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 商 历 史

晋 商 简 介
晋 商 性 质
晋 商 衰 落

成 功 之 道

晋 商 精 神
经 营 意 识
组 织 管 理
心 智 素 养

山 西 票 号

历 史 背 景
产 生 年 代
票 号 发 展
业 务 范 围
票 号 终 结

山西票号分布图

著 名 商 号

大 盛 魁
大 德 通
日 升 昌
蔚 泰 厚
蔚 丰 厚
天 成 亨
合 盛 元
协 同 庆
六 必 居
广升药店

晋 商 名 门

祁 县 乔 氏
祁 县 渠 氏
平 阳 亢 氏
平 遥 李 氏
榆 次 常 氏
太 谷 曹 氏
介 休 范 氏
介 休 候 氏
介 休 冀 氏

石 王 氏
蒲 州 张 氏
蒲 州 王 氏

晋商家族文化

晋 商 名 人

大同薛氏三兄弟
乔家大院的主人
开明富商渠本翘
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
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远见卓识李宏龄
票号始祖雷履泰
雄才大略王海峰
金融大亨贾继英
豪门国戚孔祥熙

晋商与社会文化

晋商与社火
晋商与戏曲

晋商与晋剧
晋商与武术
晋商与科技
晋商会馆文化
晋商家族文化
晋商与茶文化
晋商与古籍文物
晋商与饮食文化

晋商史料研究

抱愧山西
晋商批判
晋商与政治
晋商惨败深思录

浅议晋商与晋商文化
晋商走向衰败原因分析

更多史料请看晋商文化

寻访晋商山西会馆第四站:聊城山陕会馆

  晋商曾经在这里主要经营食盐、粮食、丝绸、木材、药材及典当

  聊城西商十居七八忠义诚信惠及天下

  ①晋商执聊城商业牛耳

  山陕会馆坐落于京杭大运河西岸、聊城东关双街南首,是至今保存完好的数代山西和陕西商人联络感情、交流诚信经营之道的场所。

  聊城,明清两代是东昌府治,也是政治军事重镇;明永乐年以后,随着会通河的畅通,聊城因地近漕运而商业逐渐繁荣。到清乾隆、道光年间,聊城商业达到极盛,不仅成为运河沿岸9大商埠之一,而且享有“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的美誉。全国各地的商人络绎不绝地涌向这里抢占商机,分攫市利。其中,执北方商业牛耳的山西商人自然不会忽略聊城,纷纷涌入运河区域聊城段,并且以其雄厚的财力和卓越的商业才干,迅速占领这片市场,甚至垄断某些行业。清代聊城的主要商业区活跃着众多商号,到清咸丰八年,在聊城经商的陕西、山西商人的店铺多达953家,而当时整个聊城的商业店铺仅有1500余家。聊城百姓曾以“西商十居七八”来形容山西商人之多并不为过。以至于形成聊城城东关外的运河中帆樯林立,舳舻相连;岸边车马奔忙,货积如山的景象。

  据众多文献记载,明清时期山东运河中段城镇是山西商人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其中,聊城、临清最多,另外茌平、东阿、冠县、南馆陶、高唐、张秋等聊城的县、镇也有不少山西商人。大运河绵延1800余公里,山西商人为何独钟情于聊城?据聊城大学图书馆王云老师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之所以山东运河中段的聊城、临清山西商人最多,根本原因是这一带距山西较近,且与河南、河北接壤。山西人走南路可由晋南经河南开封、濮阳等地进入聊城至鲁西;走北路可由卫河、大清河入运河进入鲁西。加上山西商人在河南、河北经商者较多,更容易向聊城区域扩展。

  其二,京杭运河是明清时期的南北商业通道,而临清、聊城、张秋是山东商业繁荣的城市,也是南北商品的集散地,对于设店经营的山陕商人,这里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对于从事长途贩运的山陕商人,这些城市则是他们贩运货物的起点或终点。

  其三,山西商人与聊城人有着同根同祖的血脉关系,且互有信任感。明洪武年间,鲁西的东昌府和鲁西南的兖州府共接受来自山西的移民近60万人,其中,东昌府的山西移民人口将近占当地总人口的90%,在这些迁移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多数,也有人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移民与原迁移地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原迁移地的商人来到移民区经商,他们在商贸往来中相互信任,在观念上相互认同,在生活上相互依靠。基于上述3方面原因,山西商人青睐聊城。

  ②聊城刻书印书业发达灵石商人创办最大书庄

  年届80多岁的聊城老市民叶簪传老人说,曾听自己的父辈提过,清代聊城的刻书印书业非常发达,当时山陕商人开办的书业德、善成堂、宝兴堂和有益堂,号称聊城“四大书庄”。

  居“四大书庄”之首的书业德,创始于康熙年间,主人姓郭,山西灵石人。他经营的书庄有房舍上百间,书版千余种,最兴盛时雇工百余人,除聊城设总号外,还在太原、忻县、介休、平遥、济南等地设有10余个分号和代销处,书籍行销北方各省及江苏、上海等地。

  老人还说,清代的山西刘姓商人曾垄断茌平县盐业。清末尚有山西商人郑仲明一千三百引票权,另一山西商人刘维楫有二百引票权,合起来占了茌平全县引票的近三分之一。

  据山陕会馆碑刻记载,嘉庆十六年至二十年,公信风、元正吉、福星和、大魁和、隆义和等商号影响较大,年经营额均在4万两以上。特别是公信风商号年经营额达到8.6万两,元正吉也有5.86万两。嘉庆21年至25年时,福星和商号扶摇直上,年经营额达到11.3万两,元正吉商号紧随其后达到6.53万两。

  山陕会馆碑刻还记载,当时仅有名号可考的山陕商号就有三四百家。其中,晋商曾经在这里主要经营食盐、粮食、丝绸、木材、药材及典当。除了优势传统项目外,还经营煤炭、铁器、布匹、纸业、茶叶、生漆、皮货、烟草、钱庄、纸张、海味、日用杂货等。

  ③山陕会馆是山东现存最完好最大的一所会馆

  商业繁荣的江北一都会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各地客商,为了能在聊城站稳脚跟、占领市场,他们纷纷置房买地,修建会馆,山西商人也不例外,他们在地缘性商人集团―――“晋帮”的基础上,在运河沿线建立了众多地缘性商人会馆。文字记载的有但已不复存在的聊城东关米市街路东的太汾公所(会馆),就是康熙年间由山西太原府、汾阳府商人集资兴建的。山西商人在东阿县城、冠县南馆陶、阳谷阿城海会寺附近、阳谷张秋等地建有山西会馆。其中,明崇祯年间,西商朱之运、梁儒英等联络众商,捐资修建了“金龙大王庙”(会馆),规模壮观;清代山西商人在张秋傍河建的山西会馆,建国后仍存山门及殿庑数间,山门上书“乾坤正气”四个大字。

  与此同时,山西商人还联合与自己地缘关系密切的省份商人组成更广泛的地缘商会会馆,如聊城至今保存完好的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是一座庙宇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53年)。远看,琼楼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山陕会馆坐西面东,南北阔43米,东西深77米,占地总面积为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由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两看楼、南北两碑亭、关圣帝君大殿、财神大王北殿、文昌火神南殿、春秋阁、望楼、游廊、南北两跨院等组成,共计160余间。山陕会馆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山陕会馆建筑别具特色,殿阁楼廊赋予唐宋遗韵,层檐飞动,线条流畅精美,彩绘绮丽,是山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所会馆,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争鸣介绍说,山陕会馆历经了多次维修。最近的一次是1994年开始的,市里投资200余万元,用了七八年时间,对整个建筑群进行了细致修缮。

  ④晋商的大方与义气胜其他商人一筹

  2006年,北大教授乔然在“文化产业与聊城经济发展报告会”上这样说,山陕会馆最大的特点是有关帝庙,且是关帝庙与商会合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仅此一家。关公之所以被人尊称为“帝”,就是因为关公是忠义和诚信的象征,是道德诚信文化的杰出代表。

  郭争鸣说,山陕会馆又俗称“关帝庙”,原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是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在会馆山门正楼顶下的木质浮雕垂花门罩的上方,悬挂着上书“协天大帝”四字的巨幅竖匾。这里不仅把关羽说成是德合天地者,而且也是协助上天统御万众的神。大门两侧的对联更充溢着对关羽的赞美,“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

  据说,山西商人在经济上的大方与义气是一般商人难以做到的。如一个店欠了另一个店千元现洋,还不起了。借出店为了照顾借入店的自尊心,就让他们象征性地还一把斧头一个箩筐,哈哈一笑,便算了事。因此,郭争鸣认为,山西商人不愿为眼前小利而背信弃义的行为,不仅至今仍值得商人们学习,而且也为中国思想史上历时千年的“义利之辩”增加了新的思考。

  ⑤晋商助推聊城今日经济

  来自聊城市招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聊城各县市经商的山西商人仅有41户,这缘于聊城运河交通优势衰落后,商业环境逐渐萧条的结果。不过,随着聊城京九铁路、济邯铁路以及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山西商人会看好聊城。

  目前,在聊城经商的山西商人主要经营家具、燃料、建材、机械、轴承、纺织、塑料、醋类,大部分分布在聊城市区、临清、莘县、冠县、东阿、高唐、阳谷、茌平等县市。他们仍然秉承诚信忠义的经营理念,依旧对聊城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在5月16日举行的“山东、山西和陕西企业家运河文化(聊城)座谈会”上,山西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朗宝山说,山东是文圣孔子的故乡,山西是武圣关公的老家。自古以来,儒家文化和关公诚信文化通过大运河在聊城交相辉映,这种文化渊源,使得聊城与山西商人倍感亲近。加上聊城大多数人的祖先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这样的血脉情缘让人难以割舍。为此,他会牵针引线介绍山西的企业家来聊城投资,同时,他也建议聊城的企业家到山西考察合适项目。这标志着山西和聊城商贸的交流互动和商贸往来或许由此将掀开新的篇章。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
;本文作者:山东聊城晚报资深记者陈金路、山陕会馆群工部主任高静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8-29 )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寻访晋商山西会馆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商文化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