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 商 历 史

晋 商 简 介
晋 商 性 质
晋 商 衰 落

成 功 之 道

晋 商 精 神
经 营 意 识
组 织 管 理
心 智 素 养

山 西 票 号

历 史 背 景
产 生 年 代
票 号 发 展
业 务 范 围
票 号 终 结

山西票号分布图

著 名 商 号

大 盛 魁
大 德 通
日 升 昌
蔚 泰 厚
蔚 丰 厚
天 成 亨
合 盛 元
协 同 庆
六 必 居
广升药店

晋 商 名 门

祁 县 乔 氏
祁 县 渠 氏
平 阳 亢 氏
平 遥 李 氏
榆 次 常 氏
太 谷 曹 氏
介 休 范 氏
介 休 候 氏
介 休 冀 氏

石 王 氏
蒲 州 张 氏
蒲 州 王 氏

晋商家族文化

晋 商 名 人

大同薛氏三兄弟
乔家大院的主人
开明富商渠本翘
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
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远见卓识李宏龄
票号始祖雷履泰
雄才大略王海峰
金融大亨贾继英
豪门国戚孔祥熙

晋商与社会文化

晋商与社火
晋商与戏曲

晋商与晋剧
晋商与武术
晋商与科技
晋商会馆文化
晋商家族文化
晋商与茶文化
晋商与古籍文物
晋商与饮食文化

晋商史料研究

抱愧山西
晋商批判
晋商与政治
晋商惨败深思录

浅议晋商与晋商文化
晋商走向衰败原因分析

更多史料请看晋商文化

晋商会馆:远方乡愁的慰藉

  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历史上的晋商和他们所成就的晋商文化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探寻的焦点。晋商会馆是当年晋商生活重要的一个侧面,了解晋商会馆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晋商这个群体。 ——编者 

  引言 

  余秋雨在其《抱愧山西》一文中曰:“现在苏州有一个规模不小的‘中国戏曲博物馆’,我多次陪外国艺术家去参观,几乎每次都让客人们惊叹不已。尤其是那个精妙绝伦的戏台和演出场所,连贝聿铭这样的国际建筑大师都视为奇迹,但整个博物馆的原址却是‘三晋会馆’,即山西人到苏州来做生意时的一个聚会场所。说起来苏州也算富庶繁华的了,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来盖了一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 

  于1986年建在全晋会馆的苏州戏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戏曲专业博物馆。该馆是光绪年间山西寓苏晋商汇兑、办货、印账三邦集资购筑,占地五亩。馆内建筑融北方粗犷豪放的风格和江南玲珑典雅的特色于一体。高大的头门梁枋缀饰着戏文砖木石雕,左右为水磨砖面八字墙,气宇轩昂。馆内厅堂或轩敞高爽,或简洁素雅;厅台池塘,红枫芭蕉,平添昂然诗意。金碧辉煌的古曲戏室龙凤雕椽,飞檐翔丹,层台高耸,气势巍峨,是全馆建筑之精华,为苏州现存古典戏曲室中最为精美的一座。 

  晋商会馆精美绝伦 

  类似苏州全晋会馆的晋商会馆,目前在全国尚有多处。 

  开封的晋商会馆地处闹市中心徐府街,坐落在明代中山王徐达后裔的府第旧址上,清乾隆41年(1776年)由旅汴晋商集资兴建。道光年间陕商加入,易名山陕会馆。清末,又加入甘肃商人,遂又易名为山陕甘会馆。其布局严谨,建筑雄伟,富丽典雅,以砖、石、木雕艺术的“三绝”誉冠中原,是河南省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会馆为一处庭院式的建筑,主体建筑如照壁、戏楼、牌楼、大殿等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建筑之间以檐廊串联,整座建筑群整齐而精致。大殿是会馆最主要的建筑,殿内供奉的是关公像。大殿巍峨气派,最精彩的是殿檐下的装饰木雕。木雕为镂空透雕,雕刻题材有象征吉祥如意各种瓜果、花鸟、动植物、山水、人物、神兽、龙凤等,雕刻技法精湛,栩栩如生。 

  洛阳城一东一西,有两座晋商会馆,东为潞泽会馆,西为山陕会馆。位于鏶河区的潞泽会馆,占地1575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系清代乾隆9年(公元1744年)居住洛阳的潞安府(今长治)、泽州府(今晋城)两地商人集资所建,所建之初为关帝庙,后改为会馆。会馆建筑群呈较为严格的中轴对称,坐南面北,轴线上依次为戏楼、大殿和后殿,这几座建筑严格对称,以此来突出中心强调轴线。另有东西厢房、耳房、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左右两侧略有变化,原有九龙壁、文昌阁、魁星阁,可惜在“文革”中被毁。建筑布局规模严谨,砖木混合结构,虽属于民间建筑,但却气势宏大,富丽堂皇,欲与府衙争风头。 

  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位于京杭大运河西岸的东关双街南首。这是一座庙宇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会馆坐西面东,南北阔43米,东西深77米,占地总面积为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由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两看楼、南北两碑亭、关圣帝君大殿、财神大王北殿、文昌火神南殿、春秋阁、望楼、游廊、南北两跨院等组成,共计160余间。看上去面积虽不算大,但却布局紧凑,设计合理,大小间错,疏密得体。会馆建筑规制严整,殿阁楼廊富于唐宋遗韵,层檐飞动,线条流畅精美,彩绘绮丽。会馆山门气势宏伟:三开间两层牌坊式,黄绿相间的琉璃瓦覆顶,饰有砖砌门罩。进入山门即为中轴线上的第一进院落,由戏楼、钟鼓二楼和南北夹楼组成这组山字形连体建筑。戏楼坐东朝西,与大殿对峙。会馆的戏楼更是富丽堂皇。一般的古建筑,顶部多为四挑角,而此戏楼的顶部却向东北、东南各伸出两个挑角,向西北、西南各伸出三个挑角,使整个顶部形成十翼角,看上去如凤凰展翅,似俊鸟争飞,犬牙交错,争胜斗奇,显示出生气勃勃的气势。因挑角太多,且决定了内部结构的复杂,虽复杂却又具随意性。会馆的雕刻运用的极普遍,无论在木构件上,还是在石柱、砖瓦、额坊和柱鼓上,凡能雕刻的地方都雕刻了。清康熙年间,聊城商业开始迅速发展。据山陕会馆所藏碑刻记载,其时,仅有名号可考的山陕商号即有三四百家,聊城商人“山陕为居多”,或称“东郡商贾云集,西商十居七八”。山陕会馆是山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所会馆,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占地7758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院落的宏大建筑基本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它的修筑,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始建,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直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全部工程历时136年。从《创建春秋楼碑记》可知,兴修过程中,“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烧制琉璃砖瓦的瓷土,则是从山西用骡马远道驮运而来的。单是一座春秋楼,“建楼费白银707844两”,可惜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捻军的烧焚,现仅存月台遗址。再如洛阳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到道光十五年(1835年)已兴旺红火了近百年,山陕商界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为此捐出的白银达25000两。 

  在扬州最古老的东关街上,也有一座晋商大院,即位于东关街的山陕会馆。在剪刀巷北墙上,目前尚能清晰地看到刻有“山陕会馆”字样的西墙界碑石,偌大的深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让人顿觉繁华如梦。站在这座扬州最早的盐商会馆门楼前,目前所看到的全部内容,似乎就是斑驳和衰败。从旁边腮墙古朴、简洁、盈尺方砖嵌斜角锦形制看,此会馆属清早期建筑,具有明显的山西门墙风格。明洪武三年(1370年),为解决边镇军粮供应,实行开中盐法,“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山西商人就近输粮边镇,再到扬州领盐,开始经营盐业。盐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会馆的设立,初始为联络同乡感情,后来发展成为维护同行或同乡利益、与官府打交道的组织。 

  辽宁海城市内也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晋商会馆。会馆山门古朴气派,东为钟楼,西为鼓楼,门前立石狮一对。正殿是晋商会馆的点睛之笔,它建在石基的高台上,采用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抱厦下面有四个大红立柱支撑,青石鼓形柱基敦实厚重,而立柱和横额之间所嵌的三层透雕的木雕龙凤云板却是灵透精巧。房顶正脊上还有一座小庙,内供神上神,脊中间插着“穿天戟”三根,脊两端是龙形大吻。斜脊上蹲着的砖雕跑兽,最前面的叫“走投无路”,后面的叫“坐地分赃”,中间的叫“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正殿供奉着关公关老爷。 

  晋商会馆遍布全国 

  遍及全国的晋商会馆,是山西商人创造辉煌商业奇迹的缩影。 

  最早的会馆兴起于明代中期,产生于京城,起初只是供来京城应试的同乡举人寄宿的暂居之地,有人称之为“官绅会馆”或“科举会馆”。而地位低下,排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尾的商人,在这些会馆是不得入住的。随着明朝中叶商业的迅速发展,囊丰箧盈的商人们便开始建立自己的会馆。他们的置建会馆就不仅在京城,更在全国各地的商业都市和商业城镇置建,于是专门服务于商业的会馆应运而生。 

  明中期,山西的粮商、布商、盐商、茶商、票商遍布全国,并远涉它国。他们意识到要在省外发展,与同行竞争:“无论日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凡是有山西商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其所建的会馆。仅北京一地,据同治六年杨静亭编辑、张轩增补的《新增都门会馆》和光绪年间编撰的《顺天府志》记载及徐珂《清稗类抄》统计,北京在清末共有会馆400多所,其中晋商会馆就有38所,占北京城会馆总量近十分之一。而留在全国各地的晋商会馆更是不计其数,东起江浙,西至新疆,北自奉天,南到两广皆有晋商会馆。据不完全统计,晋商除在上述地区设有会馆外,还在天津;山东恩县、东阿、济南;上海;江苏南京、盛泽大馆圩、盛泽西杨圩、镇江;湖北汉口、锺祥、当阳、郧西、随州、江陵、公安、沙市;浙江杭州;河南浙川、舜阳;广东佛山、广州;湖南长沙、湘潭;广西南宁;青海西宁;新疆巴里坤;安徽芜湖、涡阳;重庆;四川成都、灌县;福建福州;内蒙古多伦诺尔等地设有会馆。 
  山西商人对外统称晋帮,但在内部又以不同的地区形成商帮,如泽潞帮、临襄帮、太原帮、汾州帮等。清代票号兴起,又形成平遥、祁县、太谷三大票商帮。各帮又有各帮的会馆,各行还有各行的会馆。 

  晋商会馆功能多多 

  如果说当初官绅会馆的肇始,是代表着同乡的利益和权势的话,那么商业会馆的建立,则是联络乡谊、聚会议事、沟通信息、维护同乡同行利益、公议现行、祭祀神灵、聚岁演戏及各种庆典、购置冢地、举办善举的处所。 

  异地他乡,难免有思亲怀旧之感,而“会馆之立,所以联乡情,笃友谊也。朋友居五伦之一,四海之内,以义相投,皆为兄弟。”由于共同的语言、风俗、生活习惯、文化心理,“同乡借来于斯馆也,联乡语,叙乡情,畅然荡然。不独逆旅之况赖以消释,抑且相任相恤。”会馆是晋商的中心社团,也是其社会活动最重要的阵地,是晋商的“叙语之地,正可坐论一堂,以谋商业之公益”,凡“通商之事,咸于会馆中是议。”会馆大多有明文规定,要求入会者重视商业信誉,买卖公平,取信于民,违者处罚。道光八年,在京的晋商颜料会馆制定行规:“近来人心狡猾,广有买卖之油,不以实数报行。倘有无耻之辈,不遵行规,缺价少卖,隐藏篓数,异日诸号查出,甘心受罚,神前献戏一台,酒席全备,不得异说。如若不允,改以狡猾,自有合行公论。倘然稽查不出,愧心乱规,神灵监察不佑。警之,戒之。”昔时,交通落后,邮递不畅,晋商在外闯荡,并不一定都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而遇到灾难之时,甚至会客死他乡。会馆则“专寄同乡、同业旅榇,不取寄费,俟购得冢地。再行代为掩埋,以成其善”,“以慰行旅,以安仕客”。一旦“横遭飞灾,同行相助,知单传到,即刻亲来。各怀公愤相救,虽冒危险不辞,始全行友解患扶危之谊”。每当同乡在外发生“疾病疴痒”,会馆便“相顾而相恤”,提供钱财药物。对年老失去工作能力者则更要予以救济。对穷儒寒士也会提供方便。 

  晋商会馆中皆供“义薄云天,精忠贯日”的“武圣”关公,因为关羽是山西人,以义行天下,最受乡人崇敬,成为晋商之精神偶像。位于北京宣武区鹞儿胡同的山西浮山会馆,有碑云:“我浮山会馆建自雍正七年,其馆北位五圣像,神德灵应,佑我商人;南建演乐亭,依永和声,仰答神庥。我乡贸易诸公,每遇朔望,咸集于此,敬修祀神。虽异地宛若同乡,皆得以敦亲睦之谊,叙桑梓之乐矣。”聊城山陕会馆里,建有规模宏制的关帝殿和春秋楼,因此,山陕会馆在当地又俗称“关帝庙”。聊城山陕会馆的关帝殿里,有高大的关公神像,前面中献殿石雕檐柱上刻有楹联:“伟烈壮古今,浩气丹心汉代一时真君子;至诚参天地,英文雄武晋国千秋大丈夫。”不少地方的山西会馆便是这种“关帝庙”的形式,在全国诸多的晋商会馆中,没有不祭祀关羽的。 

  戏楼往往是晋商会馆中最为精美的部分。每至喜庆节日,晋商会馆必演戏酬神。一以祈祷神灵保佑生意兴隆发财添福;二以巩固内部团结。这种酬神会戏非常隆重,所请戏班必为当地的梆子名班,如果当地没有好的梆子戏班,其常常不惜重金,千里迢迢将家乡的名班和名伶邀来演出。这种演出戏班不仅照例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酬金,演员们还可得到赏钱和物品。这样,晋商会馆客观上养活了戏班,捧红了梆子名伶。“商路即戏路”,凡有晋商会馆的地方,就有山西梆子戏的演出。由晋商而带动的山西梆子戏,还衍生出口梆子、京梆子(即后来的河北梆子),而上党梆子则衍生出山东的枣梆、河北的“西调”。泽州商人在鲁西南一带经商,光绪初年,又有泽州戏“十万班”长期在菏泽、郓城等地演出,从此以泽州调为主形成的枣梆,便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剧种。 

  时过境迁,各地幸存下来的晋商会馆,已然成为晋商文化符号中的历史残片,百多年前浓浓的梆子之腔、郁郁的乡党之谊如今都已成为了少数人的记忆,百多年后的精美建筑、宏大规模也已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文保单位。从这些建筑中,人们看到了千里之外的乔家大院、曹家大院,而其中的故事却怎么也续不下去,衔不起来。楼宇再高也望不见故乡,醋味再浓也浓不过乡愁,晋商会馆是远方乡愁的一丝慰藉。  

苏州全晋会馆
辽宁海城山西会馆
聊城山陕会馆


本文作者:介子平,摘自《太原晚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4-06 )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晋商史料研究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商文化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