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太原沧桑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bt.jpg (7343 字节)

走遍山西 第13章:探访张壁古堡

  三多堂(曹家大院)是我太谷之行的最后一站,随后,我又游览了祁县的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12月19日,晋中平原白雪飘飞,我乘坐依维柯从祁县前往灵石。

  灵石县旧属介休,隋文帝巡幸途经此地,挖河开道时掘出巨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并有“大道永吉”四字,以为祥瑞,称之为灵石,并以此名置县。这块灵石如今被保存在旧城北端的天石公园内,据考察,实为一块含铁量较高的陨石。灵石县城或许是山西最小的县城之一,由两条主要街道组成,一条名为旧街,一条名为新街。当我踏着正在消融的积雪步入灵石县城时,整个旧城区全部被封闭起来建设规划中的“天石新城”,我很容易就在新街的西端找到了“天石公园”,一睹慕名已久的灵石。灵石如今被放置在灵石亭内,通体乌黑,满身孔洞,许多地方被游人抚摸得锃亮,与此前所闻基本一致,只是传说中的“大道永吉”四字却无处寻觅。

  灵石县只有两条公交线路,一路车驶往12公里外的静升镇王家大院。第二天早晨,我乘坐一路车在途中下车,步行二十分钟,前往苏溪村,那里,有一座资寿寺。资寿寺始建于唐代,重建于金代,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远不如两公里外的王家大院知名,大多数人知道它,缘自于十八罗汉头海外回归的传奇故事。资寿寺内共有塑像79尊,多数为明代作品,以菩萨和十八罗汉塑像艺术水平最高。十八罗汉是佛教寺庙的传统创作题材,喜欢游览寺庙的朋友对这十八罗汉的身份与故事都不会陌生,尽管如此,资寿寺十八罗汉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艺术感染力仍让我赞叹。而资寿寺主殿内宏伟的塑像与精美的背光,更使我这个槛外人推崇。偏远小村内竟然有建有如此规模与艺术成就的寺庙,以至于我对苏溪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午三点半,游览完王家大院,我踏上介休市的11路公交车,半个小时后,来到了介休市。

  介休之行的第一站,是顺城关正街东端的袄神楼,也就是当地人所称的玄神楼。袄神楼位于三结义庙内,建筑年代较晚,为清代作品,结义庙建筑规模也不大,目前仅存一楼一殿。但是,这座袄神楼却是我国古代楼阁式建筑中的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并称山西三大名楼。袄神楼平面呈“凸”字型,高25米,深20米,设计奇巧,气势宏伟壮观,它既是三结义庙的山门,也是酬神的戏楼,同时还是一座过街楼,顺城关正街就从楼下穿过。如今,袄神楼不再做为山门与戏楼使用,但过街楼的功能仍然保留,行人车辆熙熙攘攘,行来穿梭于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

houtu1.jpg (33770 字节)

介休后土庙琉璃制品

  介休之行的第二站,是庙底街的后土庙,这里同时也是介休市博物馆所在地。后土庙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为祭祀后土神而建造的一座道教庙宇。后土庙最主要的建筑是三清楼,前有抱厦,后有戏楼,十分宏伟,与袄神楼有相通之处。后土庙最杰出的艺术成就是其琉璃工艺,走入后土庙的同时也就走进了一座琉璃艺术的博物馆,其精湛的工艺、逼真的形象、历久不衰的色泽令人叹为观止。

houtu2.jpg (27831 字节)     houtu4.jpg (28353 字节)

介休后土庙琉璃制品

  介休之行的重点是市区东南15公里龙凤乡的张壁古堡。2001年9月,我前往绵山时,曾留意过张壁古堡的交通情况。介休市有两家公交公司,各有11条线路,一家名为公交有限公司,前往王家大院的11路车即为该公司线路,另一家名为公交客运公司,该公司的4路车前往张壁村,但因为客源稀少,4路车已经停运,只好与带我前往袄神楼的出租车司机小王约定以五十元的价格包车前往张壁古堡。
  
  第二天上午九点,司机小王准时来到供贸宾馆接上我,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龙凤乡张壁村,村外的停车场上,停放着三辆高级轿车,全部是军队牌照,听说是总参的几位军官来此参观地道。

  张壁古堡背靠绵山,面对平原,依坡建于黄土塬上,是一座集军事、民用功能于一体的千年古堡,其主要特色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正如一位专家的题词: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

  张壁古城堡呈长方形,东西374 米,南北244 米,城堡周长1300米,堡墙为版筑夯实,高约五到七米,大多构筑或重修于唐代到明清时期。

  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城门,北堡门为砖砌,筑有瓮城,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是遵循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并使瓮城城门指向800 米外的一座小山丘“照壁”和“照壁”上的象征北斗七星的七棵槐树。

  北堡门为张壁古堡的正门,但目前因为交通方面的原因,游客基本都从南堡门进入。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九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进入城堡,是一条连接南北两个堡门的交通主干道,这条长约三百米的街道以石板铺地,象征龙身;清朝年间,堡中居民出于谐调风水和兴盛文运的考虑,由堡外花费人力财力运入石材,将街道中央的青石板挖起,铺设了三列平行的红色长石条,一直从南堡门延伸到北堡门,它象征着龙脊。

  沿着龙脊前行,街道两边整齐地排列着古朴的店铺门面和民居。张壁村的刘老师向我介绍说,张壁古堡在兴盛时也曾商贾云集,成为物资交流的中转地,当年街道两侧,大多都是各类商行和车马店。

  刘老师长年研究、发掘张壁古堡的历史与文化,他还告诉我,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南北两座堡门是相互看不见的,它们并不在一条贯穿的直线上,因为连接两座堡门的主街道在两端被有意加上了弧度,略呈“S”型,这样的设计也是出于“风水不外流”的考虑。

  在古堡中心偏北的地方,主街道西侧生长着一株罕见的槐抱柳,相传植于宋代。刘老师介绍说,在槐抱柳附近,街道两侧原来各有一个小水塘,它们与呈“S”型弧线的街道共同构成了阴阳太极图,七十年代,槐报柳西北侧兴建村小学,因为堡内狭促,运送建筑材料的卡车无法倒车,所以将水塘填平。

  张壁古堡虽然面积只有一万二千平方米,但却具有完整的城市形态,有军事防御的瓮城,有小巧的钟楼和鼓楼,有完善的城市给水系统——堡内有多达六眼的水井,有公共活动场所和政治文化中心——瓮城边的戏台,有宗教活动场所,这些特征,使得张壁古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村堡,而更象是一座小城。

  张壁古堡还保留着我国多数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遗存的“里坊”,各个“里坊”巷门、门楼配备得当,若关门落锁,可谓堡中有堡。

  城市街巷组织上,张壁古堡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干道与东边三巷、西面四巷构成“丁”字结构。东三巷为靳家巷、大东巷、小东巷,西四巷为西场巷、贾家巷、王家巷、户家园。西四巷建筑错落递次,街巷格局严整,过去多为富户居住,门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保存完好的民居目前主要集中于户家园与贾家巷的嘉会堂。刘老师告诉我,这些富户的后代,大多已经迁出张壁古堡,他们的祖屋也被封闭,无缘参观。

  张壁古堡同时也是一座军事城堡,除了军事地道和城墙以外,地面上还残留着其它军事遗迹。例如,西场巷原来就是军队操练的校场,而户家园,则是平民的集中居住地,户家园地势较低,巷口上方建有过街天桥,天桥与北堡门城墙相连,上过兵,下过民,避免了军民杂居时士卒对平民的骚扰。

  古堡内的建设规划无一不反映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顺应风水的思想。张壁古堡为子坐午向,南高北低,有悖于古代城市选址“子午”坐城须北高南低的规律,因而在北堡门上建了两座庙宇,一为“真武庙”,一为“二郎庙”,庙顶标高超过南堡门,以使北高南低。由于绵山的地势高陡,“冲”气足,所以又在南堡门外建造了关帝庙,以遮挡来自绵山的“煞气”。

  最令人称奇的是,小小一个张壁古堡,竟然建有唐代以来的近十座寺庙宫观,宗教及其它古建筑密度之高,极为罕见。古堡内目前保留的古代宗教、民俗建筑主要有:真武殿、二郎庙、空王佛行宫、兴隆寺、地藏王菩萨殿、吕祖阁、三大士殿、可汗祠等等。

  空王佛,俗名田志超,成佛于绵山云峰寺,被尊为绵山山主。张壁古堡距绵山不到十公里,这里出现他的行宫也就不足为奇了。大殿内的主塑像为空王佛,佛体贴金,背光华丽,山墙上绘有田志超成佛的壁画。空王佛行宫与毗邻的真武庙大殿上顶端,均有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华丽精美。在大殿廊下立有两座稀世罕见的琉璃碑,碑之通体为琉璃烧制,孔雀蓝底,黑字书写,碑额为青黄绿二龙戏珠,分别记述田志超成佛的过程和空王佛行宫修建缘起。据说,这两座碑是我国目前绝无仅有的琉璃碑,堪称琉璃艺术世界中的奇葩。有人说介休是我国琉璃艺术建筑的宝库,这两块碑无疑又是一个例证。

zhangbi3.jpg (32645 字节)   zhangbi4.jpg (27437 字节)

象征龙头、龙脊的建筑创意       明万历41年(1614)琉璃碑

以上五幅图片均摘自中国建筑资讯网

  北瓮城城墙上,还建有一座二郎庙,刘老师介绍说,此地供奉的却并非二郎神,而是北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崇。虽然刘老师的论据并非完全站得住脚,但也不无道理。

  在古堡南门外,还建有一座弥补风水的关帝庙。关帝庙东院内原来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文革期间,观音像被毁,人们在观音像后发现一夹壁墙,内藏有一尊高约一米的泥塑像,似佛非佛,似道非道,从服饰和冠戴看,象是宋代以前的官员。后来人们又从泥像腿部的破损处发现这是一尊浇铸的实芯铁像,表面加以泥塑。有关考古专家看后,认为这种铁像加泥塑的制像法从未见过。至于为什么要如此制像,塑像为什么佛、道、儒三教集于一身,为什么藏于夹壁墙内,则无人能够解释。

  关帝庙院内,陈列着一块巨石,相传为建堡时的镇堡之物,巨石上赫然浮现出一幅雄鸡图,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院内还有一架双龙碾,导游小姐进入办公室内,从火炉上提出一壶热水来,走到双龙碾前,向盘面与碾子一浇,若隐若现出两条极具写意效果的龙来。导游小姐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我,用双龙碾碾出的面特别香甜。

  看完双龙碾,我跟随导游小姐进入了隋唐地道。张壁古堡地下遍布地道,规模宏大,结构奇特,与堡内四通八达,构成一个地下军事防御设施。整个地道估计长10华里,呈S型走向,三层立体网状结构,高层距地面一米余,中层距地面八至十米,底层距地面十七至二十米,各高两米左右。堡外南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位。古堡内现有水井六眼,每眼井的井壁上均开有洞口或洞门。

  张壁古堡地道设计原理暗含“六壬奇门”之术,神秘诡谲,设计思想超前。地道内既有规模较大的屯兵洞、粮仓、马厩,又有陷井、伏击坑、射箭坑、淹水道、通讯道、了望孔等攻击设计,还有排水道口、逃跑出口,并有直井从顶层直通底层,进、退、攻、防、藏、逃灵活多变。

  张壁古堡地道是一处设计精巧的军事设施,和平年代,成为堡中居民存放粮食的仓库,出于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开发出1000米的地道对外开放。我曾经多次探访地道,但张壁古堡地道的S形走向、立体网状结构以及地道内的直井、侧道,在昏黄的灯光下充满了诡异色彩。游览途中,地道内突然停电,漆黑一片,我的心中竟然掠过一丝恐慌,倒是十来岁的导游小姐心平气和地安慰我说:不要害怕,很快就会来电。

  张壁古堡表面规模不大,地下工程却庞大复杂,两者共同构成了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明堡暗道”式军事战略设施,而地面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更使得张壁古堡成为以明堡暗道为特色,集古代军事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当地的历史、经济发展状况判断,如此复杂的设计、浩大的工程量,绝非民力所及,但史料上竟然没有留下任何始建年代与建设缘由的记载。当地学者、文史爱好者经过研究推断认定,张壁古堡建设于隋末唐初,它的建设者是刘武周,得出这一推论最直接的证据,是古堡内的可汗祠和唐初李世民与刘武周在介休一带交战的历史事实。

  可汗祠位于南堡门内,亦称可罕王祠、鞑王庙,始建年代不详,根据碑文记载,重修于元代,大殿上保存有宋瓦,殿内立有刘武周、宋金刚、尉迟恭的塑像。

  刘武周出生于豪富之家,骁勇善射,任马邑鹰扬府校尉。公元617年,刘武周趁隋末天下大乱之机,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立,并进而攻占隋炀帝的行宫汾阳宫,将俘获的宫女进献给突厥,换取军事援助和“定杨可汗”的封号,刘武周不久僭称皇帝,图谋天下。同年,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攻入长安,在第二年建立唐朝。公元619年春,刘武周挥师南下,攻取唐王朝“国之根本”的晋阳,在介休两次击败唐朝援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就在唐高祖李渊准备放弃河东退守关中的时候,李世民挺身而出,顷关中之兵誓师出征,从龙门踏着坚冰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在绛州柏壁采取坚壁挫锐的战术与刘武周的妻兄宋金刚对峙五个月。宋金刚军粮耗尽后被迫北撤,李世民两天不吃饭,三天不脱甲,率军乘胜追歼数百里,在介休鼠雀谷追上宋金刚主力,一日八战,八战八捷。当天夜里,唐军宿营于鼠雀谷,全军分享了仅有的一只羊。第二天,双方又在介休西门外决战,宋金刚再次大败,逃归晋阳,李世民率军追击至介休东北四十里的张难堡。刘武周攻取并州时,唐将樊伯通、张德政据守张难,筑堡死守,至此已近一年。李世民策马来到堡下,摘下头盔,堡内唐军欢呼雀跃,泪水飞溅。不久,李世民收复晋阳,招降尉迟恭,刘武周与宋金刚北逃,后来均被突厥杀害。

  张难堡现名张南镇,全省知名的文物交流市场。张难堡由唐将兴建或加固于公元619年,而张壁古堡,应当是由刘武周部将于同年修筑。张壁村位于河东与晋阳之间,距介休城30里,对于刘武周而言,在对唐朝的军事防御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年刘武周修筑张壁古堡,应当是做为一项秘密军事工程对外秘而不宣,因此,史籍上没有任何记载。张壁古堡的地道可屯兵万人,一旦唐军反攻,对垒于介休城下,古堡内的这支伏兵将起到出奇致胜的关键作用,即便介休有失,张壁古堡也将成为一柄尖刀,凭险据守,起到制约唐军、策应晋阳的战略作用。然而,军事形势的发展过于迅速,宋金刚兵败如山倒,从柏壁一溃数百里,李世民没有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介休、晋阳很快就被唐军收复,张壁古堡这座苦心经营的军事要塞,没有起到任何战略、战术上的作用便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一晃便是千年。

  张壁古堡处于晋中旅游区内,距绵山风景区、王家大院不过十余公里,与晋中的其它景点共同串连起一条黄金旅游线。1998年以来,当地政府开始发展张壁古堡的旅游事业,现已累计投入180余万元,进行了初步整修,开始接待游客。按照他们的远期规划,张壁古堡风景区总投资将达3500余万元,成为集游、住、购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张壁古堡对外开放以来,已经逐渐引起外界的重视。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曾对古地道作了专题拍摄,我正是通过这期节目才对张壁古堡有了直观的印象。2001年春,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军事科学院、建设部等单位的二十余位在文物、古建、历史、军事方面具有权威性的专家专程来到张壁古堡,从不同角度对古堡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科学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张壁古堡历史悠久,具有历史、文化、宗教、军事、民居等多元内涵,它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是全国唯一的具有军事、民用双重用途的城堡遗址,在城市建设方面填补了中国小城镇规划体系的空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专题小组则称其填补了我国古代军事工程研究的一项空白。不过,专家们虽然提出张壁古堡创建于隋唐年间的可能性较大,但对古堡创建的历史尚无可靠证据予以准确定位,还有待考古学家们详细勘测、论证,才能进一步破解。

  离开张壁古堡,我乘车北上,走过张南镇,向着平遥进发。

  
  关于张壁古堡更详细的内容,请看我为山西卫视撰写的《古堡之谜》解说词第一集:走进张壁古堡第二集:张壁的精神家园第三集:张壁的未解之谜

下站行程:走遍山西(14)——走遍晋商大院

撰稿人:张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2-03-28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旅晋游记 >> 走遍山西

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