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长平之战:四、长平之战的成败得失

  长平之役,作为战国后叶秦赵两强倾国以决之战,既有以两国国君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为首的最高决策层的全部庙算,更有一代最卓越的军事将领廉颇、白起之辈的全力运筹帏幄。晚近史学界有一种带倾向性的看法,即秦经过商鞅两次变法,于列国之中率先成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代表,先进富强而朝气蓬勃,是以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军事实力占尽优势的国家,战胜相对落后弱小的国家,是必然的。
  
  诚然,这种认识一般说固无可厚非,以至如果说到是役胜负的远因,则赵方之败自非偶然:早在春秋战国间,天下统一日益成为时代要求时,它的先人们却搞了三家分晋,把一个位居中原腹地、制度先进、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而最有希望统一的晋肢解了,岂非大大削弱了国力;后来稍迟于秦商鞅变法的赵武灵王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又把重新崛起的赵推向鼎盛,而正当武灵王着手准备由河套南下图秦而统一中原时,惜乎又出于他本人制造的“王章于代”,所谓“欲两王之”(《 史记·赵世家》),实质上无异再次分裂赵,如此违反时代潮流而除了他本人谁也不能接受的举措,终于酿成赵廷内讧,再次削弱了国力,使赵又从国势的顶峰跌落下来。这都不能不对后来长平之役起到间接的制约作用。
  
  然而,唯物史观并不赞成把本来像万花筒般的历史现象看得简单化,相反,主张对复杂纷纭的历史现象作具体分析。从此出发,我们认为不宜将如此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内涵宏富的长平之战,省心地以某种公式“一言以蔽之”。于此不妨看一看,直至公元前270——前269年,赵尚能在阏与之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大破秦军;本役前期廉颇犹于长平与秦相峙三年不分胜负,以至战局的天平愈来愈向有利于赵倾斜就明白了。其实,此役无论秦、赵决策层的庙算,抑或主将廉、王(龅)、白、赵(括)的运筹,则都更有着头等值得总结的战略思想和丰富生动的军事理论和实践。
  
  诸如:当初赵应不应该接受韩上党守献地?以秦昭襄王为首的秦廷从连横战略特别是推行相国范睢“远交近攻”出发,在先期占领魏的河东部分地区基础上,连年攻取了韩的少曲(今河南济源东北)、高平(今河南孟县西)、南阳、野王等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韩、魏只有招架而全无还手余地了。自从秦攻韩上党,主攻方向就已开始直指赵都邯郸了,此可谓洞若观火。倘若秦再占据韩上党,则可形成由北、南、西三面夹击邯郸的态势,特别是上党地势高拔,向为邯郸西方天然屏障,秦有上党近乎解除邯郸城防。秦之攻上党,从其总的连横战略说,旨在为彻底战胜六国中最具实力的对手赵,作最后的准备,这是十分自然的。唯其如此,则赵国接受韩上党以至发兵进据战略要冲长平,更是关东国家合纵战略特别是赵国抗秦之必然选择,本属不错,因为听任秦占领上党后居高临下直攻邯郸,远不如赵先占据上党有利地势后御秦——积极地战略防御得策,何况从于时赵尚能在邯郸地区集结40余万训练有素的军队,而廉颇率军在长平与秦军相峙三年无胜负看,赵接受和保卫上党亦具有实力。一言以蔽之,此盖属在战国后叶列国角逐中赵之战略需要所使然。前代史家多从一般社会学视角,就事论事而孤立地看待如此复杂的历史现象,以至得出所谓冯亭献地不过“欲嫁其祸于赵”,而赵则贪“无故之利”招致祸难的结论。
  
  首先,太史公诚率先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史记·淮阴侯列传》)之说,结果自亦不能超脱此限。他即评论赵受上党得失所谓严原君未睹大体,利令智昏,“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赞)云云。后世史家,先入为主,多沿袭此论。此可以南宋学者鲍彪最具代表性,所谓“平阳嫁祸之言,岂不易晓!而孝成怒之,昏于利也。(赵)胜、(赵)禹入而顺旨,以济其欲,不几于一言而丧邦欤?” (《战国策·赵策一·秦王谓公子他》注)及至晚近,亦仍有以赵之惨败原因首推“贪利受地”者(张习孔先生等主编《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洪峻先生等主编《中外著名战争实录·长平之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其实,这种形似颇有理据之说,显得唯见现象,未及实质。三国蜀汉名儒谯周有云:“长平之陷,乃赵王信间易将之咎,何怨平原受冯亭哉?” (《古史考》,原书佚,转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集解,又《平津馆丛书·乙集》)元胡三省则说,“秦有吞天下之心,使赵不受上党而秦得之,亦必据上党而攻赵,故赵之祸不在于受上党,而在于用赵括” (《资治通鉴》卷五胡注)。胡氏除了不当将长平惨败的责任一味加于赵括一人外,说得可谓一语中的。
  
  长平决战,秦何以大获全胜,而赵又何以全军覆没?从双方庙算看:
  
  其一,秦无论战前战时,连横战略及至后来“远交近攻”,都是始终如一的,坚定不二的,尽管从策略计,一定时期敌友或有变换,但战略目标从未有任何动摇。赵之合纵战略则出于权益,是不确定的,时纵时横,纵横捭阖,朝秦暮楚,敌友相消,脆而不坚(诚然稍后的秦赵邯郸之役之因应侯、白起有隙而影响秦的连横和“远交近攻”一度摇摆,相反赵却合纵不移,唯其如此,邯郸之役则相反地恰恰以赵胜秦败而告终,只不过大势已去,时局已不可逆转罢了)。 

  其二,长平之役始末,秦君臣一直是夙兴夜寐,全力以赴,密切注视和把握戎机,上下前后协同,诸如王龁久攻不下而昭襄王、应侯即行反间于赵;俟赵以赵括代将而秦即拜白起为主将以针锋相对;一旦白起遮绝赵粮道,昭襄王即亲赴河内发年15以上民悉诣长平行总包围。赵国则不然,尽管接受韩上党符合赵的战略根本利益,孝成王对此并未能自觉地从战略高度看待,自亦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占据上党的战略优势,而是耽于受益得意,全然忽视了行将降临的强秦倾国来攻的严重局面;既受地,除了派遣廉颇率领一支部队进驻长平备秦外,而沉醉于飞来之利,妄作高枕无忧,没有抓住时机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如秦之法进行全国战前总动员以备秦,这是赵在此役中之最大失误。自古“骄兵必败”,何况敌强我弱之国! 

  其三,秦国君臣从连横和“远交近攻”战略出发,在集中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将政治、外交和军事几条战线有机结合起来,以收相辅相成之功,其中特别是密切注视诸侯之间的动态动向,精心利用一切机会瓦解赵同与国合纵抗秦的图谋,尽可能使敌方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以孝成王为首的赵廷则相反,各条战线各行其事而不见协同,其中特别是在时纵时横、纵横游离中,丧失掉一切固可争取而极端重要的外援以佐军事斗争的机会(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记·田完世家》、《战国策·齐策二·秦攻赵长平》、《新序·善谋上》)。胡三省说“赵之丧师蹙国,不特以赵括代廉颇之故,亦由不用虞卿之计(联楚、魏以合纵牵制对抗秦)也”(《资治通鉴》卷五胡注)。 

  其四,从秦廷制定的“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从白起在是役整个决战阶段,纵使其平生军事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自如地决胜于千里之外看,足可见到秦昭襄王对既拜主将的高度信赖——这对于大将决胜野战,自是极端重要的条件。赵孝成王尽管当初派了久经考验的名将廉颇进驻长平御秦是正确的,却既不知军事,又刚愎自用,亦不能于野战中对主将委以信任,不因应战场形势需要组织后援,以至掣肘大将野战,直至陷入秦人反间,竟以唯善“纸上谈兵”而全无实战经验的赵括,取代“以勇气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老成持重、足智富谋的廉颇为主将,以赌国运,由是形势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直至全军覆没。诚然,稍后秦方于长平大获全胜,白起正要乘胜东指邯郸之时,相国范睢和昭襄王亦未能识破赵的反问而班师,致固有·一举灭赵千载一逢的戎机丧失了。“反问”者,辄却雄兵百万,然古来能超脱一己好恶得失局限,不为反间所惑者,又可谓鲜矣。盖赵括问题,其根本在于赵孝成王于军国生死存亡之秋,轻虑浅谋,不能“知人善任”——赵之惨败早在赵廷决策以赵括代廉颇之时就决定了,重要者不在于赵括上任后另行其是、若干指挥环节失误;就赵括本人言,则不过是绠短汲深,“非不为而不能为”。
  
  从双方主将的运筹——战略战术看,初战,赵一再败却,迭有失亡,说明赵军实力不敌于秦。廉颇面对敌强我弱的实力对比,结合我以逸待劳而后方甚近,敌后方悬远而补给困难的特点,“坚壁以待秦”,避免急于同王龅决战,拖敌以疲以饥而后发制人,无疑是正确的。而从相峙三年不分胜负。至秦竟在老马岭置“空仓”以惑敌,以至再无计可施而不得不诉诸阴谋行反间看,秦军已到了再拖下去近乎崩溃了,事实亦证明其对策是行之有效的。这成为我国古代战战争史上以逸待劳、以弱制强的范例。
  
  但双方换将后,白起在赵括大军全线突击面前,一方面佯败退却而诱敌深入,一方面纵奇兵,或绝敌后路,或穿插阻绝于敌壁垒间,腰斩敌军为二,更阻绝其粮道,致敌以粮尽援绝,士气、战力殆尽,全军遂不战自溃。此更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大规模歼灭战的范例,以至被誉为“歼灭战之最佳史例”(魏汝霖《中国历代名将及其用兵思想·白起》1981年),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毋庸赘述,有廉颇“不若则能避之”(《孙子·谋攻篇》),而用坚壁不战以老秦师的经验,就有王龁宥于一成不变而三年无功的教训;有白起“能而示之不能” (《孙子·计篇》),以诱敌深入而出奇兵制胜的经验,就有赵括逞强浮躁、轻虑盲动而身亡误军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具体战术上如白起抵长平——易主将军事保密的经验;赵括一‘味进击而忽视保障粮道——军队生命线的教训;白起穷凶暴戾,大规模杀降,引发时人誓死抗秦所谓“善战而拙胜”(《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为后世所不齿,成为千古名将而政治蠢人的典型的教训,等等。

《长平之战》目录
长平之战:序、前言
长平之战:一、长平之战的历史地位
长平之战:二、文献所见之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三、晚近研究长平之战的撰述
长平之战:四、长平之战的所失成败
长平之战:五、赵军进攻路线及其布防
长平之战:六、秦军进攻路线及其布防
长平之战:七、 廉颇——王龁三年对峙
长平之战:八、赵括——白起决战
长平之战:几点值得注意的事项

本书作者:靳生禾、谢鸿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年3月第1版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11-07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