便下起了大雨,后台也因此而大打出手,马五黑头上中了一茶壶,险些送掉性命。山西商人对关羽的信奉和维护由此可见一斑。

  东西配殿内的墙壁故事画也是伏魔宫内的一绝。整个壁画所描绘的是三国里的重要片断,以关羽的一生为主线:桃园结义、夜观灯火、打破黄巾等应有尽有。每一幅画的注脚上都标有商号赞助的银两数目,数目大则画面大,数目小则画面小。

  伏魔宫是当年晋商在多伦地区生活的缩影,也是晋商留给多伦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历经了200多年的风雨,山西会馆的部分建筑遭到了破坏,1991年和2000年,多伦县政府两次对其进行了修缮,使得古老的山西会馆又重现了昔日的辉煌。

  1987年,伏魔宫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又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会馆曾为抗日前线指挥部

  “殷殷碧血遍荒郊,旷世勋名万古流。报道山河归故主,满廷贼桧尽含羞。”1933年,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击败了占领多伦的日军,收复了多伦,并使之成为了“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收复的第一城。7月12日,同盟军浩浩荡荡开进多伦,多伦各界人士夹道欢迎。

  为了支持吉鸿昌将军抗日,山西义商商议决定,将伏魔宫改为吉鸿昌将军的抗日前线指挥部。7月15日,吉鸿昌将军在伏魔宫的大戏楼召开大会,号召人们团结抗日。那一天,伏魔宫内人头攒动,一万余名多伦百姓将会馆围得水泄不通。当吉鸿昌将军站在戏台上高呼抗战口号的时候,伏魔宫内外也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那一刻,多伦人的抗战热情被瞬间点燃,接着汇成了江海。这热情从伏魔宫内涌出,迅速流遍多伦的大街小巷。

  为了缅怀吉鸿昌将军,多伦县政府于1996年在伏魔宫内竖立起了吉鸿昌将军立姿汉白玉的雕像。如今,这雕像正在和古老的山西会馆一同见证和述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晋商后裔的家乡情结

  无论客居他乡多久,山西人始终怀念着自己的家乡。今年61岁的侯俊良老人祖籍在山西定襄县。据他回忆,早在上世纪30年代,父亲一个人来到多伦并开办了裕和魁钱庄,此后,每隔三五年回乡一次。直到侯俊良14岁那年,才把家人全部迁到多伦。侯俊良说:“以前外出做生意被看作是背井离乡,所以大多数晋商都是一个人在外打拼。辛亥革命以后,由于社会动荡,山西商人纷纷变卖了商号,回到了故乡。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多伦地区就已经没有了真正的山西商人。”如今,多伦地区虽然还散居着很多山西商人的后裔,但其中经商的却没有几个了。

  走在多伦的大街上,偶尔也会听到几句地道的山西话,这些人都是晋商的后裔。他们中很多从儿时就来到了多伦,几十年过去了,可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一直没有被当地人同化,依然保持着家乡的特色。

  虽然有些长期旅居多伦的山西人已经落户多伦,但他们的根却始终扎在故乡的土地上。上世纪80年代,山西人掀起了迁坟的热潮,他们纷纷将葬在多伦地区的亲人遗骨迁回山西老家安葬。在他们看来,故乡的土总是最热的,虽然生前在异乡奔波,但死后一定要在家乡长眠。

  研究晋商文化风行多伦

  随着晋商文化的不断渗透,如今的晋商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文化,而是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演化成了一种多伦地区人人遵守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如今,多伦文化界的一些人对晋商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侯俊良、任月海、卓孔宁、俞旭猷等便是其中的代表。

  侯俊良老人曾经是多伦二中的一名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晋商文化的研究,他说:“晋商商号实际上是蒙古族了解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窗口,晋商旅蒙对蒙古族的商品经济观念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山西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侯俊良先生每隔两三年就要回一次故乡进行考察。据侯俊良分析,晋商旅蒙对多伦的推动不但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同时对改善民族关系也有一定的贡献。他说:“在多伦地区,除了蒙古族以外还居住着其他民族,回族人就是人数较多的一族。山西商人的诚实、信义、勤劳在感染当地的蒙古族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其他民族的认可和赞誉。多年来,旅居多伦的晋商一直与其他各族人民和睦相处。”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
《北方新报》记者 汤军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12-25 )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寻访晋商山西会馆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商文化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